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评估了我们用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转化烟草和国内有人用同一基因转化蕃茄的研究 ,提出植物耐寒性状的提高与转基因植物中抗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是转基因植物成功的关键性指标。同时 ,美洲拟鲽抗冻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冷诱导蛋白相似而且都保护细胞膜免受冻害 ,因而提出了用冷诱导蛋白调节元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序列来控制抗冻蛋白基因在植物中冷诱导表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用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转化植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我们用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转化烟草和国内有人用同一基因转化蕃茄的研究,提出植物耐寒性状的提高与转基因植物中抗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是转基因植物成功的关键性指标。同时,美洲拟鲽抗冻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冷诱导蛋白相似而且都保护细胞膜免受冻害,因而提出了用冷诱导蛋白调节元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序列来控制抗冻蛋白基因在植物中冷诱导表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抗冻蛋白与植物低温胁迫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抗冻蛋白是从许多抗冻植物中分离的、参与植物抵御冻害反应的一类新型蛋白.这类抗冻蛋白具有多个亲水性缚冰域,能直接作用于冰晶,阻止冰晶在细胞间隙形成和再结晶.一些植物抗冻蛋白与致病相关蛋白有序列同源性,具有抗冻和抗病双重活性.植物抗冻蛋白的表达和积累,既受控于发育及转录因子调节,又受到低温、短日照、脱水及乙烯等因素的影响.异源超表达抗冻蛋白基因能赋予敏感宿主植物抗冻能力.文中论述了有关植物抗冻蛋白特性和鉴定,抗冻机制和表达调控,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冻蛋白(AFPs)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综述植物AFPs的发现过程、理化性质、在植物抗冻生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构模型及相关的植物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国立研究协会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的F.Georges等人开发了一种化学合成编码冬比目鱼抗冻蛋白基因的新方法.借助于电激法把合成基因引入玉米原生质体,并在此原生质体中得到表达,在无细胞提取液中明显地鉴定到该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基因合成的第一步是:通过把抗冻蛋白基因引入冷冻敏感性植株里从而使植株产生抗霜冻性.作者认为,此合成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合成基因.  相似文献   

6.
很多越冬的生物会产生抗冻蛋白,这些抗冻蛋白能够吸附到冰晶的表面改变冰晶形态并抑制冰晶的生长.抗冻蛋白在很多生物体内都被发现,不同的抗冻蛋白结构差异非常大.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了几种抗冻蛋白的结构,并提出了抗冻蛋白与冰晶的结合模型,但是还没有一种机制能解释所有抗冻蛋白的作用机理.抗冻蛋白能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水产业和低温储藏器官、组织和细胞,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抗冻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抗冻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则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冻蛋白是一类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和重结晶抑制效应的蛋白质。简单介绍了各种抗冻蛋白的生化特征、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并对抗冻蛋白的基因和基因工程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抗冻蛋白(AFPs)最初是从极区海鱼中发现的一种适应低温的特异蛋白质, 它能阻止体液内冰核的形成与生长,维持体液的非冰冻状态.对近年来植物AFPs的发现过程,AFP的生化特性,抗冻作用机制,抗冻蛋白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邱立明  马纪 《昆虫知识》2009,46(6):837-845
产生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是许多昆虫抵御寒冷的一种重要机制。昆虫抗冻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是研究抗冻蛋白活性和功能的主要途径。文章归纳GenBank所登录的昆虫抗冻蛋白基因及其特点,总结昆虫抗冻蛋白基因的天然表达和基因工程表达方面尚未明确或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目前在GenBank注册的昆虫抗冻蛋白基因约100个,集中于9种昆虫隶属鞘翅目3个科和鳞翅目1个科。昆虫抗冻蛋白基因具有多拷贝和多同种型(isoforms)的特点。昆虫抗冻蛋白的天然表达具有物种间和同种型间的多样性。基因工程表达昆虫抗冻蛋白需要克服表达量低活性不高的问题。对昆虫抗冻蛋白表达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提高植物抗寒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对植物的抗寒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克隆了许多与抗寒相关的基因.本文从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冻蛋白、低温信号转录因子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对植物耐冷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旨在为植物抗寒机理研究及植物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温诱导蛋白及其与植物的耐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诱导蛋白是植物在温度逆境条件下诱导产生的一系列蛋白,以抗冻蛋白、脱水蛋白、热激蛋白和热稳定蛋白较多,而且低温诱导蛋白质一旦在体内形成,植物体就会尽快地适应外界环境,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本文对几种主要的低温诱导蛋白——抗冻蛋白、脱水蛋白、热激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特性及其与植物耐寒性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植物耐寒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的变化在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中一直被广泛关注。