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CINⅡ高于CIN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x2=4.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Ki-67、细胞增殖抗原(PCNA)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宫颈癌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30例记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8例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慢性宫颈炎患者32例记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HPV感染、Ki-67以及PC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HPV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Ki-67、PCNA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HPV、Ki-67以及PC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均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与Ki-67、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明显的HPV感染,且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PCNA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对HPV、Ki-67、PCNA进行联合检测,从而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8例宫颈病变(32例慢性宫颈炎、5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5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活检组织的p16和Ki-67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分析活检时HR-HPV的感染情况。结果 HR-HPV感染率、p16和Ki-67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逐渐增高;HR-HPV感染率与p16和Ki-67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HR-HPV的检测可用作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常规检查,HRHPV及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可用于指导宫颈病变的分级,提高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16^INK4α、Ki67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20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各30例中P16^INK4α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16^INK4α在CIN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与正常宫颈和宫颈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ki67在CINⅠ、CINⅡ、CINⅢ的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16^INK4α在判断是否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合Ki67标记可以准确判断CIN级别。联合检测P16^INK4α和Ki67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宫颈炎与CIN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联合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妇科保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140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表达情况,采用PCR检测HPV16、HPV18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40份标本中,HPV16与HPV18的阳性率为62.9 %与61.4 %;CIN 1级标本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26.8 %和24.4 %,2级标本分别为62.7 %和58.8 %,3级标本分别为93.8 %和95.8 %,对比有差异(P<0.05)。C-MYC阳性率为83.6 %,不同CIN分级程度的标本组织中C-MYC阳性率对比有差异(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HPV16、HPV18、C-MYC阳性率与CIN分级呈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HPV16、HPV18、C-MYC阳性率都为影响CIN分级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HPV16、HPV18的阳性率也在升高,同时伴随C-MYC的过表达,两者具有相关性,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以及HPV16单一与多重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 057例HPV阳性患者中,352例感染HPV16,CINⅢ中HPV16构成比最高,各级别病变中HPV16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级别增加,HPV16构成比有增高趋势(P0.05)。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HPV16单一、双重与三重以上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感染型别种类增加,患病率降低(P0.05)。本研究显示,HPV16与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老年HPV16阳性患者检出宫颈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HPV16持续性感染,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孙怀美  林伟  王翔宇  董艳  王蓁 《生物磁学》2012,(18):3430-343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1NI、CINII、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1NⅡ,C1NII高于CI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5C(X^2=-4.329,P=0.037;xⅫ.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I及CIN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K(P〈0.05);C1NI组分别与CINⅡ、C1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E7(HPV16E7)、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cadherin switch”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标记CD163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不同的HPV16E7表达情况下,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II)、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16E7、E-cadherin、N-cadherin、CD163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逐渐降低,N-cadherin的表达以及CD163+巨噬细胞数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逐渐升高。慢性宫颈炎、CINI、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16E7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中,E-cadherin的表达在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N-cadherin的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CD163+巨噬细胞数目在CINI、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进一步统计CD163+巨噬细胞与上皮间质转化间关系后发现,宫颈癌变过程中,随着CD163+巨噬细胞数目的增多,E-cadherin的表达逐渐降低,无论HPV16E7的表达如何,二者均呈负相关关系;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随着CD163+巨噬细胞数目的增多,N-cadherin的表达逐渐增加,HPV16E7阳性组二者仍呈正相关关系,而HPV16E7阴性组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HPV16E7可能通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的“cadherin switch”,从而促进宫颈癌的癌变。  相似文献   

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持续感染阶段宫颈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102例HPV16持续感染者、136例非持续感染者宫颈组织P16、Ki67蛋白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组为双染阳性组、双染阴性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0.3%、44.5%及34.0%,HPV16持续感染患者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感染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的P16、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的病情持续和进展比例明显高于双染阴性组,也明显高于HPV16非持续感染(双染阴性组、双染阳性组)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进展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生率为32.5%(13/40),显著高于双染阴性组6.5%(P0.05)。结论:P16,Ki67双染阳性在HPV16持续感染阶段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疾病进展成正相关,对HPV16持续感染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有预警价值,可作为HPV16阳性早期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Survivin、bFGF、VEGF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bFGF、VEGF三者间的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三种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对于宫颈癌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10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40例(良性组)和上皮性卵巢癌62例(恶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P53、Ki67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组的P53、Ki67表达阳性率为80.6 %和72.6 %,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0 %和12.5 %(P<0.05)。在恶性组中,不同浸润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患者的P53、Ki67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53表达阳性率与Ki67表达阳性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87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分期都为影响P53、Ki67表达阳性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i67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两者也可互相影响,共同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0例纳入CIN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Gal-3、PD-1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Gal-3、PD-1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N组的Gal-3、PD-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CIN组(P0.05)。Gal-3、PD-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鳞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Gal-3与PD-1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96,P=0.000)。结论:Gal-3、PD-1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两种指标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P16、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16、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病变形成过程中P16、P27和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12)、70%(21/30)、100%(18/18)和30%(4/12)、90%(27/30)、100%(18/18),二者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22%(10/12)、53.33%(16/30)和27.78%(5/18),其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P16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P16、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P27和Ki67参与了CIN、宫颈癌的发生。P16、Ki67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7和Ki-67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炎组织88例(汉族42例,维吾尔族46例)以及宫颈鳞癌组织120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70例)中Smad7、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Smad7、Ki-6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8.3%、76.7%)均分别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15.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Smad7的阳性表达率(87.1%)显著高于汉族(66%)(P0.05)。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患者中Smad7、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性(x2=1.93,r=0.138,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7、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宫颈鳞癌中Smad7蛋白的表达存在民族差异,Smad7、Ki-67等多种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会间接提高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诊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张蕾  王霞  张珊  杨彦华  石纳玉  蔡广彦 《生物磁学》2011,(20):3878-3881
目的:探讨ProExC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oExC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ProExC在宫颈炎、C1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51.7%,77.9%,90%,93.8%,且其表达在宫颈癌及CINⅡI级病变与宫颈炎及CINI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CINⅠ级组织中表达低于CIN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ProExC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