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高中生物学中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实验之一。师生结合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对“香蕉细胞中DNA粗提取与鉴定”的简化实验进行优化,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DNA的粗提与鉴定"实验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叶 《生物学通报》2006,41(4):52-52
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实践,笔者对中学生物学教材中“DNA的粗提与鉴定”实验作了一些改进,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 1 实验原理遗传物质DNA为白色丝状物,在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不溶于酒精,在低浓度盐溶液中也几乎不溶解,在0.14 mol/L的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仅为在纯水中溶解度的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增加,至2 mol/L时,溶解度较大,比纯水高2倍。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相似文献   

3.
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的试剂配制及实验步骤做了适当的改进,并分析了该实验的教学组织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细胞核能很好地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淡红色,改进后的方法使实验操作更简单,实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效果不理想。通过探究实验发现Triton X-100可以作为代替盐酸解离作用的透膜剂,避免盐酸解离过度影响甲基绿对DNA的染色,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结果。Triton X-100在本实验中最适使用浓度为0.1%~1%,最适透膜时间为5 min。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改进,提出一套稳定且行之有效的实验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闫计春 《生物学通报》2012,47(8):39-41,F0003
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课上,学生对实验操作方法提出质疑,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出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适宜的操作过程.通过本实验,不仅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部分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0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笔者在试做该实验时,感觉到由于NaOH属于强碱.有一定的腐蚀性.再加上用量较大,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完成实验。所以设想以淀粉代替酚酞,碘液替换NaOH来改进该实验.通过再次试做取得了较好效果.制备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志良和瞿伟菁(2002)著《植物生理实验指导》中“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实验,用于观察钾离子在气孔开张中的作用,可加深学生对“气孔运动——钾离子积累学说”的理解。这一实验容易操作,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中生物课标教材已经陆续在全国实验区开始实验了。为了使广东省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尽快进入课改角色,我院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的选修模块之一:“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实验内容举办了多次培训,因此笔者有机会对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有所了解和接触。现就该书中“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实验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程玉平 《生物学通报》2007,42(10):24-24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此实验教材中是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时存在实验操作繁琐,学生一堂课很难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较难观察,在析出DNA黏稠物时,难以估计加入蒸馏水的量等问题,实验费用太高,对普通学校来说,买活鸡显然不现实,与市场上的小商贩联系购买新鲜鸡血,很难定时、定量地保证供应。为此我们对此实验加以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第二个分组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在这个实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紫色洋葱 ,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因为紫色洋葱的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使其呈现为紫色 ,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一是每个洋葱的最外一层鳞片叶紫色深 ,越往里颜色越浅 ,最里面近似白色。如果想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最好只用外面的一层或两层鳞片叶 ,但这样做浪费太大。二是越往里鳞片叶越嫩 ,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结合越紧密 ,不容易分离。学生在撕表皮细胞时 ,往往撕…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生物学实验“DNA的粗提与鉴定”做了一些改进,主要有:1)选用洋葱鳞茎作为实验材料;2)增加了离心机、移液器等基因工程常用实验仪器;3)DNA的鉴定改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探索出一套适合本科生的实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第 6章“遗传和变异”的第 1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 ,第 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看似其内容简单 :几个前人已经做成功的实验得出一个大家从媒体上早已熟知的结论 ,可实际上 ,细细推敲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计的科学性在哪里 ?实验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证实出来的 ,学生并不易掌握 ,尤其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 4步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无毒的 R型细菌混合后 ,为什么就使小鼠致死这个实验过程 ,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13.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钦 《生物学通报》2002,37(10):46-47
新高中《生物》教材中 ,增加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目的在于 :1 )学会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方法 ;2 )观察提取出来的 DNA。该实验拓宽了与物理学和化学的联系 ,强调了发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减少学生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同时也强调生物学的科学地位。在 2 0 0 0年 1 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 )里 ,要求学生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该实验以新鲜鸡血为原料 ,其提取流程略。而在与之相配套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里 ,又介绍了另一种“DNA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粗提取与鉴定是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实验, 根据高二生物(必修)第2册实验九“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很难得出实验结果。其原因是:实验成本太高,一般中小城市及农村中学的实验经费承受不了;实验准备工作繁重、步骤复杂,操作时  相似文献   

15.
增强“旁观者效应”是提高单纯疱疹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基因系统治疗效果的关键手段,旨在探讨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在HSV-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化学调控。通过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比较ACHN、HeLa、NIH-3T3、Cos-7及L-02等五种不同细胞系GJIC功能状况,四甲基偶氮唑盐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HSV-TK/GCV对其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并比较GJIC上调剂apigenin和抑制剂18-α-glycyrrhetinic acid(AGA)对GJIC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GJIC功能强大的NIH-3T3、Cos-7及L-02细胞对HSV-TK/GCV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程度远较GJIC功能低下的ACHN和HeLa细胞高(P<0.001)。Apigenin可显著提高ACHN细胞GJIC功能,对HeLa细胞则无影响;相反,AGA可显著抑制NIH-3T3、Cos-7和L-02等三种靶细胞的GJIC功能。相应地,apigenin可明显提高ACHN细胞的“旁观者效应”而对HeLa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则无影响,AGA则可明显降低上述三种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因此认为,细胞内在的GJIC功能与靶细胞对HSV-TK/GCV的敏感性和“旁观者效应”程度有正向关系,人为调控细胞GJIC后,“旁观者效应”程度亦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6.
探究并验证盐酸水解步骤在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导致失败的原因,验证取消盐酸水解步骤后,实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并提出教材中实验步骤的改进方案。利用卡诺氏固定液对染色质进行固定,采用变量控制法设置不同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导致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盐酸水解使DNA解聚,残留在细胞质中的盐酸改变了染液的pH。实验证明取消盐酸水解步骤后的实验效果更加理想,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应用于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7.
DNA合成学习班已于1985年11月5—12日在复旦大学开办。该班由复旦大学遗传所主持,来自全国9个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员共15人。期间听取了中科院细胞生物学所郭礼和付教授“合成基因在细菌中的表达”及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汤锦炎同志“化学合成DNA及其应用”的学木报告,并安排了实验。讲解了DNA连接酶合成基因、基因克隆、杂交及化学法测DNA序列等用法,操作脱保护基、制电泳胶、分离纯化DNA片段和制成  相似文献   

18.
活用教材"演"好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讲授内容之前进行,实行先观察,再讨论,最后获得结论的认知程序。怎样才能“演”好演示实验呢?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歧义思想 有位初一学生在预习“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时,对萝卜条失水变软、吸水变硬的演示实验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稻谷晒干前“软”,晒干后变硬?按照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演示,放在浓盐水的萝卜条虽然变软了,但演示实验未能显示出萝卜条失去了的水;浸在清水的萝卜条虽然变硬了,但演示实验无法让人察觉到清水减少了。难怪学生有此一驳。  相似文献   

19.
谭云 《生物学通报》2011,46(1):42-44
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的实验内容较多,而高一年级生物学课时不足,完成实验教学较紧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其中的2个实验,原来安排2课时,考虑到单个实验内容较少,尝试将2个实验整合,安排1课时完成。但如果仅仅简单、机械地合并,可能会影响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在考虑课堂用时的前提下,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旨在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期达到既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和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绿色植物水分代谢”中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因此,课本上安排了一个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演示实验。由于原实验在设备上存在一些弱点,常常给教学带来一些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