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的重要害虫。为了摸清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调查了韭菜迟眼蕈蚊在3种栽培模式(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中全年的种群动态,结合温度数据分析了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数量与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日光温室中存在明显的春、秋、冬季高峰期及夏季低谷期,在塑料大棚和露地中存在明显的春、秋季高峰期及冬、夏季低谷期,且夏季的低谷出现在夏季高温时期,越冬种群均以高龄幼虫为主。此外,种群数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是决定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高温对种群数量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韭菜养根期干旱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浇水调控土壤含水量,调查15, 20, 25和30 d干旱胁迫下砂土和壤土栽培的韭菜中韭菜迟眼蕈蚊F1代成虫的发生量,并通过两性生命表方法分析干旱胁迫30 d对韭菜迟眼蕈蚊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砂土还是壤土,干旱胁迫均抑制了韭菜迟眼蕈蚊F1代成虫的发生: 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数量显著下降;其中干旱胁迫30 d时,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发生量最低,壤土或砂土中的F1代成虫羽化量仅为1头,与其他干旱胁迫时间(15, 20和25 d)相比发生量差异显著。经历30 d干旱胁迫的韭菜迟眼蕈蚊F1代1, 2, 3和4龄幼虫发育历期、未成熟期、雌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分别延长0.82, 253, 2.82, 0.68, 6.32, 1.36和8.69 d,而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2.38%, 37.50%和5.13%。【结论】在韭菜养根期进行干旱处理可有效抑制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开发防治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生物杀虫剂,本研究评价了185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饲喂法对供试菌株进行室内生物学测定,用盆栽试验对筛选到的对韭菜迟眼蕈蚊高毒力的FPT3菌株进行防效验证,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对FPT3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进行分析,并采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FPT3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在1×10~8 cfu/m L浓度下,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3 d的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有12株,其中FPT3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最高;FPT3菌株表达70 ku左右蛋白,具有典型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FPT3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1龄和2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_(50)分别为1.206×10~6 cfu/m L和2.577×10~6 cfu/mL,室内盆栽试验明确了FPT3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77.76%。【结论】FPT3菌株能有效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韭菜主产区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对10种常用药剂的敏感基线,并对4省7个主要韭菜产区的田间种群进行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监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建立了敏感品系对新烟碱类、有机磷类、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吡咯类药剂的敏感基线。对7个地区的田间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监测结果表明:其对有机磷类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河南郑州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河南郑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其他各地区均处于敏感状态;大部分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处于低等或中等水平抗性,但山东李坡种群对噻虫嗪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结论】本文建立的韭菜迟眼蕈蚊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监测数据为抗性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揭示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种群共生菌 Wolbachia 的感染率及其分类地位,探讨该共生菌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潜在影响。【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tCOI)基因引物(LCO1490/HCO2198),通过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对采自山东省12个地区的根蛆种群进行了分类鉴定。在上述基础上,利用 Wolbachia 的16S rDNA和 wsp 基因特异引物(分别为16S-F/16S-R和81F/691R)对鉴别出的11个韭菜迟眼蕈蚊种群体内Wolbachia 感染情况进行了PCR检测;对感染个体体内 Wolbachia 依据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山东省12个根蛆种群中,11个种群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基于 Wolbachia 的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广泛感染 Wolbachia (感染率为6.67%~93.33%),而利用wsp 基因特异引物检测的感染率(0.00%~40.00%)相对较低些。基于 Wolbachia 的16S rDNA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这些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感染的Wolbachia 全部属于A组。