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Cps)禽鸟株分离培养技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的小鼠模型。【方法】从禽鸟肝组织中抽提总DNA,PCR法体外扩增Cps ompA基因,初步鉴定Cps阳性标本;同时将阳性标本的肝组织匀浆液接种到HeLa和Vero细胞中培养,Gi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衣原体包涵体。将临床株扩大培养后,用2×104、2×105、2×106 IFU三个剂量鼻内接种小鼠,分别于感染后5 d和10 d处死小鼠,显微镜观察受染小鼠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采用PCR扩增Cps ompA基因,从100只禽鸟标本中检测到阳性Cps标本6例(6%),并成功地在HeLa及Vero细胞中培养出3例,且Vero细胞内的衣原体包涵体体积大,结构致密,对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溶解耐受性较HeLa细胞强,更适合用于Cp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研究。成功建立Cps的鼠呼吸道感染模型,105 IFU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宜菌量。【结论】优化了Cps禽鸟株的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为Cps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衣原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优化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 psittaci,Cps)禽鸟株分离培养技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的小鼠模型。【方法】从禽鸟肝组织中抽提总DNA,PCR法体外扩增Cps ompA基因,初步鉴定Cps阳性标本;同时将阳性标本的肝组织匀浆液接种到HeLa和Vero细胞中培养,Gi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衣原体包涵体。将临床株扩大培养后,用2×104 、2×105 、2×106 IFU三个剂量鼻内接种小鼠,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显微镜观察受染小鼠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采用PCR扩增Cps ompA基因,从100只禽鸟标本中检测到阳性Cps标本6例(6%),并成功地在HeLa及Vero细胞中培养出3例,且Vero细胞内的衣原体包涵体体积大,结构致密,对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溶解耐受性较HeLa细胞强,更适合用于Cp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研究。成功建立Cps的鼠呼吸道感染模型,105IFU 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宜菌量。【结论】优化了Cps临床株的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为Cps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衣原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鹦鹉热衣原体 (Chlamydiapsittaci,Cps)重组主要外膜蛋白 (RecombinantMajorOuter Membraneprotein ,r MOMP)免疫小鼠 ,观察小鼠免疫后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免疫应答。r MOMP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 ,对照组仅注射佐剂。免疫前和第 3次免疫后 10d收集血清 ,以常规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 ;MTT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免疫组小鼠在免疫 38d后免疫血清中抗r MOMP的抗体效价可达 1∶2× 10 4,抗Cps菌体蛋白的抗体效价为 1∶4× 10 3 ;脾淋巴细胞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 (p <0 .0 1,具有显著性意义。r MOMP在小鼠体内可诱导Cps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说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病原体的存在,尤其是食品中的病原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DNA芯片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病原体检测工具,具有众多传统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简要论述了DNA芯片在细菌病原体、寄生虫、病毒病原体、微生物耐药性等的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综述了DNA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丹妮  武海萍  周国华 《遗传》2023,(4):306-323
核酸检测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筛查与检测。随着检测需求的增加和扩增技术的发展,核酸检测方法逐渐向简单、快速、低成本方向发展。作为核酸检测“金标准”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依赖昂贵的荧光读取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并不适用于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可视化检测方法无需依赖激发光源或复杂的设备,将可视化检测方法与快速、高效的扩增技术结合,能够以更直观、便携的方式呈现检测结果,具有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潜力。本文对与扩增技术、CRISPR/Cas技术结合的可视化分析在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展开综述,以期为基于病原体核酸的POCT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高,早期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病原体培养仍是临床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其敏感性低、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具有覆盖病原体广泛、快速、无偏倚、无需特异性扩增的优势,在鉴定罕见、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和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病原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也有特异性较低、公认判读标准缺乏、测序结果与治疗关系不明确、耐药基因检测困难、价格较高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宏基因组学测序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本文就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方法假丝酵母菌(C)、滴虫(T)检测采用涂片法,细菌性阴道炎(BV)检测采用唾液酸酶法,淋球菌(NG)检测采用平板培养法,解脲支原体(UU)检测采用人工培养法,沙眼衣原体(CT)检测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结果 1 964例围产期孕妇中病原体感染者共360例,占总人数的18.33%(C 9.41%、T 0.46%、BV 6.36%、NG 0.00%、UU 4.53%、CT 1.73%)。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者为281例,占总人数的14.31%;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为79人,占总人数的4.02%。结论抚顺地区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构成复杂,病原体主要以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炎为主,其次是解脲支原体,部分孕妇可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洁稳定、特异灵敏的检测泰泽病原体(Tyzzer’s organism)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reverse dot blot,RDB)。方法根据泰泽病原体16S rDNA保守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上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进行PCR扩增,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用此法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同时,用RDB、ELISA和IFA对41只小鼠、38只大鼠进行了检测。结果 RDB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4.5 ng/μL。