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五味子科植物花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23种、6变种和1变型的91份花粉的形态。其中5 、4变种和1变型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该科花粉为单花粉,异极,辐射对称,扁球形至超扁球形,其萌发沟的排列格局在被子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若按萌发沟的数目划分,该科花粉可分为3沟型和6沟型两个类型。外壁为网状纹饰,网眼的大小和网脊的宽度与花的形态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不支持Praglowski对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dra属原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分布于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新几内亚岛的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26种2变种,包括33份花粉材料,进行了观察测定及超微结构分析研究。通过对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特征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南水青冈属花粉粒为扁球形至超扁球形;萌发孔具5~8短沟,稀为4沟或9沟,沟缘普遍加厚;表面具不同形状、大小和疏密的刺状纹饰,花粉外壁超微结构与壳斗科(狭义)其它属迥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的花粉在形状、大小、沟的数目和沟缘加厚等特征上亦具较大差异,据此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N .brassii型,N.menziesii型和N.fusca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科植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dra属原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角蒿属(紫葳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角蒿属(Incarvillea Juss.)14个种(4变种,2居群)的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角蒿属花粉形态较为相似,为单粒花粉,花粉粒扁球形至近球形,外壁表面同时具有近刺状和穴状两种纹饰。大小在28~51μm之间,萌发孔为多沟型,6~10沟,沟长度不等,沿赤道分布,一些种类中沟多少弯曲使萌发孔成螺旋状,沟末端在极面上多少连接形成合沟。角蒿属内种间花粉形态上的相似性说明了角蒿属应为一单系类群,而对于角蒿属下单元划分及种间的系统有着有限的意义,波罗花亚属花粉明显大于其它两个属,花粉形态特征也显示了它与角蒿亚属关系较近。同时,研究结果不支持将角蒿属放在硬骨凌霄族(Tecomeae)。  相似文献   

8.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国产豆科(Leguminosae)鸡血藤属(Callerya Endl.)和崖豆藤属(Millettia Wight et Arn.)的属间和属下分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鸡血藤属11种5变种和崖豆藤属6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鸡血藤属和崖豆藤属植物的花粉都是3孔沟或3沟的单粒,辐射对称,赤道面观主要为类球形或近扁球形,极面观主要为圆形或圆状三角形。鸡血藤属植物的花粉大小为中等,而崖豆藤属的为小型。两属植物花粉的沟膜呈现或多或少的隆起或凹陷,附有细微的或粗糙的颗粒,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6种类型。花粉形态不支持Schot合并所有灰毛鸡血藤复合体中除了亮叶鸡血藤[C.nitida(Benth.)R.Geesink]与喙果鸡血藤[C.cochinchinensis(F.P.Metcalf)Z.WeiPedley]为灰毛鸡血藤[C.cinerea(Benth.)Schot]的观点,花粉大小支持将鸡血藤属从广义崖豆藤属中分离。  相似文献   

10.
泽泻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中国锦葵科15属22种、2变种、2变型及外类群椴树科华椴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分析,其中7属9种、2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8属10种、1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扫描电镜观察报道,为该科植物的科下分类阶元(族、亚族、属)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花粉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锦葵科15属植物的花粉粒均较大,圆球形,直径约54.4~211.5 μm,表面具刺状纹饰,具散孔或孔沟;其演化趋势为从中等大小、3孔沟、具基部膨大的短尖刺的花粉向体积增大、多散孔、具基部平的长刺(有时具二型刺)的花粉演化。(2)锦葵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在科、族、亚族和属的划分上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支持将锦葵科植物划分为4个族。翅果麻属和木槿族成员曾被放入木棉科中,但本研究表明翅果麻属和木槿族的花粉形态符合锦葵科的特征而与木棉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宜将这2类群归于锦葵科,并将翅果麻属放到木槿族中。(3)花粉学证据支持棉族和锦葵族具较紧密的亲缘关系,锦葵族中的苘麻亚族可能是该科最原始的类群,梵天花族可能比木槿族更进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犀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4组2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花粉为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外壁表面均具网状纹饰。大多数种类都具有三孔沟的萌发孔,极少四孔沟,或六萌发孔。内孔明显或不明显,有9种植物同时存在具三孔沟和具三沟二种类型的花粉及中间过渡类型(显脉木犀同时存在具三拟孔沟和具四拟孔沟)。很多特点表明,木犀属花粉的萌发孔在木犀科中处于由简单萌发孔向复合萌发孔过渡的阶段。根据网眼从沟间区中央到沟边是否变细,可将本属花粉分为两大类型,与分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综合一些花粉特征,可发现本属花粉形态差异较明显,与一般形态差异有一定的相关性。花粉形态在木犀属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无患子科(狭义,Sapindaceae)23属3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科花粉粒多为扁球形,部分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角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大多数种类具三沟孔,有的形成合沟,少数仅具三孔而无沟;从花粉外壁纹饰看,多数花粉外壁具网状或条纹状雕纹,少数花粉的外壁具刺状或颗粒状纹饰。花粉形态特征支持文冠果亚科(Xanthoceroideae)以及广义鳞花木属(Lepisanthes)概念,并支持仍将茶条木属(Delavaya)置于车桑子亚科(Dodonaeoideae)。观察发现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与栾树属(Koelreuteria),龙眼属(Dimocarpus)、荔枝属(Litchi)与韶子属(Nephelium)从花粉形态上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花粉形态特征编制了国产无患子科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重楼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重楼属(paris L.)18个种和变种或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的观察和初步比较研究。就所观察过的种类看,花粉粒为扁球形,极面观椭圆形。左右对称。具一远极沟。外壁两层,外层厚于或等于内层。外壁纹饰有穴状、网状和皱-网状之分。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均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其中有些种类的外壁纹饰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区分种类甚至作为分组的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素馨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素馨属植物32个种和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的观察研究。着重从其大小、萌发孔数目和特征、外壁网眼的粗细等作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和萌发孔数目是多变的,对该属的分类无太大参考价值。但外壁网眼的粗细可以考虑作为分组的依据,据此作者把该届分为两个组,即粗网眼组和细网眼组。  相似文献   

