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分布模式为中峰格局。为了解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两年的6至9月采用样线法、铗日法和陷阱法对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进行调查。在海拔780~3767.2 m之间,以200 m为梯度,设置采集样点15个,累计布置4150铗次,陷阱105个,样线8条。共记录小型兽类4目7科12属21种148只,阔叶林中的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针叶林,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锐齿槲栎(Q.aliena)林最高,高海拔地区秦岭冷杉(Abies fargesii)林最低。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左偏倚中峰格局,物种多样性在1500~2300 m海拔段内出现峰值。这种分布格局和林型中小型兽类东洋界与古北界、特有种与非特有种在太白山地区交汇有关,太白山北坡南北纵列的山脉-沟谷地貌为南北物种扩散和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沟谷内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形成了规律的林型垂直带谱,这使得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受到广泛关注,中峰格局是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四类格局中最为普遍的格局。中喜马拉雅沟谷的研究表明,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符合中峰模型。中喜马拉雅和东喜马拉雅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由此,推断东喜马拉雅沟谷的小型兽类垂直分布格局可能也符合中峰格局。为此,在东喜马拉雅勒布沟对非飞行小型兽类开展实地调查,选取研究海拔范围为2 300~5 000 m,沿海拔梯度连续设置9个300 m海拔段45个样方采集点,累计布夹16 200次,共采集标本372号,分属 3目5科10种。研究结果显示:该沟谷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在2 600~2 900 m海拔段出现峰值,随后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减,即从最低海拔到中海拔段上升至峰值后开始递减至趋于平缓,即显示出中峰格局特点。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导致其南翼各沟谷拥有相似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如各沟谷都南北走向,受印度洋暖流气候影响,拥有相似的植被垂直带分布等,这使得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呈现出相似的特点,推论:在大尺度背景下,地理和气候条件可能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物种通过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 探究群落功能性状多样性的海拔格局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溪流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群落构建的重要因素, 然而气候和土地利用沿海拔梯度如何影响水生昆虫功能性状垂直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仍旧比较缺乏。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在云南澜沧江中游1,000-3,000 m海拔共56个溪流样点的水生昆虫群落调查数据, 利用线性和二次回归模型探索并比较了生活史性状(化性、生活史快慢、成虫寿命)和生态学性状(营养习性、生活习性、温度偏好)的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 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解析流域尺度气候和土地利用变量对生活史和生态学性状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活史性状中, 少于1世代、无季节性、慢季节性、成虫寿命长等性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显著的“U”型分布格局, 而快季节性和成虫寿命极短多样性呈显著的单峰型海拔格局, 成虫寿命短多样性呈显著递增的海拔格局。生态学性状中, 温度偏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无关, 附着者和爬行者的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别呈显著的递增和“U”型格局, 滤食者、植食者和捕食者的多样性分别呈显著递增、递减和“U”型海拔格局。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气候和土地利用对生活史性状多样性的解释量高于对生态学性状多样性的解释量, 年平均温度和农业面积百分比是共同的关键因素。综上, 水生昆虫群落功能性状多样性海拔格局存在差异, 主要受不同自然环境梯度和人类干扰因素驱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永杰  杨奇森  夏霖  冯祚建  周华明 《生态学报》2012,32(14):4318-4328
为了解贡嘎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2010年4—9月利用夹日法对贡嘎山东坡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在海拔1200—4000m之间按400m间隔设置了8个采集样地,累计布夹28800夹次,捕获非飞行小型兽类个体701个,观察记录到松鼠个体25个,共调查记录小兽个体726个,分属于3目6科16属25种。非参数估计的物种丰富度Chao2和Jackknife2指数以及物种累积曲线评估表明本次调查取样充分,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为单峰模型;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度在中海拔地区最高,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较低;相反,物种均匀度在中海拔地区较低,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较高;而物种优势度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Shannon-Wiener、Fisher-α、Margalef三个综合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最高;与其它多样性指数相比,Simpson指数未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海拔段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差异;而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相比,Fisher-α和Margalef指数对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多样性区分较好。同时,基于不同海拔段物种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最高。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最高的垂直分布模式提示我们在贡嘎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中应特别重视中海拔地段,因为该地段中居于生态食物链中间位置的小兽物种最丰富,是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此外,规范统一的调查方法将有利于研究数据的整合和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 本研究选取秦岭南坡陕西洋县辖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法和笼捕/夹捕法, 系统分析了8目21科48种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发现秦岭南坡洋县辖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是中南部低, 北部和东部高; 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是中南部和北部低, 东部高。