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依据 1 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 ,对沙棘适应该地区生境的气孔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沙棘气孔导度日均值为 2 1 4.47mmol· m- 2 · s- 1,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2 )沙棘气孔导度与 CO2 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0 .96 3 5 ;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水势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 0 .70 3 3~0 .8971 ;但与相对湿度间相关性不显著。 (3 )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的气孔调节机制为反馈式反应 ,即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减小 ,从而减少蒸腾耗水 ,达到节约用水 ,适应干旱的目的 ;(4)沙棘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气孔限制值的增大而减小 ,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为了解沙棘的抗旱机理 ,选育节水抗旱品种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鹤山人工马占相思林水分生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马占相思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探讨鹤山丘陵人工马占相思林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夏季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冬季呈单峰型;夏季的蒸腾速率最高,在冬季最低,仅占夏季的27.6%;马占相思林的蒸腾耗水量在旱季和雨季有明显的差异,旱季的蒸腾耗水量占雨季的25.5%,年蒸腾量为1625.1mm,占同期降水量的78.3%;马占相思林的蒸腾量接近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城市环境下油松林分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环境下,由于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土壤-植物-大气之间水汽循环减弱,水汽调节能力差,因而研究城市树木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于城市进行合理的水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于2017年生长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树木园内选择58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作为研究树种,采用热扩散法测定其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变化,利用彭曼公式计算冠层气孔导度。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油松林分蒸腾存在明显日、月变化,晴天天气下林分蒸腾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月林分蒸腾量5月最大,其次是7月、8月、6月和9月,分别为20.96、19.89、18.09、17.25 mm和7.49 mm。(2)油松林分蒸腾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太阳总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林分蒸腾的主要环境因子(R~2=0.47、R~2=0.31和R~2=0.16),风速对林分蒸腾的影响程度最小(R~2=0.12);不同降雨量对林分蒸腾的影响作用不同,10 mm以上的日降雨量对油松林分蒸腾作用明显。(3)除环境因子外,油松叶片气孔通过响应环境变化控制蒸腾作用,当饱和水汽压差1.5 kPa时,叶片气孔对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更敏感;当太阳总辐射250 W/m~2时,叶片气孔对蒸腾起促进作用,超过该阈值,叶片气孔关闭从而抑制树木蒸腾。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 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及CO2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716 8~0.874 5;沙棘光合速率与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达0.992 5,且沙棘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月变化.(3)沙棘光合速率与植物因子(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或细胞间CO2浓度增大,沙棘光合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复相关系数达0.971 5和0.970 8.这为分析沙棘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分析沙棘最适生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耗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宝妮  张建军  王震  茹豪  黄明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736-2741
应用TDP热扩散探针技术对晋西黄土区刺槐进行了一个生长季(2011年4-10月)的野外实地定位观测,结合同步测定的大气温度、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因子,根据相应经验公式计算了刺槐林的蒸腾耗水量和大气蒸发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刺槐树干液流速率与刺槐林地大气蒸发力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5月和8月,刺槐林地大气蒸发力和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均具有相似的连日变化规律,夜间值均明显小于白天,晴天和雨天表现出一定的昼夜变化规律,雨天波动幅度较晴天小,阴天基本无波动.在刺槐的整个生长季(4-10月),刺槐林地大气蒸发力和刺槐树干液流流速相关性在6、7、8三个月份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月份相关性不显著,该相关性在刺槐的整个生长季呈对称性分布;刺槐林各月平均蒸腾耗水量基本呈对称分布,最小值出现在4月,最大值出现在7月,刺槐林地大气蒸发力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4月份与其大小相当,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刺槐林在4-10月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是刺槐林实测蒸腾耗水量的4.45倍.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不同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测定了2002年生长季早、中、晚期植物叶片的光合、蒸腾速率及相应的微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机理性生理生态学模型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净光合速率模型和气孔导度模型分别能够解释57%~79% 和40%~59% 生长季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拟合得到的参数计算了典型7月份天气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模拟的结果表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的生物化学光合能力最强,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的光呼吸速率最低,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植物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铁杆蒿 (Artemisia gmelinii)、茵陈蒿和沙棘在午后出现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减小引起的,而苹果 (Malus pumila) 和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午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与叶肉细胞酶的活性降低有关。这些结论为未来的实验室测定提供了野外观测佐证。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东寨港应用气孔计对红海榄红树群落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几个生态因子日变化同步进行测定。在12月19日晴天条件下,冠层叶的蒸腾作用上午10—11时达到最高值4.27—4.34μg·cm~(-2)s(-1),午间蒸腾速率下降。群落总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叶内外水汽压差、气温、相对湿度、叶温和风速等因子的复相关达到极显著;对蒸腾速率影响显著的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和叶内外水汽压差。红海榄群落日平均蒸腾速率为2502gH_2O·m~(-2)d~(-1),其中冠层叶的蒸腾占总量的63%。  相似文献   

