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药块根与其根、茎生药学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乌药块根及其根、茎进行生药不鉴别研究。结果说明乌药块根与其根、茎易于鉴别,乌药根、茎不能作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2.
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药挥发油含冰片、冰片乙酸酯等35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乌药为常用传统理气止痛药,本文概述了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乌药的化学特征及其特征性成分,以便为乌药的质量标准评价主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乌药(Lindera aggrw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火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烃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1)-epicatechin、表榈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 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 B1),另得到一个黄酮苷,鉴定为橙皮甙h  相似文献   

5.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6.
乌药系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其化学成分包括呋喃倍半萜及内酯、挥发油、黄酮、异喹啉生物碱等,主要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糖尿病肾病、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和保护作用。本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对近十年乌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作总结概括,以便于全面了解乌药的开发现状以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8.
乌药活性组分LEF的化学成分及抗风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炎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B1),另得到一个黄酮甙,鉴定为橙皮甙hesperidin,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药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乌药LEF组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炎性肿胀有明显的对抗效应,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炎性组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PGE2)含量,具有良好的抗风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分析了皇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皇菊叶、茎、根和花4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各检测出了45、32、29和39种成分,共检测出了90种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氧化物类及醛类化合物,其中烃类48种、醇类29种、酮类4种、酯类3种、氧化物类3种及醛类2种。他们共有成分仅有3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的成分,叶有18种、茎有7种、根有10种和花有20种。  相似文献   

10.
皇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分析了皇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皇菊叶、茎、根和花4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各检测出了45、32、29和39种成分,共检测出了90种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氧化物类及醛类化合物,其中烃类48种、醇类29种、酮类4种、酯类3种、氧化物类3种及醛类2种。他们共有成分仅有3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的成分,叶有18种、茎有7种、根有10种和花有20种。  相似文献   

11.
中华抱茎蓼又名鸡血七、血三七等,为蓼科蓼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舒经、行气止痛及止血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中华抱茎蓼主要含黄酮、酚酸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抗炎镇痛、抗菌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华抱茎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该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30和44种成分,各占挥发油的总量的85.13%和63.26%。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相似文献   

14.
石荠Zhu,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全草含挥发油,含量为0.40%-1.20%。对不同产地的全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carvacrol)、1,8-桉叶油素(1,8-cineole)、百里香酚(thymol)、β-(caryophyllene)、侧柏酮(thujone等),不同产地,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存在遗传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植物资源在香精香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来自湖北英山的2年生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在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的含量变化、分布模式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中均含有挥发油,但主要存在于根茎中,占全株挥发油总量的81.79%;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芹烷二烯酮及苍术素为根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根茎挥发油总量的94.53%;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含量较高,占5种主要挥发油成分总量的74.85%;5种主要挥发油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形成及动态变化均不同。根茎挥发油成分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旺盛期积累缓慢,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后期积累迅速。根据研究结果确定南京地区茅苍术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6.
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136个成分(羌活78个成分、宽叶羌活58个成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鉴定率分别达到94.90%和91.41%。  相似文献   

17.
牛蒡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补肾壮阳等作用的药食两用滋补佳品,近年来对其种子、根、叶等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有部分研究,其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木脂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酚羟基化合物等,其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蛋白质、低聚糖、牛蒡酸、醛类、多炔类及挥发油等,其叶子的主要学学成分有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目前对牛蒡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够深入,其物效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牛蒡的综合开发利用.因此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福建石荠荣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福建省不同产地石蔼荣全草挥发油含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其含量变化范围为0.320%-1.020%。对五个不同产地的全草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番荆芥酚、1,8-桉叶油素、百里香酚、β-石竹烯、侧柏酮、异胡萍荷酮等,不同产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遗传相似性,但亦有一定差异,石荠荣资源在香精香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北细辛根及根茎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5.5%SFE萃取物和2.8%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从北细辛SFE萃取物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物总量的72.70%,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4.62%;从细辛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53%,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3.02%。两种方法有6种成分完全相同,其中致癌物质黄樟油素SFE法比蒸馏法低2.8倍。北细辛根及根茎超临界萃取物与水蒸汽蒸馏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其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提示药效亦不相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剂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长叶水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叶水麻(Debregeasia longifolia (Burm.f.)Wedd.)是荨麻科植物,果可食,根入药,除风湿。本文彩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长叶水麻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8个峰,共确认了其中83种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长叶水麻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丁基化羟基甲苯、十五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6-二甲基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