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系青海省蚤目研究的第四报。首次记述蚤目的四种未知雌性。雄性根据我国西藏采获的标本已先后有人记述:近缘纤蚤Rhadinopsylla accola Wagner,1930;端圆盖蚤Callopsylla kozlovi(Wagner.1929);卷带倍蚤Amphalius sptrataenius Liu,Wu & Wu,1966;短突角叶蚤Ceratophyllus breviprolectus Liu,Wu & Wu,1966。  相似文献   

2.
强蚤属是小毛猬(Hylomys suillus)的特有蚤,已往只见于东洋界的印度—马来亚界,已知的3种报告自北婆罗洲和爪哇,在当地亦较为罕见。本文报告的云南强蚤Cratynius yunnanus新种不但是本属在我国的新记录,也是在亚洲大陆——中—印亚界的首次报导。 鉴别特牲 本新种与已知3种均有区别:(1)后头鬃缘鬃列下位一根变形为刺鬃(图1)。(2)前胸栉刺较多,22—23,25—26根。(3)腹部前几节背板的背缘有骨化区,较为显著(图3)。(4)抱器与莽强蚤C.audyi(Traub,1952)较接近,但可动突的最宽处在上段,而不是在中段,后下缘斜而不凸,柄突尤细长(图4)。(5)  相似文献   

3.
1973年我们在陕西省卫生防疫站所收藏的一大批蚤类标本中,发现一个新属新种,它属于蚤目角叶蚤科,兹记述如下。 巨胸蚤属Megathoracipsylla,新属 此新属较近单蚤属Monopsyllus Kolenati,1857,但有不少属征易于区别。 鉴别特征 主要是前胸背板特长,其长连同前胸栉在内约等于中胸背板(包括颈片),远较窄短的后胸背板为长;无额突,额除眼鬃列和后头除后缘鬃列外,各具1根  相似文献   

4.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分布在东洋区中印亚区,寄生于松鼠的主要跳蚤(Jordan,1948)。现已知将近20种和亚种。我国纪录仅有4种:1.无值大锥蚤[M.euteles(J.et R.,1911)],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2.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分布于福建;3.崔氏大锥蚤(M.cuiae Liu,Wu et Yu,1964)自浙江和福建;4.三刺新角叶蚤(Neoceratophyllus trispinosus Liu,1939),采自浙江天目山的Sciurussp.。著者等认为新角叶蚤属乃大锥蚤属的同物异名,故此种应移入大锥蚤属中,名为三刺大锥蚤(M.trispinosus)。  相似文献   

5.
厉蚤属(Xcnodaeria Jordan,1932)的建立系根据从锡金的斑林狸(Prionodon paradicotor Hodgson)体上采到的一只雄蚤,描述为后厉蚤(Xenodaeria telios Jordan,1932)为模式种。迄今只有这一种。至1966年,Hopkins和Rothschild在《英国自然博物馆蚤类目录》第四卷86页脚注中提到,Traub在喜马拉雅山较低处,具有古北界动物区系的几个地方得到本种,由此证实了以前认为印度次大陆具有古北界动物地理特征的说法。并认为其真正宿主可能是鼩鼱。  相似文献   

6.
卷带倍蚤(Amphalius spirataenius Liu,Wu et Wu,1966)从1966年发表以来,其分布地区现已遍及西藏、云南、青海、四川等省区。除了指名亚种(A。spirataenius spiratae-nius之外,1981年又报道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卷带倍蚤巴东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ius badongensis),本文再报道采自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水县的另一新亚种。  相似文献   

7.
在1960年我们从四川省阿坝地区的几种啮齿动物体上,采到一些跳蚤标本,经鉴定后,其中发现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一新种,该新种属于斯氏组(Stevensi group),订名为鞍新蚤新种N.sellaris sp.nov.。 鉴别特征 鞍新蚤新种以其雄性阳茎内突端附器为杆形,抱器突起的形状,第Ⅸ腹板后臂的形状和雌性第Ⅶ腹板后缘的凹陷很浅,与N.anoma Rothschild,1912相近似;又以其前、中足第Ⅴ跗节具4对侧蹠鬃,后足第Ⅴ跗节仅具3对侧蹠鬃而与N.luma Traub,  相似文献   

8.
距蚤属Spuropsylla,新属 属征:中型蚤,与副角蚤属(Paraceras)接近(图1)。♂触角第一节不特别大,第二节的端鬃不特别长,不能达到棒节之半。下唇须5节,其末端至少可达到转节之半。后头鬃列较少,♂2列,♀1列。 中胸背板和腹部前几节背板在端小刺的背方有锯齿状的膜质边缘。后足胫节外侧只有1纵列鬃。♂后足第一跗节后下角有一根巨大的距形刺鬃(据此命属名);第二跗节约中部有一横切刻,并生着一横列鬃(图3)。  相似文献   

