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病在中国是常见的多发疾病,但由于其知晓率低,常为患者忽视,严重者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隐患。慢性肾病患者根据其病理进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在就诊的患者中,经过诊断发现,心血管疾病是其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因此在患者就诊早期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半乳糖凝集素3(Gal-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临床上常用的生物辅助诊断标记物。本研究通过收集来我院就诊住院的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肾小球率过滤、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分数、射血分数,以及分别检测各患者血清中Gal-3、FGF23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Gal-3、FGF23对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系。结果发现,在收集到的12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Gal-3和FGF23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决定性因素,且随着Gal-3、FGF23含量的升高,患者的心脏和肾脏功能逐渐减弱,且心脏的塑形性也发生明显变化。这提示我们,Gal-3,FGF23可以作为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指标应用在临床诊断中,但其潜在的生物机制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KD)和慢性肾脏病(C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种信号调节蛋白,近年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特别是FGF1、FGF21、FGF23与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总结了近年来FGFs与DKD、CKD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DKD、CKD的早发现、早干预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肾脏功能紊乱以及继发的内分泌调节紊乱,慢性肾病病人常常发生高磷血症。众多的研究表明,升高的血清磷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促进血管钙化。目前的研究显示,高磷能够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分化为软骨/成骨样细胞、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激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方面促进血管钙化。本文主要综述高磷导致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最新进展,以及控制患者血清磷对于防治血管钙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是内分泌型FGFs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一种重要的骨源性调磷激素。FGF23主要通过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s)/α-Klotho的复合物来调控肾脏中磷和维生素D的代谢。FGF23信号通路的异常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有非常密切的关系。FGF23水平的不断上升是导致CKD患者疾病进程加快、诱发并发症甚至最终死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最近发表的FGF23-FGFR1c-α-Klotho三元复合物蛋白结构的分析,更好地阐明FGF23蛋白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或药物开发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血管钙化是指促钙化因子与抑钙化因子失衡导致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细胞外焦磷酸盐作为内源性羟磷灰石结晶形成的抑制剂,在血管钙化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焦磷酸盐代谢异常是导致某些家族遗传性疾病及慢性肾病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重要机制。本文着重对焦磷酸盐在体内的代谢、焦磷酸盐及其代谢相关酶在血管钙化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终末期肾病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甲状旁腺CT增强扫描,无增生及结节。按照i PTH值将其分为两组,i PTH300 pg/m L为观察组,150 pg/m L≤i PHT≤300 pg/m L为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均予碳酸钙以及活性维生素D3进行治疗。对患者钙、磷、白蛋白、血脂以及FGF23、i PTH、1,25(OH)_2D_3进行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GF23及i PT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与透析前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血尿素氮、血肌酐与透析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OH)_2D_3以及血白蛋白水平是影响Log FGF23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GF23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病中发生作用,可作用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成本高的健康负担。慢性肾脏病首要的死亡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而血管钙化是引起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当体内的促钙化因子与抑钙化因子失衡时,会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系列反应,从而促进血管钙化。最近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各种脂肪因子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Yan TK  Jia JY  Lin S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5):383-386
动脉血管钙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升高的血钙、血磷、1,25-(OH)2-维生素D3、炎症与氧化应激等因素共同促进了ESR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最近发现,醛固酮可通过诱发血管局部炎症、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分泌骨化相关蛋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诱导ESR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积极干预醛固酮的有害效应,对于早期防治ESRD患者血管钙化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妊娠24~28周孕妇147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86)和非GDM组(n=61)。其中GDM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不良组(n=21)和良好组(n=65)。对比非GDM组、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不良组和良好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非GDM组(P<0.05)。GDM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总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不良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与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FPG偏高、孕前BMI偏高、2hPG偏高、分娩前BMI偏高、HOMA-IR偏高、FGF2偏高、FINS偏高、FGF21偏高、FGF23偏高均是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升高,其与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FPG、2hPG、FINS、HOMA-IR偏高均是导致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我们选取了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ESRD患者68例为实验组,选取46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心血管和腹主动脉血管钙化情况进行评定,同时测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清肌酐(Scr)、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 PTH)各项指标的含量。ESRD组患者FGF-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组患者FGF-23水平与Scr、P、iPTH、ALP呈正相关(r=0.423~0.687),与Ca、TC、TG、HB无相关性(r=-0.014~-0.113)。钙化组患者FGF-23水平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患者血清FGF-23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所导致的血管钙化是增加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钙磷平衡的破坏、氧化应激的增加、钙化抑制剂的丢失、RANKL表达的增加等均被认为与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有关。