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按照网格法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36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累积7 835个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915张,共鉴定出32种鸟类和兽类物种,隶属8目18科,其中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种、4种和3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为羚牛(Budorcas taxicolor)(IRA=36.81);夏季(7.68)和秋季(7.81)物种拍摄率大于春季(4.65)和冬季(4.30),不同季节拍摄到的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段物种拍摄率、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不具有明显差异。濒危物种中的羚牛不同海拔段拍摄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拍摄物种与相机位点之间相关性较强,这与相机位点附近的生境条件有关。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老县城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种类组成、相对多度及分布状况,为未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15 hm2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地区以1台/2 hm2密度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20种兽类和26种鸟类,包括2种国家I级、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赤麂(Muntiacus muntjak)等5种动物拍摄率和相对丰富度均居于兽类的前5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和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的相对丰富度居于鸟类的前3位。虽然每月监测的鸟兽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但不同季节记录到的兽类和鸟类种类存在一定差异: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猪(Sus scrofa)2种兽类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3种鸟类仅在旱季记录到;而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和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2种鸟类仅在雨季记录到。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赤麂、北树鼩、赤腹松鼠和白鹇为昼行性动物,帚尾豪猪与小泡巨鼠为夜行性动物。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喀斯特生境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20个红外相机监测公里网格,对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经过19,592个有效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共记录到兽类4目11科21种和鸟类4目8科3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和保护区新纪录兽类1种(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兽类以食肉目种类最多(9种),其次为鲸偶蹄目(6种)和啮齿目(5种)。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野猪(Sus scrofa)、红腿长吻松鼠、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居于兽类的前5位。鸟类以雀形目的种类最多(25种),其次是鸡形目(5种)和鴷形目(2种)。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居于鸟类的前3位。此外,本文对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红腿长吻松鼠、毛冠鹿、野猪和小麂等常见物种的日活动节律和年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栖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保护区今后开展野生动物长期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区内2个样区和1个区外样区,每个样区内选取20个连续网格布设相机,系统开展鸟兽多样性监测。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过累积55 029个相机日的调查,获得动物和非工作人员的独立有效照片21 243 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10科17属21种,鸟类6目13科29属34种。其中有8种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所鉴定的兽类和鸟类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8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的有8种、近危(NT)的有13种 。相对丰富度指数(RAI)处于前三位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鸟类依次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画眉(Garrulax canorus)。对比分析初步显示保护区内监测到的兽类物种数和多样性(香农-威纳)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鸟兽相对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实验区高;保护区内在700~1000m海拔带监测到的物种数(尤其兽类)较多,但 > 1 000 m的海拔带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也为促进保护区鸟兽编目和重要物种的生态学研究,以及优化管理对策、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掌握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现状,我们在保护区驮逐片区布设60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开展了连续监测。共收集4848份独立有效相片,经鉴定为16种兽类和29种鸟类,包括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鼬獾(Melogale moschata)、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野猪(Sus scrof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兽类前五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以及黑冠鳽(Gorsachius melanolophus)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鸟类前四位。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野猪、食蟹獴、白鹇和蓝背八色鸫为昼行性动物。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初步了解了崇左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物种组成、相对数量及空间分布,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15 hm~2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地区以1台/2 hm~2密度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20种兽类和26种鸟类,包括2种国家I级、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赤麂(Muntiacus muntjak)等5种动物拍摄率和相对丰富度均居于兽类的前5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和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的相对丰富度居于鸟类的前3位。虽然每月监测的兽类和鸟类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但不同季节记录到的兽类和鸟类种类存在一定差异。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猪(Sus scrofa)2种兽类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3种鸟类仅在旱季记录到;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和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仅在雨季记录到。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赤麂、北树鼩、赤腹松鼠和白鹇为昼行性动物,帚尾豪猪与小泡巨鼠为夜行性动物。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喀斯特生境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监测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的一种常规手段,在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编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布设了40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2 hm2,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野生鸟兽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961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566张,鉴定出隶属4目9科的10种兽类和2目4科的10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2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野猪(Sus scrofa)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及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4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 VU”级别的物种有2种,列入CITES附录II和III的物种分别有2种和3种。本次调查仍有多种重要大中型兽类和鸟类未被记录,但是为保护区后续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常规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管理,需要大范围、长时间的系统监测网络的支持。红外相机调查技术近年来已成为自然保护区鸟兽调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为了解和掌握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供了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数据。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地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自2008年至2011年,使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在长青保护区内调查了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资源。共完成有效调查位点435个,相机工作日15767d。获得兽类有效拍摄3 282次,记录到分属5目12科的21种野生兽类和1种家畜,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有5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3、4种。食肉目和偶蹄目是本次调查兽类记录中物种数量(分别有9种和7种)和有效拍摄数(分别占兽类有效拍摄数的13.5%和84.0%)最高的两个类群,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物种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12.30),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114.04)。保护区内大型兽类(食肉目和偶蹄目)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大体呈现中部高、两侧低的单峰模式,海拔1600-2200 m的中等海拔段是大型兽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鸟类有效拍摄191次,记录到分属4目8科的17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8种。鸡形目雉科鸟类是有效拍摄数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拍摄数的79.8%。调查中记录到的林猬(Mesechinus hughi)和鹰雕(Spizaetus nipalensis)为长青自然保护区的新记录种。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物种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至关重要。目前红外相机的应用十分普通,已成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监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屏山县,面积35 km2,是我国第一个以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珍稀濒危雉科鸟类以及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本文整理了保护区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物种鉴定,提供了按照年度统计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展示了不同监测年度下的相机位点坐标和相机工作日、每个相机位点拍摄的兽类和鸟类物种数、独立有效记录数、整体鸟兽物种名录(包括分布海拔、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年度下的网格占有率与相对多度指数等)、代表性物种的红外相机照片等。