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诺如病毒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原,由于变异快且缺乏稳健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及小动物感染模型,限制了我们对该病原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可培养鼠源诺如病毒的发现、人源诺如病毒肠道细胞培养体系的开发,以及诺如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构建为系统研究该病原提供了有力工具,加深了我们对其复制机制、致病机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的了解。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用于诺如病毒研究的工作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诺如病毒分子病毒学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诺如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药物靶点的挖掘提供有益参考,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组织培养技术由Harrison在1907年开始创立,到目前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理学、生化学、组织化学、遗传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对于脊椎动物和植物两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于在昆虫方面的工作因为开展较晚,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组织培养技术是将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细胞(包括人、动物、植物和昆虫等)置于各种玻璃器皿内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的技术。在培养水平上一般可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三种,通常所说的组织培养则可笼统地包括这三个方面。1915年Goldschmidt首先将Harrison所创立的粗组织养方法用于昆虫组织,他用昆虫的血淋巴作为培养基培养蛾子的睾丸囊泡细胞,但是没有获得完满结果。本文主要介绍昆虫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亚型SHIVCHN19P4强毒株在中国恒河猴体内传代中病毒学和免疫学等反应的变化特点,分离制备SHIVCHN19P4中国恒河猴传代适应株病毒。方法选择4只健康成年恒河猴,其中两只经后肢静脉感染SHIVCHN19P4病毒,60 d后,分别采集EDTA抗凝全血静脉途径传代至另两只猴,使用流式细胞术、PCR、结合抗体检测和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传代动物病毒学、免疫学和序列变异特点。选择性从传代动物感染急性期外周血中分离PBMC,CD8+T细胞敲除后与正常PBMC共培养分离病毒。结果 4只传代动物均获得系统性感染,且传代后病毒毒力明显增强,序列分析发现SHIVCHN19P4病毒序列在传代过程中发生适应性改变;同时,成功分离制备SHIVCHN19P4传代适应性病毒株。结论 SHIVCHN19P4在中国恒河猴体内适应性传代研究为进一步建立C亚型SHIV强毒株/SAIDS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研究C亚型HIV-1流行株致病特点以及预防性黏膜疫苗和杀微生物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缺乏可靠的体外培养系统,致使对HCV生活周期的研究受到了阻碍。虽然HCV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复制子的出现对于研究病毒复制和病毒一细胞相互作用是一重大的进展,但这些系统并不能够产生病毒体。本文介绍了1种可以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病毒颗粒的HCV体外复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野毒株的分离方法、组织培养适应条件及相应生物学性质.方法:对收集的样品采用胶体金、PCR、PAGE进行轮状病毒定性检测.阳性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并进行组织培养分离,对不同传代样品做基因组图谱、基因序列、病毒增殖动力学分析评价,采用轮状病毒P[8]G1型阳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鉴别试验.结果:通过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基因组为4∶2∶3∶2排列,基因分型G1P [8]型,在MA104细胞中传代后转至Vero细胞上适应培养可观察到CPE;电镜观察可见典型轮状病毒形态.毒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到第10代,复制稳定,且感染性滴度达到7.25 log CCID50/ml,增殖高峰为96h.中和鉴别试验证实病毒培养液只包含轮状病毒,无其他病毒污染.结论:从腹泻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人源轮状病毒毒株,命名为ZTR-68株,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组织培养适应性,遗传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质和疫苗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高效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缺乏,严重影响了HCV病毒生命周期的阐明以及抗病毒药物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发.2005年Wakita T建立了JFH1/Huh7真正的HCV体外培养体系,为HCV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条件.其后,研究者为提高病毒复制效率,简便病毒检测方法,在病毒株的选择替换、重组病毒构建、宿主细胞的改造筛选及病毒培养操作技术改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为HCV的病毒学研究、药物筛选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菜粉蝶幼虫原代血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63年Vago和Bergoin报道了大粉蝶Pieris brassicae颗粒体病毒在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原代卵巢细胞培养物中复制,但后来一直未能重复。关于菜粉蝶Pieris rapael的组织培养国内外则很少见有报道,为了研究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与其宿主的关系、病毒的增殖机制和探索大量生产病毒的新途径,我们开展了菜粉蝶的细胞在体外的培养工作。菜粉蝶幼虫原代血细胞体外培养4天后形成单层,一般能维持7到10天。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菜粉蝶幼虫是从市郊菜地甘蓝上采集。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培养基用1NKOH溶液调pH至6.3,过滤除菌。  相似文献   

8.
麻疹病毒     
<正>分类学 根据病毒分类学国际委员会(ICVT)的推荐,麻疹病毒属于麻疹病毒属(分类),它与副粘液病毒属及肝炎病毒属一起组成副粘液病毒科。 麻疹病毒的分馏与纯化 病毒在猴细胞(早期恒河猴肾培养基,Vero,CV—1,BSC—1及其它传代细胞系)或人细胞(原代人胚肾组织培养,HEp—2及其它传代细胞系)的单层细胞中于72~96小时内繁殖,旋转组织培养法同样亦可以使用。病毒培养物须经低速离心澄清,然后将  相似文献   

