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伟 《植物杂志》2009,(6):42-43
某些鱼类真奇妙,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男”会变成“女”,或者“女”变成“男”。比如脸上有一两条白色条纹、颇似京剧中的丑角的“小丑鱼”。小丑鱼的鱼群通常具有等级制度,雌鱼位于最顶层。如果最顶部的雌鱼死亡,具有最高统治地位的雄鱼就变成雌鱼并取代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6,(5):104-104
我国南海地区生活着一群素有“小丑”之称的鱼类,它们的脸上有一丽条白色条纹,颇似京剧中的丑角,所以俗称“小丑鱼”。这种鱼属雀鲷科海葵鱼属,其身体色彩艳丽,多为红色、桔红色,它们居住在色彩艳丽的大海葵里,是一种美丽的热带观赏鱼。  相似文献   

3.
<正>好消息!好消息!环游海洋只需三个鱼币!超低价位,超高享受!让我们一起,说走就走!(鱼印)鱼也叫印头鱼、吸盘鱼、船底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鱼类,是一种肉食性海鱼。小丑鱼收到一份令它十分心动的广告单,它的前半生都是围着海葵在打转,它可不想后半生也这么过——海洋那么大,它早就想去转转。眼前的机会好是好,但有些好过头。便宜成这样,该不会处处都是坑吧?不过,最后它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推开了旅行社的大门。第一印象一条鲫鱼热情地招待小丑鱼:"你好!"见到对方的长相,小丑鱼很好奇:"请问你是在倒着  相似文献   

4.
鳗鲡腹侧白色,亦名白鳝;活鱼体侧上方有青绿色光泽,亦名青鳝;风干备藏食用,又名风鳗。古代中外学者所见到的成年鳗鲡都无卵巢发达的雌鱼,故有许多猜测,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就认为鳗鲡是湖底泥内的地肠(蚯蚓)变成的。鳗鲡在中国至迟东汉已有此鱼名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内就称“鳗鲡,鱼也”,“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说得更清楚,称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  相似文献   

5.
“小夫”、“大妻”的鱼张万佛海底捕捞上来的角鱼,都是雌的一种,没有一只雄的。这事一直令海洋科学家困惑,难道就没有雄鱼吗?直到前十年,才有人发现雄的鱼,只有十分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原来只有4-6厘大小的雄角鱼一直寄生在比其大10倍的雌鱼...  相似文献   

6.
雌性特异血清蛋白存在于成熟雌性大阪鲫鱼血清中,雄鱼则无。注射雌二醇可诱导雄鱼及成熟雌鱼合成这种蛋白质并引起鱼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加,糖元颗粒减少。从诱导的大阪鲫鱼血清中分离出电泳纯的雌性特异血清蛋白的分子量为466000±4000(n=10),电泳谱带有3条,用纯的雌性特异血海蛋白制备的兔抗鱼抗血清不与雄鱼血清发生免疫反应,而与正常成熟雌鱼及诱导鱼的血清形成1条免疫沉淀线。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诱导及成熟雌鱼的肝细胞核外细胞质有阳性颗粒,在卵母细胞外围有成团的阳性颗粒分布。  相似文献   

7.
黄鳝性别的自然反转现象与血清蛋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49条黄鳝的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雌、雄黄鳝随着性腺的发育,血清蛋白组分有所增加,雌鱼性腺Ⅲ—Ⅳ期为10—11条区带。雄鱼性腺Ⅰ到Ⅳ期为11—14条区带。性别反转的黄鳝血清蛋白的区带数明显增加,分析结果为20条区带,经CS-910薄层色谱扫描具有较多的吸收峰,极为有趣的是性别反转的黄鳝血清蛋白在凝胶负极一端的大分子脂蛋白和中等分子的球蛋白组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正极分子较小的白蛋白组分仍保持着雌鱼血清蛋白的吸收峰,因此作者认为黄鳝性别反转作用可能与血清蛋白中较大分子组分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生物角饲养了柳条鱼,这种鱼与一般的鱼生殖方式不同。雄性柳条鱼的臀鳍鳍条一部分变长成为交接器(生殖鳍),约为体长1/3,不断向前摆动。当追逐到发情雌鱼时,很快地将按交器插入雌性柳条鱼的交接孔(生殖孔)进行交配。雌鱼的卵为卵泡受精、卵泡受孕,且是单受孕。受孕的雌鱼臀鳍上方有明显的黑色胎斑,为腹中怀胎位置。将具有胎斑的雌鱼分别饲养在小瓶中,水温26℃—30℃,结果有8个瓶号  相似文献   

