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Watson 和 Crick 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26年了,但仍有些作者对此摸型持怀疑态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型。新西兰 Rodley 提出的扭曲拉链式结构模型具有代表性。此模型保留了 Watson 和 Crick DNA 双螺旋模型的基本骨架,即两条方向相反而碱基互补的多核苷酸链,但 Rodley 模型的两股链不是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而是分别大约以五个核苷酸左旋和右旋交替形成不太规则的扭曲拉链式结构,其半径约9埃的圆筒,碱基对沿分子长轴间隔约3.4埃,磷酸基或多或少位于圆筒表面,与 B-DNA 双螺旋模型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印度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J.Watson和F.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40周年,世界范围内都在纪念这一生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Watson和Crick学说的伟大功绩在于其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阐明了遗传物质的功能和信息传递机制,从而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40年过去了,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认识和实践影响最大的学科之  相似文献   

3.
序言     
<正>1953年Watson和Crick报道的DNA双螺旋模型把生命科学推向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上世纪70年代涌现的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引领了生物技术进入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四大技术平台的现代生物技术时代,使生物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开拓了生物技术产业的新领域。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  相似文献   

4.
1953年华生和克里格(J.D.Watson和F.H.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后提出并建立了中心法则:DNA复制产生DNA,DNA转录产生RNA,RNA转译产生蛋白质。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传到DNA和RNA(图1)。  相似文献   

5.
正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和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刊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轰动。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此生命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讲述了这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其中有段描述是:"沃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上任何一次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都给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五、六十年代Watson和Crick创立的DNA双螺旋模版学说、Monod和Jacod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从分子水平上揭开了生物体内遗传与代谢关系的奥秘。这些重大的进展不仅推动了医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而且涉及到了医学科学的大部分学科。  相似文献   

7.
细菌分类采用遗传特征是比较近期的事。廿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现了细菌基因的转移,而且Watson和Crick用实验证明了DNA的碱基顺序中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从那时起,分析遗传物质的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细菌作为遗传工具的开发,积累了对细菌分类有意义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DNA测序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模型之后,DNA测序技术随着科学的进步得到了迅猛发展.1977年Sanger[1]发明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技术,Maxam与Gilbert[2]发明利用化学降解法进行测序的技术,2种测序技术被誉为DNA测序技术的始祖.随后,在第1代DNA测序技术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第2代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第3代测序技术.总结并展望了每一代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原理及应用前景,为利用测序技术研究基因表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50年代初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提出关于DNA双螺旋模型学说以及70年代初期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一整套DNA体外重组技术的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在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不可取代的研究技术手段。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对农、林、牧、副、渔,食品,制药,化工,石油工业以及环境监测和保护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讲座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成几个专题进行介绍,首先介…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当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人们意识到认识人类自己的遗传结构不再是梦想,而1973年由Berg等人发明的DNA重组技术,使得分离某个特定基因成为可能,这个伟大的革命促使Maxam和Gilbert及Sanger等人发明了DNA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J.D.Watson和F.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阐明了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和遗传信息复制的机制,由此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坚实基础。由于这项伟大的科学成果,Watson等三人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三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于是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问世,是使人们从微观上更本质地认识生命现象、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的分子基础的新起点。早起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以微生物和动物为对象的。微生物和动物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整个生物科学研究带来突飞猛进的生力,推进了其它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早在Watson及Crje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同时,有人就考虑过左手螺旋DNA存在的可能性,并在理论上推测这种构象的存在会方便DNA复制叉的移动及复制链的分离。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多数科学家热衷于如何用自己的资料去证实以B型DNA为基础的双螺旋模型,上述设想末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袁维新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2-43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相似文献   

15.
吴鹤龄 《遗传》1981,3(1):43-46
分子遗传学是一门折兴的学科。它是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用它阐明 遗传物质的复制后建立起来的学科。经六十年代,人们揭示了三体密码和蛋白质合成过程,建立了中心法则,与 此同时也揭示了基因调控原理以及突变的分子篆础等知识。这样就大大地乍富了分子遗传学内容。由于它的发 展,不仅使遗传学的发展走在生物学各门学科的前面,同时也推动了其它‘fit-科如医学、农学及工程学的发展。因 此,向读者介绍一点分子遗传学知识,对当前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6.
李载平 《生命的化学》2004,24(4):363-363
炎热的7月底,传来了英国科学家、分子生物学的先驱Francis Crick去世的不幸?肖息,这位以DNA双螺旋模型的揭示,荣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在与疾病斗争了几年之后,于7月28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一家医院离开了我们,终结了他光辉的一生,但是他对科学的贡献,作为人类科学  相似文献   

17.
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对于了解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基因表达、及其表达的调控机制,乃至对于基因改造和分子进化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DNA序列分析技术的产生、应用和发展作一简单综述。一、DNA序列间接测定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早期,DNA序列信息只能由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或RNA序列推测而来。在Wast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建立(1953年)不久,Sanger发明了氨基酸序列测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活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生命科学的分子生物学新纪元。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成功又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向微观水平迅速深入。与此同时,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书刊作为积累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必然面临一个名词术语和符号的统一和规范化的问题。我国在专业名词术语统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早在1985年就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作为名词委的主任,钱三强先生郑重指出:“根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1958年,Francis Crick在《论蛋白质合成》一文中,以其远见卓识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DNA——RNA——PROTIEN),在此基础上,他预见性地论述了mRNA(templateRNA),tRNA(adopter),三联体密码(triplets),甚至细胞质中核糖体(microsomal particle)等的存在,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科学预见,在十年左右时间里都被一一证实;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崛起!成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界令人瞩目与惊叹的事件之一!于是,DNA双螺旋模型成了近代生物学的标志;遗传学已成为一部DNA纵横离合的故事;而分子生物学则是一部从DNA到蛋白质的中心法则的宏伟演绎。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 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迅速发展, 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回顾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基因定点突变技术ZFN和TALEN, 以期帮助读者全面快速地了解这一令人充满期待的新的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