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大鼠乳腺癌骨转移诱导癌症疼痛的调控过程中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Wistar成模wistar大鼠随机分为Model组、Model+GSK690693组及Model+Saline组;Model组大鼠不进行鞘内注射,Model+GSK690693组及Model+Saline组大鼠,于手术后数天(post-cancer cell implantation day,PID)PID 13 d、14 d及21 d鞘内分别注入Akt特异抑制剂GSK690693、等量生理盐水组,分别于PID 0 d、7 d、14 d及21 d,观察大鼠痛相关行为学检查,PID 21 d取DRG行免疫印迹检查p-Akt表达。结果:在鞘内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GSK690693后,Model+GSK690693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上升,自发性疼痛行为值及患侧DRG中p-Akt表达下降。在PID 14 d、21 d等不同时间节点,Model+GSK690693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学与Model+Saline组大鼠、Model组大鼠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ID 21d Model+GSK690693组大鼠患侧DRG中p-Akt表达与Model组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Salin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GSK690693可抑制大鼠乳腺癌骨转移诱导的大鼠痛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近交系HFJ大鼠的肿瘤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肿瘤细胞Walker-256分别接种HFJ大鼠和Wistar大鼠制作腹水瘤、实体瘤模型,观察两种动物对同一种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及免疫反应差异。结果对于腹水瘤Walker-256接种7d,Wistar大鼠有6只腹水产生为阴性,HFJ大鼠腹水产生均为阳性。继续观察至20d,可见到Wistar大鼠有3只腹水阴性(阳性率9/12,死亡2只,染色体用1只),而HFJ大鼠腹水全部为阴性(阳性率0/12,死亡2只,染色体用1只)。腹水中Walker-256细胞染色体分析,Wistar大鼠和HFJ大鼠众数变化范围均为50~62条,无显著差异。实体瘤接种7d,Wistar大鼠和HFJ大鼠均可触摸到右侧腋下有肿块产生。20d后Wistar大鼠除2只肿块消失外其他均有肿块存在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大(阳性率13/15);所有HFJ大鼠腋下肿块均变软并逐渐消失(阳性率0/15)。检测各组大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发现正常HFJ大鼠IgM、IgA显著低于Wistar大鼠(P<0.01),IgG差异不显著。荷瘤组HFJ大鼠和Wistar大鼠IgG均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Wist-ar大鼠腹水瘤阳性组IgG显著低于阴性组和HFJ腹水阳性组(P<0.05),Wistar大鼠实体瘤阳性组也显著低于HFJ实体阳性组(P<0.01)。Wistar大鼠腹水瘤阳性组IgM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Wistar大鼠腹水瘤阴性组和HFJ大鼠腹水瘤、实体瘤阳性组IgM均高于各自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细胞免疫结果显示各组CD4+数量差异不显著;正常HFJ大鼠CD8+显著少于Wistar大鼠(P<0.05),Wistar大鼠腹水瘤和实体瘤阳性组CD8+数量较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各荷瘤阴性组大鼠CD8+数量均较正常值增加,除Wistar大鼠腹水瘤和HFJ实体瘤阴性组大鼠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均不显著;CD4+/CD8+结果与CD8+相反。结论 HFJ大鼠具有抗大鼠肿瘤细胞Walker-256的特性,腹水瘤及实体瘤均不易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槐花散合白头翁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疗效。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美沙拉嗪组(Mesalazine)、槐花散合白头翁汤组(Formula),每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三组大鼠盆腔均接受6MV-X射线20 GY剂量照射,制作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大鼠成模后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按成人临床等效剂量(体表面积法折算), Control组、Model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0 ml/kg,Mesalazine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 0.27 g/kg 灌胃,Formular组分别给予(0.91 g/kg) 灌胃,连续14 d。灌胃后第14日处死所有大鼠,评估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kappaB(NF-κB)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出现严重腹泻症状,直肠黏膜组织出血、溃烂,坏死严重,NF-κB、、ICAM-1 、V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Mesalazine组和Formular组明显改善大鼠临床症状和肠粘膜愈合,下调了直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花散合白头翁汤可以通过降低NF-κB 、ICAM-1 、VCAM-1表达,改善ARP大鼠症状和直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疼痛多肽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M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在Sprague Dawley(SD)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术后15天鞘内插管给予选择性AM受体拮抗剂AM_(22-52),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CC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m RNA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CCL2和AM在DRG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接种第6至15天,骨癌痛大鼠接种侧后足机械痛阈降低;接种后第15天胫骨骨质明显被破坏、骨密度降低,DRG CCL2 m RNA表达相对对照组增加约3倍(P0.001)。鞘内注射AM_(22-52)能使后足机械痛阈值回升到正常,并抑制骨癌诱发的CCL2 m RNA增加(P0.001)。CCL2在正常大鼠DRG神经元有表达,且多与AM分布在相同细胞上。以上结果提示,AM在骨癌痛的产生中发挥作用;DRG中AM活动增加会上调CCL2的表达,可能是继发性骨癌时AM参与诱发痛觉高敏产生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睡眠障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分别为小平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第7、14和21天时分别行动物行为学观察、旷场试验和动物血浆检测,并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相比,小平台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水平均增高(P<0.05),髁突软骨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层次及厚度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关节盘表面纤维排列松散。结论:慢性睡眠障碍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及自噬在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肺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腹80只,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建立百草枯中毒肺脏损伤的动物模型。