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明以甘油为碳源促进粒毛盘菌DP5积累多酚的可能原因。【方法】对碳源种类、甘油浓度、曲酸、抑制剂和前体等对多酚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以甘油为碳源,能显著提高粒毛盘菌胞外多酚产量。甘油浓度为20 g/L时,胞外多酚产量最高,达到0.664 g GAE/L,并在发酵液中检测到曲酸,其含量为0.25 g/L。向以蔗糖为碳源的发酵液添加曲酸,胞外多酚含量从0.209 g GAE/L提高至0.376 g GAE/L。以甘油为碳源的发酵液中,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粒毛盘菌DP5通过莽草酸途径和聚酮途径合成多酚,甘油有利于莽草酸途径和聚酮途径前体物质的合成。【结论】粒毛盘菌以甘油为碳源合成出曲酸,曲酸抑制多酚向黑色素的转化;甘油促进多酚前体的合成,从而提高了粒毛盘菌胞外多酚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2.
安徽大别山粒毛盘菌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辉  叶明  谭炜 《生物学杂志》2008,25(1):26-27,8
大别山区森林植物极其丰富多样,区内气候温暖湿润,为粒毛盘菌等腐生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基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对该地区粒毛盘菌等相关类群资源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粒毛盘菌属7个分类单元,包括Lachnum ciliare,L. nudipes,L.pudibundum,L.ptgmnaeum,L.subpygmaeum,L.sichuanense和L.virgineum,利用物种描述式表明了种的主要特征,并对其中部分种进行了形态学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Bo-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Bo-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Bo-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适宜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蛋白胨、MgSO4·7H2O;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30 g/L,蛋白胨2 g/L,MgSO4·7H2O 0.5 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150 r/min,装液量80 mL/250 mL,pH 6.5。  相似文献   

4.
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的1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SG0016,并对SG0016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SG0016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SG0016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装液量100 mL(250mL的三角瓶)、培养时间7d,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6.17%,比优化前提高了23.6%。银杏内生真菌球毛壳菌SG0016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测定处于不同生长期的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胞外多糖含量、发酵液中5种核苷代谢量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中国被毛孢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到1.9480g/L,发酵液中尿苷、鸟苷、肌苷、胸腺嘧啶核苷和腺苷5种核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0.4132mg/g、12.1929mg/g、2.2698mg/g、1.1000mg/g和1.8181mg/g,其菌株发酵液冻干粉中氨基酸总量为3.2560mg/g,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中国被毛孢发酵液的正丁醇相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菌活性。在10mg/mL的测试浓度下,37℃孵育15min后其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3.25%,在2mg/mL的测试浓度下,其抗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1.42mm。  相似文献   