【结论】确定了 Wolbachia 在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体内的感染率及其分类地位,为研究 Wolbachia 对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的幼虫取食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影响作物的品质,为了明确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5种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内人工饲养测定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繁殖力和存活率的影响,并统计了其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卵到蛹的发育历期依次为甘蓝、白菜、韭菜、生菜、蚕豆;5种植物对雌雄虫寿命影响不显著,对雌虫产卵量以及蛹重均有影响,其中在韭菜上的产卵量最大,甘蓝最少,在韭菜上蛹最重,生菜上蛹最轻;异迟眼蕈蚊的存活率随着生长发育降低,总体在韭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在生菜上的存活率均最低。统计分析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在韭菜上最大而在甘蓝上最小;平均世代周期在蚕豆上最短,甘蓝上最长;种群加倍时间在韭菜上最短,而在甘蓝上最长。【结论】由此可知,异迟眼蕈蚊均可以在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上完成生长发育及繁殖,其对5种植物的适应性依次为:韭菜、蚕豆、白菜、甘蓝和生菜。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雌成虫对不同虫态的行为趋性及起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开发高效引诱剂诱杀成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未交配或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2龄幼虫、4龄幼虫、蛹和卵块挥发物的趋性,应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有引诱活性虫态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化学成分及比例对雌虫的引诱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未交配或者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而对2龄幼虫、蛹和卵块无明显趋性。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体表挥发物主要成分是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等二硫化物,前者含量是后者的10倍。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50 mg和5 mg 2,2-二甲基-1,3-噻烷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一定吸引作用;二丙基二硫醚与2,2-二甲基-1,3-噻烷以1︰1(50 mg︰50 mg)和10︰1(50 mg︰5 mg)混合物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而将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以10︰1(50 mg︰5 mg)混合后与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比较,前者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的吸引作用更明显。【结论】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其体表挥发物二丙基二硫醚等二硫化物对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具有吸引作用,2,2-二甲基-1,3-噻烷对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吸引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通过嗅觉趋性试验测定了3龄幼虫和雌虫对多种味源植物的寄主选择性及行为反应,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的生态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幼虫对健康韭菜、灰霉菌侵染韭菜、平菇、大葱和小白菜等几种寄主植物的嗅觉趋性反应,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虫对健康韭菜、机械损伤韭菜、腐殖质和浸泡大豆4种味源材料的行为反应。【结果】"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健康韭菜、平菇和大葱对3龄幼虫的引诱作用较强;四臂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趋性。【结论】应用嗅觉仪观测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雌虫对不同味源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选择行为,此项工作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为害韭菜等蔬菜的重要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大量虫源是其他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本研究旨在解决目前韭菜迟眼蕈蚊饲养规模小、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方法】本实验室利用土豆、花生、大豆为食物进行了规模化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测定了取食上述饲料的韭菜迟眼蕈蚊的成活率、繁殖力、羽化节律和性比。【结果】取食土豆、花生、大豆等食物的韭菜迟眼蕈蚊的成活率和繁殖力与取食人工饲料和韭菜的无显著差异,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20~23 d,雌雄性比为0.8︰1~1.2︰1。在规模化饲养过程中,土豆、花生、大豆等饲料有发霉长菌现象,经分子鉴定,主要种类为雅致放射毛霉、巴克斯毛霉、黄曲霉和赭曲霉,均为腐生菌,不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的存活和繁殖。【结论】该技术省工省时,成本低,特别适合实验室种群的维持和大量试虫的饲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抗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敏感度,及通过增效剂实验和酶活性测定,初步探索抗性产生机制,为韭菜迟眼蕈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4个不同的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其中,唐山种群对3种新烟碱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的抗性。研究发现,唐山种群的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比活力为(3.89±0.31)pmol/(mg·pro·min),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增效剂PBO对唐山种群的吡虫啉毒力的增效比为2.64,高于对敏感品系的增效比1.08。因此,P450s酶活性的升高与韭菜迟眼蕈蚊对吡虫啉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湖北江汉平原韭菜集中产区危害严重。在湖北荆州地区于2013-2014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该害虫一年发生春(3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9月中旬至翌年1月)2个危害高峰,但秋季危害高峰的危害期长且发生严重;夏季适温多雨导致韭蛆危害;幼虫最喜栖息和危害韭菜第一球茎,但秋季对白色茎的危害性增加;成虫可以在田间扩散,扩散时飞行高度主要在50 cm以上。因此,韭蛆在江汉平原地区韭菜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初。  相似文献   

12.
