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额蚤后凹亚种Frontopsylla(Orfrontia)frontalis postcurva,新亚种 鉴别特征:新亚种♂不动突较短、♀第7腹板后缘内凹浅而较小,与前额蚤天山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dubiosa Ioff(1946)及前额蚤贝湖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baikal Ioff(1946)较相似。但新亚种♂第8腹板后缘有一宽凹,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是湖亚种均为圆凸,因此易于鉴别;但♀区别甚微,通常后凹亚种后足第2跗节长端鬃较长,接近或达到第4跗节端,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湖亚种则较短、通常仅达后足第3跗节之1/2处。  相似文献   

2.
狭额纤蚤Rhadinopsylla (Actenophthalmus)stenofront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的形态与近缘纤蚤 Rh.(A.)accola Wagner,1930接近,但据以下特征可与该种区别:1)额部颇为狭窄(故名),额突至口角距明显地短于口角至颊栉第1刺基距,2)下唇须较长,达到()或超过()前足基节末端;3)第8腹板外侧下方具长鬃4根,第9腹板后臂与前臂约等长而末端圆;4)后足第2跗节端长鬃未达第4节中部,第7腹板后缘下部的凹陷较窄而深,后腹叶甚长于中叶。(近缘纤蚤的额部形态如图8所示)  相似文献   

3.
记述异蚤蝇属1新种:双鬃异蚤蝇Megaselia bisetal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双鬃异蚤蝇,新种Megaselia bisetalis sp.nov.(图1~3)雄性额红褐至黑褐;额宽稍大于侧高;密布细毛;纵沟明显.触角上鬃4根,不等.前额间鬃几与触角上鬃同高.后额间鬃略低于后额框鬃,4根鬃等距排列.颊鬃2根,侧颜鬃5根.触角第3节黄褐色,端部褐;球形;芒具微毛.下颚须浅黄,具较长鬃.胸黄褐色,侧板略浅;小盾片 鬃1对,短毛1对;中侧片光裸.腹部腹面黄色;背板大部分黄褐色,尾器黑褐,生殖背板两侧各具长鬃1根.肛管黄色,端毛粗大.翅长1.04~1.10mm,前缘脉指数0.41 mm,各段比3.75∶1.75∶1.00.平衡棒黄褐.足黄色,前足胫节具前背刺1列;基跗节细长.中足胫节栅毛列达端部1/4,后背纤毛6根.后足胫节栅毛列完整,后背纤毛10根,缺前背纤毛.体长1.2mm.雌性体长1.2~1.6 mm.翅长1.3~1.4mm.前缘脉指数0.43,平衡棒褐色.腹背板褐色,腹面黄色.正模♂,广东顶湖,1992-04-24,刘广纯、王敏采;副模3♂♂,5♀♀,采集记录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据其尾器特点而拟.  相似文献   

4.
强蚤属是小毛猬(Hylomys suillus)的特有蚤,已往只见于东洋界的印度—马来亚界,已知的3种报告自北婆罗洲和爪哇,在当地亦较为罕见。本文报告的云南强蚤Cratynius yunnanus新种不但是本属在我国的新记录,也是在亚洲大陆——中—印亚界的首次报导。 鉴别特牲 本新种与已知3种均有区别:(1)后头鬃缘鬃列下位一根变形为刺鬃(图1)。(2)前胸栉刺较多,22—23,25—26根。(3)腹部前几节背板的背缘有骨化区,较为显著(图3)。(4)抱器与莽强蚤C.audyi(Traub,1952)较接近,但可动突的最宽处在上段,而不是在中段,后下缘斜而不凸,柄突尤细长(图4)。(5)  相似文献   

5.
在1960年我们从四川省阿坝地区的几种啮齿动物体上,采到一些跳蚤标本,经鉴定后,其中发现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一新种,该新种属于斯氏组(Stevensi group),订名为鞍新蚤新种N.sellaris sp.nov.。 鉴别特征 鞍新蚤新种以其雄性阳茎内突端附器为杆形,抱器突起的形状,第Ⅸ腹板后臂的形状和雌性第Ⅶ腹板后缘的凹陷很浅,与N.anoma Rothschild,1912相近似;又以其前、中足第Ⅴ跗节具4对侧蹠鬃,后足第Ⅴ跗节仅具3对侧蹠鬃而与N.luma Traub,  相似文献   

6.
1989年4月19日于宜宾地区屏山县新市区室内捕获的蝙蝠(学名待鉴定)体上拣到一只跳蚤,经鉴定为一只雄性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Hexactenopsylla)indicus Jordan,1931。现将主要特征描述如下。本蚤具有六栉亚属的特征,胸部和腹部共有8列栉(各列栉刺数均在原描述的波动范围之内),中胸背板无特殊的长鬃或竖鬃。♂抱器可动突较长鬃蝠蚤Ischnopsyllus(Hexactenopsylla)comans Jordan et Rothschild,1921者狭长,后上角更为突出;不动突宽短,后突大而圆,基节臼鬃为2根亚刺鬃;第9腹板后臂前叶狭长,端部略呈牛角状向前翘,腹缘3根鬃近等间距排列,第8…  相似文献   

