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DNA双螺旋模型到中心法则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互补结构模型,DNA热潮席卷了整个生物学界,因为这个模型暗示了DNA自我复制的机制,并使我们能首次从原子水平上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详细假说。但是Watson和Crick清楚地知道仅仅具有复制能力并不一定就是遗传物质,他们说:“一种遗传物质必须以某种方式行使两种功能,即自我复制和对细胞高度特异性影响,我们的DNA模型为第一个过程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2.
正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和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刊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轰动。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此生命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讲述了这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其中有段描述是:"沃  相似文献   

3.
早在Watson及Crje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同时,有人就考虑过左手螺旋DNA存在的可能性,并在理论上推测这种构象的存在会方便DNA复制叉的移动及复制链的分离。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多数科学家热衷于如何用自己的资料去证实以B型DNA为基础的双螺旋模型,上述设想末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序言     
<正>1953年Watson和Crick报道的DNA双螺旋模型把生命科学推向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上世纪70年代涌现的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引领了生物技术进入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四大技术平台的现代生物技术时代,使生物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开拓了生物技术产业的新领域。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  相似文献   

5.
1953年,当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人们意识到认识人类自己的遗传结构不再是梦想,而1973年由Berg等人发明的DNA重组技术,使得分离某个特定基因成为可能,这个伟大的革命促使Maxam和Gilbert及Sanger等人发明了DNA  相似文献   

6.
1953年华生和克里格(J.D.Watson和F.H.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后提出并建立了中心法则:DNA复制产生DNA,DNA转录产生RNA,RNA转译产生蛋白质。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传到DNA和RNA(图1)。  相似文献   

7.
袁维新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2-43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J.Watson和F.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40周年,世界范围内都在纪念这一生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Watson和Crick学说的伟大功绩在于其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阐明了遗传物质的功能和信息传递机制,从而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40年过去了,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认识和实践影响最大的学科之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上任何一次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都给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五、六十年代Watson和Crick创立的DNA双螺旋模版学说、Monod和Jacod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从分子水平上揭开了生物体内遗传与代谢关系的奥秘。这些重大的进展不仅推动了医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而且涉及到了医学科学的大部分学科。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J.D.Watson和F.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阐明了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和遗传信息复制的机制,由此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坚实基础。由于这项伟大的科学成果,Watson等三人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1.
真核细胞染色质含有等重量的组蛋白和DNA。五种主要的组蛋白是F_1,F_2A_1,F_2A_2,F_2B及F_3,每一种组蛋白与100对DNA碱基组成一组(但F_1除外,它只与50对DNA碱基组成一组),每两组在染色质中形成重复单位。这个事实最早是从X射线衍射图发现细胞核中有相当清晰的带而证实的。从核中把染色质提取出来,它几乎是很纯的组蛋白和DNA的络合物。X射线衍射图看到的带表明重复单位沿着染色质长轴相隔约100埃出现。单独的组蛋白或DNA都不呈现X射线衍射带状图。X射线衍射图也看到染色质“超卷曲”结构。在DNA双螺旋的外面套了一个组蛋白外壳,卷曲成一个大螺旋,螺距长120埃,直径100埃(DNA本身的双螺旋长340埃,也就是每100个碱基对形成一个螺旋),染色质就是这样的单位的不断重复。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50年代初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提出关于DNA双螺旋模型学说以及70年代初期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一整套DNA体外重组技术的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在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不可取代的研究技术手段。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对农、林、牧、副、渔,食品,制药,化工,石油工业以及环境监测和保护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讲座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成几个专题进行介绍,首先介…  相似文献   

13.
DNA测序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模型之后,DNA测序技术随着科学的进步得到了迅猛发展.1977年Sanger[1]发明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技术,Maxam与Gilbert[2]发明利用化学降解法进行测序的技术,2种测序技术被誉为DNA测序技术的始祖.随后,在第1代DNA测序技术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第2代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第3代测序技术.总结并展望了每一代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原理及应用前景,为利用测序技术研究基因表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对于了解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基因表达、及其表达的调控机制,乃至对于基因改造和分子进化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DNA序列分析技术的产生、应用和发展作一简单综述。一、DNA序列间接测定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早期,DNA序列信息只能由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或RNA序列推测而来。在Wast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建立(1953年)不久,Sanger发明了氨基酸序列测  相似文献   

15.
今年正值J。Watson和F。Crick发表DNA双螺旋结构40周年,又适逢S。Cohen和H。Boyer建立体外重组DNA技术20周年。众所周知,以上两个科学事件在本世纪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是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种种证据显示DNA中的两条链可能并不是像经典双螺旋模型指出的那样完全以右旋的方式互绕在一起,在天然DNA分子中实际上有很多左旋的成份。基于这种对DNA结构认识上的小小差异,作者试图对DNA拓扑学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提出一些不同于文献的看法——正超螺旋是左旋占优势的DNA;其互补双链并不是比正常情况的双链绕得更紧,而是相反;左旋DNA的双螺旋周期为12个碱基对;正超螺旋可能是耐高温菌保护DNA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然这些认识还必须经得起实验的检查和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λ-DNA/HindⅢ体外加热变性后,快速冷却所形成的一种对DNaseⅠ酶有抗性的新结构DNA.其表观宽度和高度明显不同于同条件下测定的双螺旋DNA.将该DNA样品再次加热变性后,可观察到局部形成的三链辫结结构.因此,认为这种新结构DNA可能是一种有序的三链辫结DNA.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 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迅速发展, 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回顾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基因定点突变技术ZFN和TALEN, 以期帮助读者全面快速地了解这一令人充满期待的新的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19.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全球庆典巡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秦笃烈 《遗传》2003,25(6):762-765
1953年4月2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Watson和Crick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是人类揭示生命奥秘的划时代事件。2003年是这个伟大发现的50周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科学家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回顾50年来科学界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成就,展望今后50年可能的发展。本文对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庆典活动以及DNA研究可能和数字人体研究的关系作了评述。 Abstract:In 25,April,1953,the paper discovering DNA double helix by Watson and Crick published in Nature,it is a great event for finding life secret in mankind history.This year is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vent.Scientist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in China have a lot of memorial activities to review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in past 50 years and to prospect developments in next 50 years.The paper reviews DNA 50 memorial activities and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predicts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DNA and Digital Human Project.  相似文献   

20.
从 Watson和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至今,人们对基因本身的结构和组成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因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焦点也开始转移到基因调控方面。本文所要介绍和探讨的就是原核生物基因调控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新概念,并将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体会,把重点放在调控子和σ因子的级联式调控方面。图1中,已知的原核生物基因调控单位用模式图。顺反子(cistron),现多用作基因的同义词,是比较早期发现的最简单的调控单位;操纵子(operon)模型是Jacob和Monod 在研究大肠杆菌中控制乳糖代谢的一组基因时,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