对79例实验动物的检测中,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阳性率是7.59%(6/79);与IFA一致性为92.4%(73/79),IFA阳性率是0%。结论建立了PCR扩增与分子杂交相结合的准确、灵敏、特异的泰泽病原体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ycoplosma pneumonia,MP)为人类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是支原体肺炎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在临床症状、影像学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且其对一般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肺炎支原体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临床可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检测。比如: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MP快速培养药敏的方法;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PCR的方法,不同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而MP药敏试验的检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重PCR技术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重PCR能够同时扩增不同片段,具有普通PCR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简要论述了多重PCR在细菌病原体的检测、病毒病原体的检测、支原体和衣原体及寄生虫的检测、微生物耐药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多重PCR的影响因素及条件优化,并进一步综述了多重PCR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多重PCR-质谱联用技术是自2000年以来新开发的可用于病原体检测的技术,目前,根据此技术原理开发出的病原体检测平台有Mass Tag PCR和MassARRAY.本文分别介绍了Mass Tag PCR和MassARRAY用于病原体检测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对两者进行比较,进而阐释新技术用于病原体检测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简化核酸提取过程相较于经典的试剂盒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凭借其简便的操作步骤、便携易用的仪器设备和简单的人员培训等优势在病原体核酸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病原体核酸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比较了不同的核酸提取方法,对简化核酸提取过程的方法学进行综述,讨论其在病原体核酸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 因高效的靶向结合和可编程性,已被开发为一种精准、高效、低价和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工具。目前基于CRISPR-Cas体系的生物传感器在病原体核酸检测方面显示出了优良的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的病原体核酸检测有望替代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文中就基于CRISPR/Cas体系的生物传感器在病原体核酸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标本采集 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临床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对病原体的检测两个部分。临床上应按疑似或需检测的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种类,采集相应的临床标本和采取相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耐药性相关遗传多态性分析、基因分型、生物种系的遗传进化分析、宿主与病原体相互关系分析、病原体检测等。但在病原体检测方面,与检测细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对病毒的高通量检测难度较大。简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所采用探针的类型及设计原则、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发现新病原、建立新病原学的技术与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对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角度来看,新病原体应该包括:①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②已发生变异、毒力增强、使用现有技术和方法无法给予准确诊断或鉴定的病原体;③在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议设置新病原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与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交融,建立发现新病原、判断新病原与疾病的关联度以及危害预警等技术和理论体系。新病原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发现新病原、研究新病原、预防和控制新病原的能力,包括建立病原体检测技术储备,准确鉴定在我国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立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发现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建立能及时发现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液安全性筛查是输血前必要检测项目。目前临床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存在较长的检测窗口期,易产生假阴性检测结果,造成输血交叉感染。目的:建立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实现在一管反应体系内同时检测四种病原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方法:通过限制性酶切处理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产物,利用酶切产物的长度分析扩增产物的种类,从而分析待测样本中含有何种血液病原体。结果:检测164例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可以通过琼脂糖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芯片电泳分析,且均可实现对多重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同时单管检测多种待测血液病原体,可以为临床提高简单、快速、高灵敏和高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用于实验动物血清中该病原体感染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选用泰泽氏病原体的四种单克隆抗体(M2、M3、M4、M5)作为配基,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7肽文库中筛选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获得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并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结果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5个,其展示的融合蛋白能被泰泽氏病原体的免疫血清识别,ELISA检测A值的P/N为8.0~17.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单一特异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结论本研究获得的5个阳性克隆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为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可作为该病原体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新现感染性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近新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暴发流行再次提示研发病原体的快速和应需检测方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多重PCR技术能够同时扩增不同片段,具有高效、快捷、高度特异、敏感等优势,已经成为诸多实验室的常规诊断方法。本文简要论述了多重PCR技术的原理,在细菌病原体的检测、病毒病原体的检测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并进一步阐述了多重PCR 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