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去除根系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挖壕法研究杉木人工林去除根系后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及其与5 cm土壤温、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去除根系与对照5 cm土壤温度的差异性不显著(P=0.987),5 cm土壤湿度差异显著(P=0.035)。杉木林去除根系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2007至2008两年实验期间去除根系与对照处理变化范围分别为0.19-2.01μmol.m-2s-1和0.26-2.61μmo.lm-2s-1,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90μmo.lm-2s-1和1.30μmol.m-2s-1。去除根系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幅度为9.4%-59.7%,平均降低了30.4%。去除根系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模拟方程分别为:y=0.120e0.094t(R2=0.882,P=0.000),y=0.291e0.069t(R2=0.858,P=0.000)。Q10值分别为2.56和2.01。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草地建群种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在10.80—979.30gFW/m2或5.00—351.33gDW/m2之间变动,峰期值在902.87—1092.15gFW/m2或331.45—370.53gDW/m2之间变动。地上生物量的季节生长曲线呈单峰型,峰值期出现在7月份。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生长高度的增长和投影盖度的扩大呈正直线相关(R=0.8929和R=0.9066)。地上生物量和生长高度的最高生长速率出现于同期,而两者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值则出现在生物量峰值期之前。在生长季节期间,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6.2596+1.4089x(R=0.9250)。  相似文献   

3.
大竹蛏胚胎发生及稚贝发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胚胎发生及稚贝发育进行显微观察,探究大竹蛏胚胎及幼虫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竹蛏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稚贝。在日平均水温为22.4℃时,受精后20~24 h发育成D形幼虫,5~7 d变态为稚贝,38 d稚贝已具备成贝形态,壳长壳高比为2.60。从受精卵到附着所需积温为3 088.79~5 005.19℃.h。稚贝先形成出水管,后形成进水管,最终形成"一管双孔"。壳长与壳高关系式为y=150.37e0.002 7 x,x为壳高(μm),y为壳长(μm),R2=0.985 5,P0.01;壳长与日龄关系式为y=143.38e0.091 6 x,x为日龄(d),y为壳长(μm),R2=0.979 5,P0.01;壳高与日龄关系式为y=33.979 x-15.450,x为日龄(d),y为壳高(μm),R2=0.987 3,P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累积沉降法对合流污水悬浮固体(SS)进行自然沉降试验研究及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流污水沉降30 min, SS 的去除率即达到88.69%, 在沉降初期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 经沉降 120 min, SS 的去除率即可达96.14%, COD、TN、TP 和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90.63%、54.22%、66.95%和4.1%; 在自然沉降过程中, 合流污水中的污染物COD、TN、TP 浓度变化规律与SS 的浓度变化规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线性方程分别为y=79.99+0.66x、y=21.58+0.65x、y=5.44+0.17x, 相关系数R2 分别达到0.974、0.961、0.989, 而NH4+-N 在合流污水中基本上都是以溶解态存在, 与SS 的沉降关联不大, 去除率随SS 的去除变化较小; 初始SS 浓度对合流污水沉降性能影响显著, 初始浓度越高, 一定时间内去除率越高, 并通过对各污染物沉降规律的函数拟合得出COD、TN、TP、SS 自然沉降规律函数分别为y=1020.61e(–x/10.05)+92.49、y=28.2e(–x/6.92)+22.56、y=13.24e(–x/10.0)+5.69、y=1533.22e(–x/8.58)+47.03, 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2、R2=0.936、R2=0.938、R2=0.914。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草地建群种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东羊茅地上生物量在10.80-979.30gFW/m2或5.00-351.33gDW/m2之间变动,峰期值在902.87-1092.15gFW/m2或331.45-370.53gDW/m2之间变动,地上生物量的季节生长曲线呈单峰型,峰值期出现在7月份,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生长高度的增长和投影盖度的扩大呈正直线相关(R=0.8929和R=0.9066),地上生物量和生长高度的最高生长速率出现于同期,而两者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值则出现在生物量峰值期之7前,在生长季节期间,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6.2596 1.4089x(R=0.9250)。  相似文献   

6.
