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斑苇鳽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飪苇鸦(Ixobrychus sinensis)在繁殖期的分布范围,从日本到我国东北、华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则南迁到广东及海南岛等地越冬。 1980—1984年5—9月,先后在太原市南郊区对黄斑苇鳽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 太原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经112°41′—112°60′、北纬37°10′—37°40′),海拔700—800米。汾河贯穿本区,两岸有沼泽水域、漫生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及蒲草(rypha spp.)。  相似文献   

2.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在广东历年表现为间歇大发生,近年粤西及粤北地区仍遭受严重为害。因而继续进行三化螟药剂防治的毒理以及生理、生态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综合防治的技术水平。 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禾头内越冬,于次年春暖(16℃以上)即行化蛹及羽化。但由于秋后犁冬晒白、春雨加速禾头的腐烂及田间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感染,尤其是惊蛰前后浸水沤田  相似文献   

3.
红颊獴(Herpestes auropunctatus)是食肉目灵猫科的一种小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均有分布;已往广东记载有:广州市、海南岛的那大、南丰(中国经济动物志1962)。近年我们发现在广东西部的阳春、信宜、高州、廉江、遂溪、海康、徐闻等县和湛  相似文献   

4.
白鹳冬季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大型涉禽。主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繁殖,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越冬区向东南延伸至福建,广东等地。 白鹳冬季生态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内仅有严凤涛(1987),对江苏盐城保护区内白鹳越冬生态作了初步观察。1986年11月—1989年3月,笔者在湖北沉湖地区对白鹳的冬季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越冬水鸟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2004年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49个地点的越冬水鸟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为海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记录到越冬水鸟6目10科,共67种。发现了6种海南的新记录,分别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鸳鸯(Aix galericulata)、针尾鸭(Anas acuta)、绿头鸭(A.platyrhynchos)、红腰杓鹬(Numenius madagoscariensis)和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  相似文献   

7.
(四)田园管理的改良。这方面包括田园清洁、中耕、追肥、灌溉、排水、果树的修剪等。 田园清洁首先要求清除作物的各种残余物,如遗株(茬)、枯枝、落叶、落果等,因为在这些残余物中往往潜藏着不少的害虫,在冬季更常常是某些害虫的越冬场所。例如,水稻椿中往往有大量越冬的螟虫;谷茬中往往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的越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在河南辉县,1958年在湖北孝感,湖南沅江,江西,1959年在湖南长沙,都发现有水稻能越冬隔年再生的事实。其中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发现的越冬稻并没有经过特别的防寒保护,而在冰天雪地的条件下渡过了严冬。这些事实,当然还只是一小部分。这些越冬稻有几个共同的明显的特征:(1)绝大多数都是耐寒性较强的粳稻;(2)再生能力非常强,如湖北孝感相广公社安全大队所发现的越冬稻(一季晚粳10509)每(艹斗)平均有170多个分蘖,湖南长沙发现的越冬稻是去年盆栽的晚粳稻,在冬季及早春时受过好几次的冰霜冻害,长出来的嫩叶死了好几次,于5月初进行分株插植,40多天后,每根越冬稻只有4寸多长的一般稻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侵害越冬作物的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8年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在吴县东部突然大暴发,有7万余亩水稻遭到严重为害。受害田的平均螟害率达9.6%,严重田块57.3%,对产量的损失很大。为此,我们从1979年春季开始,对越冬二化螟的活动规律及为害越冬作物的习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一)二化螟为害越冬作物的种类及程度 1979年9月中下旬,经对麦、油菜、紫云英、蚕豆田的调查,二化螟越冬幼虫都能侵入为害以上各种越冬作物,造成虫伤株、青枯、青白穗等症状。其为害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稻根中的二化螟越冬密度,如在唯亭乡调查,越冬密  相似文献   

10.
闽中褐飞虱越冬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一种迁飞性大害虫,耐寒力差,寄主植物种类又十分局限,国内不少地方报道不能越冬。为了弄清闽中地区冬季有无越冬虫源存在,自1978年冬起至1982年春止,我们连续四年在莆田、永太、闽清三县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国在协作研究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的迁飞规律工作中,针对褐稻虱能否在我国境内越冬?越冬的虫态和越冬范围?越冬的生态条件以及越冬后的残留虫量能否构成国内的主要虫源等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和有关实验。 由于褐稻虱是水稻的专食性害虫,各虫态不耐低温,因此,越冬调查工作在过去一些单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两广、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生态环境内进行,并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975年冬至1976年春是广东省自1893年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年。这一年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从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崖城向北调查,在田间落粒自生苗,再生稻及早稻秧苗上均可发现各虫态的褐稻虱,但虫口密度由南向北递减,  相似文献   