7.
著者等于东北、西北地区发现蚤目五新种新亚种。谨报导如下:1.中华巨槽蚤Megabothris sinensis Dou et Ji新种 前胸栉刺19根。下唇须之长达不到前足基节末端。额鬃列4根,眼鬃3根,第二列后头鬃3根。第八背板气孔特大,特别是蚤。 本新种较近扇形巨槽蚤M.rhipisoides Li & Wang,1964.  相似文献   

8.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74,(1):117-119
1966年3月在福建省建瓯县采到一新种的跳蚤,属于Neopsylla属中的stevensi种团,其形态特征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故订为新种,命名为狭窦新蚤新种Neopsylla stenosinuata sp.nov.。 形态记述 头部(图1)眼鬃4根,位于颊栉上前方的1根较小,额鬃7—8根,后头鬃3列,数为5—6—6。额三角突比较发达。下唇须略超过前足基节之半。前胸栉具22根刺,雌性前胸背板主鬃列前方尚有1列小鬃,两侧约6—7根。中胸背板颈片内侧有1—2根假鬃。  相似文献   

9.
八栉蝠蚤Ischnopsyllus octactenus (Kolenati, 1856) 1972年8月谢杏初同志采自伊宁市蝙蝠体3♀♀(当时缺雄性未能定种),1983年5月李维东、马俊杰、徐琪义和亚得卡尔等同志又于新疆霍城县在伏翼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体上采得一批蝠蚤(3♂♂4♀♀),经鉴定,同为八栉蝠蚤,是中国蝠蚤属一新纪录。该蚤主要特征:胸、腹背部共有8列栉,其中第一腹节背板的栉刺数仅相当于后胸背板栉刺数的一半。♂第8腹板较窄,其端腹缘具8根弯鬃,  相似文献   

10.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88,(1):112-112
本种中足第二跗节外面在基部一半无鬃。雄蚤第八背板的棘丛区窄;可动突向端部变窄,后端角为圆弧形,其后缘鬃细,端部的鬃通常比其余的较粗。第八腹板背面的细马刀形片长在背面(端膜)。在其他国家,第八腹板端部多为1支鬃,少数为2支,但我国的标本均为2支。雌蚤腹部中部背板的气门为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0——一九七三年在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采集到新蚤属(NeopsyllaJordan.1903)十余种,其中一种经鉴定系一新亚种,兹命名为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essichuanxizangensis,ssp.nov.鉴别特征特新蚤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端部之亚刺鬃较少以及♀第7腹板后缘背叶端缘有深凹与贵州亚种比较相近,而与其他亚种相比则较易区别。但与贵州亚种的区别在于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自基至端逐渐变细而端尖,亚刺鬃短而骨化浅以及♀第7腹板侧鬃少(通常不多于15根)且后缘背叶之背侧小叶通常长于或约同腹侧小叶等长。亚种形态头额突约位于额缘中央稍上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蚤目研究的第四报。文中记述的四个新种和亚种的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都收藏于本所动物科的标本室。 鼯鼠丽蚤Callopsylla petaurist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可用下列雄性独特的特征和雌性特征的组合与丽蚤属(CallopsyllaWagner)的任何种相区别:第ⅤⅢ腹板之端具独特的三角形的骨化结构;可动突后缘上方有2支相距较远的棘鬃,其鬃基间的距离与不动突中段最窄处的宽度差不多。♀臀前鬃只有2支,与一般3支者不同;受精囊的膨部虽呈常见的椭圆形,但其丘部显长于膨部,前者长度约为后者的1.5倍,而交接囊则缺乏骨化褶。 种的记述 头部:额突在额缘中点之下。额鬃列为1—3支。后头鬃共3列(包括缘鬃列),分别为1(0),1—2,4—6支鬃。下唇须长度超过前足转节之端。 胸部:前胸栉两侧共18—20根栉刺,背刺长度短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颈片有假鬃5支。后足股节外侧有2—4支鬃,内侧有7—11支鬃。前、中、后足胫节后缘切刻数分别为6,7,7。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从青海省的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体上采得一种蚤,经鉴定,为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 Koidzumi,1909一新种,定名为窄窦怪蚤Paradoxopsyllus angustisinus,现记述如下: 窄窦怪蚤Paradoxopsyllus angustisinus,新种(图1—4) 鉴别特征 本新种仅知雌性,其形态特征与昏暗怪蚤Paradoxopsyllus pharoois(Jordan & Rothschild,1911)和副昏暗怪蚤Paradoxopsyllus paraphaeopis Lewis,1974颇为相似,但具下列特征可资鉴别:(1)前胸栉刺两侧共计20根;(2)后足第2跗节末端  相似文献   