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格局都符合中峰模式, 但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间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 年均温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 在6个最优线性模型中贡献都是最大。综上, 秦岭南坡洋县辖区中高海拔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应加强对中高海拔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眉科鸟类分布格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现有画眉科鸟类122种,隶属于27属,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9.15%。通过运用GIS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分布格局和多样性中心。中国画眉科鸟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省际单元上云南最多(102种),占绝对优势;在动物地理亚区单元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80种),其次是西南山地亚区(60种)、喜马拉雅亚区(47种);在垂直分布上,则以700~2700m的海拔地带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中国画眉科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位于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的交汇地带—横断山区南端。我国画眉科鸟类主要涉及以下3个分布型:东洋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和南中国型。  相似文献   

7.
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是一定地域内物种丰富度沿三维空间的立体分布,包括物种丰富度在经度、纬度和垂直梯度(海拔高度和海水深度)三个维度上的空间分异。近年来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与机制研究得到了生物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的重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多种类型,但随海拔增加而物种数减少的单调递减模型和中海拔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单峰模型较为常见。目前在机制研究中验证较多的是气候稳定性、生物因子(种间相互作用)、能量、生境异质性、干扰、进化时间、物种分化速率、面积、中域效应(mid-domain effect)、生态位保守性(niche conservatism)等假说和机制。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理、地形、气候、地质演化历史、物种库和进化历史、物种分化速率、干扰等差异,在不同地区存在着特别的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机制;处于同一地区的不同类群的物种也因进化扩散历史和生态适应能力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分布格局。因此,对不同地区和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机制进行研究应具体分析后才能得到可信结论。  相似文献   

8.
探索和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但综合物种、系统进化和功能属性等方面的多样性海拔格局研究很少。该文以关帝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 综合物种、谱系和功能α和β多样性指数, 旨在初步探讨关帝山森林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1 409-2 150 m), 关帝山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谱系多样性指数(P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 总β多样性(βtotal)和更替(βrepl)上升趋势明显, 而丰富度差异(βrich)则逐渐下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谱系和功能多样性海拔格局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 草本植物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H′)上升趋势高于木本植物。影响草本植物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子, 而影响木本植物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过程。随着海拔的升高, 木本植物βtotal上升趋势要比草本植物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 木本植物βreplβrich分别表现出单峰格局和“U”形格局, 而草本植物βreplβrich则分别表现出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格局。随着环境差异和地理距离的增加, 群落间物种、谱系和功能β多样性显著增加。环境差异(环境过滤)对木本植物的β多样性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而环境差异(环境过滤)和地理距离(扩散限制)共同作用于草本植物的β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掌握四川省康定市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本研究系统选取61个10 km × 10 km调查网格, 每个网格设置至少3条样线, 分别于2016年9月、2017年5月和7月进行实地调查。所有调查网格中, 有11个网格未调查到两栖动物, 有1个网格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最多达到了10种。调查共发现两栖类动物2,639只, 隶属于2目5科7属14种, 其中优势度最高的是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其次是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 优势度最低的是九龙齿突蟾(Scutiger jiulongensis)。不同月份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调查结果显示: 5月份调查到的个体数最多, 共发现966只; 9月份调查到的物种数最多, 有13种。不同月份间两栖动物的物种相对多度结果显示: 5月和7月调查到的优势物种均为中华蟾蜍, 9月份为倭蛙。大部分两栖动物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之间; 四川湍蛙(Amolops mantzorum)和中华蟾蜍的海拔分布跨度较大, 分布范围在海拔1,300-3,600 m之间; 刺胸齿突蟾(Scutiger mammatus)和九龙齿突蟾等物种海拔分布范围较窄, 刺胸齿突蟾分布在海拔3,200-3,300 m之间; 九龙齿突蟾仅在海拔3,600 m左右。比较影响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5项环境因子发现, 年均降水量和植被类型数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 其次是平均海拔, 而年均温和植被覆盖指数相关性相对较弱。