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叶卫矛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别名白杜、丝绵木、明开夜合。2材料类别带顶芽或腋芽的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MS。启动培养基:(1) MS 6-BA 0.2 mg·L~(-1)(单位下同) NAA 0.1;(2) MS 6-BA 1.0 NAA 0.1;(3)MS 6-BA 2.0 NAA 0.2;  相似文献   
2.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技术在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等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时,柞蚕蛹期软化病是繁蜂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利用柞蚕蛹繁蜂时蛹内组织液化后呈粉红色这一未知软化病的典型症状进行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C3菌株。经Biolog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C3菌株为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经过柯赫法则检验,确定灵菌C3菌株是导致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的病原菌。描述了繁蜂时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发病期的认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理,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者生长重叠部分进行体外观察,发现二者生长无相互影响,在营养生长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制,采用体外诱导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向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中加入灭活绿木霉菌丝诱导物,每天对发酵液中的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漆酶和中性蛋白酶等酶活性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漆酶能力最强;在整个共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诱导培养第6天,这两种酶活性升至最高,分别达到25.2U/mL和1 580U/mL;灭活绿木霉菌丝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丁质酶的诱导具有“瞬时性”,在诱导培养第2天即检测到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能增大褐环乳牛肝菌中性蛋白酶的固有产量,形成“叠加效果”。综上所述,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乎不存在营养竞争关系,但其灭活菌丝体对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的多种酶活性存在诱导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化学方法提取并分析了不同品系杨树韧皮部10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含量差别,研究了不同制样方法对单宁、酚类及酚酸产物含量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样品中苯酚及邻苯二酚的含量最高,欧洲黑杨最低;制样温度影响单宁的提取率,75℃下处理的样品最有利于单宁、酚类及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此外,分析实验结果还表明杨树韧皮部样品中没有生物碱存在或含量极低,超出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5.
于2005~2006年在辽宁省千山利用信息化学物质野外诱捕黄色梢小蠹Gryphalus fulvus、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及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结果显示:这4种小蠹在4月18日至8月10日期间都明显出现2次扬飞高峰。第1次扬飞高峰持续均为30d左右,第2次扬飞高峰期约为15d;黄色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第1次扬飞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出现,第2次扬飞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上中旬;横坑切梢小蠹与纵坑切梢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基本一致,第1次扬飞高峰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2次扬飞高峰在7月上中旬;结果同时还表明诱虫量第1次扬飞高峰一般都明显大于第2次,只是黄色梢小蠹在首次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监测且密度较高时例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学习性的研究,描述了其培养特性,确定其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8菌株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细鳞环柄菇(Lepiota clypelo-laria)、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鹅膏菌(Amanitasp.)、厚环鹅膏(Amanita pachycolea)、珊瑚菌(Ramaria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 dealbata)、冠状环柄菇(Lepiota cristata)。  相似文献   
7.
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种野外采集、分离培养、纯化及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获得9株樟子松外生菌根菌。采用苗木截根—菌剂浸根方法,对2年生樟子松移床苗进行外生菌根菌野外单接种试验,以接种无菌液体培养基的苗木作为对照,研究外生菌根菌单接种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野外单接种试验表明,9株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苗木均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接种130 d,除菌株010外,其他菌株均可提高樟子松苗高23%以上。其中,接种菌株GT005的苗高提高54.24%;接种菌株035、009、LH004及GT001的苗高分别提高41.53%、36.44%、35.59%和35.59%。菌株035、LH004、025、010和GT001可使苗木地径提高20%以上,其中菌株035提高地径56.31%,菌株LH0040、25分别提高39.93%和29.01%。除接种菌株010的苗木外,接种其他菌株的樟子松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30.23%~48.37%。接种菌株004的苗木根系活力最强,高于对照39.17%;接种菌株GT005和010的苗木,根系活力低于对照;接种其他菌株的苗木根系活力高于对照2.5%~16.67%。接种菌株GT005的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最高,高于对照20%以上。9个菌株均可用于樟子松苗木生产中。樟子松苗木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尹大川  祁金玉 《菌物学报》2021,40(10):2811-2820
为了进一步探究褐环乳牛肝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促进机制,利用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2年生沙地樟子松苗木施加褐环乳牛肝菌液体菌剂,并在2个月后对苗木各部分生长状态、生长相关激素、抗逆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褐环乳牛肝菌可以通过升高樟子松IAA和GA含量促进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其中,对樟子松根系中IAA含量影响最为显著,接菌苗木根中IAA含量比未接菌苗木根中IAA含量高85%以上;与此结果相反,褐环乳牛肝菌可以降低樟子松苗木ABA含量,通过ABA含量变化调控IAA含量,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除此之外,褐环乳牛肝菌可以调控樟子松苗木甜菜碱和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未接菌苗木的甜菜碱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比接菌苗木高46%、26%和23%,说明接菌苗木在受环境的影响方面相较于未接菌苗木低。接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樟子松苗木根部黄酮化合物含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借鉴,同时也可以为辽西半干旱地区森林健康调控与褐环乳牛肝菌科学应用于当地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皮云杉外生菌根菌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外生菌根真菌对红皮云杉苗木促生长效果为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菌株配对培养的方法对获得的云杉外生菌根真菌进行混合接种菌株组合筛选;采用沟施菌剂方法,对3年生红皮云杉移床苗进行外生菌根菌菌株组合野外混合接种试验,同时以各菌株野外单接种作为对照,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红皮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及菌株组合对红皮云杉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株L15促生长效果最佳,接种100d苗木高生长高于对照30.88%,地径高于对照15.29%。组合L15/025与L15/009促苗木生长效果低于单接种L15的效果,高于单接种009和025的效果。接种菌株010和组合L15/025的苗木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提高差异显著,叶绿素a水平分别高于对照59.15%、54.61%,叶绿素b水平分别高于对照76.34%和67.78%。除接种菌株010的苗木外,其他处理苗木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所有处理苗木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综上,外生菌根菌高效菌株与一般菌株混合接种会弱化高效菌株自身接种效果;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苗木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外生菌根菌不同接种方法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提高外生菌根真菌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苗木促生长效果为目的,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菌株配对培养的方法对获得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进行混合接种菌株组合筛选; 采用苗木截根-菌液浸根和沟施接种方法分别对2年生和3年生樟子松苗木进行野外单接种及混合接种。研究外生菌根真菌不同接种方法、菌株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及菌株组合对樟子松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株GT005和菌株035为供试菌株中对樟子松苗木促生长效果最佳的菌株。采用苗木截根-菌液浸根方法接种2年生樟子松苗木130 d, GT005接种的苗木高生长提高54%, 地径生长提高15%,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8%, 而根系活力降低3%; 菌株035接种的苗木高生长提高42%, 地径生长提高56%,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7%, 根系活力提高11%。沟施接种方法接种3年生樟子松苗木100 d, GT005接种苗木高生长提高10%, 地径生长提高15%,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0%, 而根系活力降低34%; 菌株035接种苗木高生长提高7%, 地径生长提高9%,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6%, 而根系活力降低46%; 菌株组合044/GT001和GT001/GT005 接种的苗木高生长仅比对照提高3.47%和2.07%, 而菌株组合 044/025 和044/009 接种的苗木高生长低于对照; 混合接种的苗木其地径生长高于对照0.16%~7.98%。综上所述, 苗木截根-菌液浸根接种方法对苗木的促生长效果显著高于沟施接种方法; 外生菌根菌高效菌株与一般菌株混合接种会弱化高效菌株自身接种效果; 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苗木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