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收集了14个省会城市1996年以来7-18岁107986(男56300,女51686)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资料及体质测量当年的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资料,做海拔等自然环境因素与发育指标的Z-分数和发育分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低海拔组到中海拔组、高海拔组,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指标逐步下降,其中体重与BMI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和胸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海拔组发育指标明显好于高海拔组;生长发育水平与海拔的相关系数大于年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不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海拔每增加1000m,身高、体重、胸围和BMI分别减少0.112,0.101,0.043和0.118个Z-分数。在四项自然环境因素中,海拔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对身高、体重、胸围和BMI的贡献率分别是28.0%,26.8%,12.0%,16.8%。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收集了14个省会城市1996年以来7-18岁107986(男56300,女51686)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资料及体质测量当年的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资料,做海拔等自然环境因素与发育指标的Z-分数和发育分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低海拔组到中海拔组、高海拔组,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指标逐步下降,其中体重与BMI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海拔组发育指标明显好于高海拔组;生长发育水平与海拔的相关系数大于年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不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海拔每增加1000m,身高、体重、胸围和BMI分别减少0.112,0.101,0.043和0.118个Z-分数。在四项自然环境因素中,海拔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对身高、体重、胸围和BMI的贡献率分别是28.0%,26.8%,12.0%,16.8%。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 1 997年 9月—1 999年 9月对芜湖市第九中学 478名(男 2 4 5人 ,女 2 33人 )汉族中学生生长发育 3年追踪测量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和月经初潮年龄。分析了维尔维克指数 ,比较了男女间的差异并与芜湖市 1 986年数据进行了比较 ,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当前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和性成熟提前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284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1992年10月— 1997年10月对芜湖市284名 6—11岁汉族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脉搏和肺活量。对形态发育指数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男女间的差异。并与汉族 1985和1986年均值和日本人数据进行了比较。对当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加速趋势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6~18岁1993名达斡尔族学生8项体质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胸围、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结果,并计算了10项体质指数。结果发现,达斡尔族在我国属体质发育较高的民族,并表现为一定的城乡差异;20多年来达斡尔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全面增长,男女生身高最大增长年龄均提前约1岁左右,男生高年龄组身高和身体充实度增幅较大,但女生变化不大且肩宽和骨盆宽呈下降趋势。提示达斡尔族青少年体质发育表现为以生长突增提前为主的生长长期趋势,但女生高年龄组身高增长不明显、身体充实度有待提高,应采取营养和锻炼等措施促进其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连学生体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连地区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其规律,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测量了大连地区7—18岁3834(城市男630,城市女645,乡村男1285,乡村女1274)名汉族学生23项形态指标,并利用以往资料,研讨了大连学生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趋势、性差和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特点:大连学生测量项目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并且男女有交叉现象。2性差:大连学生各测量项目均有明显的性差,除女生青春期(10—12岁)外,在其他年龄组均为男生大于女生。3生长的长期变化:大连7—17岁男女学生26年来身高、体重、胸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每10年平均增长值分别为2.52cm和1.92cm、4.05kg和2.39kg、1.77cm和1.38cm。4城乡差:大连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仍存在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研究青少年体质发育的方法较多,作者试图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此作些研究。 按照我国正常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工作学习班,1976)和活体测量方法(黄新美,1983)的有关规定,对鄂西7—17岁的1533名青少年(男863人,女670人)进行了直接测量:1.身高;2.体重;3.上肢长;4.下肢长(由地面至大转子尖的距离)(靳仕信,1981);5.上半身长(身高—下肢长);6.上半身长与下肢长的比值。以上各项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另外,还计算了下肢长指数(下肢长/身高×100)和上半身长指数(上半身长/身高×100)。将以上数据按性别、年龄逐个输入AppleII电子计算机(Basic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回归分析法(上海第二医学院数学教研室,1979;杨树勤,1985)分析青少年体重的变化与年龄、身高等七个因素的相关关系(见表2),并对已进入方程式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反复检查,最后,建立了推算青少年体重变化与年龄、身高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生长发育环境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出中国28个城市18岁汉族男女青年生长发育水平的“发育分”。并将发育分与有关自然环境因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育分与地球纬度、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等具有高度相关性(r=0.6221~0.6715ρ<0.01),与其它气候因素也有相关性。不同水系水质地区的发育分有显著性差异(ρ<0.05—0.01)。由此提示,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11省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迎修 《人类学学报》2004,23(2):159-163
本文分析了2000年中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城乡7—18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和1985—2000年生长的长期变化趋势,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7省市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BMI的发育水平和生长的长期变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广东、广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沿海省市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域特征相当明显,东部沿海省市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和长期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南部沿海省市。  相似文献   

10.
