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和莲花山结缘要从榛鸡说起,榛鸡是适宜在寒冷森林中生活的松鸡科鸟类。中国有两种榛鸡,花尾榛鸡和斑尾榛鸡,两者有着最为紧密的亲缘关系,在学术上称为姐妹种。花尾榛鸡俗称飞龙,遍布欧亚大陆北部,包括中国的东北和新疆;而斑尾榛鸡则是中国特有鸟类,属于和大熊猫同一级别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海拔2 500米至4 000米的高山针叶林中。1992年至199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相似文献   

2.
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 Ripley)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鸡,俗称树鸡,是鸡形目松鸡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狩猎鸟类。其肉鲜美,是珍贵野味,羽毛加工后,也是理想的垫褥填充物。一只榛鸡的羽毛净重32克左右,约占体重的1/13。榛鸡遍布于东北林区,数量亦多,且为留鸟,因而在狩禽业中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直军 《动物学研究》1991,12(2):169-174
本文通过鸟类群落结构变化、鸟类摄食生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变迁的进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森林破坏和滥捕乱猎严重,大型鸟类种和数量明显下降,啄木鸟科鸟类减少,森林砍伐造成一些蛀干害虫增生,自然平衡失调。目前,该区未出现明显的食叶害虫危害森林成灾情况,这与小型食虫鸟类受人为猎杀影响较小,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阶 《动物学研究》1980,1(3):343-352
长白山是东北有名的高山,地势高耸,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因此在长白山栖息和繁殖的鸟类在东北地区来说,不仅种类繁多,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也极为明显,是研究动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想地方。 有关长白山鸟类的垂直分布,陈鹏(1963)有过报导。为了能有效的利用鸟类资源,保护森林,满足当前对鸟类资源的规划和利用,作者于1962—1966年,1974—1975年对长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特点、原因、规律、以及垂直带的划分和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东海北部沿海越冬鸻鹬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鸟类群落的研究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外,从1955年起许多学者就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同栖息地、环境相互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在我国,近几年也有不少涉及此领域的工作。国内对越冬鸟群落研究仅见高玮在长白山北坡的工作,作者从物种多样性角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沼泽山雀的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 Taczanovski)是中山、低山带较常见的典型森林鸟类。关于它的生态习性,La Touche(1925—30),ⅡeMe~TKCB,r.n.等(1954),郑作新等(1958),郑作新等(1963)、范忠民等(1965)及李桂垣等(1982)均有过报道;但鉴于其生态习性的地区差异及某些环节的不足,尤其是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欠缺。为此,笔者将1963—1965,1979—1983年,在长白山北坡对该鸟生态习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鸟类栖息地研究的取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栖息地或生境(habitat)是鸟类生活和繁殖的场所,即鸟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在鸟类生态学及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为了充分了解某种鸟类的生活史、适应性以及演化过程,都必须定性或定量地了解该种鸟类的栖息地性质,因为这些特性对鸟类有深刻的影响。例如,生态位(niche)理沦要求我们在研究鸟类及其它  相似文献   

8.
敦化南北不同景观生态类型鸟类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帆 《动物学研究》1988,9(2):103-111
敦化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系的北段。北处张广才岭的东翼,与黑龙江省为邻;南隔牡丹岭与延边的安图、抚松县相望。 关于鸟类分布研究的文章甚多,大多是以植被为界限。并参考鸟类的分布规律对鸟类群进行划分。植被是影响鸟类分布的因素,但全面研究鸟类群生态地理规律,仅考虑植被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不够的。笔者依据敦化南北部所进行的工作,试图选取一种综合  相似文献   

9.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为我国特有松鸡科鸟类,仅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尾榛鸡雄鸟在春季繁殖季节占据并保卫领域。2012年4~5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利用录音回放和放置标本模型模仿入侵者的方法,研究斑尾榛鸡的领域行为,重点关注斑尾榛鸡雄鸟领域行为的个体差异,以及与配对时间和领域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斑尾榛鸡的领域行为依据对入侵者驱赶程度不同分为观察确认、警告、追逐、对峙、跳起打斗5个阶段。斑尾榛鸡领域行为中会发出警告鸣叫,分析表明可分为4种类型。通过对6只无线电遥测斑尾榛鸡个体的实验研究,发现其个体间领域行为的强弱存在显著差异;配对前后领域行为的强弱也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竞争力与雄鸟领域内柳树盖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亚洲东部最典型的、保存最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对维持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对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森林林副产品、木材、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营养元素循环等服务价值及其总体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及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 1999年服务功能价值达3.38 ´ 108万元. 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 占66%, 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 其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80%, 而木材生产的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7%. 由此可见, 木材生产并不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主要部分, 充分发展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的生态功能, 才是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以4个森林生态站点(大兴安岭、老爷岭、凉水和长白山森林生态站)为例研究了东北地区森林NPP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北地区植被年均NPP为445 g C·m-2·a-1;整个研究区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地区以及三江平原部分地区的NPP最高,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西侧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次之,西部稀疏草原和荒漠地区的NPP最低.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最高,其次为灌丛、农田和草地,荒漠最低.森林生态系统中,针阔混交林年均NPP最大(722 g C·m-2·a-1),落叶针叶林年均NPP最小(451 g C·m-2·a-1).研究期间,森林NPP无显著年际变化,其中2007、2008年较往年NPP大幅增加,很可能与该地区期间气温上升有关(较往年偏高1 ℃=~2℃).东北地区森林自北向南生长季开始时间逐渐提前,生长季变长.  相似文献   