9.
鱼类细胞培养尽管起步较晚,但截至目前已有近280余株不同的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起来,在生理学、病毒学、毒理学、肿瘤及基因工程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对鱼类细胞系在病毒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尤其侧重于鱼类病毒分离、重要功能基因鉴定、抗病毒免疫和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技术利用外源的非天然氨基酸氨酰tRNA合成酶(aaRS)基因和对应的tRNA基因构建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Orthogonal translation system)。该正交翻译系统能利用终止密码子在蛋白翻译过程中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目标多肽链中。该技术不但是一种新的蛋白质生化研究工具,在新型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研究中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利用人为构建的具有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的转基因细胞,通过在病毒复制的关键基因中引入提前终止密码子构建的突变病毒,在添加非天然氨基酸的情况下该基因仍能完整表达从而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传代,但该突变病毒在正常细胞(无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的宿主细胞)中因复制关键基因不能完整表达而无法复制传代,因而是一种复制缺陷型病毒。这种复制缺陷型病毒用作疫苗时兼具了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与灭活疫苗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活病毒疫苗。文中简要综述了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技术在新型复制缺陷活病毒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 最早是用Pasteur病毒株生产灭活狂犬病疫苗。此毒株是1882年在法兰西从狗体上分离的,先经牛传代,再用兔子、小鼠或其它种类的动物传代,然后经多次细胞培养所得。最近用于兽用活疫苗生产的有三个病毒株:Flury株,低或高鸡胚传代(LEP或HEP);Street Alabama,Dufferin株(SAD),以及由此株衍生的ERA或Vnukovo32—37株;还有Kelev株。SAD株和Kelev株从狗体分离,Flury株是从被疯狗咬了的人中分离。所有毒株都已经实验动物或组织培养细胞中传代。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早期胚胎,组织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继续分化,发育和分裂,这是现代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肿瘤学以及生物工程等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由于果蝇具有取材便利,生活史短、细胞培养可以不用Co_2培养箱,加之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多种细胞的分化状况等诸多优点,是细胞培养实验的极好材料。同时,由于果蝇的一个细胞系基本上是一个细胞株,给有关的科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六十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实验室就开始了果蝇细胞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对理论和实用病毒学问题解决的成效,在已知程度上,取决于试验和诊断工作中所使用的培养物的质量。在用长期系列传代方法保持下来的一些细胞培养物里,出现一些主要特征不断改变的趋势,它是由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营养基和血清的成份和质量,培养的条件和方式。改变最常损害细胞系的培养性质,但是经常的和更深刻的变化,直至核型和种属的改变,则是由于它们在传代过程中被污染所致。如上所述,获得  相似文献   

14.
<正> 昆虫的组织培养,是把虫体的一部分或者完整的胚胎,放在血淋巴或参照体内条件而制备的人工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使活体保持在虫体内部时的机能。所以严格的讲,所谓的组织培养,实际上包括了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和整体培养等4个不同的水平。这些培养都可用于昆虫内分泌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用得最多的是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栋均能良好地在鸡胚肾组织培养氅殖:PR8、FMl、洛57—4、兰生60—2等株EID∞一般可达到5.0—6.0个对数,但沪防60一l梢低;多数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在戚染鸡胚肾组织培养后32—48小时为繁殖高壅。 二、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株均能良好地在端胚肾组织培养中传代适应,在最初几代EID,。及血凝湔虔逐渐增高,以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利用血球吸附试验测定流戚病毒在鸡胚肾组织培养的繁殖滴度,是一种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四、在鸡胚肾组织培养传代适应的病毒株与原株之同的抗原性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素的敏感性无显著的差别。 五、关于鸡胚肾组织培养与人胚肾、猴肾组织培养之间对流成病毒的敏感性的差异及鸡胚肾组织培养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HSV-1接种人单核细胞传代株U_(937)和T淋巴细胞传代株HSB_2细胞,通过对病毒滴度、细胞增殖与病变、病毒抗原表达及病毒DNA的动态观察,研究了HSV-1感染两种细胞的特点。结果发现接种病毒后,U(937)细胞仅允许病毒短时间低滴度复制,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在12天内降至测不出水平,细胞经过1~2周后增殖受抑、死亡增多,然后又逐渐恢复;用LPS持续刺激则能提高病毒感染滴度,延长感染时间,形成短期持续感染。HSB_2细胞允许病毒复制至较高滴度,呈现急性杀细胞性感染;用PHA持续刺激也不改变细胞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巨噬细胞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一样,在吞灭入侵的病原体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索在体外长期培养巨噬细胞的方法,有助于研究巨噬细胞的机能。Braun-Nesje等虽已从硬头鳟(Salmo gairdneri)等鲑科鱼类的头肾中分离出大量的巨噬细胞,并在体外培养了3个月之久,但因细胞不分裂,无法传代。本研究改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饲养层技术探索长期培养巨噬细胞的方法,并获得成功。迄今巨噬细胞已在体外培养22个月,传代48次。细胞的原代培养分为三组。前两组是单独的脾或头肾的组织培养;第三组是脾与头肾的混合组织培养。培养液是Leibovitz’s L-15,外加20%胎牛血清,100 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用酵母菌Candida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陈瑞铭教授主编的《动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作者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并介绍国内外实验室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精华。全书共31章,除系统描述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设备、所使用的各种培养液和细胞株的建立等技术外,还对单克隆抗体、基因转染、器官培养及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医学上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是一本实用的实验室工具书。本书可供从事细胞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和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年来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在病毒复制、抗原表达,肝细胞凋亡、肝细胞损伤及细胞转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跨病毒学与细胞生物学间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组织培养应用于病毒学实践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提出了可以显示单个病毒颗粒作用的实验方法。1952年Dulbecco成功地获得了西方马脑脊髓炎病毒的单个集落——蚀斑,并建立了病毒蚀斑技术。随后,蚀斑法在许多病毒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