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叶小爪螨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绪艮  宓秀民 《昆虫学报》1995,38(3):305-311
本文研究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滞育卯出现的规律,分析了光照、温度、寄主营养等环境因素与滞育的关系和滞育卵解除的条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以滞育卵在枝条上越冬,其产出盛期在8月上、中旬。光周期感应螨态为幼螨至第二若螨的连续两个螨态;其临界光照时间为13h/d。在相同条件下,低温(20℃)促进滞育。长日照下,螨口密度大,寄主营养恶化,亦能促进滞育的形成。滞育卵在0℃下放置1 20天,5℃-10℃下放置100天后解除滞育。  相似文献   

2.
朱砂叶螨滞育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千红  经佐琴 《昆虫知识》1993,30(6):335-337
朱砂叶螨滞育诱导反应曲线为长日照型,临界光照长度为9小时45分。15℃条件下诱导,0~1小时30分和11~24小时光照时无滞育发生,光照6小时15分至9小时45分则几乎完全滞育。后若螨期和成螨期具光敏感性,最敏感虫态是成螨期。诱导其他虫态,滞育不发生。  相似文献   

3.
二斑叶螨滞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滞育实验表明 :短日照和低温是诱导二斑叶螨发生滞育的主要因子。测定我国天水种群 ,在 15℃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日照长度为 9小时 4 2分 ,在每日 8小时光照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温度为 15.5℃。解除滞育实验表明 :在每日 13小时的光照条件下 ,温度越高 ,解除越冬雌成螨滞育的速度越快 ;低温处理滞育雌成螨的时间越长 ,解除其滞育的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4.
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可持续防控蚜虫的优良内寄生蜂,在害虫生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其滞育对探索发育调控机制、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防治效果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梯度变温法和光周期反应曲线法,系统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滞育类型属冬滞育型。低温、短光照是诱导烟蚜茧蜂滞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二者相互配合能诱导更多个体滞育。短光照(L∶D=8∶16)条件下,温度低于12℃可诱导烟蚜茧蜂进入滞育,8℃时滞育率可达54.35%。长光照(L∶D=14∶10)下,高温不能诱导烟蚜茧蜂滞育,低温下的滞育率较低,仅为1.79%。低温(10℃)下,短光照(8 h)可诱导50.70%的高滞育率,光照为14 h和6 h其滞育率均显著下降。25℃时,不同光照下滞育率均为0,光周期作用不显著。综合而言,温度和光周期均能显著影响烟蚜茧蜂的滞育,温度较光周期的滞育诱导效能更显著,二者互作配合能极显著的诱导烟蚜茧蜂进入滞育态。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在室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是一种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草地螟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周期起主导作用, 温度伴随着光周期起作用。对幼虫滞育诱导最有效的光周期是L12∶D12;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临界光周期呈缩短趋势(18℃除外)。18, 22, 26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依次为13.97, 14.48, 13.92 和12.88 h。光敏感实验揭示:21℃时草地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幼虫孵化后的11~17 d(约5龄幼虫), 但孵化后7~11 d(约4龄幼虫)的短光照积累对提高滞育率也有重要作用, 可以将滞育率从40.0%提高到90.0%。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的滞育诱导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滞育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低于24℃、光照短于12h为诱导滞育的适宜条件。20℃、22℃、24℃和26℃下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h43min、13h8min、12h41min和12h7min.5~6龄为主要滞育敏感虫期。在南京地区,该虫滞育临界光周期为13h左右,出现于9月20日前后;9月上旬温度状况与滞育比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m (Thunberg)滞育诱导作用, 测定了5个光周期和4个温度处理对阿格姬蜂的滞育诱导和该蜂感受光周期的敏感虫态以及不同时间段低温贮藏对滞育虫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7~23℃、 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 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在26℃下, 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 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主要因子。草地螟阿格姬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为卵和1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 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80 d, 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 冷藏120 d, 滞育茧仍有71.7%可以正常羽化。结果说明,可在17℃,光周期8L∶16D条件下对寄生后3 d内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进行滞育诱导, 滞育后的虫茧最佳贮藏时间为80 d, 不宜超过120 d。本研究为室内扩繁、 防止蜂源退化、 控制寄生蜂发育时间以便适时释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控害潜能,系统研究了21℃、24℃、27℃、30℃、33℃5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六点始叶螨各螨态的捕食效能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六点始叶螨若螨、幼螨和卵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71、1.75和0.54。在21℃~33℃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不同螨态六点始叶螨的功能反应均能很好地拟合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其对六点始叶螨雌成螨、若螨、幼螨的捕食效能(a/Th)在30℃时最强,分别达19.91、44.90、189.45头/d,对叶螨卵的捕食能力在不同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不同螨态六点始叶螨的捕食量大小依次为:幼螨若螨成螨卵。在相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加州新小绥螨存在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自身干扰系数为0.349。  相似文献   

