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本实验利用AcMNPV(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的bac-to-bac系统构建了两种重组病毒,即含GFP-actin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GFP-actin和含GFP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GFP。用这两种重组病毒分别感染Sf9细胞,以AcMNPV-GFP感染的Sf9细胞为对照,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绿色荧光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由于肌动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是共定位的,所以绿色荧光的分布情况就是肌动蛋白的分布情况。实验中观察发现,AcMNPV-GFP感染的Sf9细胞中的绿色荧光,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是弥散分布的,而AcMNPV-GFP-actin感染Sf9细胞后24172h这段时间内,肌动蛋白最初聚集在细胞核内,随后逐渐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最后完全聚集于细胞膜。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肌动蛋白可能参与了Ac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运输以及从细胞膜排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肌动蛋白在AcMNPV向细胞外运输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AcMNPV(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的bac-to-bac系统构建了两种重组病毒,即含GFP-actin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GFP-actin和含GFP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GFP.用这两种重组病毒分别感染Sf9细胞,以AcMNPV-GFP感染的Sf9细胞为对照,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绿色荧光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由于肌动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是共定位的,所以绿色荧光的分布情况就是肌动蛋白的分布情况.实验中观察发现,AcMNPV-GFP感染的Sf9细胞中的绿色荧光,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是弥散分布的,而AcMNPV-GFP-actin感染Sf9细胞后24-72h这段时间内,肌动蛋白最初聚集在细胞核内,随后逐渐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最后完全聚集于细胞膜.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肌动蛋白可能参与了Ac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运输以及从细胞膜排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杆状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构象变化 ,使之形成缆绳结构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HaNPV)的衣壳蛋白也能使宿主昆虫的肌动蛋白发生凝聚 ,用细胞松弛素D抑制宿主肌动蛋白形成纤丝结构 ,病毒感染Hz AM1,空斑计数表明 ,0 1μg/ml细胞松弛素D可使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下降 10 4倍 ,细胞松弛素D浓度增高到 0 5 μg/ml则测不到子代病毒粒子 .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细胞松弛素D并不影响受染细胞中肌动蛋白的含量 .斑点印迹 (dotblot)也表明 ,病毒DNA的合成也没有受到影响 ,推测宿主细胞的肌动蛋白纤丝结构与病毒的复制有关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薄切片发现 ,在 0 5 μg/ml细胞松弛素D处理细胞中形成的病毒粒子形态与正常形态明显不同 ,提示细胞松弛素D抑制HaNPV的增殖是由于抑制病毒组装成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从而可以认为宿主昆虫细胞的丝状肌动蛋白对子代病毒的复制和组装是必需的 .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0,(5):I0002-I0002
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一个细胞后,牛痘能够立即生成两种蛋白质。后者通过协同工作从而在细胞表面形成了一个复合体,用以防止其他牛痘病毒微粒的进入--这一过程被称为重复感染。研究小组在1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感染的扩散是由于被感染的细胞溶解导致细菌或病毒释放而发生的 ,其中一些细菌和病毒的释放是由聚合的肌动蛋白丝末端介导的 ,以李斯特菌为例 ,它是一种可经母婴垂直传播的细菌 ,当其感染哺乳动物细胞时 ,可以在胞浆中以近 11μm/min的速率移动。肌动蛋白是如何调节细菌运动的假想是经 1个显微注射实验提出的 ,它把荧光标记的 G-肌动蛋白注射入被李斯特菌感染的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标记的单分子结合在细菌邻近的羽状网织结构中。如图所示每个细菌的后部都有个肌动蛋白尾 ,并被荧光染料鬼笔环肽染成绿色 ,细菌被细菌膜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6.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EB病毒、甲级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牛痘病毒、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杆状病毒等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 重组DNA技术、肽化学和免疫学的进展为开发新疫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完成这些工作还依赖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靶子的鉴别及它们在保护机体中所起作用的评价。由于牛痘病毒可以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对有效靶抗原的测定具有重要作用。牛痘病毒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使得在哺乳类细胞中繁殖牛痘病毒而制备蛋白亚单位疫苗成为可能。能否用重组牛痘病毒作为一种活疫苗,即象消灭天花所使用的牛痘疫苗那样应用,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 重组牛痘病毒构建 牛痘病毒基因组约为20万碱基对,具有单一调控序列的病毒编码转录系统,无RNA  相似文献   

8.
肌动蛋白抑制了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晚期的作用,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多角体基因、肌动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vAc-ph/70GA,同时构建对照病毒vAc-ph.实验发现,重组病毒vAc-ph/70GA感染Sf9细胞后能持续表达肌动蛋白,但不能形成多角体,vAc-ph则能形成多角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vAc-ph/70GA感染晚期,细胞内没有多角体蛋白的表达;RT-PCR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多角体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没有影响vAc-ph/70GA对细胞的感染力.结果表明,晚期表达的外源肌动蛋白抑制了多角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导致多角体不能正常产生.  相似文献   

