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尘是散落在冰川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组成的聚合体,其主要来源包括远源输送来的细粉尘和气溶胶组分、局地源的粗冰碛物及来自周围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物碎屑等。冰尘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降低冰面反照率、促进冰川融化。冰尘也是迄今为止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冰川表面微生物栖息地,生活着细菌、真菌、藻类等。冰尘微生物是冰川表面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微生物分解转化冰尘内有机质,降低冰川表面反照率影响冰川物质平衡。基于冰尘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第三极冰川冰尘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冰尘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介导的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展望了冰尘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是东南极兰伯特冰川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新生代沉积物,因而是研究东南极冰盖历史演化的直接证据。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所含孢粉非常稀少,其孢粉组合特征以低丰富度草本植物花粉为主,伴有少量其它被子植物和藻类孢子。虽然孢粉的种类和数量不足以重建原始的植物群落,但至少可以为晚新生代南极大陆古植被提供信息。暗示草本-苔原植被或许发育,气候类似于现今温凉-寒冷的亚南极地区。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中稀有的陆相孢粉可能是由于沉积时期周围陆地稀有的边缘植被产生的,也可能由于快速沉积稀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冰川微生物菌群分布的研究概况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中以耐冷的生物为主,形成一个以微生物为主要生命形式的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冰川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菌和藻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着重论述了不同区域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冰川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分布特征以及冰芯(深冰川)细菌菌群分布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综述结果表明:一些微生物类群广泛存在于各地的冰川上,具有全球分布特性;另一些类群只出现在个别冰川上,为一些地方性冰川微生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冰川上呈现出冰、雪冰和雪环境明显不同的生态条件;微生物类群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冰川上的生态条件和盛行的风向有关.优势类群对冰、雪冰和雪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冰川微生物数量分布不仅受到冰川上的水热、光照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还与降雪的沉积作用有关.冰芯中的细菌数量与矿物微粒含量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最后指出了冰川微生物研究在基因多样性、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星际生命探索中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学和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4,50(5):841-849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   

5.
吉林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吉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前人研究很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镇等对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做了综合研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吉林省博物馆对吉林境内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又获得了大量资料,并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据几年来的野外调查和对已出土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整理,笔者试图探讨一下吉林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分布的特点,供研究本区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藏吉隆盆地上新世沉积相、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辽阔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但以往的一些外国学者主要限于冰川、地貌、地质等方面的观察,对于古气候、古地理方面的工作是很有限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科学考察。曾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先后两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多学科考察。一九七五年中国科学院又组织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考察的科学工作者,同当地干部和群众结合,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河北成安县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家;周口店遗址大规模系统发掘的最早的中方负责人;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之一: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李捷先生对中国东部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有很大成绩,他在我国许多省份做过很多开创性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陷车之苦     
夏季的江源区到处是沼泽,陷车是常有的事,往往让我们陷入困境。在前往长江正源——沱沱河姜古迪如冰川考察的路上,我们闯入一个山谷,周围有丰富的冰川沼泽湿地,到处湿漉漉一片,浅层地下水浸湿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车轮不停地左右打滑,此时发动机的轰鸣在我耳里就是悲惨的哀号。  相似文献   

10.
冰川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极化等特点,而且对冰雪融化引起的介电常数变化较为敏感,已成为山地冰川表面消融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基于Sentinel-1时序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多时相多极化SAR变化检测算法和Sigmoid函数的冰川表面消融监测方法。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为研究区,利用“中心线—圆”方法获得的冰川东、西支64个样区,通过各点2019—2020年124个时相的SAR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特征确定了7个典型样区及2019和2020年冰川消融期;基于同轨道参考影像与多时相融雪影像对比,分别获得变化监测影像VV和V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其进行权重组合后提取湿雪像元;通过Sigmoid函数并结合湿雪平均海拔高度提取干雪,从而得到2年冰川消融期内16个时相的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利用2019年09月01日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DOM)以及与Sentinel-1邻近日期5景Sentinel-2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结合冰川上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对误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总体分类精...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在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山和祁连山等山脉中,峰岭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一条条晶莹闪亮的冰川,顺山谷向低处流伸。这就是现代冰川。那末,在地质时期有没有冰川呢? 什么是古冰川? 在地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严寒的气候,同时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的陆地上,普遍地发育过冰川,并作用于地面产生机械的变化,即冰川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逊木措的鱼类及高原鳅属一新种的描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逊木措(措,藏语:湖),系一高原冰川湖泊,海拔395O米,位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之年宝石山北侧。年宝石山,被认为是一古代冰川雕刻过的石山,尚存有古冰斗、冰坎及冰川磨光崖的遗迹,且环山为巨大冰川漂砾所垄碛。该山主峰高过5,700米,终年积雪,周围分布着冰碛湖群,逊木措即是其中之一。1983年实测该湖最大水深18.5米,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约2公里,为一长椭圆形的小型湖泊。进水口位于湖之南侧,出水口位于湖之西北,出水经过百余米长的垄坎浅滩,即穿过漂砾间隙奔泄至黄河支流昂尼格隆欠(欠,藏语:河)入黄河。  相似文献   

