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GMA低温包埋方法和β-甘油磷酸钠为底物,对小麦糊粉细胞在不同萌发时期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细胞化学光学显微镜定位。发现,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反应物,大量地存在小麦的干种子糊粉细胞的内壁,胞间,胞间连丝和糊粉粒内。当种子吸水萌发后,存在糊粉细胞内和内壁的酸性磷酸酶,便不断地释放出来,流入胚乳。有关酸性磷酸酶怎样从糊粉细胞流入胚乳的途径,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对小麦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滢  区自清  孙铁珩 《生态学报》2000,20(1):99-102
通过研究施加两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LAS)后小麦对多环芳烃的吸收情况得出,含有过量菲、芘和苯并(a)芘营养液中生长的小麦PAHs含量受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在培养40d后,CMC以上Tween80使小麦根中菲、芘和苯并(a)芘含量下降,即促进了小麦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CMC和CMC以下LAS也使小麦中PAHs含量降低而茎叶中PAHs含量增加,但主要是LAS对植物毒害作用结果,与表面活性剂胶束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对小麦抗旱性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喷施腐殖酸钠(HA)、黄腐酸钠(FA)可降低土壤水分损耗,提高小麦叶片持水能力,叶片细胞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明显降低,可减缓叶绿素降解,增强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积累,延缓植株衰老,小麦抗旱性增强,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4.
 激动素、脱落酸和丙二醛对SOD活性影响及其与SOD构象和疏水性变化间的关系研究伍泽堂候万儒(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南充637000)我们在实验中曾发现激动素(KT)激活小麦SOD活性,脱落酸(ABA)、丙二醛(MDA)抑制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相似文献   

5.
薏苡种子的糊粉层及亚糊粉层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Coixlacryma-jobi)种子的糊粉层为1层细胞,径向细胞壁内含有胞间连丝,有细胞核,冰箱内浸泡的材料,未见细胞器,室温浸泡的,则观察到很多核糖体及一些嵴不明显的线粒体。细胞内充 了大量糊粉粒及脂体,糊粉粒含蛋白质,不溶性多糖,可被TBOpH4.4染成绿色,基质内通常有1个球状体,球状体含有脂肪,但不被ABB和PAS及TBOpH4.4染色。脂体大小悬殊,随机分布。亚糊粉层细胞含有许多复合淀粉粒及小形蛋白质体。蛋白质体呈弱的PAS正反应,亦可被TBOpH4.4染成绿色,并具有同心圆坏结构,中央具核心或不具,边缘具裂隙或否。内部胚乳具很多大的简单淀粉粒,蛋白质体同心圆环结构不甚明显。对薏苡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糊粉层细胞,糊粉粒及胚乳蛋白质体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英加  陈佩度 《遗传学报》2000,27(6):506-510
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9Haynaldia 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  相似文献   

7.
桐粮间作林带的配置方式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刚  杨修 《生态学报》1998,18(2):167-170
以桐粮间作为例,研究了林带的不同配置结构、林带冠覆盖率及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带距(Xd)、小麦相对产量(Y)及间作年(A)之间的关系为:Y=90.3290-1.9982A+1.1924Xd-0.3349A^2+0.2910AXd-0.0032AXd^2;林带冠覆盖率(Xc)与小麦相对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0.046Xc^2+1.1539Xc+98.173(Xc≤28%),Y=e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邵世光,周君(江苏省连云港教育学院生物科222001)1993年2月10日,从美国进口中国的冬小麦,在天津新港被天津动植物检疫局的检疫官发现含有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aversaKuhn.)。这种病菌已在31个国...  相似文献   