8.
羊草群落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和组装的人工气候箱装置,对天然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群落的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各时期的晴天条件下,羊草群落蒸腾、蒸散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均为双峰型。群落的蒸腾、蒸散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气温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群落的无效水分散失比率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群落中植物的蒸腾强度,以开花期最高,为1.156g/cm2(叶面积)/d;整个群落的蒸腾速率在种子蜡熟期达到最高值,为4861.07g/m2(地面)/d。群落的蒸散速率在6月份最高,达6454.36 g/m2/d。群落月蒸散、蒸腾耗水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8月份,各为125.9mm和83.9mm。在生长季中,群落的总耗水量与总降水量基本相等,但二者的季节消长不同步。在植物生长发育早期的6月份,水分亏缺严重,使群落对后期充沛的降水不能有效利用,群落生产力低下。  相似文献   

9.
豫西刺槐能源林培育的光合生理生态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红  王爽  马履一  彭祚登  贾忠奎 《生态学报》2010,30(11):2940-294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豫西丘陵区当年生5个品种的刺槐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响应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5个刺槐能源林品种在7月中旬、8月中旬及9月底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大都分别出现在12:00、08:00或10:00、10:00。(2)不同刺槐品种生长节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品种83002、8048、8044在7月份处于生长盛期,而品种3-I在9月份进入生长盛期;84023、3-I及83002具有相对良好的光合物质积累能力,具有刺槐能源林高产品种的光合特征。(3)供试刺槐品种在7月中旬更多地表现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导因素的光合限制,而在8月中旬及9月底则均表现为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两种因素交替主导。(4)5个供试品种所测得的光饱和点均在1000μmol.m-.2s-1以上,供试品种在7月中旬均不会出现强光抑制情况,品种83002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上升与湿度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引种台湾桤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桤木(Alnusformosana)原产台湾,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林地培肥树种。水分是限制植物地理分布和决定植物引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子之一。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引种两年生台湾桤木苗木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宽大的单峰型曲线,以13∶00~15∶00时左右蒸腾速率最高,不同部位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峰值有所不同,属非蒸腾午休型植物。气孔导度日变化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变化曲线;(2)蒸腾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以7月为最高,整个生长期叶片日均蒸腾速率为3.25mmol·m-2·s-1,表现出高光合、强蒸腾的生理特点;(3)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有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2种类型,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在整个生长期,以6月、7月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为最低,8月为最高;(4)在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生理生态因子中,以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4个因子的直接作用为最大。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和柠条水分利用与适应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徐炳成  山仑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025-2028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多年人工沙棘(Hippophae rhanvnoides)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的土壤水分状况、生产力月动态以及光合生理和水势日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沙棘与柠条深层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旱化现象,沙棘林在季节性土壤水分补偿深度和对深层低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方面要强于柠条林.沙棘林的年度生产力大于柠条林.沙棘能够随着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柠条具有高光合特别是高蒸腾的光合生理特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沙棘低.沙棘与柠条均兼具有御旱性与耐旱性,但沙棘对干旱的适应方式更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2.
沙棘果为制备沙棘膏的原料,以沙棘膏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影响工艺因素的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化制取沙棘膏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温度75℃,提取溶剂为80%乙醇,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提取时间4 h。按照该工艺沙棘膏中总黄酮的得率为15.64%。  相似文献   