鹅观草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永红  孙根楼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3,13(2):149-154
本文首次对我国5种鹅观草属Roegner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x=28。它们的核型是:高株鹅观草 R.altissima,2n=4x=28=26m+2sm(SAT);假花鳞草 R.anthosachnoides,2n=4x=28=22m+4sm+2sm(SAT);长芒鹅观草 R.dolichathera,2 n=4x=28=20m+6sm+2sm(SAT);林地鹅观草 R.sylva-tica,2n=4x=28=22m+4sm+2sm(SAT);多变鹅观草R.varia,2n=4x=28=20m+6sm+2sm(SAT)。它们的核型均属2A型,每种植物均有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湖南藤本植物胸径与其支柱木胸径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颜立红  祁承经  刘小雄  曾春阳 《生态学报》2007,27(10):4317-4324
采用野外样株调查方法和11种数学方程与计算机软件SPSS13.0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南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1)全部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的比率是1:6.36,而缠绕、卷曲、搭靠和吸固各攀援方式的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的胸径大小的比率分别为1:5.61、1:4.92、1:5.89、1:15.46;其中吸固类藤本的支柱木胸径的平均值是最大的。(2)全部藤本植物胸径大小(y)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x)的相关曲线是:y=-4.75×10-1 3.44×10-1x-1.13×10-2x2 1.61×10-4x3;缠绕类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的相关曲线是:y=2.68×10-1x0.829;卷曲类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的相关曲线有两条,分别是:y1=1.88×10-1x01.981,y2=e(1.93-12.222/x2);搭靠类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的相关曲线是:y=6.92-8.74×10-1x 4.95×10-2x2-7.45×10-4x3;吸固类藤本植物胸径大小与其支柱木胸径大小的相关曲线是:y=-1.16 3.64×10-1x-1.72×10-2x2 2.56×10-4x3。  相似文献   

8.
于2008—2010年在长江上游四川合江和重庆木洞江段共采集圆筒吻鮈样本511尾,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圆筒吻鮈分6个年龄组,2—4龄居多,占95.7%;体长与鳞径为直线正相关,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表达式为L=51.28 R+37.45(r=0.85,n=397);各龄组、雌雄群体的实测体长均值和退算体长均值无明显差异(t=0.751,P>0.05);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表达式为W=8×10 6L3.099(r=0.97,n=397),其生长属等速增长类型;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348.78[1 e 0.18(t+1.15)],Wt=603.17[1 e 0.18(t+1.15)]3.099;生长拐点处的年龄为5.12,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36.23 mm和180.33 g;圆筒吻鮈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根据研究,长江上游圆筒吻鮈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限制捕捞、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拍照和测量的方法对鸭绿江唇(Hemibarbus labeo)仔、稚鱼的形态发育和早期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25.8℃的试验条件下,唇初孵化仔鱼全长为(7.92±0.29)mm,2日龄头部两侧出现感觉芽;3日龄鳔一室原基形成,5日龄红色的脾出现,且仔鱼开口;7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9日龄脊索末端开始向上弯曲;10日龄鳔二室形成,14日龄脊索弯曲完成,尾鳍边缘开始内凹;32日龄鳞片开始出现在鳃盖后缘的体表,同时各鳍发育完全,个体发育进入稚鱼期,43日龄全身被鳞,个体发育进入幼鱼期。根据卵黄囊、脊索和鳞片的变化,唇胚后发育可细分为卵黄囊期(0—6日龄)、弯曲前期(7—9日龄)、弯曲期(10—14日龄)、弯曲后期(15—32日龄)和稚鱼期(33—43日龄)。试验期间,全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32%和12.16%;卵黄囊体积(V)与日龄(d)的关系为V=0.0048d3–0.0309d2–0.1240d+0.8453(R2=0.8933);全长(LT)、体质量(W)与日龄均为指数函数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LT=8.3821e0.0329d(R2=0.9586),W=0.0048e0.0969d(R2=0.9463);头长(LH)、体高(HB)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H=–6E–05d3+0.002d2+0.1733d+0.7862(R2=0.9577),HB=–5E–05d3+0.0039d2+0.017d+0.9389(R2=0.9621)。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树液流动密度随边材径向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树液流动密度 (SFD)随边材径向深度的变化对于准确估测流经边材的树液通量是非常重要的 ,后者又制约着HeatPulse的应用精度。但迄今为止 ,只有很少的研究估计了由于SFD随径向的梯度变化而带来的误差 ,SFD沿树干径向分布规律的获得往往依靠对少数几棵树的观测资料。基于在广东雷州半岛对两块 3~ 4年生桉树 (Euca lyptusurophyllaS .T .Blake)人工林 1年的HeatPulse观测 ,探讨了对来自 39株立木大量观测资料的综合处理方法 ,发现这两个样地 (纪家和河头 )的林分中SFD随边材径向深度的变化可以用如下回归方程来描述 :纪家 :y =3.6 6 75x3 - 7.2 95 5x2 3.6 82 6x 0 .5 6 74 (R2 =0 .9391,n =80 ,P =0 .0 1)河头 :y =5 .0 0 6 2x3 - 9.116 1x2 4.4 5 4 4x 0 .4 6 34(R2 =0 .80 6 9,n =72 ,P =0 .0 1)式中 :y———某一树液感应器所测得的SFD与不同深度的 4个感应器所测得的SFD的平均值之比 ;x—某一树液感应器在边材中的深度与边材厚度之比。从形成层到心材 ,SFD最初有所增加 ,随后持续减小 ,但由于树木年龄很小 ,最大的SFD只比最小的SFD大 0 .33~ 0 .36倍。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沼泽湿地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的影响,并对CO2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融冻作用开始,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不断增大,根层土壤温度与气温间呈显著指数关系(R2=0.94,P<0.01),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变小,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强度减弱.