9.
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的线状小麦花叶病毒有两种,一种是加拿大首先报道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另一种是日本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这两种病毒粒子形态以及血清学性质非常相似,但核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明确我国广泛发生的禾谷多粘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都是小麦黄花叶病毒,但供试的8个分离物RNA1和RNA2序列存在差异,无一彼此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简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度水分胁迫(10%PEG处理48h)导致小麦幼苗叶片膜显著受损伤,表现为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在胁迫期间外加水杨酸(SA)并不能阻止叶片膜受损伤,但在小麦种子吸胀和萌发期间用SA处理的小麦幼苗,同样强度的水分胁迫不会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在这种情况下SA对水分胁迫导致的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富   《广西植物》1997,17(3):276-282
对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及其进化进行了全面综述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小麦进化途径,并认为:(1)Triticummonococumvarurartu是多倍体小麦A组的原初供体,在A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Tmonovarboeoticum的基因渗入;(2)B和G组的原初供体是Tspeltoides的S组,在该S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两个进化方向,即S组结构分化形成G组和S组经外源染色体代换及重组等而进化成B组;(3)Tturgidum和Ttimophevi都是来自Tspeltoides为母本与Tmonovarurartu杂交后并双二倍化而形成的原初四倍体小麦(SSAA),并由它分别经遗传渗入和结构分化而成;(4)Tzhukovskyi是Ttimophevi作母本与Tmonovarboeoticum杂交并双二倍化而形成,故它具有分别来自Tmonovarurartu和Tmonovarboeoticum的两类A组;(5)Taestivum的D组来自Ttauschi;(6)无论A组、B组、D组、G组在进入多倍体小麦后均有相当分化,同时在其供体种中也有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12.
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线状小麦花叶病毒有两种,一种是加拿大首先报道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另一种是日本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这两种病毒粒子形态以及血清学性质非常相似,但核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明确我国广泛发生的禾谷多粘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都是小麦黄花叶病毒,但供试的8个分离物RNA1和RNA2序列存在差异,无  相似文献   

13.
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细胞化学研究Ⅰ.ATP酶超微结构定位田国伟,申家恒(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哈尔滨150080)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的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初始衰...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与冰草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及其自交可育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立会  董玉琛 《遗传学报》1995,22(2):109-115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的P染色体组与小麦染色体组间的遗传关系和评价P染色体组在属间杂种自交可育性上的遗传效应,获得了普通小麦品种Fukuho(Triticum aestivum cv.Fukuho,2n=42;AABBDD)与3个不同来源的四倍体冰草(A.cristatum<L.>Gaertn.,2n=28;PPPP)间的杂种(2n=35;ABDPP)。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Apoptosi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poptosis的研究徐瑞成(武警医学院,天津300162)王凤梅(天津第三中心医院)Apoptosis源自希腊语,意为秋天树叶凋落。本世纪60年代,人们注意到细胞自发死亡与消失的现象,但对其研究并不象对细胞增殖、坏死(necrosis)那样给予足...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三个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的3个可能的二倍体供体种(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Thum.)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杂交,比较杂交强度以及泳道中带纹的不同,并结合部分DNA重复序列在基因组间含量差异的数据,得出结论:A^u和D基因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trtuThum.(AA)、T.monoccumvar.boeoticum(Boiss.)MK(AA)、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Ae.tauschii(Coss.(DD)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了ITS1和ITS2的DNA序列,讨论和纠正了前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全国12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一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1971—1998)旬≥0.1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效和白杨病病害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杨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1)和不发生气候带(l)。I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1A)、易发气候亚带(1B)、次易发气候亚带(1C)、偶发气候亚带(1D)。IA分为冬小麦白杨病西南常发气候区(1A1)、冬小麦白杨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1A2)、冬小麦白杨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1A3)共3个区5IB为冬小麦白杨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1B区)1个区5I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2)、北疆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3)、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4)共4个区5I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2)共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杨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杨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杨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水淹导致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膜透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在水淹胁迫下24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未见明显变化;脱落酸(ABA)于21h出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寒冻的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费云标,黄涛,舒念红,赵淑慧(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抗寒冻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小麦的21对染色体中至少有10对染色体关系到寒冻抗性,在染色体5A和D,携带着影响小麦抗性的许多基因(Guy1990)。寒冻抗性的70%的诱生能力涉及到染色体5A(Singh等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