9.
1980年在六盘山地区蚤类调查中自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体采得新北蚤属(Ncarctopsylla)新华蚤亚属(Neochinopsylla)一个新种,记述如下: 六盘山新北蚤 Nearctopsylla(Neochinopsylla)liupansh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六盘山新北蚤与鼢新北蚤N. (N. )myospalaca Ma et Wang,1966相近,但第8腹板后缘微凸、侧鬃远离后缘,可动突内侧近前缘之齿状突位置较高,阳茎端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内蒙古凉城和东胜的长尾仓鼠和小家鼠等鼠体或巢中收集到一批跳蚤,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端平双蚤,新种Amphipsylla apiciflata sp.nov. 鉴别特征 依据后头第1鬃列只有1根鬃,下唇须长达前足基节3/4等特征,新种属于矩凹双蚤种团schelkovnikovi group.它与细钩双蚤A. tenuihama Wu, Liu et Ma,  相似文献   

11.
WU  H.Y.  HSIEH  P.C.  LIU  L.C.  TSAI  L.Y.  Wu  W.C.  LIU  C.  CHANG  W.F. 《昆虫学报》1980,(3)
So far, only three species of Genoneopsylla were known from China andNepal. In the present paper three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record of the genus areherewith deseribed from western China. For comparison of the salient characters of the five species of the genus in Chinaa table is append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Since the rapid in crease of the species of Ge-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在黄粉虫幼虫体表卵的分布是随机的,卵的排列方向无规律性.从接蜂到产卵,有产卵经验的雌蜂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无产卵经验的雌蜂.  相似文献   

13.
草乌中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草乌-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成分,据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乌头碱(aconitine,1)、3-脱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2)、中乌头碱(mesaconitine,3)、北乌碱(beiwutine,4)、次乌头碱(hypaconitine,5)、10-羟基乌头碱(aconifine,6)、14-苯甲酰乌头原  相似文献   

14.
标本采自湖南省永顺县万民乡志留系下部Llandovery统Telychian阶秀山组上部,几乎全部为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其中有20多块头、胸、尾相连的完整标本。研究发现,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具有十分特殊的头部构造,其面线前支横切头鞍前叶中前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薄层光密度法对金阳乌头、雷波乌头,丽江乌头中所含的滇乌碱、光翠雀碱、展花乌头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生药用乙醚冷浸提取,GF_(234)板,展开剂: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反射法直线扫描,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兰花蕉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颖群  廖景平  吴七根   《广西植物》1997,(3):235-241
兰花蕉种子球形或近球形,具表皮毛,种脊不明显。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五部分。假种皮具3~4条粗毛状裂片,包围种子或不定向伸展;裂片最外方为1层表皮细胞和1~3层厚壁细胞,内方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壁增厚并木质化;成熟时裂片下部1/2段中空。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但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后期才萎缩。种皮分化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外方为2~3层厚壁细胞,内方由12~15层薄壁细胞构成;内种皮由1层径向延长的石细胞构成,其细胞壁网状增厚,胞腔不明显。外胚乳极不显眼,大部分只由1层切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构成,局部为2~17层细胞;外胚乳细胞主要含许多脂类物质及少量蛋白质颗粒,不含淀粉。内胚乳占据种子很大的体积,由通常径向延长的长方形、长条形或方形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和通常一颗亦有2至多颗菱形或方形蛋白质晶体,脂类物质极少。胚圆柱形,胚根和胚芽不明显。种子珠孔区不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但具柄,柄的远轴端边缘大部分着生假种皮,着生假种皮一侧柄略膨大。合点区内种皮出现极宽的缺口,缺口间为整体呈弧状长条形的合点区厚壁细胞群。较粗的种脊维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青海玉树的长窦副新蚤Paraneopsylla longisinuata Liu, Tsai & Wu,1974的雄蚤。模式标本保存于著者所在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产自新疆柯坪地区的阿克苏柯坪珊瑚(Kepingophyllum aksuense)的大量薄片观察,发现该类珊瑚在珊瑚体单骸形态、横板带宽度与泡沫板带宽度之比、隔壁长度、横板的形态、隔壁数目、隔壁数目与珊瑚骸直径之比等六个方面存在很大变异。此外,该类珊瑚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生长变异现象,表现在泡沫板的排列疏密相间。与模式标本的对比研究发现,此类珊瑚的群体间变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兰花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兰花蕉花梗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两部分,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中央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区。前者的纸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股座纸管束;及至延长都以后,股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三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和柱头.心皮背束指心皮背束务与其紧靠的大维管束,三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三枚外轮雄蓝.三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枚分别进入两校内轮雄蕊,而近轴面的一枚伴随着第六枚雄蓝的缺失最后进入唇瓣中央.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先向外分出一轮纸管束进入花幕,余下的中央部分排成一轮心形的线管来环.该环远轴面的维管束分为两半分别进入两枚侧生花瓣;近轴面即心形凹陷一侧初为两轮即外轮大的维管束与内轮小的维管束,后排成一轮并与近轴面的隔膜束一同进入唇瓣.兰花蕉的唇瓣既为花瓣成员,又含一枚缺失的雄蓝维管束,与姜目已报道的只来自退化雄蕊的竹芋科的兜状结构和美人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的唇瓣有明显区别.在旅人蕉科尚未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作者根据已有资料,对姜目雄蕊维管束系统来源和结构进行比较,初步认为在姜目的系统演化上,兰花蕉科与芭蕉料更近.  相似文献   

20.
温湿度对野蚕黑卵蜂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南  胡萃  程家安 《生态学报》1991,11(3):225-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