沼泽湿地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与根层土壤温度有关,二者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R2=0.84,P<0.01),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沼泽湿地2003年生长季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平均值为664.5±213.9 mg·m-2·h-1,野外定位观测值为634.0±227.7 mg·m-2·h-1,二者之间差值不大,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对沼泽湿地生长季CO2排放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沙地樟子松为样本,建立了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应用相关分析和响应函数分析等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樟子松年轮宽度与4月和6—9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各月降水量多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当年5—8月的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树轮年表与前一年10月至当年10月的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5月份PDSI的相关性最高。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年表与当年6—7月的平均气温、上一年10月和当年5—7月份的降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5—7月份PDSI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来看,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长同时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属于降水敏感型,为区域降水重建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Macaca mulatta)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1年以来,对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研究。归纳1965年到1984年底的材料,该种群从100只发展到930只,其间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为13%,种群增长率受着种群密度的制约,密度与增长率间存在着关系式y=-0.0003x~2+0.0857x+0.3534。该种群生长曲线可表示为指数函数式y=0.1253e~(0.1046x)或为Logistic曲线N=1850/1+e~(11.28-0.13x)。该半岛猕猴最大容纳量为1850只。各猴群的弹性核域受猴群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影响,绘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4.
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及三维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地区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动态及三维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成虫5月下旬初见,6月4日至7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9月上旬仍有零星虫口。6月4日至9月10日种群增长模型为y=1692.2258e-0.0545t,6月4日至8月27日树冠上部部位增长模型为y=205.60e-0.0523t,树冠西部部位的增长模型为y=257.13e-0.0505t。样地中的李肖叶甲5月21日至8月13日半变异函数方程是y=0.0709x3-10.479x2+391.67x-300.71、y=-0.0122x3+1.1201x2-19.781x+317.84、y=-0.0013x3+0.1613x2-4.4862x+67.363、y=-0.0016x3+0.9177x2-11.495x+551.94、y=-0.0029x3+0.3034x2-7.5906x+103.37和y=-0.0002x3+0.0172x2-0.4975x+13.691,变程在20.3938—65.0289之间,均为聚集格局,聚集强度指标表明也均为聚集格局;树冠东、西、南、北方位的水平分布5月21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树冠上、中、下方位的垂直分布6月4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5月21日至8月13日的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部位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三维分布均为聚集格局。用Iwao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聚集强度指标分析的结果一致。6月4日—8月13日林间李肖叶甲的种群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聚集是李肖叶甲本身的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changes in the uterine size during the normal course of pregnancy in cynomolgus monkeys. Twenty-four females which had conceived by 3-day individual mating with a male were laparotomized 4,5,6,7,8,9,10,15 and 20 weeks after conception. The width, thickness and length of uterus were measured by a pair of callipers. Them, the uterine volume was estimated by the formula, V = 4/3 piab2 (a, b: uterine length x 1/2, uterine width x 1/2). The increase in the uterine width (y) during pregnancy could be expressed as a linear equation: y = 0.35x + 1.48 (x: weeks after conception). The thickness of pregnant uteri could be represented by a a linear equation: y = 0.36x + 1.40. From the 4th to the 20th week of pregnancy, the uterine length increased along a straight line expressed as a linear equation: y = 0.58x + 1.14. Except for nonpregnant uteri, the change in the uterine volume after pregnancy could be expressed as a linear logarithmic equation: log y = 2.319 log x -0.315. These 24 pregnant monkeys had followed the normal course of gestation until the time of laparotomy without any abnormality in their fetuses of their placentas, indicating that the values obtain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are of practical use for taking care of pregnant cynomolgus monkeys.  相似文献   

16.