本研究摸清了康定市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为康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高黎贡山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为探讨中尺度区域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本文以高黎贡山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的地方植物志资料,结合通过GIS生成的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全部种子植物和乔木、灌木、草本三种生活型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部种子植物和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500—2000m的范围;(2)物种密度与海拔也呈现单峰曲线关系;(3)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组合以及物种分布的边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秦岭太白山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格局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物种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议题,而海拔梯度包含了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因此对于探讨物种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秦岭山脉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其植被垂直带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对于研究我国南北部植被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秦岭山脉太白山南北坡海拔1200—3750m之间的垂直样带调查的83个样方,本文利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DCA和TWINSPA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以及Jaccard相异性系数对太白山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在南北坡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格局,海拔是决定太白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坡向起到次要作用一植物群落类型与坡向的关系不大,当考虑群落的环境梯度格局时,DCA第一轴主要与年均温密切相关,而第二轴则取决于年平均相对湿度: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具有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植物群落中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单调下降;群落均匀度随着海拔变化的规律不明显;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比乔木层更为丰富,而南坡具有比北坡更多的物种数和更高的多样性。相邻海拔之问群落的相异性在南北坡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北坡2800m以下,群落相异性沿海拔梯度变化不大,而在2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群落相异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相异性不断减少。太白山南坡群落比北坡分布更连续。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完好保留了我国北亚热带山地丰富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生物生态学过程,是公认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也是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最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之一。神农架自然地域总面积12,837.42km2,其中,湖北省有11,050.60km2,占总面积的86.1%;重庆市有1,498.23km2,占11.7%;陕西省有288.59 km2,占2.2%。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有4,618.91 km2,占总面积的36.0%;1,000–1,500m有6,945.75 km2,占54.1%;2,000–3,000 m有1,271.88 km2,占9.9%;3,000m以上仅有0.88km2(徐文婷等,2019)。  相似文献   

13.
山脉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以往关于山脉的研究多集中于地上植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相关的研究明显滞后。跳虫(Collembola)是土壤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在分解有机质、疏松和活化土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跳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格局法,在长白山北坡自海拔800 m至1700 m,每隔150 m进行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样品的采集,对比分析了土壤层和凋落物层的群落组成与群落结构,采用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4个功能多样性指数(功能丰富度FRic指数、功能均匀度FEve指数、二次熵Rao''s Q指数和功能离散FEiv指数),探讨了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共获得跳虫5542头,隶属于12科42属83种,其中等节跳科为绝对优势类群(相对密度>50%)。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跳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长角跳科、鳞跳科和疣跳科物种多分布于凋落物层,而棘跳科物种多分布于土壤层。线性或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凋落物层跳虫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增加格局;但在土壤层跳虫物种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无明显趋势。在凋落物层,跳虫的功能丰富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Rao''s Q指数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在土壤层,跳虫的功能丰富度指数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也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但其他功能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无明显趋势。研究表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跳虫的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跳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不同,未来在探讨土壤动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物种共存机制时,应综合考量垂直分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和多个度量维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新疆伊犁河两岸科古琴山南坡(河谷北坡)和乌孙山北坡(河谷南坡) 94个样地的调查资料, 采用DCCA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排序法, 分析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运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植物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曲线, 探讨了伊犁河谷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在调查的94个样地中, 共出现259种植物, 其中, 草本植物的种类极其丰富, 多达235种, 木本植物的种类极其有限; 垂直结构完整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 河谷北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而在河谷南坡, 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主要受坡度、海拔、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在河谷北坡, 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与海拔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关系, Simpson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不对称的单峰格局, 而河谷南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均呈双峰格局, 尽管Patrick丰富度指数不甚明显。