9.
热带海洋中生活着五彩缤纷的鱼类,这些“艳装丽人”中大多具有一种令人惊异的“绝技”——性变,即雌雄性别互变。经过性变之后,鱼的体色和体态也随之改变,以致早期的鱼类分类学家把同一种鱼的雌雄个体误认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雌变雄,独占授精权由雌变雄的现象称为雌性先熟。生活在珊瑚礁区的许多鱼类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性变的,如隆头鱼、红(鱼旨)、闺秀鱼、刺鳍鱼、鹦嘴鱼、金鳍锯鳃石鲈、红鲷等。由雄性变为雌性称为雄性先熟,较罕见,大西洋鲷就属此类型。生活在加勒比海珊瑚礁区的隆头鱼家族,有两类成员:一类出生时是雌性,体色黄黑,过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12-1117
以高体鳑鲏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个体大小不同的雌鱼和雄鱼进行性选择实验并验证性选择理论,对雌鱼的怀卵量和雄鱼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进行了检测。雄鱼对雌鱼的性选择实验结果表明,雄鱼对大个体雌鱼有明显的选择偏好;雄鱼选择雌鱼的次数及停留时间与雌鱼的体长、体高、产卵管长度等特征呈正相关。推测雄鱼是基于直接收益的角度,即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多的后代及较高的后代存活率对雌鱼进行选择,因为大个体雌鱼拥有长的产卵管及绝对多的处于Ⅴ时相的成熟卵粒,可以提供较多的后代及较高的后代存活率。雌鱼对雄鱼的性选择结果表明,雌性高体鳑鲏对大个体雄鱼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雌鱼选择雄鱼的次数及停留时间与雄鱼的体长、体高呈正相关;大个体雄鱼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小个体强,能更快捷地找到并占领质量好的河蚌而成为领域鱼。从直接收益的观点看,雌鱼选择大个体的雄鱼可能是因为大个体雄鱼可以更加容易、迅速和便捷地寻找到质量好的河蚌引领雌鱼进行产卵,从而保证子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续 2 0 0 0年第 3 5卷第 4期第 4 3页 ) 第 4实验室 :行为学试题 ( 5)~ ( 9)你现在可以开始实验了。实验应按以下要求来完成 :将雌鱼放入水槽 ,将一条小尾鳍雄鱼放入一侧的烧杯 ,将一条大尾鳍雄鱼放入另一侧的烧杯 ,中央的烧杯空着。  观察鱼的活动 ,在第 2、3、4和 5m in时记录雌鱼是在哪条雄鱼的区域中 ,还是在位于中间的空烧杯 (的区域 )。还要注意哪一条雄鱼的红色和橙色更深。  将在实验中已用过的鱼放入另外的容器中 ,然后用没有用过的鱼重复实验。当你重复实验时 ,将大尾鳍雄鱼放入右侧烧杯 ,再重复时将其放入左侧烧杯。因为…  相似文献   

12.
白鲟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8-9龄。雌鱼25尾,最低7龄,最高17龄,多数为10-12。白鲟生长速度快,特别在第一年其长度生长最为突出。当年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cm,1龄鱼平均全长75cm。推算结果表明雌雄鱼在性成熟前生长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相同年龄雄鱼。采用VBGF描述白鲟全长及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选取相同养殖条件的10月、22月和34月龄的黄颡鱼和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黄优1号”进行形态及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通过形体指标测量发现“黄优1号”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黄颡鱼; 在22月和34月龄黄颡鱼中, 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2倍左右, 雄性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雌性; 而在“黄优1号”中, 两性生长异形现象被显著减弱。基于性腺解剖形态分析发现雌性“黄优1号”卵巢完全退化, 呈细线状结构且没有卵子产生, 故“黄优1号”雌鱼完全不育; 雄性“黄优1号”精巢组织呈现透明状和退化状态。精巢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发现10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为空腔状几乎没有精子产生, 22月和34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内出现极少量精子。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发现, 相比于黄颡鱼, “黄优1号”精巢中精子量非常少, 有效活力低下; 经过繁殖能力测试, 22月龄“黄优1号”雄鱼不具备繁殖能力。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生长性能提高上显现了杂交优势, 具有推动黄颡鱼产业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种"自己的小鳗鱼小丑鱼尼莫正在海葵丛里打着盹,突然听见旁边的沙地上传出细微的声响。到底是谁在制造噪声呢?尼莫透过海葵触须的夹缝,瞥见了一条行为鬼祟的彩色小鳗鱼。这条小鳗鱼专注地"玩"着海底沙——只见它将全身肌肉拉紧,这样原先还十分柔软的身体便变成一根"棍",然后它将自己尖尖的尾部深深地插入沙底。一旦钻到足够深的地方,它便摇摆背鳍,将洞中的沙子推出,看起来就像在打洞。  相似文献   

15.
正机敏小智者:刘君雅(杭州)砸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小丑鱼和海葵是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在小丑鱼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开始小心翼翼蹭着海葵的黏液。有了黏液的保护,小丑鱼就不会被海葵蜇伤,更能方便它们在海葵丛中进出自如。【知识布丁】Q:所有的海葵都允许小丑鱼和自己一起生活吗?A:事实上,只有一部分海葵可以跟某些小丑鱼  相似文献   