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弄清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幼虫的发育情况及预测其发生时间, 通过测量榆木蠹蛾幼虫的头壳宽、 体长、 体宽、 前胸背板宽、 上颚长和上颚宽, 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来找出判定幼虫龄数的最佳形态指标, 推断其幼虫的龄数。结果表明: 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 其他5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较大, 头壳宽为最佳分龄指标。根据头壳宽将榆木蠹蛾幼虫分为20龄, 不同龄幼虫头壳宽值符合Dyar定律提出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 头壳宽和龄数的回归方程为y=0.233+1.686x+0.127x2-0.005x3 (R2=0.996)。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为研究其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及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是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对植物区系进化、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诊断意义。在宁夏境内设置14个样地, 利用样地调查法对蒙古扁桃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蒙古扁桃群落记录到物种有74种, 隶属于28科53属; 生长型统计显示乔木2种, 灌木21种, 半灌木11种, 多年生草本36种, 一年生草本4种。依据TWINSPAN等级分类将14个蒙古扁桃样地划分为蒙古扁桃-草本荒漠、蒙古扁桃-半灌木荒漠2个群丛组和蒙古扁桃-戈壁针茅(Amygdalus mongolica - Stipa tianschanica var. gobica)、蒙古扁桃-猫头刺(Amygdalus mongolica - Oxytropis aciphylla)、蒙古扁桃-短花针茅(Amygdalus mongolica - Stipa breviflora)、蒙古扁桃-蓍状亚菊(Amygdalus mongolica - Ajania achilleoides)、蒙古扁桃-阿拉善披碱草(Amygdalus mongolica - Elymus alashanicus)、蒙古扁桃-蓍状亚菊+短花针茅(Amygdalus mongolica - Ajania achilleoides + Stipa breviflora) 6个群丛。该研究结果将为蒙古扁桃的保护和利用以及该群系植被志的编纂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密度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密度是影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树木及树冠生长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看作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现象。林分密度效应是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23块8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山区侧柏人工幼龄林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木生长及树冠生长对密度的响应关系,其中树冠指标使用了参照了美国林务局(USDA)的树冠调查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生长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密度大于3000株/hm2时各指标减小的趋势变缓,使用异速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这种变化关系;(2)随密度增加,树冠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生长均到显著地抑制作用,树冠外形表现出由饱满冠型向狭长冠型变化的适应性现象;(3)使用树冠二维、三维指标与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树冠长度、树冠率等指标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树冠圆满度及树冠生产效率与密度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采用枝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枝长度、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幼龄期各生长量差异不大;(5)在建立冠幅模型时考虑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所建的胸径单自变量二次方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侧柏人工幼龄林冠幅生长过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1。  相似文献   

19.
沙地云杉构件动态与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沙地云杉的构件种群。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根系生长迅速;(2)针叶寿命随树龄而变化;(3)枝条数量与枝条年龄存在如下关系:B40=2682.5e-0.6958A,B200=5807.5e-1.3112A;(4)雄花/雌花随树龄迅速上升;(5)不同层次和方向上球果数量存在显著差异;(6)东方向的冠半径最长,西方向最短,枝条数量、长度,小枝数量随树龄而增加,小枝长度随树龄而缩短。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能够适就干旱的生态环境,其构件动态与结构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