了解裕固族4~13岁儿童身高、体重发育现状,分析该儿童4~7岁组及7~13岁组生长发育随年龄的变化关系, 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84名儿童, 测量身高和体重。以全国身高体重值为参比值, 计算年龄别身高(HAZ)和年龄别体重(WAZ)值评价4~7岁儿童体格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状况; 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7~13岁儿童超重和消瘦情况。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身高均高于对比值, 4~7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3.45%, 偏瘦检出率2.30%; 7~13岁裕固族儿童营养不良人数占裕固族儿童总人数的36.90%, 严重消瘦的人数占13.10%, 其中女生的消瘦程度较男生差。所以, 儿童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符合一般生长规律。7~13岁裕固族男女生身体偏瘦人数较多的问题值得关注, 建议改善该人群营养膳食, 加强各项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1.
广东瑶族青少年学生体表面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瑶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 为建立瑶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采用Stevenson公式和胡咏梅公式计算每位学生的体表面积, 并求得7—18岁12个年龄组的男女学生的体表面积均数。结果显示: 瑶族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且其增长速度男女生均可分为匀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3个不同时期; 男女生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均出现双交叉现象。两法统计的瑶族青少年的体表面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胡咏梅法计算的体表面积大于Stevenson法(P<0.01)。  相似文献   

12.
席焕久 《人类学学报》2013,32(3):247-255
藏族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藏族特殊的适应高原缺氧机制,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根据国内外数据库的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 从高原适应的角度回顾了30多年藏族人类学研究。回顾显示, 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 不仅形态和机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而且体成分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体现了形态、机能和体成分的统一。这些变化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与安第斯山人等有明显不同, 就是在同一高原生活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的藏族乃至尼泊尔和印度藏族的体质也表现出地域差异, 这些差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所致, 两个关键性的基因是导致两大高原人口高原适应机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治市幼儿园4—5岁儿童四季生长情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对山西省长治市幼儿园1980和1981年出生的216名儿童(男125、女91),在1985年四季生长的情况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童年均身高增长6.12厘米,体重增长2.49公斤;女童年均身高增长5.65厘米,体重增长2.35公斤。各季身高和体重增长值经F检验,季节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一年内最佳生长季节为秋季,同其它三季比较,经Dunnett检验,只有春季男女儿童身高增长和冬季女童体重增长与秋季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季增长同秋季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2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近20年来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 本文利用山东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 分析了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20年间, 7—18岁身高平均增长6.27cm(城男)、5.02cm(城女)、7.62cm(乡男)、5.69cm(乡女); 体重平均增长9.97kg(城男)、6.02kg(城女)、7.96kg(乡男)、4.87kg(乡女)。BMI明显增长, 7—18岁平均增长2.57kg/m2(城男)、1.46kg/m2(城女)、1.71kg/m2(乡男)、0.93kg/m2(乡女)。发育水平上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但身高的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体重的城乡差别明显扩大。下肢长指数(身高—坐高)的增长幅度大于坐高的增长幅度。总之,1985—2005年的20年间,山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在身高、体重、BMI和身材比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乌兰浩特市朝鲜族,汉族学生体质发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7-18岁873名朝鲜族学生与1176名汉族学生三项体质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资料,并计算出四项体质发育指数(体重指数、胸围指数、Vervaeck指数、Rohrer指数),分析了乌兰浩特市朝鲜族、汉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民族间的差异,并与全国汉族学生、日本国学生Vervaeck指数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体质发育资料及身体发育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了新疆阿勒泰地区7—18岁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的调查结果。重点分析3456名城镇哈萨克族学生的体质发育资料。体质发育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六项,其增长幅度及变异度皆以体重为大。哈萨克族学生的身高不论男女,在多数年龄组小于国内同龄汉族学生,而体重则多数年龄组大于国内同龄汉族。本文还分析了哈萨克族学生的六项身体发育指数。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的10年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新疆阿勒泰地区1995年2589名城镇7—18岁哈萨克族(哈族)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6项体质发育指标的调查结果。男女生体质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值皆为男生大于女生。与1985年比较,哈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皆有不同程度增长。哈族男女生的身高突增年龄仍分别为14岁和10岁,但是其身高增长却不伴有相应比例的坐高增长,女生部分年龄组的肩宽和男女生各年龄组的骨盆宽呈现负增长,提示哈族学生的体型与10年前相比已经开始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幼儿园2—6岁儿童生长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昭 《人类学学报》1987,6(1):46-54
1985年5月—8月,作者对北京市幼儿园833名2—6岁儿童进行了人体测量调查,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岁儿童身高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加70毫米,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变化基本与身高的增长相协调;围度的变异范围大于长度的变异范围。同1975年调查结果相比,儿童的体重、身高、胸围等项目数值都有所增加,但身高的增加速度已减慢。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86年10月—1988年10月对芜湖市976名汉族中学生生长发育的三年追踪调查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体重、血压和月经初潮。文中比较了男女间的差异,并与汉族1979年均值和日本人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作者对当前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和女性性成熟提前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同的拉萨男性世居藏族39人和男性移居汉族43人的肺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藏族组的肺活量(VC)、肺总容量、胸围均大于汉族组,残气量有大于汉族组之趋势(P=0.06)。胸围的大小与VC呈正相关。5岁前和18岁后移居高原者之肺容量无差别。结果提示,拉萨世居藏族具有较大的肺容量,这对提高肺弥散功能和维持运动时的血氧饱和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