6.
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的1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SG0016,并对SG0016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SG0016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SG0016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装液量100 mL(250mL的三角瓶)、培养时间7d,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6.17%,比优化前提高了23.6%。银杏内生真菌球毛壳菌SG0016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黄色隐球酵母生产辅酶Q10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色隐球酵母L3302提取辅酶Q10,经过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实验确定培养基:蔗糖和葡萄糖各1.25g/L;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3g/L;pH值6.5,温度28℃,接种量5%,装液量为50mL/50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得到菌体生长量为12.8g/L发酵液,辅酶Q10的产量为1.82mg/100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8.
检测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放线菌TRM10325发酵液抑制群感效应的活性,初步了解其活性稳定性,并为筛选最优发酵培养基提供实验依据。选取17种合成培养基、26种天然培养基发酵放线菌TRM10325,采用微孔板半定量法检测其对紫色素杆菌群感效应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放线菌10325抑制群感效应活性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Am6培养基抑制群感效应效果最佳。成分不同的培养基,明显影响微生物不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中发酵,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很大。最终选定Am6培养基为最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好氧发酵生产琥珀酸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的碳源代谢途径, 利用基因敲除手段, 以Escherichia coli MG1655为出发菌株, 成功构建了琥珀酸好氧发酵生产工程菌E. coli QZ1111 (MG1655?ptsG?poxB?pta?iclR?sdhA)。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以葡萄糖为碳源, 在好氧发酵且不表达任何异源基因的条件下大量积累琥珀酸。摇瓶试验证明, 琥珀酸发酵产量达到26.4 g/L, 乙酸盐作为唯一检测到的副产物产量为2.3 g/L。二者浓度比达到11.5:1。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转化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  熊冰剑  庞翠萍  朱向东 《微生物学报》2014,54(10):1161-117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及鉴定具有转化胆固醇能力的菌株SE-1,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优化提高转化产率。【方法】利用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筛选能转化胆固醇的菌株SE-1,对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发酵转化产物经氯仿萃取,对转化产物进行硅胶板薄层层析法分析,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分离产物,通过1H-NMR、13C-NMR分析确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对菌株转化胆固醇的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底物添加方式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SE-1为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特征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相似,16S rRNA序列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GenBank No.U96927)相似性为99%。硅胶薄层层析显示转化产物为两种产物。发酵转化时,在胆固醇-吐温乳化液的添加量为1 g/L,碳源糖蜜5%,氮源(NH4)2SO40.3%,接种量4%,发酵液pH7.5,36℃发酵的条件下,7β-羟基胆固醇的产率最高,达到34.4%。【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SE-1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SE-1转化胆固醇的主产物为7β-羟基胆固醇,次产物为7-酮基胆固醇,胆固醇7β-羟基化转化率在最适的转化条件下比优化前提高了20.8%。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L-精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从红曲米中分离出1株高产L-精氨酸菌株红曲霉H13,其初始发酵液中L-精氨酸产量为1.67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液体发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浓度为10%,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浓度为3%,最佳pH值4.5,温度30℃,种子培养时间为18 h,摇瓶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为120 r/min,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所得发酵液产L-精氨酸4.08 g/L,菌丝体干重为10.32 g/L,菌丝体中L-精氨酸含量为24.17 mg/g.  相似文献   

12.
考察过表达氨基葡萄糖脱氨酶对氨基葡萄糖合成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心碳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氨基葡萄糖脱氨酶使得在36 g/L葡萄糖,pH为9.0的发酵条件下,发酵24 h后,重组菌发酵液中氨基葡萄糖、丙酮酸和乙酸的量分别是对照菌Rosetta的2.1、1.48和1.74倍;而乳酸的量为2.53 g/L,对照菌Rosetta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未检测到,重组菌发酵液中柠檬酸及α-酮戊二酸的含量分别是Rosetta的2.99和2.73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耐高温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ZY-3的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测定发酵液的菌体密度、表面张力和乳化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碳源和初始pH对菌株ZY-3生长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同时对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分离和性质分析。菌株ZY-3被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具有产酸、不产H_2S、还原硝酸盐等特性。在以淀粉为碳源、初始pH 6.0的培养基中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多且稳定;在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都有淀粉的条件下,菌体生长较多,降低表面张力和乳化的作用均较强,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72.1 mN/m降到53.1 mN/m,乳化活性从0升高到24%。初步判断产物为糖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高产洛伐他汀棒曲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生境(食品、土壤、空气、有机质等)收集到的自然发酵样品中分离得到150株曲霉属菌株.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发酵液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含量,筛选获得1株稳定高产Lovastatin的曲霉菌株(编号:Ac-32).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并结合18 S rDNA测序,鉴定其为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通过摇瓶发酵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碳氮源种类、碳氮源含量、碳氮比(C/N)、发酵温度、初始pH、转速、种龄和接种量,确定了棒曲霉菌株Ac-32摇瓶发酵产Lovastatin的适宜条件为:乳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碳源含量为100 g/L、氮源含量为12 g/L、碳氮比(C/N)为15:1.8、温度28℃、转速180 r/min、初始pH 5.2、种龄4 d、接种量6%.采用Minitab 17软件的P-B实验设计法,筛选对Lovastatin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温度、pH、碳源含量和氮源含量.根据P-B实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棒曲霉菌株Ac-32产Lovastatin的最优条件为:碳源含量100 g/L,氮源含量11.8 g/L,温度28℃,pH 5.2.在此条件下,Lovastatin最高产量为236.221μg/mL.  相似文献   

