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松毛虫狭颊寄蝇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matsukarehae)是松毛虫重要的寄生天敌之一。在控制松毛虫自然种群增长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在15℃、18℃、22℃、25℃、29℃、32℃6个恒温。相对湿度为70%~85%,光照为12:12(L:D)的条件下研究了松毛虫狭颊寄蝇的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松毛虫狭颊寄蝇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是5.23℃。积温为523.73日·度。成虫寿命在没有补充营养的条件下为1.3~8.06d,喂以30%蜜糖水。寿命可以从9.63d延长到36.42d。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36℃,每雌最大产量为86粒.种群增长最适温度22~25℃.以近似方法计算22℃和25℃下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参数。在22℃,R0、T0、rc和A值分别为24.89、37.33、0.086和1.089。在25℃时分别为20.01、32.38、0.09和1.10.22℃时种群最大LxMx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33~38天。25℃时的LxMx最大值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29~34天。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草地螟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3,36(4):459-464
在16℃、19℃、22℃、25℃.28℃,31℃和34℃的范围内,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成虫的产卵前期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靳谛曲线,产卵雌蛾数、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均以22℃为最高。初步确定19-25℃为草地螟蛾产卵的适温范围,22℃为最适产卵温度,16℃和34℃分别为产卵温度的下限和上限。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为负相关(r=-0.91,P<0.01)。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但温度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一致,在28℃以下的温度内,雄蛾寿命比雌蛾长;在31-34℃的范围内,雄蛾寿命比雌蛾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草地螟发生为害区的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菊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并为该昆虫种群在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温度(25±2) ℃、湿度(80±5)%、光周期L∶D=14∶10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了其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测定了该虫生长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等,构建了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 菊方翅网蝽的卵期为(14.58±1.17) d,若虫期为(14.88±1.45) d,成虫寿命为(59.88±5.85) d,单雌产卵量为(87.2±17.8)粒.该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5,周限增长率(λ)为1.06,世代平均历期(T)为46.11 d,净繁殖率(R0)为11.88,种群加倍时间(t)为12.91 d;此外,在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若虫期占59.3%,成虫期占40.7%.预计菊方翅网蝽有可能会在中国进一步扩散并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L.)广州种群繁殖力及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利用家蝇广州种群大规模高效养殖提供技术支持。选同一天刚羽化的健康雌、雄蝇,分别置于20、24、28、32和36℃环境下单对饲养,重复6次。每天测定成虫日产卵量、卵孵化率及死亡数等,统计家蝇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同时自雌蝇羽化第一日起,连续15 d,每天每个温度处理下取雌蝇3头,采用间接酶联免疫(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法测定5种温度下雌蝇每日卵黄蛋白合成量及羽化后前15 d卵黄蛋白合成总量。结果表明,温度对家蝇成虫繁殖力影响显著。产卵量以24℃环境下最高(1 921.17粒/雌),24~28℃时产卵量显著下降。28℃时卵孵化率最高(93.48%),高或低于此温度,卵孵化率显著下降,当温度达36℃时,孵化率仅为60.78%。雌蝇在20~28℃范围内产卵期差异不显著,32℃及以上温度下,雌蝇产卵期显著缩短。产卵前期以20℃最长(9.83 d),28℃最短(3.00 d),高于28℃产卵前期又显著延长。雌、雄蝇寿命均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温度对广州种群雌蝇羽化后前15 d的卵黄蛋白合成影响显著,24℃下前15 d合成的总卵黄蛋白最高(1 683.15μg/雌),其次为28℃(1 591.95μg/雌),20℃最低(232.81μg/雌)。家蝇广州种群在24~28℃繁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化蛹温度及羽化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én自然种群性比及羽化规律的影响,试验共设4种处理,A:化蛹温度25℃,羽化温度25℃;B:化蛹温度25℃,羽化温度22℃;C:化蛹温度22℃,羽化温度25℃;D:化蛹温度22℃,羽化温度22℃。结果表明:(1)A处理条件下,雌、雄蜂的羽化历期为4 d(47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5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2.5%。(2)B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5 d(57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5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2.5%。(2)B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5 d(59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7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0.5%。(3)C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3d(79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7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0.5%。(3)C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3d(79 d),雌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79 d),雌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78天,羽化率为9.2%,雄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8天,羽化率为11.4%。(4)D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4 d(98天,羽化率为9.2%,雄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8天,羽化率为11.4%。(4)D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4 d(912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10天,羽化率分别为13.5%、13.9%。(5)A、B、C、D处理条件下性比(♀/总数)分别为0.41、0.39、0.82和0.76。在4个处理温度组合中,22℃条件下化蛹的蜂蛹性比要高于25℃,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但在化蛹温度相同时,不同羽化温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6)化蛹温度为25℃和22℃时,性比分别为0.40±0.07、0.79±0.05;羽化温度为25℃和22℃时,性比分别为0.59±0.11、0.56±0.0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化蛹温度22℃与25℃处理间在1%水平和5%水平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比(Y)、化蛹温度X1、羽化温度X2间的线性关系为Y=3.324-0.128X1+0.012X2(R2=0.753,F=9.975,P<0.01)。研究表明,相对于25℃而言,22℃左右更适合半闭弯尾姬蜂的室内扩繁。  相似文献   

6.