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由海拔为主的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 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 m)和E(3,000-3,500 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问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物种多样性格局同时受到多个因子和过程的综合作用。以往对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限制、水分能量状况或随机过程等少数因子方面。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 研究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沿经度和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 并验证了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较大的水分-能量假说、栖息地异质性假说、空间自相关、物种-面积效应和中域效应这5种假说。主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沿经度和纬度梯度均呈现“∩”形单峰格局。回归分析显示中域效应和物种-面积效应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 而水分-能量、栖息地异质性假说及空间自相关对该区域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影响较小。方差分解显示中域效应对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经度和纬度格局的单独解释率分别为68.41%和66.91%, 该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主要受几何限制和扩散限制影响。结合以往研究结果,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几何限制和随机效应可能是影响中国干旱区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一般将山体划分为等海拔间距的高度带, 以分析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格局, 其缺陷在于因各高度带面积不相等而可比性下降。为消除面积不相等的影响, 作者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支持下, 尝试将贺兰山(海拔范围1,300–3,500 m)划分为等面积的数个高度带, 从而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 (1) 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呈现为单峰式海拔格局, 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 m附近。(2)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坡度异质性是解释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因子。高度带的坡度异质性越大, 意味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 反映出生境类型越趋多样化, 从而可维持多个物种的共存。(3) 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 m 附近达到峰值, 可能与植被演变历史、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度、生态过渡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影响有关。(4) 对山体进行等面积划带, 可直接消除面积不相等带来的影响, 与等间距划带的方法相比, 尤其在物种海拔分布信息准确度较高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维持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探讨海南尖峰岭地区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 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随6个空间取样尺度(5 m × 5 m、10 m × 10 m、20 m × 20 m、40 m × 40 m、100 m ×100 m、200 m × 200 m)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比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物种丰富度、多度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具有更为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 物种丰富度的方差随取样尺度增加呈现单峰分布特征, 并且在20 m × 20 m尺度上达到最大值, 而物种多度的方差随取样尺度的增加而增大; 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正相关性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这可能与随取样尺度增加生境异质性增加有关; 取样尺度对3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可能与研究区域内稀有种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物种多度与分布幅之间的正相关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规律。但近年在热带山地和岛屿的研究发现多度-分布幅关系会出现不相关或负相关的现象;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当地多度高且分布幅小的特有种比例较高所导致。在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勒布沟沿海拔2350—4950 m开展研究:1)记录了当地鸟类多度垂直分布格局;2)验证了该区繁殖鸟总体多度-垂直分布幅关系,并对比了特有种和非特有种分组子集多度-垂直分布幅关系、平均多度和垂直分布中心的差异。研究发现勒布沟鸟类多度垂直分布格局为驼峰格局。该区繁殖鸟类与非特有种的多度-垂直分布幅关系均为正相关,但特有种的多度-垂直分布幅关系为不相关。特有种的多度及海拔分布中心位置均高于非特有种。结果表明区域的鸟类特有性对多度-垂直分布幅关系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地理隔离导致的区域物种组成差异,是造成多度-分布幅关系模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喜马拉雅山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研究地区,探究该地区植物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生物多样性形成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整理喜马拉雅山脉11886种种子植物以及不同生长型植物(7918种草本、2587种灌木和1388种乔木)的海拔分布范围,使用最优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喜马拉雅山脉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谱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主要呈现单峰形曲线,所有物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分别在约2000、1000、1600和3000 m的海拔处达到最大值。层次分割和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和地形因素共同决定着物种的海拔梯度格局,其中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对物种海拔分布的影响较大,比表面积和地形异质性对物种海拔分布的影响较小。相较于所有物种与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分布格局的构建更多受到气候与地形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