9.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和滞育茧的冷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是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重要寄生蜂。田间实验表明,在冀中地区秋季田间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为21.5℃、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33 min时,少数个体进入滞育;当气温降至17.9℃以下、日光照时间缩短到11 h 45 min以下时,全部个体进入滞育。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7~26℃、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在26℃下,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该种天敌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中红侧沟茧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期为低龄幼虫期,以预蛹(茧)进入滞育。低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240天,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冷藏300天,滞育茧仍有81.4%可以正常羽化。本项研究结果为中红侧沟茧蜂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及滞育后发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守慧  赵利伟  祁金玉 《昆虫学报》2009,52(12):1307-1311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 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 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 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不同, 在18℃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处于13L∶11D和14L∶10D之间; 在21℃和24℃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变短, 处于12L∶12D和13L∶11D之间。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的敏感光照虫态为幼虫期, 且以幼虫的后期最为敏感, 但整个幼虫期接受短光照对滞育的形成更为有利。通过观察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后在18℃, 21℃, 24℃和30℃的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0±0.31℃和209.38±8.72日·度。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长期保存技术和指导商品蜂生产, 正确把握放蜂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爱  薛芳森  李峰  朱杏芬 《昆虫学报》2004,47(3):354-359
本文报道了高温(31℃)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发生的抑制作用。当幼虫暴露于31℃ 时,所有个体都继续发育,与光周期无关。在诱导滞育的光周期条件(L12∶D12)下,光期的高温配合不同的暗期低温(15~28℃),导致几乎所有个体滞育,但当暗期为5℃时,滞育率反而下降;相反,当光期的低温配合不同持续时间的暗期高温(31℃)时,则几乎所有的个体都继续发育,这说明高温在暗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暗期给予不同时间长度(2、4、 6、8、10、12 h)的高温处理,结果表明一个2 h的高温处理就能有效地抑制滞育的发生。在暗期的不同时间给予4 h高温处理,显示了幼虫在暗期开始后的第一个4 h (18:00~22:00 )对高温最敏感,完全抑制了滞育的发生。最后讨论了高温调节滞育机制在该虫生活史上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五地理种群的卵滞育强度及生活史模式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调查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地理适应,自北纬42.3°至20.0°采集了5个地理种群的标本,比较了其子代的卵滞育发生、滞育强度及成虫虫体大小。结果表明: 不同的中华稻蝗地理种群显示了不同的光周期和温度反应模式。铁岭、济宁和泗洪种群的滞育不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滞育率均为100%。南方的长沙和海口种群仅部分卵进入滞育,海口种群在短日条件下的滞育率高于长日条件,卵期温度亦对其滞育有较大的影响,而长沙种群的卵滞育仅受卵期温度的调控。长沙和海口种群的卵滞育强度最弱,其次是铁岭种群,中间纬度的济宁和泗洪种群的滞育强度最高。在北方的一化性种群中,滞育强度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强。成虫的虫体大小因栖息地纬度的变化而呈现复杂的变异,北方种群的虫体大小与栖息地纬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长沙和海口种群的虫体小于济宁和泗洪种群。结果提示中华稻蝗各种群已形成各自的地理适应机制,纬度梯度在其生活史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 结果显示: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解除均有影响。2℃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其滞育解除,在0~65 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长,其滞育解除时间缩短,未经低温处理的越冬卵T50为68.5 d,低温处理65 d的T50为12.25 d,绿盲蝽越冬卵在2℃低温处理65 d后完全解除滞育;在0~40 d范围内,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越高,在25℃、全光照的条件下不经低温处理的孵化率为68.65%,低温处理40 d后在25℃的条件下的孵化率达到99.46%。在20~26℃范围内,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缩短。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提高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率,但不是其滞育解除的必要条件,低温处理与自然变温对绿盲蝽滞育解除的作用相似;高温和长光照能够促进绿盲蝽的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属兼性滞育昆虫, 其滞育特性与种群利用适生境的最大化和季节性活动密切相关。