12.
于2010、2011和2012年5—7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喀斯特森林繁殖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进行了研究。对44种繁殖鸟类的取食方式、取食基层和取食高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如下:(1)鸟类群落可分为6个取食集团,分别为地面取食集团、下层取食集团、上层取食集团、多层取食集团、树干取食集团和空中出击集团;(2)与其他森林类型的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相比,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鸟类群落以中、下层取食鸟类为主,多层取食集团次之。其原因可能是:弄岗喀斯特森林植被结构和鸟类食性特点形成了中下层取食的鸟类种数占优势的现象;鸟类以扩展各自生态位宽度方式来缓解竞争压力,从而形成了多层取食集团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笔者于1983年夏,对长白山北坡针阔混交林不同生境中土壤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目的是了解原生动物在针阔混交林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天高任鸟飞,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鸟儿都是在天空中或优雅,或威严,或端庄地翱翔。其实不然,有很多鸟类生活在水边,尤其游泳不错;也有些鸟类就喜欢在森林里行走,不停地啄取地面的食物。因此,可以根据鸟类的这些生态行为(对主要环境因素的反应)相似的生物种群组合即鸟类的生态类群来进行分类。对于观  相似文献   

15.
雾网应用于森林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用雾网研究森林中行动隐蔽、少鸣唱、没有领域的鸟类,特别是森林林下鸟类十分有效.该方法不受研究者经验的影响,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群落进行比较研究.国外学者认为雾网是研究森林鸟类群落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文中着重介绍了雾网的优缺点及其在森林鸟类群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推动我国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铁岭市林业局主持召开的辽宁省森林生态学组第一次会议于1985年4月18、19日在铁岭市召开。有55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生态学组副组长张振远同志致开幕词,组长徐振邦同志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学的发展和动态以及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的研究状况。在讨论中,到会代表们肯定了建国以来我省森林生态研究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我省森林覆被率低,分布不均匀,水土流失、沙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如辽西半干旱地区的国土整治,大力种草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积极营造混交林,保持山区生态平衡;平原地区建立商品材基地和防护林系统;在城市要大搞城市绿化,以达到净化空气、水源,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目的。到会代表认为学组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在生态学的研  相似文献   

17.
导语     
<正>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是新时期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做强林业产业、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不仅是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维持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开展森林生态与经营研究,是完成上述重大任务和核心目标的基础与保障。森林生态与经营(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是研究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应用于营林实践以获得林木或其他林产品以及森林生态效  相似文献   

18.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8年夏季间研究了森林 /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结构及与该生境的关系。共记录鸟类 10 3种。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相互渗透 ,鸟类组成混杂 ,4种环境梯度鸟类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较低 ,鸟类群落结构随环境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水平梯度变化。森林区是鸟类栖息的主要生境 ,由林缘至林内 5 0m和由林缘至草原 3 0m范围内为鸟类的高密度带。鸟类群落结构随森林植被垂直空间层次复杂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空间变化 ,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垂直空间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将鸟类群落划分为 6个垂直空间栖息取食集团 ,各集团根据各自的栖息取食行为格局分割了生境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集团内部的鸟类则通过更为细致的生态分割和加剧生态位重叠而得以共存。  相似文献   

19.
安家媛 《化石》1991,(2):2-4
采集和狩猎是远古人类赖以生存的两项基本手段。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早期人类(至少是在南方古猿阶段)主要吃富含非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换言之人类初期是以采集植物为主,食物中少量的蛋白质是靠捕捉一些小型动物如鱼类、鸟类、啮齿类等。有时也可能靠分食那些刚刚死去动物的肉来获得。随着对动物习性的了解以及木器、石器、骨器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狩猎并逐渐地变换狩猎方式。改进狩猎工具,使得狩猎在远古人类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并对人类自身与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森林-草原交错带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6年夏季利用样线法研究了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共记录鸟类73种,隶属于13目28科56属,鸟类区系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密度年间差异不显著,α多样性随森林-草原交错带环境梯度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在不同植被地带之间,物种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差异极显著、但科-属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鸟类群落α多样性各项指数表现为森林带<交错带森林草甸区>交错带草甸草原区>草原带的特征与变化趋势(DG-F为交错带草甸草原区>森林带);其中,森林草甸区是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增长区,具有最高的物种数和密度,明显体现了交错区的边缘效应,草甸草原区是鸟类向草原过渡的显著变化区域、物种多样性开始显著减少.β多样性随不同植被地带逐级发生显著变化,环境差异最大的森林带-森林草甸区和草甸草原区-草原带具有最高的β多样性,物种替代速率最大;鸟类物种替代速率与环境梯度"陡度"有密切关系.鸟类优势种在各植被地带之间存在较大变化.鸟类群落的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H')与森林斑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大尺度空间上森林斑块数是影响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