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重要的苹果害虫,原产于欧洲中南部,现在已经入侵世界5大洲71个国家。该入侵昆虫1953年首次报道在中国新疆发现,目前已入侵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的重要入侵害虫,常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现已传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对我国全国苹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农业部科教司批准设立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郑州果树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省区植保部门等16单位参加。本文对该项目执行3年中在苹果蠹蛾关键生物学特性、实用监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情况可通过苹果蠹蛾信息网(www.codlingmoth.net)获得。  相似文献   

3.
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虫学报》2014,57(11):1360-136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卷蛾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是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953年首次在我国新疆库尔勒发现,并迅速扩散危害,1987年随旅客携带物传入甘肃敦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是我国重点防控的检疫对象。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启动了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研究团队对苹果蠹蛾进行了10余代的纯化,建立了纯化品系。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小片段文库前期测序等方法,对苹果蠹蛾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基因组前期分析。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基因组大小约为650 Mb, 17-mer和SNP分析显示杂合度大约在0.3%-0.6%之间。经协商拟定了详细的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方案后,基因组测序已经全面启动。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对阐明其入侵机制、抗逆机理及防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 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以西局部地区, 但一直保持向我国东部扩张的趋势。在国际上,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迷向防治苹果蠹蛾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并广泛应用的害虫管理技术。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成分鉴定、人工合成和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的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入侵害虫,也是中国的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的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在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在我国的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的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 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的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与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的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自1953首次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发现以来,疫情保持不断扩张的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疆在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通过对新疆苹果蠹蛾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回顾和总结了新疆绿洲荒漠生态区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今后该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不育昆虫释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伟  徐婧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2,49(1):268-274
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是一种环境友好、可作为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AW-IPM)的防治技术,是以压倒性比例释放不育昆虫来减少田间同种害虫繁殖量的害虫治理方法。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重要的梨果类害虫,现已入侵世界5洲71国。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大规模饲养技术、辐射不育技术、释放技术3个关键环节的研究与技术进展,主要包括:苹果蠹蛾人工饲料、实验种群建立、饲养设备与条件、收集和质量评估、长距离运输、辐射源与设备、辐射剂量与敏感性、释放方法、释放标记和释放量等,并介绍了各国采用SIT技术的应用效果。苹果蠹蛾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黑龙江、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很有必要引进并建立苹果蠹蛾SIT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益严重。“十三五”时期,我国针对当前面临的重大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按照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研究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阐明了入侵物种的入侵机理和进化机制,以及入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互作的调控机制;建立了潜在农业入侵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预测与评估模型,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检测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围绕豚草、空心莲子草、苹果蠹蛾、番茄潜叶蛾、甜菜孢囊线虫等危害特点,开展全程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潜在入侵物种数据量持续丰富完善,新发/突发入侵物种应急防控技术产品有效储备能力增强,重大入侵物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逐步健全的良好格局。面向“十四五”,建议继续支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研究,推动“关口前移、疆域监控、灭除阻截、联控减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有效防控生物入侵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的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在区内传播的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的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的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的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的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的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Cydia pomonella (L.) was firstly reported in China in the 1950s and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vasive pest in fruit orchards of China. It spread rapidly from the original site in Xinjiang to other northwestern regions. The pest has further penetrated northeastern China since 2006. With its rapid invasion rate, most pome fruit production areas of China are being threatened. As yet there has been no research in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dling moth population in 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12 C. pomonella popula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distribution regions (Xinjiang, Gansu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in China and compared them with one German and one Swiss population using eight microsatellites loci to inf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We observed sequential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significant structuring associated with distribution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among northwestern populations. There was no genetic evidence for bottleneck effects in any of the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 pomonella populations resulted from the successive colonization of founder populations. Recent invasion history led to the lack of any bottleneck effect. The high level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ing is related to the weak flight capacity of the codling moth and the human-aided dispersal rather than to geographic distance. These genetic data not only provide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evolutionary processes related to successful biological invasions, but also provide guidance for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甘肃、新疆、内蒙苹果蠹蛾成虫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05年至2010年,本研究在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的不同区县选取了16个果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中的苹果蠹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5个世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3个成虫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化学防治、迷向防治等防治措施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史研究为主的监测并不适合在上述果园中开展。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未对苹果蠹蛾的季节动态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对苹果蠹蛾除成虫外的其他虫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详细研究,并建议选择3个以上的果园进行监测,综合各个果园的监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苹果蠹蛾成虫产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全球温带地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是中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苹果、梨等水果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及威胁。为详细了解苹果蠹蛾的产卵特性,从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作者于2006年在甘肃省山丹县梨果园中对树冠不同高度与朝向的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对梨树果枝上不同部位的产卵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冠2.5m以上的蛀果率显著高于2.5m以下的蛀果率,树冠东面的蛀果率最高,南面的蛀果率最低;2)在整个果园中,靠近北侧的果树上果实受害程度要高于南侧果树上的果实受害程度,整个果园中蛀果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3)叶片上的卵数最多,占总卵数的73.1%,果实上的卵数次之,占总卵数的14.6%,枝条上的卵数最少,占总卵数的12.2%;4)在产卵的叶片上,卵主要产在叶背面,叶片背面卵量是叶正面的6.65倍。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开展化学防治或颗粒体病毒防治时,应注意充分喷施果树上层树冠,且在对果实进行处理的同时,叶片和枝条也需要充分喷药。  相似文献   

14.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也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优势苹果产区的果业生产。化学防治是当前苹果蠹蛾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引发的抗药性问题也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代谢抗性是苹果蠹蛾抗性中重要的机制,苹果蠹蛾解毒酶代谢杀虫剂的分子机制是当前代谢抗性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模拟的方法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分子模拟涉及的主要方法及其在苹果蠹蛾代谢杀虫剂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性诱芯诱捕器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08年苹果蠹蛾在甘肃酒泉的年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我国甘肃酒泉1年发生2代;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中旬和7月上旬至中旬,成虫在树冠的中层、向阳的方向(东部和南部)、果实和叶背面产卵较多;幼虫发生的两次高峰分别发生在6月17日和7月26日,刚孵化幼虫很快蛀果隐蔽为害,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幼虫化蛹前,主要从树的上部向下爬行,并常以老熟幼虫潜入树干或分枝的树皮下结茧化蛹或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