解析季节性因素如光周期和温度对其滞育的诱导作用可为预测种群发生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在HPS 500型和HPG-320H型自动控制环境气候箱中, 测定了RH 80%下温度20℃, 27℃和30℃与11个光周期组合对吉林农安(NA)、 河北衡水(HS)、 广东惠州(HZ)和海南海口(HK)等4个地理种群的滞育诱导作用。结果表明: 光周期、 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亚洲玉米螟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周期在滞育诱导中起主导作用。在20℃条件下, 其光周期反应曲线属典型的长日照反应型, 临界光周期随种群分布的地理纬度降低而缩短, 4个地理种群NA, HS, HZ和HK的临界日昼长依次为14 h 3 min, 13 h 59 min, 13 h 32 min和13 h 7 min, 最有效的滞育诱导光周期是日昼长12 h。另一方面, 随种群分布纬度升高, 其对光周期诱导滞育的敏感性降低。温度为27℃时, 其光周期反应曲线为短日照 长日照反应型, 各种群有两个临界光周期, 临界日昼长依次为12 h 50 min和13 h 32 min, 11 h 35 min和13 h 8 min, 12 h 58 min和13 h 1 min, 以及11 h 50 min和12 h 26 min, 且最有效的滞育诱导光周期范围的滞育率明显低于20℃。一定温度范围内(20℃~27℃), 随温度升高, 临界光周期缩短; 温度达到30℃时则滞育显著被抑制, 滞育率仅为4.3%或更低。这些结果说明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的光周期诱导具有很强的补偿作用。因此, 在自然界亚洲玉米螟的滞育属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长日照反应型昆虫, 临界光周期随地理纬度北移而增长; 种群滞育的短日照 长日照反应型特性可能是产生局部世代种群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苜蓿切叶蜂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F.)预蛹的滞育主要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雌蜂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是决定子代预蛹是否进入滞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当代的幼期,特别是高龄幼虫(约3龄)到预蛹这一阶段所感受的温度变化,对预蛹滞育有很大的影响,此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1.59±1.03)℃,可有超过50%的个体进入滞育。此外,放蜂地区的纬度及蜂的代次对预蛹的滞育亦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诱导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 滞育的主要因子,在田间和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管侧沟茧蜂的滞育率和滞育茧的最佳冷藏温度。【方法】田间实验分别从8月31日到9月25日每隔5 d在室外罩笼内释放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待寄生蜂结茧后统计子代蜂的滞育率。室内实验共设5个不同温度(16℃, 18℃, 20℃, 22℃和24℃)和7个不同光周期(6L:18D, 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 16L:8D和18L:6D),分别统计寄生蜂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滞育率。【结果】在河北中部地区秋季自然条件下,8月底当日平均气温为24.4℃,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51 min 时,少数蛹(5.08%)开始进入滞育;9月25日,当日平均气温为17.2℃,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1 h 36 min以下时,几乎所有蛹个体进入滞育,滞育率达到99.70%。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当温度为22℃以上,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管侧沟茧蜂不能进入滞育,所结茧全部为非滞育茧。温度为22℃以下存在光周期反应,在温度16℃, 18℃和20℃,光周期10L:14D时形成滞育茧数量最多,滞育率分别为100%, 89.75% 和 29.58%。可见温度和光周期二者共同影响管侧沟茧蜂的滞育。滞育茧在0℃左右条件下冷藏 240 d 和5℃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180 d, 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发育茧差异不显著(P>0.05);0℃条件下冷藏300 d,滞育茧仍有79%可以正常羽化。【结论】该寄生蜂在秋季进入滞育主要是低温条件和短光照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滞育茧在0℃和5℃温度下至少可以保存240 d。这些结果对管侧沟茧蜂的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茧的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wild bruchid beetle, Bruchidius dorsalis Fahraeus (Coleoptera: Bruchidae), has a multivoltine life cycle and overwinters in several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Japan. We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diapaus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hotoperiod (from L8:D16 to L16:D8) and temperature (at 20 °C and 24 °C). Ou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B. dorsalis entered diapause at the final (late fourth) instar larva under short photoperiods, (2) the larval diapause incidence was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critical photoperiods were 12.5 h at 20 °C and 12 h at 24 °C), (3) some individuals did not enter diapause under short-photoperiod conditions at 24 °C, and (4) the sensitive stages to the photoperiod were from the late egg stage to the early first instar larva.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discuss not only the evolution of a complex overwintering strategy inB. dorsalis but also the domestication process of stored-bean p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