15.
混合发酵提高2株海洋微生物菌株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株抑菌范围不同的海洋微生物菌株,在单独培养条件优化基础上进行混合发酵,并对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测试,混合发酵结果有效的提高了菌株产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由单独发酵的156μL/mL、125μL/mL,单独发酵后混合的250μL/mL、218μL/mL降至32μL/mL、28μL/mL,即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比单独发酵提高200%,比单独发酵后混合提高300%,2株菌株混合发酵的协同效应大于单独发酵混合后的累加效应,对靶标真菌的致畸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菊芋汁生产丁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L7发酵菊芋汁酸水解液生产丁醇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该水解液为底物生产丁醇,不需要添加氮源和生长因子。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为48.36 g/L时,其发酵性能与以果糖为碳源的对照组基本相同,发酵终点丁醇浓度为8.67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为0.58∶0.36∶0.06,但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对照组相比,发酵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菌株葡萄糖转运能力强于果糖。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提高到62.87 g/L时,发酵终点残糖浓度从3.09 g/L增加到3.26 g/L,但丁醇浓度却提高到11.21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相应为0.64∶0.29∶0.05,表明适量糖过剩有助于C.acetobutylicum L7胞内代谢从丙酮合成向丁醇合成途径调节;继续提高水解液初始糖浓度,发酵终点残糖浓度迅速升高,丁醇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生产菌无色素黄单胞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存菌株黄原胶生产菌野油菜黄单胞菌XG30-1出发,经亚硝基胍诱变,筛选到一株不产生黄色素的突变菌株XG30-1-SW,发酵产物的红外吸收图谱鉴定与出发菌株一致。该菌株以葡萄糖或蔗糖为碳源、大豆粉或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pH7.0为最适发酵条件,产量最高可达33g/L,连续多次传代后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8.
林勇  姚文  朱伟云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0):1606-1610
研究了一株分离自断奶仔猪小肠黏膜的肠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体外发酵特性,及其代谢产物对病原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和O138存活的影响.体外发酵结果表明:发酵12 h后,L1菌液pH值迅速降至3.90,并产生大量乳酸,为104.08 mmol/L.L1菌株代谢产物对K88和O138体外生长抑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L1菌株代谢产物对K88和O138存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L1菌株发酵液与含相同浓度乳酸的自制培养液比较结果表明:乳酸在L1菌株代谢物对K88和O138存活抑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K88和O138对pH 4.5的MRS培养液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生境收集的自然发酵样品中分离纯化获86株曲霉纯菌株;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曲霉各菌株发酵液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含量进行筛选;获1株较高产Lovastatin的编号为A-8曲霉菌株,产量为58 g/L。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A-8菌株为杂色曲霉。单因素实验初步优化了A-8曲霉菌株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A-8菌株产生Lovastatin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5.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为10%;培养基配方为:乳糖为碳源、含量为100 g/L,蛋白胨为氮源、含量为12 g/L,碳源/氮源为15∶1.5;在该条件下A-8曲霉菌株发酵产生Lovastatin的水平最高,可达130.04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24倍。A-8曲霉菌株是较有潜力的工业菌株。  相似文献   

20.
将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响应面法相结合,对高产Monacolin K的紫色红曲霉Mp-24菌株进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通过摇瓶发酵对碳源、氮源、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培养时间等进行单因素优化,确定Mp-24菌株摇瓶发酵适宜条件:乳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源含量7%、氮源含量2%、培养时间12 d,Monacolin K产量为167 mg/L。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碳源(乳糖)8%,氮源(酵母膏)3%,培养时间11 d,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的含量达到247.8 mg/L,比优化前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