16.
雌核发育草鱼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雌核发育草鱼尾鳍中LDH、EST、SOD三种同工酶的酶谱。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各个体间及与普通草鱼与LDH、EST同工酶谱上表达是一致的。雌核发育草鱼中SOD酶谱与普通草鱼存在有明显差异。在雌核发育草鱼SOD酶谱区段1中检测到一条特殊的酶带(暂称之为SOD-G),SOD-G在所检测的6尾雌核发育草鱼中普遍存在,但在普通草中未检测到,初步认为SOD-G可以作为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将体质健壮的4月龄斑马鱼(Danio rerio)亲鱼[雄鱼(0.36±0.05) g/尾, 雌鱼(0.59±0.06) g/尾]雌雄各180尾, 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斑马鱼循环系统的18个养殖缸中。在斑马鱼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7 g/kg n-3HUFA (高不饱和脂肪酸,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组)及10 g/kg MCFA (中链脂肪酸, 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FA组), 制成3组等氮等脂饲料, 饲养90d后, 探究不同链长脂肪酸对斑马鱼的性腺脂肪酸组成、繁殖力和仔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3组雌鱼性腺的脂肪酸组成均受到所饲喂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其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HUFA组雌鱼性腺中EPA和DHA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MCFA组及对照组(P<0.05), 而MCF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HUFA组油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MCFA组及对照组(P<0.05), 而MCF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HUFA组及MCFA组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但MCFA组显著高于HUFA组(P<0.05)。(2)HUFA组及MCFA组雌鱼的成熟系数、绝对繁殖力、体重与体长的相对繁殖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同时在雌鱼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上, HUFA组显著高于MCFA组(P<0.05)。(3)将对照组雄鱼与各组雌鱼配对繁殖的结果显示, 分别与HUFA组及MCFA组雌鱼配对繁殖后的雌鱼的绝对产卵量、相对产卵量和仔鱼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雌鱼的配对, 同时以上指标HUFA组雌鱼均显著高于MCFA组雌鱼(P<0.05)。将对照组雌鱼与各组雄鱼配对繁殖的结果表明, 与HUFA组雄鱼配对后其受精率均显著高于与MCFA组及对照组雄鱼的配对(P<0.05)。综上所述, 试验饲料显著影响斑马鱼雌鱼性腺的脂肪酸组成, HUFA及MCFA均可以促进斑马鱼雌鱼的繁殖性能和仔鱼成活率的提高, 在试验条件下, HUFA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人工配合饲料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17β-E2)载体, 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 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2剂量。60日龄测量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数据、存活率, 解剖观察性腺结构, 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性逆转率, 并通过组织切片分析各组试验鱼中XX和XY雌鱼卵巢发育情况。270日龄检测XY雌鱼和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等组织中17β-E2含量。研究进一步地采用qRT-PCR检测270日龄雌雄性别分化基因foxl2和dmrt1在XX和XY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各组XY雌鱼的比例和卵母细胞数量均随17β-E2剂量的提高而增加, 且核仁数量也随之增多, 而核质比相应减小; 各组XY雌鱼的体重和体长随着17β-E2剂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 但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变化; 各组XY雌鱼与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17β-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雌性性别分化基因foxl2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雄性性别分化基因dmrt1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建立了17β-E2诱导XY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方法, 为后续全雄斑点叉尾鮰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XY雌鱼雌核发育产生YY超雄黄颡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激素性逆转结合雌核发育技术,从XY雌鱼产生YY超雄黄颡鱼。与性逆转和后代测交选种技术比较,本文的方法可以缩短两代的育种时间,并提高超雄鱼的产出。通过测交证明,与正常的XY雄鱼一样,YY超雄黄颡鱼是能成活和有生育力的,其后代雄鱼占75.9%—100%,平均90.30%。从29尾雌鱼产生的雌核发育的后代294尾,只有11尾雄鱼,绝大多数是雌鱼;而在12尾YY超雄鱼测交的后代出现0—24.1%雌鱼。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测,黄颡鱼的性决定体制是雌性配子同型(XX♀/XY♂),但常染色体性修饰基因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本文还对超雄鱼在商业上大量生产全雄黄颡鱼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山峦似的巨浪奔腾不息。在那碧澄澄的海水中,五光十色、姿态万千的各种鱼类川流不息,世世代代繁衍至今。“涂脂抹粉”的雄鱼们为了得到异性的青睐,很多雄鱼在求偶时节,还会“梳妆打扮”,使体色变得绚丽多彩。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雄鱲鱼,“婚装”相当鲜艳,发出珍珠般的光泽,耀眼夺目。雄斗鱼、雄蝴蝶鱼、雄鰕虎鱼等的身上也都会有醒目的条纹出现,用以吸引异性。与这些“新郎”相比,雌鱼则显得黯然失色。有趣的是,一些雄鱼还会“改头换面”。比如马口鱼、鲫鱼等的雄鱼,在生殖期,分别在吻部、鳃部或胸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