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占湖北省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75%.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两栖、爬行动物有21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6种,易危物种11种,依赖保护物种1种,需予关注物种2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分类学文献资料,在1990年出版的《浙江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的基础上,校订更新了浙江省现生爬行动物多样性名录,进而进行了区系特征分析。截至2019年,浙江省共记录现生爬行动物3目18科54属89种及1亚种。其中,有鳞目12科43属77种及1亚种,龟鳖目5科10属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中国特有爬行动物20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种和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收录7种、附录Ⅱ收录6种、附录Ⅲ收录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RL)极危物种(CR)2种、濒危物种(EN)6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RLCV)极危物种(CR)10种、濒危物种(EN)11种。浙江省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69种),广布种18种,古北种2种。生态类型以陆栖型为主(61种)。本研究可为爬行动物的系统分类、系统地理和生态学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期望对于浙江省爬行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物种编目及适时更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福建省全省网格化的野外调查, 并整合文献资料(截至2021年12月), 更新了该省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名录。本名录共收录两栖动物2目9科29属55种、爬行动物2目25科72属126种。其中, 分别有4种两栖动物和2种爬行动物是福建省特有种; 24种两栖动物和18种爬行动物的模式产地位于福建省。与《福建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和《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物种名录相比, 本名录新增物种22种, 删除8个物种, 修订64个物种的名称。有6种爬行动物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别有5种两栖动物和25种爬行动物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10种两栖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四卷): 两栖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2种极危, 1种濒危, 7种易危, 分别占两栖动物物种数的3.64%、1.82%和12.73%); 41种爬行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 爬行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11种极危, 15种濒危, 15种易危, 分别占物种数的8.73%、11.90%和11.90%)。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动物多样性管理,于2021年5月、7月和10月开展了调查工作。将调查区划分为5 km×5 km调查样区,每个样区设置调查样线1~3条,样线长500 m~2 km。主要沿溪沟、河流、林地、草地、公路等生境设置,涵盖所有生境类型。调查获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37号,经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鉴定37种,并结合文献资料记载14种,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1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8科13属;爬行动物36种,隶属2目6科22属,分别占陕西省两栖爬行动总数的53.6%和63.2%。与合并前的长青、皇冠山、桑园三个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5种。保护区内东洋界物种具明显优势,占63%,广布种占25%,古北界物种占12%;我国特有种26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等级的有14种。结果显示,长青管理分局辖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次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对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普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8种,包括中国特有种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CITES公约附录Ⅱ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爬行动物共记录3目(含亚目)11科3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受保护和受胁物种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Python molurus。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区系的过渡特征。另外,调查发现掌突蟾属1种、湍蛙属1种分别与已知同属物种存在分化,颈槽蛇属有1新种。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海口地区龟类市场贸易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2~2004年,对海口地区龟类市场贸易进行了调查。在21个贸易市场共发现龟类23种2572只,其中淡水龟科17种,鳖科4种,陆龟科1种,鳄龟科1种;国外龟类12种,占种数的52%,中国和国外共有龟类11种,占种数的48%;在海南岛分布的龟类有7种,占种数的30%;在23种龟中,10种为濒危物种,1种为易危物种,11种为CITES(2003)附录Ⅱ物种。调查表明,市场上的国外龟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一些国家保护龟类也出现在贸易市场上。本文对海口地区龟类市场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广东肇东七星岩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大德 《四川动物》2001,20(3):152-154
肇庆七星岩地区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1目5科7属,爬行动物25种,隶属2目18属,华中-华南种类占优势有20种,占54.1%,华南区12种,占32.4%,华中区1种,占2.7%,古北-东洋广布种4种,占10.8%,建议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013年9月对浙江沿海七星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2种,隶属于6目17科28属,其中留鸟8种,占19.05%,夏候鸟10种,占23.81%,冬候鸟21种,占50.00%,旅鸟3种,占7.14%;从区系特征上看东洋种和古北种混杂分布,以东洋种为主;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5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种和附录Ⅱ2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种类1种,易危种类1种,近危种类2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种类21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种类6种。七星列岛地处太平洋西海岸,是迁飞候鸟的中间停歇站,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独具特色的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动植物资源,但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尚未报道。为此,2016至2018年对该区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东洋种17种,古北种1种,广布种3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12种;IUCN收录21种,其中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为濒危级(EN),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棘胸蛙(Q.spinosa)为易危级(VU);《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21种;中国特有种10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有5种。共记录爬行动物31种,隶属于2目13科。其中,东洋种23种,古北种1种,广布种7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8种;IUCN收录24种,其中,乌龟(Mauremys reevesii)为濒危级(EN),舟山眼镜蛇(Naja atra)为易危级(VU);CITES附录Ⅱ收录舟山眼镜蛇、附录Ⅲ收录乌龟;《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11种;中国特有种12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有13种。结果表明,该区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具有种类较多、东洋界物种占优势、中国特有种及受保护物种较多的特点。调查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生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爬行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昆明地区共有爬行动物42种,隶3目10科27属。区系特点:(1)物种很丰富-占云南省爬行类27.81%,占中国10.19%,超过16省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共39种,占92.86%;(3)西南区种类很多-有22种,占东洋界种数56.41%;(4)特有种较多-昆明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中国特有15种,占35.71%;(5)模式产地种类多-模式产地在昆明的9种,在云南的11种,在中国的24种,占57.14%。数量状况:优势种有半叶跳虎及八线腹链蛇2种,占4.76%;普通种9种,占21.43%;稀有种31种,占73.81%。  相似文献   

