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含有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及其基因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Epstein-Bar(EB)病毒主要的膜抗原(MA)BLLF1基因片段插入pHD101-3质粒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HD-gp350,并转染293细胞进行瞬间表达。用免疫荧光法从细胞膜检测到表达的抗原能与其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Western-blot法证实,表达的抗原分子量为350kD.用能在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质粒pHD-gp350的DNA,经Sepharose2B柱纯化后,注射经普鲁卡因预处理的Balb/C小鼠的四头肌,观察到EBV-IgA/MA抗体水平比EBV-IgG/MA低,而EBV-IgA/MA的持续时间比EBV-IgG/MA长。采用表达EBVMA的质粒DNA与CHO细胞表达的MA蛋白免疫小鼠,均获得抗EBVMA的抗体。  相似文献   

2.
B细胞的CD40分子与活化T细胞的CD40配体(CD40L)结合可调节B细胞生长分化、克隆转换、Ig分泌、阻断B细胞凋亡和导Fas表面分隔表达等,直接参与调节体液免疫。CD40与CD40L结合也影响细胞免疫功能,诱导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CD40和CD40L连接TRAF蛋白多聚化,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CD40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与蛋白酷氨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有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45抗原化抗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定点突变,在抗HBsAg单克隆抗体重链V区产生一个XhoI位点并插入编码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 ̄45的互补寡核苷酸片段,构成抗原化VH基因。抗原化VH与人γ3恒区cDNA拼接成嵌合重链基因并与嵌合轻链基因共同构建成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移载体,经共转染筛选到重组病毒BacHL-E1和BacHL-E2,感染Sf9细胞分别表达Ig-E1和Ig-E2。Ig-E1与正常免疫球蛋白分子一样能形成四聚  相似文献   

4.
赵波  李保仝 《病毒学报》1995,11(2):169-172
用人工合成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肽建立了检测抗HDV-IgM抗体的ELISA方法。本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与抗HAV-IgM'抗HBc-IgM、抗HBs-IgM、抗HCV-IgM、抗CMV-IgM、抗RV-IgM、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且可被2-巯基乙醇阻断而不起反应。经初步临床应用,31例正常人血清抗HDV-IgM全部阴性,28例慢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细胞因子对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调节作用,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反向酶联免疫斑点法观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及添加重组细胞因子后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细胞数量(IgSCs)。结果:正常脐血单个核细胞仅产生少量的IgSCs。用抗CD3单抗刺激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脐血T细胞,并补充rIL-2、rIL-4、rIL-10及其组合,可诱导脐血B细胞释放IgA、IgG和IgM。这些结果提示:细胞因子的补充可促进体外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细胞流式计(FACS)技术,利用单克隆抗体抗-IgD[Ig(5g(5a)7.2]研究了膜表面IgD(sIgD)在新制备的小鼠B细胞上的表达。并通过用不同的丝裂原刺激脾脏休止B细胞,研究了不同刺激对B细胞sIgD表达的调节,发现脾脏B细胞形成两个主要细胞群,高浮力密度小B细胞高度表达sIgD的细胞主要是低浮力密度大B细胞。无论用细菌脂多糖(LPS)或抗-IgM和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  相似文献   

7.
谷淑燕  周为民 《病毒学报》1996,12(4):335-340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昆虫杆病毒为感染为载体表达EB病毒壳蛋白的主要多肽gp125,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的印迹技术证明表达产物的特异性,表达产物位于感染细胞的胞闪内,分子量约100kD,用免疫Dot法检查感染细胞裂解物中存在特异性表达产物的量,重组病毒裂解产物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VCA反应的抗体,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为靶细胞,与B95-8细胞片平行检查人血清中VC/IgG和VCA/IgA抗体,确定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s)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其参与免疫应答的机制十分复杂,首先要形成“三分子复合体”,加上DCs表达的其他刺激因子和粘附分子等信号的传递才能完成。DCs尚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表达IgE受体或作为感觉受体等,其与其他非职业性APC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EB病毒转化可产生较高水平人IgG和特异性抗2型登革病毒人抗体的Hu-TLC-SCID小鼠脾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PCR法检测转化细胞的人B细胞表面标志、EB病毒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结果表明,被团体的Hu-TLC-SCID小鼠脾细胞能继续产生抗2型登革病毒的特异性人抗体,并具有人B细胞的CD20^+、SmIgG标志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可表达LMP-1和EB病毒核  相似文献   