9.
张常建  陈芳艳  韩黎 《微生物学报》2015,55(12):1537-1542
摘要: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细胞是其引发有效感染的必要环节,该过程依赖于宿主细胞内肌动蛋白骨架的重排。丝切蛋白(cofilin)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参与多种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感染过程。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诱导宿主细胞肌动蛋白发生两相变化,同时伴随cofilin的磷酸化水平改变。通过突变、抑制或过表达改变cofilin 的活性均能有效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本文将对宿主细胞cofilin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RNA-Seq,分析人巨噬细胞在牛痘病毒(VACV)感染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牛痘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牛痘病毒感染人巨噬细胞,采用RNA-Seq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GO以及STRING网络分析。[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4796个,其中上调表达2416个,下调表达2380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新陈代谢、信号转导、免疫系统和感染疾病等通路。GO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功能调控、物质代谢和免疫调控等生命过程。运用STRING在线蛋白互作数据库,对NOD样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鉴定出以JUNCHUKIL1BPYCARD 为核心的调控基因。[结论] 牛痘病毒感染可以诱导人巨噬细胞基因差异性表达,涉及的生物学过程有很多,对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NOD样通路等多条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牛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该研究为解析牛痘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癌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英国曼彻斯特Christie Hospital和Holt Radium研究所J.R.Arrand博士,应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肿瘤病毒室邀请来我国访问。在病毒所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首先,Arrand博士介绍了以牛痘病毒W-R株作为载体,在感染细胞中表达EB病毒的膜抗原。EB病毒产生中和抗体的糖蛋白(GP340)的基因定位在病毒基因组的BamHI L片内,Arraad博士等人从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生长特性及高滴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鱼肾(Clk)单层细胞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其繁殖周期为2—3天。病毒增殖的上升期在感染后的12—48小时。28℃下,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 Infection简称MOI)为0.05PFU/cell时,病毒滴价可达1.78×10~(11)PFU/ml,不同温度(25℃、28℃、30℃)下通气培养,测定病毒滴价略有差异。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液经ELISA检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为阳性结果,并且能感染健康草鱼。  相似文献   

13.
魏国庆  林茂芳  黄河  蔡真 《病毒学报》2004,20(3):261-265
人胚成纤维细胞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的容许细胞,CMV可在该细胞内活化复制[1].CMV感染后对细胞骨架及细胞凋亡有何影响尚不明确.国外有学者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感染CMV的人胚成纤维细胞,发现其微丝解聚,细胞骨架破坏[2],但结果尚不完善.我们的研究分别从细胞形态学、核酸水平、细胞超微水平等方面观察了感染CMV后的人胚成纤维细胞形态、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mRNA以及微丝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达尼帕病毒G囊膜糖蛋白重组牛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痘病毒WR株,构建了表达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NiV G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rWR-NiV-G。Westernblot证实大小为66kDa的重组G蛋白在rWR-NiV-G感染的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采用兔抗NiV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痘病毒表达G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rWR-NiV-G感染NiV敏感的BHK细胞系,并与NiV融合蛋白F共同表达,可形成强烈细胞融合现象。rWR-NiV-G感染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显著的NiV G蛋白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以原核表达NiV G蛋白片段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检测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重组牛痘病毒表达的NiV G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iV G蛋白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及重组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继Issacs&Lindenmann二氏发现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处理鸡胚绒毛尿囊膜能产生干扰素以来,已证明若干人类病毒在组织培养系统或动物亦能产生干扰素或类干扰素(病毒抑制物质)。其中包括大病毒(如牛痘病毒)和小病毒(如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含DNA的病毒和含RNA的病毒。这说明病毒引起细胞产生这种抵抗感染发展的物质的性能是很普遍的。然而,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干扰素尚未见有报告。  相似文献   

16.
苏珊  刘鑫  康巧珍  郑永唐 《病毒学报》2021,37(5):1227-1233
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重大的医学实践课题.病毒可以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并改变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促进病毒的感染与复制.宿主细胞膜骨架蛋白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细胞膜骨架蛋白参与了病毒的感染及复制,尽管许多精细机制尚不清楚,但这扩展了人们对细胞膜骨架蛋白功能的理解.本文重点介绍宿主细胞膜骨架蛋白如肌动蛋白、血影蛋白在病毒进入、细胞内运输、组装和释放等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的快速选择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H4Cl弱碱法处理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系(BHK-21), 存活细胞经过单克隆和选择,获得32株阳性克隆细胞株.随机选取一株(BHK-ROp),常规传代并采用RT-PCR,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进行持续感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BHK-ROp第4,16,36代细胞中病毒持续存在,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特性,表现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可见,NH4Cl弱碱法用于建立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NH4Cl弱碱法处理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系(BHK—21),存活细胞经过单克隆和选择,获得32株阳性克隆细胞株。随机选取一株(BHK—ROp),常规传代并采用RT-PCR,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进行持续感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BHK—ROp第4,16,36代细胞中病毒持续存在,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特性,表现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可见,NH4Cl弱碱法用于建立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EB病毒转化自体淋巴细胞所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系(LCL),以及用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和核蛋白-2(EBNA2)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的重组病毒(Vac-LMP和Vac-EBNA2)感染的自身纤维母细胞,同时作为刺激细胞和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5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及1例阴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表明,用自身LCL激活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高峰出现在第14~28天;参与杀伤性细胞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主要是T3、T8阳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及杀伤受HLA-I的限制。用重组牛痘病毒感染的纤维母细胞作靶细胞或刺激细胞,有1例供者可接受LMP,另1例可接受EBNA2的刺激,并对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特异性T细胞杀伤反应,表明EB病毒-LMP和EBNA2可能既是EB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抗原,又是其识别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