该数据集是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以来首次全面的成果汇总,可为保护区制定针对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掌握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是各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长期监测机制,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龙溪沟和虹口峡谷等区域按公里网格布设了57个监测点,调查地面活动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累计工作达11,847个工作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6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1种,鸟类3目10科40种,包括猎隼(Falco cherrug)、光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锈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红嘴鸦雀(Conostoma aemodium)和褐鸦雀(Paradoxornis unicolor)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调查到的兽类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和“易危VU” 的物种各3种,被评为 “近危NT”级别的物种有4种;鸟类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有1种。本次调查补充更新了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地栖息鸟类名录,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面活动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为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常规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保护区内布设101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累计11 399相机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2 549张,鉴定兽类和鸟类有9目19科43种(兽类13种,鸟类30种),包括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仙八色鸫、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a)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有红腿长吻松鼠、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有白鹇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此外,鸟兽物种数呈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以海拔450~600 m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与南岭山脉邻近保护区相比,就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而言,车八岭的鸟类多样性最高,而南岭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较高,鸟兽的不同分布可能与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关。本次初步调查掌握了车八岭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数据,为以后该保护区及整个南岭山脉野生动物资源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腹地,属武陵山东段余脉的一部分山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但近15年来未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2年7月29日至2014年1月8日,在后河自然保护区设置红外相机监测位点53个,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红外相机共拍到鸟兽的独立有效照片1 963张。经鉴定,可以辨认的兽类共计4目12科19种;鸟类共计4目7科29种。在兽类中,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在鸟类中,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其中,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等为中国特有种。本文为今后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组成、种群动态、活动节律、生境利用、保育等长期监测工作以及后续的科学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2021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58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完成17 332个相机工作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照片6 680张。共鉴定出兽类5目13科20种,鸟类9目20科61种,其中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 6种,近危(NT) 19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兽类是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鸟类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指数,为后续开展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凉水和丰林保护区鸟类和兽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欣欣  刘丙万 《生态学报》2018,38(2):502-510
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黑龙江凉水保护区和丰林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研究:凉水保护区累计10736个捕获日,获得有效照片总数14726张,兽类独立照片514张,共4目7科11种,鸟类独立照片107张,共4目8科11种;丰林保护区累计7460个捕获日,获得有效照片总数13677张,兽类独立照片638张,共3目6科9种,鸟类独立照片166张,共4目10科16种。凉水保护区实际监测到的鸟兽物种数约为全部鸟兽物种的70%—78%;丰林保护区实际监测到的鸟兽物种数目全部鸟兽物种的80%—89%,保护区内大部分物种被监测到。凉水和丰林保护区兽类相对丰富度最高的均为松鼠(Sciurus vulgari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其次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capreolu),鸟类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普通鳾(Sitta europaea)和白腹鸫(Turdus pallidus);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鸟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鸟、兽群落相似性指数Cs=0.621,凉水和丰林保护区鸟兽物种有较多重叠。利用红外相机对凉水和丰林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兽类中对夜行性小型啮齿类监测不足,监测到的鸟类以林下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保护区内放置3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5目14科27种,兽类4目8科10种,其中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角鸮(Otus sunia)、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剧烈。相对丰富度最高的6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60.19)、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34.14)、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27.78)、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23.34)、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23.34)、中华斑羚(21.99)。对狍、岩松鼠、中华斑羚进行日活动节律分析,狍属晨昏活动型;中华斑羚有两个活动高峰;岩松鼠的日活动高峰集中在晨间,为单峰型。本研究提供了北京雾灵山部分鸟兽资源的最新动态现状及活动节律信息,同时表明红外相机在拍摄地栖性鸟类、大中型兽类、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非地栖鸟类和小型兽类,红外相机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森林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 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 402张,视频19 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 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 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由不相连的天池片区(天池)和龙马山片区(龙马山)组成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2019年3月—2020年7月,沿海拔梯度布设61台红外相机(天池29台,龙马山32台)进行调查。天池和龙马山的累计工作日分别为6 228 d和9 498 d;独立有效照片分别为1 211张和1 160张。共鉴定出兽类6目12科21种,鸟类6目17科6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种、20种,保护区新记录25种。保护区内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野生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猕猴Macaca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个片区共同调查到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53%;相似性检验表明,2个片区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鸟类:R=0.068,P=0.044;兽类:R=0.149,P=0.001)。本研究更新了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名录,分析了2个片区的群落差异,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地栖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获得有效照片15 079张,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4目8科1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占物种总数的44.1%。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4种、近危(NT)的8种,占物种总数的41.2%。兽类中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猕猴Macaca mulatta的相对多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较高,它们不同月份的活动分别呈现不同的峰谷特征,但均表现出春夏季较活跃。本研究监测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种群相对多度及分布等重要基础信息,为保护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6年8月至12月,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9台红外相机(1台丢失,3台损坏),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11种兽类和16种鸟类,包括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猕猴Macaca mulatt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其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兽类为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RAI=15.22)、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RAI=9.58)、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RAI=1.46)、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1.04)、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RAI=0.57);相对丰富度最高的鸟类为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RAI=3.79),白鹇(RAI=3.25),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RAI=0.4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5)。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仙八色鸫、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为保护区新记录。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白鹇和紫啸鸫为昼行性动物,帚尾豪猪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茂兰保护区中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