双斑截尾寄蝇成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霞  张蕾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8,51(12):1313-1319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 (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为了揭示双斑截尾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在22℃,光周期16L∶8D的室内条件下对成虫羽化时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量和寿命及其与补充营养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 双斑截尾寄蝇主要在08: 00-10: 00和14: 00-16: 00羽化。雄蝇比雌蝇早羽化1 d,雌蝇羽化后可立即进行交配,但雄蝇羽化1 d后才可交配; 交配持续时间为10~54 min,但多数为20~30 min; 平均产卵量为154.1粒,雌蝇平均寿命26.6 d,雄蝇为10.2 d,雌雄寿命差异显著。取食10%蜂蜜水的平均产卵前期为3.8 d,平均产卵历期为15.4 d; 而且取食10%蔗糖水、葡萄糖水或蜂蜜水之间的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纯饥饿空白对照的;同时,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空白对照的,但雄蝇的寿命则不受补充营养的影响。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与产卵量为正相关,即雌蝇的寿命越长,产卵量越大。最后,就这些结果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立英  吕文彦  杜开书  谢金良 《昆虫知识》2006,43(4):567-570,F0004
通过田间及室内饲养观察,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plotnikoviNikolskaya在河南省太行山区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过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的盛期。幼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在果内取食至8月中、下旬老熟越冬。成虫在果壳内停留4~5d,出壳后成虫寿命:雄虫3~7d,雌虫4~17d,产卵前期3.7d。平均产卵量35.4粒,卵期3~4d。幼虫共5龄,预蛹期4~5d,蛹期8~10d,蛹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阶段性分为4级。成虫交尾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3~25℃,化蛹、羽化较适宜的湿度为65%~70%。  相似文献   

8.
赵晨宇  李新畅  崔娟  高宇  史树森 《昆虫学报》1950,63(9):1108-1116
【目的】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深入研究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方法】在13~25℃(日平均19℃), 16~28℃(日平均22℃), 19~31℃(日平均25℃), 22~34℃(日平均28℃)和25~37℃(日平均31℃) 5个梯度变温条件下,以大豆Glycine max植株叶片为寄主材料饲养甘蓝夜蛾卵,测定其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成虫繁殖力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变温范围为13~25℃时甘蓝夜蛾发育历期最长,世代发育历期为65.93 d,显著长于其他变温处理。且随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缩短,变温范围为22~34℃时,该虫发育历期最短,世代发育历期为38.46 d,显著短于其他变温处理。在变温范围为25~37℃时,该虫不能正常完成个体发育。在日平均温度(T)19~28℃范围内(最大温差12℃),甘蓝夜蛾卵、幼虫及蛹期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各个虫态发育速率(V)拟合方程均符合线性方程模型:V卵期=0.125+0.048T, V幼虫期=0.023+0.012T, V蛹期0.027+0.013T, V成虫=0.073+0.47T。甘蓝夜蛾雌雄成虫的寿命随着日平均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雌雄成虫寿命在日变温范围13~25℃时最长,分别为7.91 d和8.00 d;在变温范围22~34℃时最短,分别为3.00 d和3.57 d。甘蓝夜蛾卵、幼虫、蛹、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98, 6.54, 9.36和10.78℃,有效积温依次为87.00, 607.36, 351.51和108.52 d·℃。16~28℃的变温范围更适合甘蓝夜蛾种群的生存与繁殖,其种群趋势指数I为117.81。【结论】甘蓝夜蛾属于偏低温适应性害虫,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较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夜蛾自然种群发生规律及其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 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10.
人工扩繁代异色瓢虫卵和成虫最适冷藏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滕树兵  徐志强 《昆虫知识》2005,42(2):180-183
探讨了人工扩繁异色瓢虫时卵和成虫的最适冷藏条件。卵的最适保存温度是 1 0℃ ,冷藏 1 5d内孵化率平均在 60 %以上。成虫的最适保存温度是 1 0℃ ,如将刚羽化的成虫直接在该温度下冷藏 ,冷藏 40d时存活率能保持在 5 0 %左右 ;如将刚羽化成虫先在 1 5℃、0L∶2 4D条件下处理 1 6d,然后置于 1 0℃下冷藏 ,经冷藏 70d后存活率接近 1 0 0 % ,冷藏 90d后存活率仍高于 70 %。表明经一定条件下预处理后再冷藏成虫能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较长的存活期 ,可满足人工扩繁时对成虫的冷藏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菠萝灰粉蚧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温度是决定新菠萝灰粉蚧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本研究以南瓜作为寄主,探索恒温条件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7、20、23、26、29和32 ℃,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5)%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组建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在20~29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 ℃下雌、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46.95和50.26 d;29 ℃时雌虫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0.28 d;而雄虫若虫期在32 ℃时最短,为20.70 d.各虫态的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回归关系.此外,温度显著影响新菠萝灰粉蚧的存活率,在29 ℃时雌、雄若虫期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70.3%和69.3%;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0 ℃,有效积温为491.5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 ℃,有效积温为388.85日·度.新菠萝灰粉蚧的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成虫产卵量在29 ℃时最高,达每雌442.2粒;最小为20 ℃,仅为每雌111.8粒;29和20 ℃下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8.2和19.1,且在17和32 ℃时,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均表现为生长停滞.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23~29 ℃是最适宜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越冬代成虫在一系列温度和湿度下的生殖能力。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影响食心虫成虫寿命、交尾和产卵。从19℃到29℃,雌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适宜成虫交尾和产卵的温度为23~26℃,相对湿度为80%~100%。  相似文献   

13.
