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寿康  谢衷明 《生理学报》1988,40(5):430-436
本报告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定大鼠动情周期垂体促性腺细胞的周期性形态学变化。实验将大鼠垂体石蜡切片用兔抗HCG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方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分格计数法和修正的落点法分别测定促性腺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测定和观察结果为:(1)每平方nam细胞的平均数目为间情期662±36、动情前期633±102、动情期449±105和动情后期472±76。用方差分析表明,间情期和动情前期受染色的细胞平均数目明显多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n=12,P<0.05)。(2)受染色促性腺细胞的平均面积(μm~2)为间情期106.00±11.70、动情前期107.00±13.10、动情期95.70±10.30和动情后期101.00±5.95,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大小无显著差异。(3)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促性腺细胞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呈周期性变化。此结果提示:受染色促性腺细胞数量和结构类型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大鼠动情周期中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盾叶薯蓣四倍体与二倍体叶表皮及气孔器显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盾叶薯蓣四倍体和二倍体阴叶和阳叶表皮及气孔器的显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叶片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形态结构因染色体倍性及光照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表皮细胞有规则多边形与不规则细胞壁内褶2种类型;气孔器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无规则型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四倍体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器密度及气孔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76.28±6.87个.mm-2、78.22±3.1个.mm-2、14.11,较二倍体的分别小4.60%、17.95%和11.98%。前者气孔器长、宽及保卫细胞宽度平均值分别为32.78±2.09μm、26.07±1.55μm、9.63±1.14μm,较后者的分别大10.73%、3.90%和18.01%,差异极显著。前者阴叶的较其阳叶的分别大5.77%、6.00%、8.72%;后者的则分别大1.72%、1.74%、2.41%。前者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为23.93±3.19个,较后者的多74.00%。表皮细胞及气孔器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器大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尤其是保卫细胞宽度,可作为倍性鉴定的参考依据。四倍体高产有其良好的叶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常成年Wistar大白鼠的脏器重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53只正常成年wistar大白鼠脏器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心、肝、大脑、小脑、肾、肺、脾及肾上腺的脏器指数(X±SD)较恒定,分别为0.33±0.09,3.01±0.68,0.51±0.11,0.17±0.04,0.68±0.14,0.66±0.24,0.27±0.13 g/100g BW和20.29±8.28 mg/100g BW,胸腺和生殖系统(卵巢、子宫、睾丸)的脏器指数个体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过寄生、寄生时寄主龄期和寄生后寄主饥饿处理影响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幼蜂及畸形细胞的发育。显微解剖和观察表明,4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被寄生后,其体内菜蛾盘绒茧蜂幼蜂发育不整齐、假寄生比例增高。过寄生后,每头被寄生的寄主血腔中畸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但直径变小;随着过寄生程度的加剧,幼蜂发育严重受阻。寄主营养显著影响体内幼蜂及畸形细胞的发育,被寄生的小菜蛾经饥饿处理62 h后,体内畸形细胞的数量、活性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幼蜂的发育也受到明显抑制,寄主发育与寄生蜂和畸形细胞的发育呈正相关性。由此可见,寄主不同龄期、过寄生及寄主营养状况均对寄主体内幼蜂和畸形细胞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明确其对极端低温的耐受性,以了解其适生范围,测定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蛹、成虫及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条件下雌雄成虫以及广东、广西、海南3省6地越冬幼虫12—3月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由低到高顺序为:蛹<幼虫<成虫。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分别为(-24.93±0.10)℃、(-22.81±0.14)℃,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为(-20.93±0.24)℃和(-17.33±0.27)℃。随着纬度的升高,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都呈现降低的趋势。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桉树枝瘿姬小蜂过冷却点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湛-201<小叶桉<广林9号。在12—3月,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以广东广州地区1月份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为最低,其数值分别为(-25.44±0.17)℃和(-24.04±0.21)℃,个体过冷却点的最低值为-26.9℃。