10.
Epstein-Barr病毒诱导永生化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使EB病毒能直接感染人上皮细胞,将pSG-CR2-Hyg载体转入永生化人上皮细胞(293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发现,转化的细胞表达EB病毒受体。用EB病毒感染CR2-293细胞后,23%的细胞可表达EB病毒抗原。用TPA作用于这些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的细胞数增加。用PCR法从EB病毒感染细胞DNA中扩增出EB病毒DNAW片段。在TPA持续作用下,EB病毒感染细胞的形态特征发生改变。把EB病毒感染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每周注射TPA,可诱导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肿瘤为低分化上皮细胞癌。杂交试验证明,肿瘤组织细胞中有EB病毒EBERs存在。上述结果表明,EB病毒在TPA协同作用下,可诱导永生化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定点突变方法,成功地构建了抗HBsAgdsFv抗体的轻、重链突变基因,NdeI和EcoRI酶切后分别插入pET20b表达质粒,经测序证明在重链第44位氨基酸和轻链第100位氨基酸已突变形成半胱氨酸(Cys)。VH和VL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大肠肝菌BL21(DE3)中,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表明在12kD处有包含体蛋白表达,表达蛋白含量分别为28%和35%。VH和VL包含体蛋白经GuHCl变性后,等量混合在复性折叠液中结合,形成了一个约24kD并有一定活性的dsFv蛋白。抗HBsAgdsFv抗体表达及复性的成功,为今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肝炎病毒与EB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炎病毒(H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的状况和后果,我们用免疫酶法对15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EBV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VGA-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0.0%、53.3%、63.3%、40.0%和72.7%,与健康人(5.3%)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肝癌又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度肝炎高,并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异(P<0.01)。HBV和HAV+HBV感染者比较,前者又较后者低(P<0.01)。重叠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肝炎型”,未见咽炎、腺热、胃肠、肺炎、肾炎、神经等类型。重叠感染者的CD+3及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及IgG,IgM升高,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HV感染,不仅因免疫失调易感EBV,又可因重叠感染而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失调;对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应强调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LJ-76的转染细胞系,将LJ-76病毒DNA插入到pUC19的EcoRⅠ位点上,分离得到含有双拷贝LJ-76DNA的重组质粒.通过磷酸钙沉淀方法,将经CsCl等密度离心纯化的LJ-76DNA双体导入到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收集转染细胞的培养液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所得沉淀经检测发现含有LJ-76DNA并具有特异性DHBV内源性DNA多聚酶活性;对上述样品通过DotEIA检测DHBV核心抗原及表面抗原结果为阳性.Southernblot分析表明转染细胞内存在病毒DNA复制中间体cccDNA、ssDNA和rcDNA,而cccDNA被认为是复制活动较为活跃的标志.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上清发现有病毒颗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末端重叠PCR法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了去除N-连接多糖结构的乙肝表面抗原S突变基因,将乙肝表面抗原S-蛋白中结合N-连多糖结构序列Asn-X-Thr中的第148苏氨酸的密码子ACT,改变为编码甘氨酸的密码子GGT。构建了该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筛选到两株表达水平较高的细胞系。对其中的一株细胞系C41的表达产物做了初步纯化和鉴定。纯化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析,只含有23kD一条蛋白带,而对照原基因CHO细胞的表达产物则含有23kD、27kD和30kD三条蛋白带,证实经人工修饰后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物不再含有糖基,纯化样品在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22nm的球形颗粒。单克隆抗体反应谱分析发现,CHO细胞表达的无糖HBsAg与含糖HBsAg的抗原表位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表达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将其克隆到5型腺病毒载体质粒pAD5C中。用此质粒与EcoRI酶切回收的5型腺病毒基因组片段共转染293细胞,通过PCR初步筛选得到重组病毒。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重组病毒能表达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此重组病毒经滴鼻免疫Balb/C小鼠,ELISA实验证明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流感的循环抗体IgG和分泌型抗体IgA。本实验证明,利用E  相似文献   

16.
虎斑颈槽蛇胸腺APUD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THEIMMUNOHISTOCHEMICALOBSERVATIONOFTHETHYMICAPUDCELLSINTHESNAKERHABDOPHISTIGRINAKeywordsRhadbdophistigr...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CD23单克隆抗体交联活化的人扁桃体B细胞,证明CD23McAb对B细胞呈双向调节效应,即:高浓度区抑制B细胞增殖,低浓度区促进B细胞增殖,继而,用对B细胞有抑制效应浓度的CD23McAb交联B细胞膜CD23分子,通过研究抑制效应恢复条件,探讨了CD23McAb产生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去除CD23McAb后,抑制作用不能恢复,用SAC再次活化,使B细胞恢复增殖状态,用促B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采用EBV(Epstein-Barr 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 A)抑制T淋巴细胞,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鄂温克族49株,鄂伦春族40株,达斡尔族51例,总计140株。永久保存我国特有民族的基因组,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LBP/CD14系统及其与内毒素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组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ET)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即LBP/CD14系统:包括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细胞表面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LBP是ET的重要载体蛋白,mCD14是单核/巨噬细胞等CD14^+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受体,sCD14则是调节内皮细胞等CD14细胞的重要介质。LBP/CD14系统能明显提高各种细胞对ET的敏感性,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用丙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C33_c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7株能稳定分泌抗C33_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H6D2、2G1A6、3A4A8、3E3E7、4G12C10、4A10C2、5F4B6.试验结果表明,7株McAbs具有良好的HCV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得小鼠腹水McAb效价为1:10 ̄4-1:4×10 ̄4;竞争抑制实验和相加指数测定证实7株McAbs识别相关的抗原表位;7株McAbs中1株为IgM(5F4B6),其它6株为IgG(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