13.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work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global use of reptiles in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t least 165 reptile species belonging to 104 genera and 30 families are used in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e around the world. Some species are used as sources of drugs for modern medical science. Of the reptiles recorded, 53% are included on lists of endangered species,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such medicinal uses in the context of reptile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the need for considering socio-cultural factors when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plans directed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se reptiles.  相似文献   

15.
山东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彬  刘春  戴鑫 《四川动物》2005,24(3):393-395
泰山地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8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3科3属6种,爬行动物2月4科7属12种。  相似文献   

16.
17.
白冰  周伟  李伟  刘钊  朱明育 《四川动物》2007,26(2):370-373
2006年8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了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赧亢片区共有鱼类4种,隶属2目4科4属;两栖动物10种,隶属2目4科8属,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爬行动物9种.隶属2目3科8属。赧亢片区的物种全为东洋界种,区系成分为西南、华南区,或者两区所共有的成分组成。将赧亢片区与邻近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片区)的多样性对比,赧亢片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亦是连接两个保护区物种交流和基因流动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蟾科(Bombinatoridae)1属1种,蟾蜍科(Bufonidae)3属3种,角花蟾科(Ceratophryidae)2属5种,其中1种为杂交种,丛蛙科(Dendrobatidae)2属4种,雨蛙科(Hylidae)3属5种,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1属1种,角蟾科(Megophryidae)2属2种,姬蛙科(Microhylidae)5属6种,澳雨蛙科(Pelodryadidae)1属1种,叶泡蛙科(Phyllomedusidae)1属1种,负子蟾科(Pipidae)1属1种,箱头蛙科(Pyxicephalidae)1属1种,蛙科(Ranidae)2属2种,树蛙科(Rhacophoridae)3属3种。分布于国内的两栖类16种,外来物种共28种。受保护种类26种,所占比例达59.09%。讨论了两栖类宠物贸易对国内外珍稀濒危种类保护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两爬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中国爬行动物红色名录, 我们按照爬行动物生物学特性, 适当修改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Version 3.1。在此基础上, 评估了中国爬行动物生存现状, 参与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此次评估的中国爬行动物有3目32科133属461种, 结果为: 区域灭绝(RE) 2种、极危(CR) 34种、濒危(EN) 37种、易危(VU) 66种、近危(NT) 78种、无危(LC) 175种以及数据缺乏(DD) 69种。中国受威胁(包括极危、濒危、易危)的爬行动物共计137种, 约占总数的29.72%, 包括龟鳖目31种、有鳞目蛇亚目67种、蜥蜴亚目38种和鳄形目1种, 高于2014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世界爬行动物受威胁比例(13.61%)。在所有受威胁物种中, 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是鳄形目(100%)和龟鳖目(91.18%), 其次是有鳞目蛇亚目(28.39%), 第三是有鳞目蜥蜴亚目(20.21%)。中国爬行动物特有种受威胁物种有39种, 占特有种总数(143种)的27.27%, 占受威胁物种总数(137)的28.47%。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受威胁的物种最多。爬行动物受人类干扰严重, 主要表现为: 栖息地质量退化及生境破碎化、过度利用及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尽管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但鉴于中国爬行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为了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拯救中国濒危爬行动物, 尤其是中国特有爬行动物中的极危物种, 是中国动物保护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