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鱼类资源及其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世界上最少研究的地区之一。通过多次零星的鱼类调查(1973-1986)和1990年5至8月间对本区进行的全面水生生物和鱼类考察。本文首次报道其有关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种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问题。诸如浮游动、植物的水平分布、优势和群和生物量及鱼类食性、年龄、生长、繁殖等。  相似文献   
2.
黄河源头和星宿海的鱼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黄河的研究,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时代,一般认为黄河上源分别由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Kar Qu)和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盆地西南隅的南侧山地的约古宗列曲(Yoigilangleb Qu)及发源于玛(王甬)滩北部查哈里山的扎曲(Za Qu)等3条河流构成。以往都以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8月我国在西宁召开黄河河源和扎陵、鄂陵湖的科学讨论会,确定卡日曲是正源。但是关于黄河源头地区和星宿海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纳木错(系藏语),意为天湖,为一断陷湖盆(陈志明,1981),位于西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湖周基本与群山环绕,处于山间盆地中。其南部山峦重叠,雪峰银岭,雄伟壮观;北部低山丘陵,岬湾岛屿,松柏倒卧,牧草丛生;东部和西部地形较为开阔,湖滨沼泽草甸、草原较为发育。较大河流侧曲河注入该湖西南部,你亚河注入湖之东部。全湖东西长81.5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约为1,920平方公里。我们在湖的东南方测得的最深水位为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武云飞  谭齐佳 《动物学报》1991,37(2):135-152
本文以作者大量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出青藏高原鱼类6科26属114种的名录及各水系间鱼类共有属种的比较图。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单纯性与复杂水系的概况,进而找出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干旱地区间的鱼类区系和高原内部各水系间的鱼类区系的相互联系。第二部分,通过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青藏高原鱼类分布的三大特点,即在外泄河流上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在东南外围水域中呈点状分布,在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地带性。最后,基于区系特征的分析,联系有关古地理、古气候和鱼类化石资料,探讨了形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地史原因。认为适应于温暖水域生活的原始鲃类和鳅类,在早第三纪时已广布于东亚和中亚地区。青藏高原现代鱼类区系不是由一个起源中心辐射或跨阻传布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三次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产生隔离,导致青藏高原鱼类与其它地区鱼类的分离而形成的,其分别是:1.喜马拉雅地槽闭合引起“西康群山”再次隆起构成中亚与东亚鱼类区系的分离;2.喜马拉雅山隆起引起中亚与南亚鱼类区系间分离;3.阿尔金山等山脉再度隆起构成中亚地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分离,最后完成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鱼类区系的雏形。 此外也论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东部分界线实际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条鳅属鱼类一新种和一新亚种的描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erzenstein(1888)将采自青海湖、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等地的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为硬刺、腹腔内有发达的游离膜质鳔和尾柄侧扁的条鳅,命名为硬刺条瞅Nemachilus sclero-pterus,并以青海湖的标本为模式标本。我们比较了不同地区的硬刺条鳅,发现Herzens-tein描述的硬刺条鳅中还包括了另一个不同的种——拟硬刺条瞅Nemachilus pseudosclero-  相似文献   
6.
西藏北部新第三纪的鲤科鱼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标本是采自西藏班戈县仑坡拉盆地。1976年,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曾带回部分标本。1977年,西藏地质四大队也曾赠送一些标本。由于材料不完整,作者又于1978年重赴现场进行补充采集。本文描述主要依据1978年所采的标本。这批标本采于仑坡拉盆地的长山(又名爬爬,海拔4550米)和其哇孝低(又名阿里开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几种裂腹鱼的分类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笔者于1977-1980年在贵州威宁、毕节、黔西、贵阳、惠水等地采得许多鱼类标本。鉴定时发现方炳文(1936)依贵州标本提出的Oreinus baileyi immaculatus新亚种和Oreinus wangchiachii新种分别为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和Schizothorax grahami(Regan)的同物异名,Pellegrin(1931)报道的贵州裂腹鱼新种Schizothorax multipunctatus  相似文献   
8.
植物发育的波动性不对称(fluctuating asymmetry,FA)与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以城市常用绿化树种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为对象,在西安市区9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采集了两树种成熟叶片样品,以叶脉为对称轴测定叶左右两边的半宽度、半周长和半面积,计算其相应FA,考察植物叶片FA对空气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探讨叶FA作为空气质量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叶周长(FAP)、宽度(FAW)和面积(FAA)波动性不对称分别为0.051、0.063和0.082,小叶女贞分别为0.043、0.082和0.102,均以FAA最大,FAP最小;FAP、FAW和FAA在树种间、立地环境间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两树种的FAP与空气中SO_2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见,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叶的波动性不对称特征对不同环境条件具有敏感的反应,具有作为生物监测指标的潜力,但在合适监测物种和叶特征指标的选择、样本数确定以及FA与空气特征污染物的关系等方面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Zhao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Zhao不应是Zhao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染本数目与核型公式分别为2n=50=14m+4sm+22st+10t,2n=86=24m+12sm+22st+18t,2n=94  相似文献   
10.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