染毒后1、3、7、14、21 d处死动物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和Van Gieson(V.G)染色观察大鼠肺脏损伤及纤维化情况,电镜观察Wistar大鼠肺脏胞浆空泡变、自噬体的形成以及肺脏损伤。Western-blot方法观察Wistar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94、Caspase-12和CHOP)和自噬相关蛋白(LC3-II、Beclin-1)的表达。结果:HE及V.G染色结果显示随中毒时间延长,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及肺纤维化逐渐加重;电镜结果显示百草枯中毒肺脏发生胞浆空泡变、自噬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在百草枯中毒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94在3 d表达达到峰值(P0.001),7 d表达开始降低(P0.05),CHOP蛋白表达3 d开始增加(P0.001),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7 d开始增加(P0.001),并逐渐加强,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Beclin-1表达3 d开始增加(P0.001),14 d表达最高(P0.001)。结论:内质网应激以及细胞自噬共同参与百草枯中毒所致肺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CI模型),取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普瑞巴林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夭开始灌胃给予3 mg/kg普瑞巴林,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 d、3 d、5 d、7 d、9 d、11 d、14d以热辐射法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Ⅰ、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Ⅰ、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热痛敏阚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 h,束缚28 d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工作记忆行为学检测方法,观察束缚应激对两种品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束缚28 d后,物体识别实验中,Wistar、SD模型组的辨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SD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水迷宫空间学习阶段,SD模型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第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istar模型组与对照组间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水迷宫工作记忆阶段,S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Wistar模型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这两种反应动物不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结果都表明,慢性束缚应激(10 h,28 d)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较Wistar大鼠明显。SD大鼠可能更适合作为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croRNA 499(miR-499)慢病毒转染对诱导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取第四代Wistar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物。使用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的细胞批次用于后续实验。实验设置miR499慢病毒转染、慢病毒空白转染2个处理组,分别于处理后即日、1d,3d,5d,7d收集细胞进行下列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重要转录因子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心肌特异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培养第四代Wistar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物,可用于实验。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icroRNA 499慢病毒载体转染后microRNA 499表达明显升高,且转染后1d,3d,5d,7d,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逐渐增强。慢病毒空白转染组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自第3天开始可见cTnI阳性表达条带,慢病毒空白转染组未检测到明显阳性表达条带。结论:microRNA 499可诱导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 d、7 d、14 d、21 d、30 d、60 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 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 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 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 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中存在的含量极少、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它们能自我更新、分化、迁徙,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重要原因。卵巢癌也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所致的疾病。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正处于起始阶段,针对卵巢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在卵巢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彻底治愈卵巢癌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导,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从人胃癌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胃癌干细胞. 20~30×103个CD44+细胞入NOD/SCID 鼠腹部皮下和胃浆膜下能形成胃癌移植瘤, 100×103个CD44的细胞入NOD/SCID 鼠体内不形成肿瘤.采用无血清、无粘附间质的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发现CD44的细胞能形成肿瘤微球体,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而CD44的细胞则不形成球形克隆.上述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胃癌肿瘤干细胞.据此可以相信,胃癌干细胞是胃癌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一小群细胞,不能被目前的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措施所杀灭,是胃癌术后复发、肿瘤进展扩散转移的根源.胃癌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随着对胃癌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必将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Canc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