13.
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古DNA研究的发展,古DNA研究在人类起源、动物演化等领域已经做出突出贡献。如何针对特定地点的古DNA样品特征,有效提取挖掘其中蕴含的古生物遗传信息,是发挥古代生物样品在诸多研究领域重要作用的前提。本研究将DNA损伤的两个主要指标(末端碱基替换率、平均片段长度)与样品的埋藏时间、所属地质时期、样品材料类型和建库方法相联系,分析不同因素对古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古脊椎动物样品中的古DNA分子的末端碱基替换率与埋藏点的含水量、样品埋藏时间呈正相关;不同地质时期的样品之间古DNA末端碱基替换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样品材料类型对于古DNA的末端碱基替换率未见明显影响;样品古DNA的平均片段长度与以上所研究的因素均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为探明中国东北古脊椎动物样品的古DNA特征提供了分子依据,为有效选取不同地区的古脊椎动物样品及样品发掘后的合理保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次年会拟于2001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新世纪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科研、科普和为社会服务等),并选举产生下届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会前将正式出版学术论文集,会后将组织野外地质考察。论文集将包括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古气候学等方面的内容,论文现正在征集中。 我们热忱欢迎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参加此次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亚洲…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那里山青水秀,林木扶疏,景色十分迷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里有一块巨大的漂砾,长26米,宽19米,高25米,重3万多吨。这块漂砾的岩性,与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的典型岩石一模一样。奇怪,希夏邦马峰上的岩石,怎么会长了腿跑到聂拉木来了? 原来,在几十万年前的一次冰期里,希夏邦马峰的冰川一直前进到聂拉木。这块巨大的漂砾,是由冰川从希夏邦马峰搬运到这里安家落户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挖掘整理井冈山的自然特点,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应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率领考察队员张春来和吴夏,于2011年12月23-25日,对井冈山保护区的岩溶地貌,特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溶洞——石燕洞进行了深入考察,获得了初步的考察数据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57-361
冰川微生物蕴涵着生命进化历程的丰富信息,对冰川微生物的研究将为揭示遗传多样性、气候环境变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等开辟新途径。阐述了冰川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影响其分布的生态因素,并进一步对冰川微生物研究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化石”一词,除主要用作古生物常见习用的名词外,在地球科学里还构成很多复合词语。在主要以偏正结构出现的名词里,常译为“古”。如:fossil-basin古盆地,fossil-botany 古植物学,fossil-cave 古溶洞,fossil-plain 古平原等。但也有将 fossil 直译为化石的,如 fossil-fuel,译为化石燃料,较新颖,易流行,也准确生动;但也有译为矿物燃料的,虽通俗易懂,但与原意相比不够贴切。最近看到在一篇黄山第四纪冰川论文中,为了强调其冰川遗迹的典型意义,称它为“化石冰川”。查化  相似文献   

19.
冰川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丰富物种多样性、开发地球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也能为更加合理的解释冰川微生物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提供依据。阐述了冰川微生物的分布,极地、海冰、大陆高山等地区冰川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全球变化与中国古植物区系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是地质历史最年轻的一个时代 ,当时全球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 ,中生代开始的大陆漂移活动继续进行 ,并于早第三纪末开始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中海逐渐封闭 ,经过一系列的板块碰撞和洋底扩张 ,晚第三纪时地壳构造的基本轮廓和古地理面貌逐渐接近现代。受地壳运动的控制 ,全球新生代气候波动明显 ,早第三纪总体比较温暖 ,晚第三纪气候发生明显分异 ,气温显著下降 ,第三纪末期开始有冰川活动 ,一直持续到更新世末期 ,期间发生多次冰期和间冰期 ,全新世气候逐渐转暖。受上述全球变化的影响 ,我国新生代植物区系纵向演变和横向分异明显 ,早第三纪植物区系主要是纬向分带 ,从古新世到渐新世 ,我国植物区系主要分为北方区和南方区 ;晚第三纪初 ,由于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及东部的横断山脉地区持续抬升 ,逐渐形成独立的高原植物区。总体来说 ,晚第三纪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逐渐接近现代。第四纪由于青藏高原继续强烈抬升 ,激发了东亚季风 ,使我国的植物区系经向分带更加明显 ,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与现代已基本一致 ,到了全新世晚期 ,植物区系的演变除了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外 ,人类活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