低温胁迫期间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同时,还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合成新的蛋白质——低温诱导蛋白。综述了低温胁迫期间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变化,重点阐述了抗冻蛋白、脱水蛋白和热激蛋白等3种低温诱导蛋白的特性及其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为进一步阐明植物抗寒的分子机制、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鱼类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抗冻蛋白 (AFP)可非依数性地降低溶液冰点 ,对冷冻细胞和胚胎具有高效的保护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鱼类抗冻蛋白尽管都具有降低冰点的活性 ,但在结构和组成上又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其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般将它们分为 4大类 :AFP I、AFP II、AFP III和AFP IV。抗冻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基因组中多拷贝基因家族的成员 ,其基因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目前 ,普遍使用吸附抑制假说来解释AFP非依数性降低溶液冰点的分子机制 ,但不同类抗冻蛋白在降低溶液冰点时的作用模式却不尽相同。现就鱼类的 4类抗冻蛋白的结构组成、基因性质、抗冻机制及其在细胞和胚胎冻存中的作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文轲  马春森 《生命科学》2012,(10):1089-1097
抗冻蛋白(antifreezeproteins,AFPs)可以通过抑制冰晶生长保护生物体免受低温冻害,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现在在鱼类、节肢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均发现有AFPs的存在。基于对已有研究文献和相关网络数据的系统调查统计,详细描述了AFPs数据的类别特征,并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AFPs预测所取得的成果作了介绍,还对AFPs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寒及其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琴  孔维府  温鹏飞 《生态学报》2004,24(4):806-811
植物经过逐渐降低的温度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为低温驯化。植物低温驯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和能量代谢变化过程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膜系统的稳定性、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和小分子渗透物质 ,比如脯氨酸、糖等 ,这些变化中的一些是植物抗寒必需的 ,而另外一些变化不是必需的。主要对冷害和低温生理生化变化、低温诱导表达基因的功能和作用、低温驯化的调节机制及其信号转导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差别筛选 c DNA文库的方法已经鉴定了许多低温诱导表达、进而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的基因 ,其中有脱水素、COR基因和 CBF1转录因子等。低温信号的感受、转导和调节表达是低温驯化的关键环节 ,低温信号的转导过程与干旱胁迫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 ,这为利用 ABA等来提高植物抗寒能力成为可能 ,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通过提高植物抗寒能力从而增加经济产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Certain plant-associating bacteria produce ice nucleation proteins (INPs) which allow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ater at high subzero temperatures. Many of these microbes are considered plant pathogens since the formed ice can damage tissues, allowing access to nutrients. Intriguingly, certain plants that host these bacteria synthesize antifreeze proteins (AFPs). Once freezing has occurred, plant AFPs likely function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large damaging ice crystals. However, we postulated that such AFPs might also serve as defensive mechanisms against bacterial-mediated ice nucleation. Recombinant AFP derived from the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pAFP) was combined with INP preparat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grass epiphyte, Pseudomonas syringae. The presence of INPs had no effect on AFP activity, including thermal hysteresis and ice recrystallization inhibition. Strikingly, the ice nucleation point of the INP was depressed up to 1.9 °C in the presence of LpAFP, but a recombinant fish AFP did not lower the INP-imposed freezing point. Assays with mutant LpAFPs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bacterially-displayed fluorescent plant AFP suggest that INP and LpAFP can interact. Thus, we postulate that in addition to controlling ice growth, plant AFPs may also function as a defensive strategy against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ice-nucleating bacteria.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