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荧光单分子检测技术是用荧光标记来显示和追踪单个分子的构象变化、动力学,单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单分子操纵的研究。过去对于生命科学分子机制的研究,都是对分子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平均化来进行单分子估测。因此,单个分子的动态性和独立性也被平均化掉而无法表现出来。荧光单分子检测技术真正实现了对单个分子的实时观测,将过去被平均化并隐藏在群体测量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显示出来。近几年来,荧光单分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现就荧光单分子检测技术在研究动力蛋白、DNA转录、酶反应、蛋白质动态性和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于电镜水平,观察标记的特定DNA、mRNA和RHA在细胞和/或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定位的方法,称为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本文综述了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分类,并详细介绍了非放射性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最后对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碱性磷酸酶标A蛋白加强的PAP技术。采用PAP技术、碱性磷酸酶标A蛋白(PAAP)技术PAAP和加强的PAP(PAP-PAAP)技术显示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OT)能神经元。结果发现,其中使用PAP-PAAP技术免疫反应产物的显色最深。此技术的原理可能是,由于A蛋白分子至少有四个位点能与IgG分子的Fc段高亲合性地结合,故在该技术中,先经过PAP程序的三步免疫反应并显色后,每个与一抗结合的二抗分子上和每个与二抗结合的PAP复合物分子上各暴露一个能与A蛋白分子结合的Fc段,在随后经过PAAP技术处理时,部分PAAP复合物分子就结合在这些Fc段上,经显色后,PAAP技术显示的浅紫兰色与PAP技术显示的浅棕褐色重叠,变成更深的反差明显的深棕褐色。  相似文献   

4.
核酸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稳奇  张志光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71-374
核酸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胡稳奇,张志光(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410006)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根据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以一特异性的cDNA探针与待测样品的DNA或RNA形成杂交分子...  相似文献   

5.
Xu N  Xu M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5,57(3):271-277
单分子检测是一门以高度的时间以及空间分辨率研究生物单分子的技术。近来,科学技术的探索发展使我们可以观察、检测甚至操纵单个分子并且研究它们的构象变化和动力学行为。这一发展使得以前被传统系综研究体系平均化所隐藏的新信息被揭示出来。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揭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有关活细胞中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活细胞内单分子检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PCR-RAPD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R—RAPD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能够在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DNA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分子标记检测的同时进行基因定位与遗传作图。本综述了PCR—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在植物抗感病品种(品系)间亲缘远近关系分析、植物抗病性遗传基因的DNA分子标记与检测、植物抗病基因的标记和定位、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植物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检测等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因人工进化的分子育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启良  王恒 《生命科学》2003,15(3):183-188
分子育种技术(molecular breeding technology)利用人工手段模拟生物杂交优势的分子进化模式,在体外构建含有感兴趣基因的大量突变文库,并根据基因表达产物的特性,以合适的筛选方法选择具有最佳功能的改良基因。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在创造高效随机基因突变库的方法上日臻完善,已在医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酶类研究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预计未来该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重要传染性疾病(如疟疾、艾滋病病毒等)的预防和治疗,尤其可通过DNA疫苗手段的应用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全面地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rRNA技术及其在分子微生物生态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基于微生物培养与纯种分离的技术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分子生物学及其有关技术的长足进展,使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的阶段.其中rRNA技术的建立、发展及其成功应用,为分子微生物生态和微生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对rRNA分子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之为基础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核糖体展示及体外分子选择与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糖体展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体外分子选择与进化技术。它也是第一种完全在体外进行蛋白质或多肽分子选择与进化的方法。本主要概述了体外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建立基础、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等,并跟踪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水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鉴于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技术角度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微生物分子识别技术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综述了以核酸为靶分子和以微生物表面抗原为靶分子的两类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为水产养殖环境的改善及其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分子识别作用研究的优势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因表达筛选技术。本简要介绍了其用于分子识别作用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酵母和其他双杂交技术的优势,及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反义技术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生物医学治疗技术。它采用反义核酸分子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核酶及RNA干扰等。反义分子通过与靶基因异性互补配对结合,阻断靶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反义技术也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根据反义技术在分子、细胞以及动物水平上的研究表明:反义技术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的一次突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侯学文  潘力 《生物技术》1999,9(5):43-45
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无不涉及两个或多个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如信号传导、免疫反应、酶与底物作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生命过程,就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实时检测出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系统,Phar-maca公司于90年代初就开发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BM技术(BiornoecularInterationAnalssis),该技术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nd。PI。R。ce,简称SPR)的光物理现象[fi。在该现象中,所检测出的共振角与结合在传感片表面的生物分子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因此以时间对共振角(以共振单位表示)作图可记录相互作用的动态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目前火热的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精准医疗是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人民群众对健康新需求的使然。精准医疗的核心价值是造福于患者,造福于人类,尤其是在当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人民对健康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世界》2010,(2):48-48
分子诊断技术以其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已成为临床诊断各种技术产品中需求增长最快的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组信息和蛋白质组信息的产生,分子诊断必将为3P医学(即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疗)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及有机体内各种分子及其相互间化学反应的科学,即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机体的众多化学反应都在细胞内进行,所以生物化学又被定义为研究活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相互反应和进程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其实它涉及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几个大的学科领域。所以,生化研究的策略和技术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特别重要。由于有关生物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进展,近两个世纪内(1780-1970年)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经了从叙述生化进入功能或分子生化的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将在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不仅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而且为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发现提供基础。MST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的变化而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过程,获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信息的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本文综述了MST的技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Thomson Innovation(TI)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的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受理国家、申请机构、技术生命周期以及研发热点等方面对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目前整体呈快速发展趋势,并已趋于成熟。其中,美国的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而且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活动也较为活跃。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专利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和转基因技术是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当前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2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运用有效、可靠的分子分型技术对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将非常有助于MRSA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本研究对MRSA的多种分子分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学评价以及流行现状进行了概述,为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指出每种分型方法都有其特有的分型优势,同时又具有分型限制性。在对MRSA菌株进行分型分析时,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多种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多方位研究,保证分型结果的可靠性,为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供更加准确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