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实验室条件下韭蛆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大量饲养的方法以解决试虫不足的问题。【方法】本实验在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16L:8D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人工饲料配方,运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比较人工饲料与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饲喂效果。【结果】对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的8种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结果确定最优的人工饲料配方成分和含量为:平菇粉6 g,韭菜粉5 g,琼脂粉1.25 g,山梨酸0.04 g,苯甲酸0.05 g,酵母粉0.5 g,维生素C 2.5 g和水50 mL。该配方和韭菜饲养效果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性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平均世代周期23.6800 d,韭菜饲喂的韭蛆世代周期为25.9000 d,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韭菜和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雌成虫净生殖率分别为16.3200和41.1800/d,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78和0.1570/d。【结论】筛选的人工饲料和韭菜均可以稳定地完成韭蛆的世代繁殖,且人工饲料饲喂效果略优于韭菜,另外人工饲料较韭菜不但具有低成本省人工的优点,而且可解决韭菜反季节供应和农药残留问题,保证稳定的虫源供给。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根蛆类害虫严重危害葱蒜类蔬菜作物,特别在韭菜上问题突出的现状,项目开展了根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规律、单项防治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明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韭菜上的根蛆主要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甘肃和辽宁地区的优势种为异迟眼蕈蚊B.difformis Frey。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结合挖根查幼虫的方法,明确了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根蛆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根蛆不耐高温耐低温,春、秋和冬季发生严重,在夏季有转主危害的趋势,冬季以老熟幼虫在0~5 cm土层中越冬。蕈蚊成虫对黑色和棕色趋性最强,研发出特异性的黑色粘虫板。覆盖50~60目防虫网对根蛆的防效最佳,且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建立了蕈蚊成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的饲养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筛选出了对蕈蚊幼虫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和Bt菌株,田间防效达60%以上。研发出保护地灌溉臭氧水、减量施药和喷淋施药等轻简化的根蛆防治技术10项。根据不同地区韭菜的种植习惯和根蛆的发生特点,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区域性的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进行技术培训5 000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 ,韭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韭蛆的发生范围进一步增大 ,且危害逐年加重。该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成虫对营养物质的选择补充习性,找出对其产卵繁殖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子,为其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成虫单独配对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物质(花粉、蜂蜜、维生素、糖、醋、酒)和水分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随着花粉、蜂蜜和维生素浓度的增加,成虫的繁殖力下降;糖醋酒液单一成分和混合液对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与水分相近;补充供试营养物质和水分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繁殖力均明显高于干燥对照。补充水分的成虫繁殖力最高,产卵率超过70%,单雌平均产卵量达70粒,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均超过3 d。土壤湿度对产卵有显著影响,土壤相对湿度为40%和50%时,成虫的落卵率超过25%,落卵量大于480粒,显著高于其它湿度(P<0.05)。【结论】水分是影响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关键因子,供试的营养物质对韭菜迟眼蕈蚊繁殖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盛发期可以通过控制田间土壤湿度来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繁殖。  相似文献   

16.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has been shown to be a major factor in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associated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Farmlands are mosaics of fields with various crop types and farming practices. Crop phenology creates asynchrony between fields sown and harves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winter vs. spring crop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uch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n biodiversity,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it would lead to spatio-temporal redistribution (shifting) of species. Species richness and activity-density of carabid beetles in winter cereal (winter) and maize (spring) crops were compared across 20 landscapes distributed along a double gradient of relative area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winter and spring crops. Maize fields were sampled in spring and late summer for comparison over time. The response of carabid species richness to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was weak in spring, but maize field richness benefited from adjacencies with woody habitat, in late summer. In spring, increased length of interfaces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 crops lowered carabid activity-density in winter cereal fields, suggesting that maize fields acted as sinks. Interfaces between woody habitats and crops increased activity-density in both crop types. We found no evidence of spatio-temporal complementation, but different species benefited from winter cereals and maize in spring and late summer, increasing overall diversity.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role of adjacencies between woody and cultivated habitat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abundant carabid assemblage in winter cereals and maize. We conclude that between-field population movement occurs, and advocate for better consideration of farmland heterogeneity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