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86评估急诊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和病房收治的年龄≥18岁且存在感染或临床高度怀疑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Sepsis-3.0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24小时内检测所有患者的静脉血血常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CD86和HLA-DR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乳酸(Lac)、血清白介素水平,计算CRP/ALB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记录。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然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共91例,脓毒症患者49例(死亡15例,占30.6%),非脓毒症患者42例(0死亡);脓毒症组CD86%、N(中性粒细胞)、CRP/ALB、NLR、IL-6、IL-10、SIL-2R、CRP、PCT均高于非脓毒症感染(P<0.05),而HLA-DR、LY(淋巴细胞)、PLT(血小板)、ALB、LMR在脓毒症组中则较非脓毒症组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CD86模型和HLA-DR模型,发现在CD86模型中,CD86,呼吸频率(RR),LY,PCT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1.539(1.148-2.064),1.141(1.009-1.290),0.280(0.097-0.811)和1.036(1.005-1.068);在HLA-DR模型中,HLA-DR和LY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0.971(0.953-0.988)和0.290(0.117-0.718)。最后将CD86模型、HLA-DR模型和APACHII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796-0.944)、0.793(0.700-0.887)、0.754(0.653-0.855)。结论:脓毒症患者PBMC的CD86水平升高,HLA-DR水平降低,CD86和HLA-DR可以早期预测急诊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32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6例,病毒感染组36例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对三组患儿分别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检测结果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优势。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WBC水平均较病毒感染组患儿显著升高(P0.05),PCT、WBC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高(P0.05);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PCT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PCT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的患儿,要高度注意其细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已确诊的40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样和40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样做为实验组,40例经体检合格的健康者做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指数、免疫荧光法检测PCT、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并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在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PCT、CRP指数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只有CRP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CD64指数、PCT、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0%、72.5%、55.0%,病毒感染组只有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PCT和CRP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9、0.793、0.675;灵敏度分别是90.0%、88.0%、83.0%;特异度分别82.0%、78.0%、74.0%。结论 CD64指数、PCT、CRP均可作为检测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指标。CD64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CRP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低。CD64指数、PCT和CR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联合检测对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RP、PCT及WBC水平。采取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将观察组的7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n=63例),CURB-65评分3分,以及高危组(n=13例),CURB-65评分≥3分;依照观察组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0例)以及死亡组(n=6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URB-65评分与PCT、CR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t=0.532,0.497,P均0.05)。结论:CRP、PCT以及联合检测可以为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且CRP、PCT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27例),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部位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其他单部位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和N%水平是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N%、CRP、WBC水平和SIRS评分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916、0.763、0.752、0.746、0.682,PCT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AUC值分别与N%、CRP、WBC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18、3.672、4.103、5.106,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CT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CRP、N%和SIRS评分等传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种类分为细菌感染组以及病毒感染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CRP、PCT水平相对于病毒感染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CRP阳性率(71.8%)、PCT阳性率(93%)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40.8%、15.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PCT检测的效果相对于CRP检测更为理想,可以将血清PCT作为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指标,为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患者诊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肺炎患者160例,其中包括细菌性肺炎100例,非细菌性肺炎60例,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WBC、CRP、PCT的水平,同时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WBC、CRP和PCT这三项水平均升高(Ps0.05),且细菌性肺炎组这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s0.05)。在细菌性肺炎组中,死亡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s0.05)。在单项检测中,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WBC最低(Ps0.05);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Ps0.05)。结论血清中WBC、CRP和PCT这三项指标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第1、3、5、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并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肝移植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T水平可以有效判断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PCT的动态变化能有效预测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析深圳市保健办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和34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PCT的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水平为(0.1162±0.0873)gm,PCT水平(2.37±7.02)±10^-3gm,自身免疫活动期患者CRP水平(0.0639±0.0687)gm,PCT浓度(0.09±0.08)×10^-3g/L。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和0186,0.61-0.83和0.74-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联合PCT水平预测的AUC为0.82.其与单独PCT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P=0.74)。CRP的最佳临界值为0.0722g/L,灵敏度为73.5%,特异性为69.2%;PCT的最佳临界值为0.09×10^-3g/L,其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72.5%。结论:在鉴别活动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细菌感染时,PC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CRP高,但其联合CRP对此类诊断并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6例与无并发症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血清CRP、WBC和T淋巴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效能。