14.
大锥蚤属两新种记述(蚤目:角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6—9月间,从四川省黑水和铁布两地采集到3种大锥蚤(MacrostylophoraEwing)。其中除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J.et R.,1911)为已知种以外,另二种均为新种。 新种记述 微突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icrocopa新种(图1—3) 鉴别特征 微突大锥蚤新种与三刺大锥蚤M.trispiosus(Liu,1939)及纤小大锥蚤M.exilia Li,Wang et Hsieh,1964接近。后足第Ⅰ跗节与第Ⅱ、Ⅲ跗节之和约同长。雄性第Ⅶ背板后上角在两组臀前鬃之间有一个短于臀板的臀前突(antepygidial process);第  相似文献   

15.
喙蚤蝇属Trophithauma Schmitz是一形态特异的类群。其雌性种类口上片延长,喙长,腹部第4—6背板特化成腺体。目前全世界仅记载6种。我国只记载1种(刘广纯等,1993)。本文描述1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室。黄腰喙蚤蝇Trophithauma gastroflavidum Liu,新种。雌:体长2 mm。额黑色,有光泽。触角第3节黑色,球形;芒0.6 mm,具较长绒毛。下颚须黑色,具短鬃。胸背板和侧板下半部黑色;侧板下半部浅黄色。小盾片鬃1对,短毛1对。腹部第1节浅黄,其它节黑色。第Ⅳ—Ⅵ背板高度特化。翅长1.8 mm;前缘脉指数0.58,各段比2:1.6:1,前缘脉纤毛0.04 mm。腋区鬃3根,平衡棒浅黄。前、中足浅褐,后足深褐。中足栅毛列达胫节2/3;后足胫节栅毛列完整,具后背纤毛列。正模:♀,云南勐养,1991-Ⅵ-8,刘广纯采。  相似文献   

16.
近从四川省阿坝州卫生防疫站一批待攀定的蚤类标本中,发现茸足蚤属Geusibia Jordan, 1932(蚤目:细蚤科)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半圆茸足蚤Geusibia hemisphaer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结实茸足蚤G. torosa Jordan, 1932,但在形态上有几个独有的特征,易与近缘种或本属其它种区别:(1)♂性可动突呈半圆形(不呈梨形、长梨形、或三角形),其后缘中段附近,密布小毛,其中有3~4根为短小亚刺鬃。(2)抱器后缘  相似文献   

17.
长喙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 喙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冬,作者之二从绵羊体采获雌性跳蚤标本31个,寄给作者之一嘱于鉴定,根据下唇须的节数鉴定到长喙蚤属,因缺雄性标本而未能定种。1982年2月,又从西吉县绵羊体采获雄性标本2个,雌性标本11个,经详细观察并查阅文献,认为是一新种。记述如下:西吉长喙蚤Dorcadia xijiensis,新种 头部(图1):整个头部侧面观呈扇形,额部前缘向后斜行,与口角相连处呈明显突出的角,无额突。眼圆形。额鬃1大2小。眼鬃2根。后头鬃3列,为2、3、4, 端鬃列腹位2根粗大。触角梗节末端长鬃超过棒节,雌雄的棒节均为圆形。下唇须的节数为18~22节。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采到细蚤科(LeptopsyUidae Baker,1905)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 Koidzumi,1909一新种,记述如下。 微刺怪蚤,新种Paradoxopsyllus aculeolatus sp.nov. 鉴别特征 新种与同属其他种的主要区别为♂╬第Ⅸ腹板后臂膨部长而宽,近长方形,其上有一组粗长鬃,排列整齐而紧密,鬃上有许多横生的小刺(以此命名)。阳茎端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章有为 《昆虫学报》1980,(3):303-304
爪套蜣螂属 Onychothecus Boucomont(1912)是金龟科、蜣螂亚科(Coprinae)中形态颇为特殊的一个属,主要特征为:各足末跗节端部两侧向后延伸呈板状,成为爪的左右护板,此即本属名称之由来。前足腔节由基向端多少逐渐扁阔,端部背面有一适可收藏跗爪部的凹窝。 本属前此仅记述一个种。本文记述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长角圆属Temeritas属弹尾目圆科 ,其触角特别长,第四节分很多亚节,无胫跗感毛。分布于中美、南美、南非、马达加斯加、印度、越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中国原无记载。作者1982年访问西北农学院,承周尧教授给予研究的机会。中华长角圆(虫姚)Temeritas sinensis新种 体长1.5—1.9毫米。其与同属科类的区别为触角较短(图1);第三节近端部有2小感觉杆,生在2凹陷内;第四节分26亚节,各亚节有1圈长毛。背毛为长刺状,混有一些小毛(图2)。后足转节外侧有5长毛,内侧1长毛(图9)。握弹器有3端毛(图13)。弹尾长(图12):弹器基有7—7毛;齿节约有40毛;端节内、外缘齿状,内缘有15小齿,有1端节毛。生殖节毛列如图13,雌一尖而弯曲的尾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