16.
广义飞蛾藤属(旋花科)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义飞蛾藤属Porana s.l.18个分类群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除前人报道过的7种1变种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根据花粉粒的大小、形状、外壁纹饰、沟膜特征,该属花粉可细分为4个类型。研究结果不支持Staples(1993)把该属分为4个独立属的观点,而认为在属内划分为4个亚属较为合理。除毛果飞蛾藤外,花粉形态支持Staples对其它种、变种的归并。从花粉萌发孔类型上看,广义飞蛾藤属在旋花科内应处于较为原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盛芳   《广西植物》1984,(2):141-144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南五味子属2个组7种花粉,记述了它们的形态,讨论了该属花粉形态的特征。该属花粉异极六沟,是属的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三条沟常在一极汇合成三合沟,本文报道亦有四合沟的现象,认为具合沟的一极是远极。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ex Juss.集中分布于东亚至东南亚,约有24种,我国种类最为丰富,已知有13种,大都为药用经济植物。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本属广布种和我国一些特有种的花粉形态的观察,探讨这个属花粉形态的特征,并与其他有关类群的花粉比较,给植物分类提供依据,为解决某些争议性问题提供资料,同时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五味子属(Schisandra (Schizandra)Michx.)中,雄花的形态变异极大,是属下分类的主要性状,借助扫描电镜,全面观察了五味子属几个不同类型雄花的形态发生,结合已有的工作,首次提出该属雄花的形态建成有3种类型。(1)柱托型(columnar-torus type)。雄花的花托在花形态发生的全过程中,保持柱状;根据雄蕊成熟时,药室着生的方向,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华中五味子亚型(sphenantheraceous subtype)和大花五味子亚型(grandifloraceous subtype),前药室侧向,后药室外向或外侧向。(2)平托型(flattened-torus type)。雄花的花托随花的发育逐渐扁化,雄蕊着生于四周而使雄蕊群呈扁平五边形。(3)球托型(spherical-torus type)。雄花的花托肉质化膨大,雄蕊着生于球状花托上的凹穴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座了诸类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认为柱托型是原始类型;平托型与球托型源自于柱托型,它们是柱托型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分析了雄花变形异的原因,认为昆虫咬食带来的进化压力导致本属雄花形态的高度分化。雄花花托增生膨大变扁平或呈球状,可能是该属植物中以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传粉煤介的类群对系统演化上雄蕊数目减少时的适应性变化,讨论了五味子属植物的雄花在雄蕊形态上的原始性及其所反映的该类群起源的古老性;其异极3沟或6沟型花粉民真双子叶植物的3沟花粉的相似是趋同演化的结果,此外,对五味子属现行的主要分类系统和五味子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13种植物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表明,本属花粉虽然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差异最大的还是在于萌发孔类型上。可以把本属花粉分为3孔沟,4-5孔沟,多孔沟,散沟(沟短而纺锤形或近圆形)和散孔等类型。这些萌发孔类型虽然与李秉滔在中国植物志第44卷中所划分的组不很吻合,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于属下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外壁纹饰方面,均为网状纹饰,可分为具粗网眼,细网眼和中等网眼等几种类型。但纹饰类型在组间或种间的差异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