此外,受损的骨质能够进一步扰乱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从而促进CK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磷结合剂和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目前治疗CKD-MBD所致的血管钙化是治疗的常用方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以及血管钙化。本文就近年来CKD-MBD血管钙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LP)、胎球蛋白A(FA)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并探讨其对CA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CH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CAC分为CAC组(n=73)和非CAC组(n=9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3、ALP、F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CA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ALP、FA水平对CHD患者CAC的预测价值。结果:CAC组血清FGF23、ALP水平高于非CAC组,血清FA水平低于非CAC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20,95%CI:1.087~1.369)、高血压病(OR=1.461,95%CI:1.062~2.010)、血钙(较高)(OR=1.532,95%CI:1.042~2.251)、血磷(较高)(OR=1.209,95%CI:1.097~1.333)、FGF23(较高)(OR=1.012,95%CI:1.007~1.018)、ALP(较高)(OR=1.046,95%CI:1.023~1.070)为CHD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FA(较高)(OR=0.827,95%CI:0.750~0.912)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GF23、ALP、FA单独与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73、0.786、0.915,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GF23、ALP水平升高和FA水平降低与CHD患者发生CAC密切相关,可作为CHD患者发生CAC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个指标联合预测CHD患者CAC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可逆转的并且受到高度调控的病理过程,其特点是羟磷灰石结晶沉积于血管系统。血管钙化可分为血管内膜钙化和血管中膜钙化等。血管中膜钙化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中。本文主要综述了血管中膜钙化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骨桥蛋白(OPN)、Klotho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CT检查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分为钙化组(48例)和非钙化组(61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非钙化组(P<0.05),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Klotho蛋白、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与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伴随着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升高,Klotho蛋白、BMP-7水平降低,且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其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预防其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分子量为16000—18000的蛋白,对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正常机体,除脑组织外,其他器官组织中FGF含量极低,不易检出。在慢性纤维化疾病和脑损伤时,FGF明显增加。油酸可引起多种动物急性肺损伤,导致反应性细胞增生,肺纤维  相似文献   

1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骨源性激素,它作用于其主要靶器官-肾脏,参与调节磷、钙和钠的重吸收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的合成。在近端肾小管,FGF23通过激活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级联信号传导,使Na+/H+交换调节辅因子(NHERF)-1磷酸化,随后导致钠磷协同转运蛋白(Na Pi)-2a内在化和降解,从而抑制磷重吸收;FGF23通过下调1α-羟化酶表达,同时上调24-羟化酶表达,从而抑制1,25(OH)2D合成。在远端肾小管,FGF23通过激活赖氨酸缺陷型蛋白激酶-4(WNK4),上调上皮钙离子通道TRPV5(瞬时性受体阳离子电位通道亚家族V成员5)和Na+:Cl-协同转运蛋白(NCC)的顶膜表达,从而促进钙和钠的重吸收。临床中发现,由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原因导致的血FGF23浓度异常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患病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229例记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CKD-MBD患病情况,并通过Kauppila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予以评定,将患者按照Kauppila评分结果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9例MHD患者中CKD-MBD患病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PTH、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占比分别为45.85%、42.36%、30.57%、20.09%、19.65%、10.04%。229例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56%。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CKD-MBD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多见于高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其中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Du YY  Wang X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03-208
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血管钙化的发生是一种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调节过程,而非单纯的钙磷的被动沉积.血管细胞外基质是血管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且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其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功能,同时又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储存库.目前的研究显示,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表达可能发生了变化,并参与了对钙化进程的主动调节.基质水解酶可能通过基质降解依赖或非依赖的机制,在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对血管钙化的作用,以及基质水解酶对血管钙化过程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由骨骼中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分泌,作为激素样蛋白在复杂的内分泌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是调节细胞外基质矿化的局部骨源因子和参与矿物代谢的全身激素。FGF23主要靶向肾脏调节磷酸盐的重吸收,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产生和分解代谢以及抗衰老激素α-Klotho的表达,调节磷酸盐和维生素D动态平衡。该文具体阐述骨源性激素样FGF23对骨外器官包括肾脏、心脏、肌肉等的代谢调控,为遗传性低磷酸盐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以及后天的磷酸盐代谢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见解。为今后筛选基因辅助治疗提供关键性靶点,深入研究后有望为许多临床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观察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以探讨硫酸镁在血管钙化中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维生素D3加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von Kossa染色、钙含量测定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血管钙化标志分子骨桥蛋白mRNA水平;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管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钙化组大鼠血压升高,收缩压较对照组高27%(P<0.05);血管von Kossa染色见血管中膜弹性纤维间可见大量棕黑色颗粒沉积,主动脉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9倍和3.4倍(P<0.01),钙化血管组织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40%(P<0.01),血管钙化后可加重血管组织过氧化损伤;而诱导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减轻血管钙化程度,与钙化组比较,低、高剂量硫酸镁组均明显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诱导血管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以减轻大鼠血管钙化和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