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48 h,并发症组CD3+、CD4+、CD4+/CD8+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手术前后CD8+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CRP≥10 mg/L、WBC≥10×109/L和CD4+/CD8+<1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RP、WBC、CD3+、CD4+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对CRP、WBC、CD3+、CD4+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抗凝剂EDTA-Na2对家禽血液指标及基因组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抗凝剂EDTA-Na2对家禽血液指标及基因组DNA抽提的影响。方法:采集鸡血,分别加入0.6(A组)、0.9(B组)、1.2(C组)、1.5(D组)、1.8(E组)和2.1(F组)mg/mL的EDTA-Na2,立即检测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LYM)、中间细胞(MID)、粒细胞(GRAN)、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含量(MCH)和血小板总数(PLT),用SPSS软件分析检测数据;用酚-氯仿法提取添加不同量抗凝剂的血液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基因组DNA和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A组样品出现肉眼可见的凝块,B组有2/7样品有凝集现象,C、D、E和F组均无凝集现象。A组凝集现象严重无法进行血液指标测定,其余5组样品中,对于RBC和HGB指标,C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D、E、F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于PLT,C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D、E、F组差异显著(P〈0.05);WBC无显著变化。除A组外,各组均能获得质量较好的基因组DNA,并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结论:除A组外,不同浓度的EDTA-Na2对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无影响。以EDTA-Na2作为禽血抗凝剂时,建议用量应不低于1.2m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01例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共40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时、入院后第1 d、5 d以及转出ICU(或死亡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以及CRP显著升高,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PCT、WBC以及CRP较低,P0.05;2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升高明显,有利于判断重症肺炎病情,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壁变化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单纯损伤组,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辛伐他汀和rhG—CSF联合组(简称联合组),建立兔左颈总动脉内膜球囊导管损伤模型,术后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经胃灌入)及rhG.CSF(100μg/a皮下注射)干预治疗,每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28d抽取静脉血2ml,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损伤段血管,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管腔面积(S)、内膜面积(si)、中膜面积(Sm)TLSi/S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程度。结果:①术前4组之间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各组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最高,后逐渐下降,28d较低,但仍高于术前含量;rhG—CSF组及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多(P〈O.01,P〈0.01);术后7d、14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1d、28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联合组Si/Sm比值明显减小(P〈0.05);辛伐他汀组和rhG—CSF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联合组分别与辛伐他汀组、rhG-CSF组比较血管内膜增生更少,具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长期服用可以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rhG—CSF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及预防血管在狭窄;辛伐他汀与rhG—CSF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加速内皮修复与预防再狭窄,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及B7-H1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逃逸的的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txg抗病毒治疗52周,分别于0、12、26、52周检测肝功能、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C表面HLA-DR、CD80、CD86、CD83、CDla、B7一H1水平。根据患者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应答组(A组)、非应答组(B组),10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la的表达均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应答组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la的表达高于非应答组65.3±6.2%VS44.2±5.5%,67.2±7.4%VS37.3±7.2%,68.4±3.6%VS42.5±7.3%,65.6±6.8%VS43.2±3.9%,49.4±9.5%VS37.5±7.9%,(P〈0.05)。应答组B7-H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非应答组B7-H1水平无明显变化12.73±3.8%VS25.24±2.9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功能,降低B7-H1表达,促进HBV-DNA的清除。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及B7-H1高表达是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江丽  朱兵  王秉林  田广磊 《生物磁学》2011,(21):4126-412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色谱法对101例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作比较。将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78.79%;以8.0mg/L为临界值,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65.79%,特异度为69.70%。与CRP相比,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CRP下降幅度。结论:新生儿血清中PCT水平的检测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长东  张静  梁玥  刘政疆  薛克栋 《生物磁学》2014,(19):3726-372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其它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5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血后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血常规(blood Genera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白介素六(interleukin-6,IL-6)检测,同时采集痰标本后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血清PCT水平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95例AECOPD患者中,PCT增高者43例(22.1%),正常者152例(77.9%),其血清PCT水平与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percentage,NEUT%)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0.382、0.333,与ESR、IL-6、痰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判定AECOPD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检测hs-CRP、WBC、NEUT%,可作为诊断AECOPD感染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评估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五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115例,根据颅内感染的病原体学诊断和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感染组45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7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值及预后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值显著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P〈0.01);而CRP的增高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细菌性颅内感染的PCT浓度主要分布在2+区域,即2—10ng/mL,而在非细菌性感染中,主要分布在阴性区域,即〈0.5ng/mL。而在细菌感染组的预后上,PCT〉10ng/mL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PCT〈10ng/mL的感染患者(X2=7.2,P〈0.01)。结论监测PCT对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此外,PCT值的高低有助于评估颅内细菌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