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平均70.2± 5.6岁.所有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3天经彩色超声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首先采用压迫法治疗无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利用穿刺架精确定位,18G PTC针穿刺假性动脉瘤,瘤体内分次注射凝血酶100-400IU的方法治疗.结果:13例患者利用凝血酶注射封堵法均成功治愈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8例注射1次成功,另外5例注射2次成功,未发生过敏、血栓形成、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次日及出院前复查超声无复发病例,随访3个月至1年未再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快速、经济、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吸毒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合手术的配合方法.方法:针对吸毒患者的特征,以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复合手术的配合方法,完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合手术配合操作规范、流程和路径.结果: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规范的、标准化的配合方案,5例患者术中均得到精细化、全方位的护理,确保了患者术中的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合手术配合方案的形成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岩  陈松旺  戴洁  张平洋 《生物磁学》2011,(6):1118-11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20 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30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治疗同时行加压压迫治疗,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压迫治疗力量以病人能耐受,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为标准,加压时间为24小时。结果:30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20 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30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治疗同时行加压压迫治疗,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压迫治疗力量以病人能耐受,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为标准,加压时间为24小时。结果:30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8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本研究,组成综合护理组,另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再出血率、重度残疾率与死亡率。结果:综合护理组无论是在再出血率、重度残疾率,还是在死亡率上,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再出血率、残疾率以及死亡率,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巍 《蛇志》2007,19(2):111-113
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能超声在检查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高频线阵探头对16例(17个)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肢体假性动脉瘤首先经超声检查诊断,所有病例假性动脉瘤体内均有红蓝相间的“来和去”特征性彩色血流图像,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超声诊断完全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11例手术切除,其中10例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1例合并桡动脉漏超声未能检出。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入院后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后,治愈出院1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4%,死亡率为5.9%。结论: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简单、有效,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前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止血、止吐,加强支持护理,及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及疗效,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介入下肾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表现确定出血责任动脉,并行栓塞治疗,术后观察临床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2例患者,介入血管造影呈阳性结果64例,包括血管出现单纯造影剂外溢12例,单纯假性动脉瘤19例,单纯动静脉瘘8例,9例患者合并两种造影表现,以及16例患者呈现动脉出血的一些间接征象。阳性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止血率为100%。72例患者介入术后3 d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较介入术前轻度升高(均P>0.05);其中30例患者介入术后7 d再次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较介入术前基本恢复正常(均P>0.05)。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肾衰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患者,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5例,在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天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并3D重建和颅脑CT平扫.首次DSA结果阴性者于2-8周行二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115例中83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87个,9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23例首次造影阴性.但23颅脑CT显示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局限于一个脑池或脑叶内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CT阴性1例.二次造影后在16例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3例.结论: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首次造影高度怀疑动脉瘤的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二次造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CTA诊断破裂颅内动脉瘤和预测动脉瘤破裂效用。方法:对72例后期确诊为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CTA(DSCT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多发动脉瘤患者破裂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DSCTA参数。结果:DSCTA发现动脉瘤86个,DSA检查发现89个;15例患者多发动脉瘤,破裂动脉瘤L、AR、SR均高于未破裂者,有子囊者L、AR、SR均高于无子囊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A可诊断绝大多数破裂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检出率较高,对比相关参数可初步预测破裂风险,但DSCTA、DSA使用均有一定风险,且诊断效用受患者、医师技术水平、病理因素影响,医师应积极总结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脏动脉瘤患者23例,包括脾动脉瘤13例,肝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瘤4例,肾动脉瘤1例。其中,9例行远近端动脉栓塞术,4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瘤体内填塞,3例采用弹簧圈瘤体内填塞加瘤体内注胶栓塞术,4例行弹簧圈瘤体内栓塞术,2例行分支动脉颗粒栓塞术,1例行单纯注胶栓塞术。术后1月、3月、6月行超声、CTA或血管造影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栓塞治疗后造影示动脉瘤体和/或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体内无明显对比剂显影,脾动脉瘤栓塞患者有3例出现发热,脾区疼痛等脾梗塞症状,未见栓塞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均停止。术后随访3~48个月,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复发或增大,支架置入者,支架内及分支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是一种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E)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EVL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出血,其急诊止血率达93.3%;经1-3次EVL治疗后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达86.7%;随访6个月~4.1年,一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8.5%,两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3.3%,三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5%,四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0.在整个随访期中有8例患者自第一次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从未复发.结论:EVL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起到急诊止血、消除曲张静脉和预防再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的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辅助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结果:头颅CT表现主要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除1例未破裂)。其中经全脑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手术路径为枕下旁正中16例,枕下正中入路1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在MVD的辅助下行脉瘤夹闭术2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动脉瘤夹闭并动静脉畸形切除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并小脑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3例意识障碍致死亡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辅助MVD下,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完全夹闭动脉瘤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颜梅 《蛇志》2003,15(3):57-58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急症 ,急诊胃镜大大提高了出血的病因诊断 ,判断有无进行性出血 ,并可进行胃镜止血。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1 2月我院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96例其中 78例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 ,并对存在活动性出血的 64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止血 ,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其护理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4例非曲张静脉上消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中 ,男 37例 ,女 2 7例 ,年龄 1 8~ 66岁 ,平均 49.5岁。均存在呕血及黑便 ,大便潜血阳性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1 8例 ,胃溃疡出血 2 1例 ,急性出血性胃…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病人,共61个脑动脉瘤,其中45枚行动脉瘤颈夹闭,6枚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10枚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第3天发生血管闭塞1例,遗留肢体偏瘫.25例随访1个月~5年,恢复良好17例,中残或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有效地防止再出血,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和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Ⅳ、V级的患者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部分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预后仍较差。目前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临床治疗指导规范或临床路径,其中是在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而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又存在手术时机的问题,并且随着显微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熟以及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对于患者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已成为近年来的争议热点,所以如何对这部分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而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必须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立止血外用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13例断指再植术后出血患者应用立止血冻干粉进行止血治疗,并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断指再植术出血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2~5 min,止血成功后出血部位无血痂形成,且未发生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外用立止血对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起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49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49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例,Ⅴ级15例,其中14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6月,根据ADL量表评价预后(ADL≥60分为预后良好):内科保守治疗者仅3例预后良好,手术及栓塞术者17例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导致的脑损伤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通过手术或栓塞术积极治疗破裂动脉瘤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1996—3至2005—12期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合作,对66例内科方法未能止血的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止血。观察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患者在1250数字减影机下,经股动脉插入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5FCobra导管。找到支气管动脉,造影后确定出血部位,在明确无栓塞禁忌症后,以明胶海绵粉末或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观察止血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总体止血率95.3%(61/64),半年内9例复发咯血,但咯血量明显减小,复发率14.1%(9/64)。仅1例栓塞后未止血。2例动静脉瘘患者不能实行栓塞。15例出现发热,占23.4%(15/64),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气短,吸氧后缓解。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救治难治性大咯血十分有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配置和输入化疗药物是护士的主要工作之一,故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职业防护已成我们近年来高度关注的话题。虽很多医院现已改为中心配液,但在工作中仍有很多临时化疗医嘱需要临床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个人健康风险。本文综述了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途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