13.
非豆科固氮树种-沙棘与微生物联合共生体的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ankia 非豆科树木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固氮生物资源 ,具有与Rhizobium 豆科植物相似的固氮能力 ,在自然界能量循环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与形成共生固氮的非豆科植物其抗逆性强 ,耐干旱、盐碱 ,抗高寒、瘠薄 ,能在一般豆科植物不能生长的环境下正常生长结瘤固氮。非豆科固氮树种 沙棘是三北地区重要垦荒先锋树种1) ,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 ,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同时 ,沙棘又是具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固氮树种[1] 。本文通过对沙棘菌根、根瘤联合共生体人工构建技术以及沙棘联合共生的增效作用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提高沙棘林生产力和合理经营沙棘林,以黄土丘陵区吴旗、安塞试验区多年的观测数据为依据,以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生长迅速,适应性强,4~5年可形成林茂草丰的灌木-草本群落,1~8龄生物量增长迅速。8~11龄生物量增长相对较缓,11龄后通过自然稀疏沙棘能维持较合理的群落结构和较高初级生产量,沙棘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利用可分为根系微弱利用层(0~20cm)、根系利用层(20~300cm)、土壤水分补充调节层(300~400cm)和微调节层(400~500cm),由于沙棘的改土作用及林地估枝、落叶的蓄水作用,沙棘林地1~1.5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较好,可超过或接近荒山天然草地、沙棘可通过根瘤固氮及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的分解维持林地养分平衡,6~9龄沙棘,土壤全N量可由农地,草地的0.05%~0.1%提高到0.2%。  相似文献   

15.
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沙棘叶、果肉和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1%、0.76%和0.55%,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是果肉和果皮的2.3倍和3.1倍,因此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Sea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L.), an upcoming superfood plant, has attracted researchers’ attention worldwide for its medicinal, nutritional, and...  相似文献   

17.
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t.sp.)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功能性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通过对大果沙棘果中的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Vc)以及脂肪等功能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今后大果沙棘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karyotypes in 4 species and 5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L.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all of the species and subspecies are diploid, with 2n=24, their complements are made of m and sm chromosomes and of them only H. thibetana has a pair of satellites. All of these karyotypes are symmetrical and primitive. It can be simplied as follows: Hippophae neurocarpa 2n = 2x = 24 = 18m+6sm, H. thibetana 2n = 2x = 24 = 14m (2sat)+ 8sm, H. rhamnoides L. ssp. gyantsensis 2n=2x=24= 18m+ 6sm, H. salicifolia 2n = 2x = 24 = 10m + 14sm, H. rhamnoides L. ssp. sinensis 2n=2x= 24 = 18m + 6sm, H. rhamnoides L. ssp. turkestanica 2n = 2x = 24 = 20m + 4sm; Hi. rhamnoides L. ssp. yunnanensis 2n = 2x = 24 = 14 + 10sm, H. rhamnoides L. ssp. mongolica 2n = 2x = 24 = 16m + 8sm.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resents new discoveries of the genus Hippophae L, including two new sections: i. e. Sect. I. Hippophae and Sect. II. Gyantsenses Lian, a new rank species H. gyantsensis (Rousi) Lian, as well as a new record of H. rhamnoides L.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in Gansu. Besides, a key to the sections and species is provided and an account of the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on the genus is given.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沙棘果粉的品质,助其实现规模化生产,从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体系、羟基自由基(·OH)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体系和亚硝酸盐(NO-2)的清除效果方面着手,研究了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青海沙棘果粉对DPPH·、·OH、O-2·和NO-2均有清除作用,且对DPPH·、·OH的清除能力优于O-2·和N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