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藻的培养,采收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藻的培养、采收与保存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生物技术工程,它受藻种、培养条件、环境以及其它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营养液配方 螺旋藻在藻种保存和大量培养时,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经典配方Zarrouk氏培养液营养全面、维持螺旋藻的生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作为一种高产优质、全营养的藻类资源日渐被世人了解,近年来,它在饲(饵)料、保健食品与医药等方面的开发日益增多,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国的螺旋藻用作饲(饵)料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KH-A与KH-B螺旋藻配合饵料,分别用于对虾苗的Z_2M_2期和M_1-P期,使饲料费用降低78.9%,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是一种低等的原核生物,因营养丰富且均衡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之为“明日最理想的保健食品”。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发现的4种螺旋藻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碱湖分布及产业化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个体仅有300—500μm的微藻类水生植物.属于蓝藻门,由于其活体形似螺旋,故名。原产非洲及中南美地区,这种被誉为“微型营养宝库”的螺旋藻,每公斤所含营养相当于1000公斤各种蔬菜的总和,植物蛋白质含量高达70%,并富含维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藻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螺旋藻属蓝藻门 ( Cyanophyta)、段殖体目 ( Hormogonales)、颤藻科 ( Oscilatoria-ceae)、螺旋藻属 ( Spirulina) [1 ] ,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 ,其蛋白质含量高 ,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活性物质 ,是举世公认的最佳天然营养保健品和 2 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食品之一 [2 ]。目前已知该属有 36个种 ,其中绝大多数为淡水藻类 ,用于工业生产的主要有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 ( Spirulinamaxima) 2种[1 ,3] 。自 1 990年以来 ,国内螺旋藻产业突飞猛进 ,获得了长足发展。要上一个螺旋藻养殖…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就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认为螺旋藻细胞不但能进行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生长 ,而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还能进行异养生长 ;光照强度、光质、温度、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盐度、藻体细胞浓度、溶氧水平、维生素、激素和磁场等环境因素对螺旋藻细胞的光合性能和细胞产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的有效成分及其营养保健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从螺旋藻中提取的多种有效成分及其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认为螺旋藻细胞不但能进行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生长,而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能进行异养生长;光照强度、光质、温度、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盐度、藻体细胞浓度、溶氧水平、维生素、激素和磁场等环境因素对螺旋藻细胞的光合性能和细胞产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的优良单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言说“好种出好苗,好瓜结好瓢”,良种是所有生物生长繁衍的根本,螺旋藻也不例外。螺旋藻有50余种,而广泛培养应用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maxima)。鉴于螺旋藻的分类标准不够一致,本文对介绍的藻株只用代号表示。近年来,我国的藻类工作者对从国内外收集的一些螺旋藻株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试验,其中农业部螺旋藻协作组收集的十几个藻株中表现较好的藻株是:Sp.A(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简称A),Sp.B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螺旋藻产品的免疫调节保健功能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小鼠实验结果显示 ,饲喂螺旋藻可以增强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力。研究表明 ,螺旋藻能协调地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不愧是优秀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1.
李乐农  郭宝江 《植物学报》1998,15(Z1):72-76
 本文评迷了螺旋藻的培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认为: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工厂化生产日趋成熟;封闭式生物反应器的出现将加快螺旋藻产业的发展;螺旋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螺旋藻上的应用将促进藻类学的研究和藻类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的培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螺旋藻的培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认为: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工厂化生产日趋成熟,封闭式生物反应器的出现将加快螺旋藻产业的发展,螺旋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螺旋藻上的应用将促进藻类学的研究和藻类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中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螺旋藻中藻蓝蛋白、γ-亚麻酸、螺旋藻多糖、色素等综合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的生物化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螺旋藻的生物化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李乐农郭宝江(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31)关键词螺旋藻基因工程生物活性物质螺旋藻是具有开发前途的绿色食品新资源,因其富含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认为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食品。本世纪6...  相似文献   

15.
螺旋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珊  郑必胜  郭祀远 《生物技术》2002,12(6):F003-F003,F002
近两年对螺旋藻 (Spirulina)的研究多集中在螺旋藻多糖上 ,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存在胞内多糖、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国内研究多集中在胞内多糖上 ,而国外对蓝绿藻的多糖研究集中在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上。螺旋藻多糖因其参加了细胞的多种生命现象的调节作用 ,具有抗肿瘤、抗辐射、DNA修复及免疫增强作用 ,成为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国内外螺旋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法。1 螺旋藻多糖的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功能左绍远等[1 ] 实验发现 ,小鼠ipPSP1 0 0mg kg ,连续 77d ,可明显增加脾重 ;显著促…  相似文献   

16.
盐泽螺旋藻与其他螺旋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盐泽螺旋藻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与其他螺旋藻进行了比较。盐泽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钝顶螺旋藻在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方面差别不大。盐泽螺旋藻的生长速度最快(世代时间为8.4h)。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1926和钝顶螺旋藻2340的世代时间分别为11、11.8和14.8h。盐泽螺旋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亦大于极大螺旋藻和钝顶螺旋藻。此外,这种藻对盐分和温度还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在形态上也和其他3种螺旋藻有较大之差异。    相似文献   

17.
螺旋藻能利用CO2或NaHCO3作碳源,利用NaNO3或尿素等作氮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藻体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的螺旋藻产量可达20~25克/平方米水面,而我国仅平均6~8克/平方米,产量低的只有2~3克/平方米,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提高螺旋藻产量和质量是螺旋藻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证明,螺旋藻的最适光照强度为30~50klux,大于这一光照强度则产生“漂白”作用,藻体变白死亡,大大降低了光合产物的生物量,影响了人工养藻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生产中这一重大问题,我们首次进行…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POD、CAT和SOD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3和鄂尔多斯螺旋藻S4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1和极大螺旋藻S2 的POD、CAT和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样品的 3种酶同工酶带数目不同 ,依次是S4 >S3>S1>S2 ;S3和S4 酶带数多 ,对环境适应性强 ,进化程度较高。螺旋藻不同种间的酶谱相似系数为 0 5 3~ 0 80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原产地不同的钝顶螺旋藻S1和S3间酶谱相似系数最高为 0 86,表明螺旋藻种内差异 <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99年法国TISSIER发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以来,人们发现它是机体的正常菌群并对人类肩负昔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参与机体的营养代谢,抗病原体黏附,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抗肿瘤,抗衰老,抗电离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因为显示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科学证据越来越多,人们把它作为一种微生物营养添加菌添加到乳制品与果蔬汁中,  相似文献   

20.
螺旋藻形态变化是藻种衰退的表现,衰退的藻种产量下降,且不易于采集。同时,螺旋藻形态易变也给螺旋藻的分类和鉴定增加了难度。因此,研究螺旋藻形态建成机理在螺旋藻应用前景上具有重要价值。综述了国际上在螺旋藻形态建成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光照、温度、pH等对螺旋藻形态建成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螺旋藻形态建成机理,展望了应用新一代蛋白组学技术结合基因组学分析不同条件下螺旋藻形态建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