陈艳  叶强 《昆虫学报》2002,45(2):128-131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冈崎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okazakii Kamijo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补充蜜汁能显著延长成蜂寿命;(2)在20~33℃范围内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发育起点温度8.1℃,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88.7日·度的积温;成蜂寿命与温度呈负线性相关,产卵量在30℃时达到最大;内禀增长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杨始叶螨生物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始叶螨Eotetranychus populi(Koch)是危害杨柳科植物的重要害螨。本文研究了该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一28℃范围内,该螨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经测定,卵的发育起点为(8.77±0.83)℃,有效积温为(100.0±5.96)日度; 幼螨至成螨的发育起点为(9.64±1.60)℃,有效积温为113.3±13.8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为(8.67±0.92)℃,有效积温为(2182±14.37)日度。同时还观察了该螨在不同温度下的产卵进度、单雌产卵量、寿命和交配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缨翅目: 蓟马科)是一种危险的入侵害虫,其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显著。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高温热激对西花蓟马的杀灭效果并不理想,但高温热激可以改变西花蓟马的药剂敏感性。为了探究高温热激后再进行杀虫剂减量处理能否提高高温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本实验测定了45℃高温热激 2 h后恢复不同时间(8 h 和24 h)啶虫脒对西花蓟马F1代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从控制种群发展的角度探究高温和啶虫脒防治西花蓟马最佳结合方式。【方法】应用特定年龄 龄期及两性生命表的方法,研究45℃高温热激和啶虫脒处理西花蓟马后其F1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结果】45℃热激2 h后恢复不同时间用啶虫脒处理西花蓟马亲代,其F1代卵、1龄幼虫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对照(仅45℃热激2 h)的西花蓟马F1代(P<0.01);而且其F1代雌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均显著少于对照(P<0.01)。热激恢复8 h后啶虫脒处理西花蓟马亲代,其F1代发育历期和雌成虫的寿命虽然与热激恢复24 h的F1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其F1代的平均产卵前期(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 APOP)和平均总产卵前期(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 TPOP)显著长于恢复24 h的F1代(P<0.01),单雌平均产卵量显著小于恢复24 h的F1代(P<0.01)。【结论】相比单一高温防治,高温和杀虫剂综合使用对西花蓟马有更好的防控效果。相比热激后恢复24 h,热激后恢复8 h再进行杀虫剂处理对西花蓟马有更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标】明确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下(19、22、25、28、31℃)观察并比较胡萝卜微管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存活寿命及产仔量。【结果】在19?31℃范围内,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完整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22.17、17.13、12.57、10.03和7.83 d。温度与发育速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r>0.8),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胡萝卜微管蚜4个若蚜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14.15、13.87、13.64、15.06、12.92℃,有效积温分别为29.98、29.30、28.54、24.00和144.21日?度。建立了胡萝卜微管蚜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预测式。在5个恒温下胡萝卜微管蚜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小幅波动。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40.0%、52.5%、62.5%、60.0%和47.5%。25℃该蚜虫的存活率相对较高,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82.5%、81.8%、92.6%、100%和62.5%。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该蚜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存活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寿命最长,为33.30 d,31℃时寿命最短,为15.40 d。产仔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产仔期为11.13 d,31℃时为7.57 d。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的单雌产仔总量分别为26.33、27.93、32.53、27.13和17.93头。【结论】温度是影响胡萝卜微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重要因素。25℃时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世代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单雌产仔总量最大。25℃较适合该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室内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威  席玉强  李学军  许彪  张彦周  尹新明 《昆虫学报》2011,54(10):1204-1210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成蜂的羽化、取食、产卵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在19 ~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了15~35℃范围内共9个温度下三叶草彩斑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在35℃下不能存活.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显著缩短,在15 ~ 32℃内为18.33~4.02 d,存活率在40.0%~83.6%,25℃下若虫的存活率最高、32℃下存活率最低.成蚜的平均寿命在10.64 ~ 20.87 d,23℃下寿命最长、32℃下最短.产蚜高峰期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除15℃为15 d以外,其余温度下均在3~6d.平均繁殖力和单头最高繁殖力以25℃下最高,分别为82.0和149.0头.平均世代周期随着温度的上升从15℃的31.17 d逐渐缩短到32℃的10.17 d.净增殖率在25℃下最大(68.62),32℃下最小(13.96).内禀增长率在0.10 ~0.30 d-1,其中28 ℃下最高、15℃下最低.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97.83 d·℃.繁殖力、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