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文  卜中原  沈强  杨邵文  胡青青  周妍  罗明 《生态学报》2019,39(23):8920-8929
遵循“防源、控流、治汇”理念,以粤北南岭大宝山矿区作为风险源,以所在流域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主要阻力因素,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区域生态阻力面;利用Jenks自然断点法,分析生态修复优先级,提出分区治理重点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阻力系数处于9-32之间,各评价指标的阻力面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其阻力值呈现出东南部大,西北部小的空间格局;长期的矿业开采污染了流域生态环境,且距离矿区越近的区域生态修复的优先性越高。将研究区分为4个优先级区,各区修复优先性依次为Ⅰ区 > Ⅱ区 > Ⅲ区 > Ⅳ区。Ⅰ区重点在于治水,提高pH、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Ⅱ区重点在于河流治理与治土,确保污染减排,增强拦泥库的废水调节。Ⅲ区、Ⅳ区核心在治土,逐步改善土壤条件。研究结果为修复项目在时空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3对微卫星标记,对我国3个核心种源地(巴山、秦岭、川西高原)圈养林麝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在167份样品中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Na),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介于7~16,均值为10.9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3730,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均值分别为0.8302和0.3897。这些圈养林麝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较低的观测杂合度表明圈养群体存在近交现象。两两群体间的Fst 值和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种群之间分化程度不明显。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全部样本聚为3个遗传簇(最佳K值=3),其主体与3个地理来源相符,但种群间存在基因渗透现象。本研究中的秦岭种群遗传变异最为丰富,可以作为种质改良的基因池。  相似文献   
3.
4.
工业生产排放和土壤氟高背景值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氟污染严重,给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基于我国氟排放重点行业的生产产能,估算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氟排放量,构建我国重点行业氟排放清单,基于数据集成和融合,分析我国土壤氟背景值、氟地球化学分布和土壤氟浓度分布,并对氟污染典型区域氟污染成因及控制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发现,我国氟排放的重点行业有钢铁、磷肥和电解铝.磷肥施用的氟排放量最大,但施用面积大,浓度贡献小;电解铝行业的氟排放强度大;钢铁行业的氟排放总量大,但排放强度较小.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氟背景值不高,环境容量大.但部分地区氟污染严重,主要是由工业氟排放和土壤氟高背景值造成,这些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加电场下土壤微生物会发生快速繁殖和定向迁移.本研究在十四烷污染土壤中不同位置投加十四烷高效降解菌,并施加1 V·cm-1的单向直流电场,考察目标菌群的迁移分布及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受电渗析和电泳作用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电渗析迁移量是电泳的3.5倍.同时,施加电场还会使土壤环境在空间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微生物生长,施加电场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平均值为1.16×108 CFU·g-1 (6 d),是不施加电场处理组的2.3倍;S2~S4区是微生物的高效生长区域,电动30 d后,区域平均数量是阴阳极的2.8~3.5倍,是对照处理组的2.1倍.十四烷降解率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5, P<0.05),最佳降解区域在近阴极区(S4),可达94.6%.基于试验结果模拟,建立了环境因子修正的电动区域微生物分布模型.该模型结合电动激活和电动运移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叠加影响,实现了定点投加微生物在电动过程中数量的分布模拟.研究结果可为外源功能菌在电动-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中的高效引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分布模式为中峰格局。为了解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两年的6至9月采用样线法、铗日法和陷阱法对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进行调查。在海拔780~3767.2 m之间,以200 m为梯度,设置采集样点15个,累计布置4150铗次,陷阱105个,样线8条。共记录小型兽类4目7科12属21种148只,阔叶林中的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针叶林,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锐齿槲栎(Q.aliena)林最高,高海拔地区秦岭冷杉(Abies fargesii)林最低。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左偏倚中峰格局,物种多样性在1500~2300 m海拔段内出现峰值。这种分布格局和林型中小型兽类东洋界与古北界、特有种与非特有种在太白山地区交汇有关,太白山北坡南北纵列的山脉-沟谷地貌为南北物种扩散和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沟谷内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形成了规律的林型垂直带谱,这使得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黑龙江省675例大学生的苯硫脲尝味能力、眼睑、卷舌、发式、发旋、额前发际、耳垂、达尔文结节、拇指端关节外展的调节类型共9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结果显示6个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而且黑龙江地区汉族多数遗传性状的隐性基因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存在显著差异。黑龙江省汉族人群已形成各地区汉族人群的遗传结构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调查与系统模拟的方法,以辽东湾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单元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净化量估算模型,并基于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信息,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各生态单元对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生态系统净化负荷有所不同;系统原CODCr净化量为188.9 kg·d-1、净化负荷量为2.84 g·m-2·d-1,而根据研究区DEM信息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后的CODCr净化量为313.3 kg·d-1、净化负荷量达4.72 g·m-2·d-1,净化效率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9.
李国春  宋华东  李琦  卜书海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487-3493
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巴山冷杉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及其与林下开花箭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巴山冷杉林中,巴山冷杉数量最多,但种群结构衰退,白桦种群相对年轻,种群结构稳定,红桦种群也呈衰退趋势;3个主要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逐渐表现为随机分布.3个树种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小尺度范围内,随尺度增加,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表现为不关联;巴山冷杉和白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内呈现正相关,而红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大熊猫栖息地内乔木和林下秦岭箭竹共同推动森林的动态演替和发展,进而影响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震旦系陡山沱组产出丰富的微体化石,它们主要保存在磷块岩以及燧石结核和条带中。文章详细报道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描述以前未曾在峡东地区碳酸盐相燧石中发现的8属8种微体化石。研究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微体多细胞藻类和动物胚胎化石的分布特征,发现Tianzhushania spinosa是最早出现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分子,大冰期后微体生物的辐射是一个阶段性渐进的过程。同时.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华南扬子区陡山沱组碳酸盐相燧石和磷块岩地层中保存的微体化石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