12.
家燕(Hirundo rustica gutturalis)生活史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燕是一种常见而熟知的夏候鸟,每年初春2—3月间就沿着我国海岸线北上,在我国境内分布非常广泛。繁殖后,秋季9—10月间又结群南移,回到南洋、印度、澳洲等地越冬。在我国境内只有广东、云南南部和海南岛,冬季可见家燕栖息。 家燕是家喻户晓的益鸟,可是对它生物学的研究是很少的。本文对它的生活史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褐飞虱能在四川省米易县越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我国的越冬北界,一直是昆虫界所关注的问题。许多报道认为可从三方面特征进行判断:①地理位置特征:大致在北纬25度左右,东南沿海北纬27度左右还可查到零星虫。②温、湿度特征:1月平均气温10℃以上,绝对低温0℃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③物候特征:再生稻、落谷自生苗能安全越冬。近年来,我们在攀枝花市(原渡口市)调查水稻病虫,发现米易县境冬季气温较高,再生稻和落谷自生苗生长良好,据当地同行反映,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鸟类新纪录——黑眉苇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眉苇莺(Acrocephalusbistrigiceps)以往文献记载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和东部,北起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西至陕西南部,南至安徽和江苏;迁徙时见于山东至广西、广东,在广东南部越冬。海南岛无此鸟的分布记录。笔者1997年4月12日于海...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在温带地区越冬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春森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10,30(13):3628-3636
小菜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能正常发育繁殖,可见到各种虫态。但在温带冬季十字花科植物不能生长的地区,小菜蛾的越冬成为一个重要生态学问题。综述了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小菜蛾越冬的研究进展。小菜蛾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的北陆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越冬北限相当于冬季积雪覆盖时间为60d的区域;在中国,小菜蛾不能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冬季可见各虫态,但越冬北限尚不清楚;小菜蛾在冬天气候温和的韩国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继续发生;北美洲的加拿大西部和安大略地区大量的试验证明小菜蛾不能成功越冬,在美国南部小菜蛾冬季可正常发生,北部小菜蛾的越冬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但确认春季从南部运输的受小菜蛾感染的甘蓝等种苗是美国北部的重要虫源。小菜蛾在欧洲各地越冬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没有证据表明在英国小菜蛾会发生有显著意义的越冬。目前小菜蛾越冬研究主要采用冬季直接试验观察和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两种方法。冬季直接试验观察法包括:(1)利用人工饲养的小菜蛾在田间各种潜在的越冬场所的越冬试验;(2)在秋播、野生或残留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进行冬季种群的系统抽样调查;(3)越冬前后在前茬为十字花科植物的田块广泛搜寻普查小菜蛾的存活个体。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法:在获取小菜蛾越冬场所温度的基础上设计低温处理模式,试验低温处理后小菜蛾的存活率及后续发育和生殖。将试验数据和各地气温或小气候相结合,对小菜蛾在的越冬可能性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16.
地里恙虫是已知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岛等省均已先后有发现,并经研究证实是当地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我们于1957—1958年曾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也发现了地里恙虫。活的地里恙虫均呈橘红色,其形态与各部测量数字与甘怀杰民(1953)、陈心陶、徐秉锟二氏(1955)等所报告者相符,惟在临海县所发现部分标本的盾片前缘形态稍有不同。甘氏等  相似文献   

17.
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Pallas) 是亚洲东南部比较典型的一种林栖食肉兽类。在我国仅分布于大陆南缘和海南岛,曾记载过两个亚种:P.h.exitus(广东虎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和P.h.laotum(广西西南部和广东海南岛)。我们在整理椰子狸过程中,查看了该种在国内的所有标本和有关资料,发现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标本应属于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北部大螟的生物学和越冬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ker)近年在海南区局部为害较重,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大螟的预测预报,作者从1980年以来对大螟的生物学和越冬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一、生活年史 大螟在海南北部一年发生不完全七代,世代间很重叠。全年各代发生情况如图。年度间冬季温度偏暖或偏冷,各代历期提早或推迟7—10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广东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vzophitus生活史、越冬生境、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和天敌种类,为这一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4月通过实地调查、室内笼罩饲养观察和卵巢解剖研究稻水象甲在广东的生活史和越冬生境;通过对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进行分子检测探明其越冬过渡寄主植物;利用特征序列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标记技术明确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种类。【结果】2019年3月-2021年4月稻水象甲在广东双季稻区一年发生2代,具有越冬和越夏习性。广东稻水象甲经历一个完整世代需要(140.86±1.05)d,幼虫历期为20 d左右。广东稻水象甲以成虫越冬,越冬生境模式为稻田-过渡带(草地)-沼泽地(水草丰盛),且越冬期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存在滞育现象,发育等级Ⅰ级。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分子检测发现,其越冬期主要的过渡寄主植物为再生稻及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基于SCAR的PCR结果表明,游猎型蜘蛛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为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20.
根结线虫(Meloidogyne)是植物寄生线虫中主要的类群之一,当前对农、林业生产的危害亦最重。有关海南岛的植物根结线虫,以往仅在胡椒、水稻等农作物上有过报道。近年来,我们曾就海南岛主要林木(包括部分国外、岛外引种的树种)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