由实验结果可知,桉树枝瘿姬小蜂蛹和幼虫的耐寒力最强,以幼虫和蛹越冬。地区、寄主、温度对其耐寒力均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其有向现疫区以北的区域扩散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内的淋巴细胞。人外周血液中与T_3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细胞平均百分率为61.29±11.686,与T_4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4~+细胞平均百分率为32.76±8.974,与T_8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8~+细胞平均百分率为21.66±7.443,B细胞以单抗致敏红细胞识别的B细胞平均百分率为19.55±10.018,但标准差过高,个体间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波动范围相当大。用同一方法和试剂连续检测同一个体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亦很难得到重复性结果。我们对检测人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方法判断人体的免疫状态,和作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Sun AJ  Gao PJ  Liu JJ  Ji KD  Zhu DL 《生理学报》2004,56(1):21-24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参与形成新生内膜是一些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过程。研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外膜成纤维细胞是否与对照组不同将有利于阐述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本实验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与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迁移能力的差别,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Transwell技术测定培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血清和bFGF趋化作用下,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显著强于WKY(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血清:35.20±5.26 vs 22.2±3.27,P<0.05;bFGF:30.23±4.54vs 19.20±4.47,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水平显著高于WKY(1863.23±43.91 vs 326.24±68.29,P<0.01)。反义OPN(100 μmol/L)对血清诱导的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 38.60±5.98 vs 26.61±3.84,P<0.05)。而正义及错配义OPN组均无此效应。反义OPN对SHR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证实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WKY,OPN在细胞迁移中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寄主体型大小-质量假说”,采取饥饿方法处理菜粉蝶(Pieris rapae)高龄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大于同一自然地理种群内个体间差异的寄主蛹,然后供聚寄生蜂-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寄生,观察寄生蜂在不同大小寄主蛹内的后代数量、性比以及体型大小。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1次攻击产出的后代蜂数随寄主蛹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增多,蛹中平均出蜂314.97头·g-1。蝶蛹金小蜂后代的雌性比例随寄主蛹质量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后代雌蜂和雄蜂的体型大小(后足胫节长度)均随寄主蛹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可见,蝶蛹金小蜂母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最后,就蝶蛹金小蜂产卵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应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以~3H-亮氨酸掺入、细胞直径和细胞体积为指标,观察了收缩活动对心肌蛋白质合成速率及细胞生长的影响。在含10%血清的培养介质中,常钾搏动组的心肌细胞(CMC)的~3H-亮氨酸掺入显著高于高钾停搏组的心肌细胞(QMC),24h的掺入量分别为1229±29与1076±60cpm/10~5细胞(每组n=5,P<0.01),CMC掺入为QMC的114.2%。QMC组细胞直径和体积分别为15.14±0.42μm和1842±123μm~3,而CMC组为16.82±0.64μm和2495±210μm~3,分别比前者高11.1%和35.5%(P<0.01,每组n=6)。这些变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更趋明显,但两组间的细胞数目并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收缩活动本身能促进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用经过氨乙基异硫脲(AET)或神经氨酸酶(VCN)处理过的绵羊红细胞(SRBC),酵母多糖—补体复合物(ZYC)和红面猴红细胞(SMRBC)作为标记,测定了健康恒河猴、熊猴、豚尾猴、红面猴和树鼩的外周血以及恒河猴淋巴样组织的淋巴细胞亚群,在这五种动物中,E_(AET)玫瑰花结形成细胞的百分比依次为78.1±6.4,77.7±4.2,76.0±6.4,82和24.9±7.2。ZYC形成细胞的百分比依次为11.4±4.2,9.0±3.8,12.8±2.2,15和15.7±7.4。恒河猴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的E_(AET)形成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95.2±2.9,28.8±10.3,44.8±6.2。与人类不同,SMRBC不是恒河猴B淋巴细胞的标记。此外,还与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