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实验中以20℃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大,为124.8%;盐度实验中以32盐度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8.3%;光照强度以2500 lx条件为最佳,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88.2%;光照周期以24L∶0D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达到197.3%。由此可见,在温度为20℃,盐度为32,光照强度为2500 lx,24 h光照的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长势最好,是培育蜈蚣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  江天久  王锐 《生态科学》2008,27(6):457-462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观察了溶血毒素对红细胞的溶血过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藻细胞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400W,4℃下处理15min;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提取的毒素对血红细胞膜具破坏作用;海洋卡盾藻合成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组分,其中1种可能为为脂类,3种为糖脂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鱼毒性赤潮生物毒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近年来发现能够引起水华的一种优势淡水蓝藻, 可产生蓝藻毒素,由其引发的水质危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探讨环境因素与拟柱胞藻生长状态的关系, 设计采用温度(25, 30, 35 ℃)、光照(2000, 3000, 4000 lx)、盐度(0, 4, 8)与pH 值(7.2, 8.2, 9.2)四种环境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 分析在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拟柱胞藻的比平均生长速率, 最高藻丝密度, 叶绿素a(Chl-a)及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9种环境因子组合中, 除温度25℃、光照4000 lx、pH 9.2 及盐度8, 拟柱胞藻不能生长外, 其余条件均能生长。藻丝生长速率、藻丝密度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程度上, 盐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pH 和温度, 光照影响最小。拟柱胞藻藻丝最佳生长的环境条件为温度30℃, pH 8.2, 光照4000 lx 及盐度0。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条件对绿色巴夫藻生长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温度、盐度、光照条件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的适温范围在5—30℃之间,最适为25℃;该藻为低盐度种类,在试验范围内都能生长,其最适盐度为6‰;生长较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巴夫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1(n-7)、C18∶1(n-9)、C18∶3(n-3)、C18∶4(n-3)、C22∶6(n-3),其中在20℃时C22∶6(n-3)的含量达到最高,且PUFA(n-3)的含量也较高;在低盐度条件下有利于PUFA(n-3)的合成,盐度为6‰时C20∶5(n-3)的含量最高为总脂的6.02%,在盐度为15‰时C22∶6(n-3)的含量达到最高(总脂的17.79%);光照强度对C22∶6(n-3)的影响不大,在3000lx时C20∶5(n-3)的含量较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下利于PUFA(n-3)的合成,且C22∶6(n-3)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温度、光照、盐度对2株曼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unzelii)SM-1、SM-2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及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最适生态条件。在实验室智能光照培养箱内不充气培养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光照强度(20、40、60、80、100和120μmol/m2·s)、盐度(10、15、20、25、30、35和40)对2株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2株藻的生长、总脂及脂肪酸含量影响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株SM-1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光强60μmol/m2·s,最适盐度30,而低温(10~15℃),低光照(20μmol/m2·s),低盐度(盐度15)更有利于总脂及PUFA的积累。SM-2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强60μmol/m2·s,最适盐度30,而低温(10~15℃),低光照(20μmol/m2·s)更有利于其总脂及PUFA的积累,低盐(盐度15)则更有利于PUFA的积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2株藻可先在最适条件下培养以增加生物量,后转至利于PUFA积累的条件下提高PUFA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丹婷  李铭红  乔宁宁 《生态学报》2010,30(23):6451-6459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0℃、2—4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实验所设100%(12000lx)和50%(5320lx)光照条件下苦草均可正常生长;但对于30℃的高温胁迫耐受性较差;苦草在总氮浓度为4mg/L的水体中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2mg/L或8mg/L的总氮浓度均会抑制其生长。(2)5320lx的光照强度和10℃的温度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较为有利;而单纯总氮浓度的变化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影响不大。(3)苦草的生理活性在高于12000lx或低于1025lx的光强、高于30℃的温度以及8mg/L的总氮浓度下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苦草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和温度是主效环境因子;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温度以及这两个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影响苦草生理活性的主效因子。苦草作为不能形成冠层的基生叶莲座型沉水植物,对光强要求不高,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好,但较不耐高营养盐浓度,因此,在得到一定修复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作为秋、冬季水生植物恢复和重建的关键物种。  相似文献   

7.
铜藻苗种繁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 以浙江省南麂岛马祖岙的野生铜藻作为亲本, 详细观察了铜藻繁殖特性、胚胎发育和幼孢子体的早期发育过程, 开展了铜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条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等)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 南麂岛铜藻的自然繁殖盛期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 室内海水温度为13—18℃, 较适宜于雌雄生殖托的形成。在试验条件下, 铜藻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0—20℃, 盐度是20—30, 在该培育条件下, 经过48h的孵化, 受精卵可以大批量同步化发育成具有假根的幼孢子体。人工育苗结果表明, 适宜的环境因子(温度20℃, 盐度20—30, 光照强度4500 lx, 光照时间12—18h/d)较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铜藻幼孢子体的前期培育连续流水和充气为宜, 经18—20d的室内培育, 幼孢子体可发育成具有2—3叶片的幼苗。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铜藻幼孢子体的附着和生长, 可满足后期藻场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福建省山仔水库水华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光照、温度和磷酸盐对福建省山仔水库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Wittr.) Kirchn.]SZ200307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水华微囊藻SZ200307的生长加快,但过强的光照强度反而抑制其生长,最适光照强度为4 000~4 500 lx;20℃~30℃,水华微囊藻SZ200307有较高的比增殖率,30℃最适合其生长;当磷的浓度较低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添加外源性磷,水华微囊藻SZ200307增长迅速;当磷浓度高于0.258 mg*L-1,磷元素不再是其增长的限制性因子,温度、光照等其他环境因子将限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9.
温、光、盐对硅藻STR01生长、总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新分离STR01的生态培养条件,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温、光、盐三因素三水平对该藻的生长、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影响。结果表明: 温、光、盐对STR01的生长、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P<0.05)。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5℃, 最适25—30℃(K值达0.679—0.682), 总脂含量积累的最适温度是25℃(总脂可达17.23%), 温度20℃时有利于该藻PUFA的积累, 可达34.23%。STR01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40—120 μmol/(m2·s), 最适光强为60 μmol/(m2·s), 光照强度40 μmol/(m2·s)有利于该藻的PUFA积累, 可达34.29%。STR01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0—35, 最适盐度25, 盐度25时PUFA含量较高(43.4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STR01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影响显著, 生长的最优组合: 温度30℃、光照强度60 μmol/(m2·s)、盐度25, 该组合下的生长速率达0.756; 总脂含量积累的最优组合: 温度30℃、光照强度60 μmol/(m2·s)、盐度20, 该组合下的总脂含量为20.00%。PUFA的最优组合: 温度25℃、光照强度60 μmol/(m2·s)、盐度20, 该组合下PUFA的含量为35.37%。综上所述: 该藻生长迅速, 总脂含量较高, PUFA丰富, 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耐高温浮游硅藻。  相似文献   

10.
温度、光照强度对瓜实蝇成虫飞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瓜实蝇是我国南方瓜果的主要害虫。本试验分析了影响瓜实蝇成虫飞行行为及活跃度的原因,以便能更有效地控制瓜实蝇危害。【方法】在已知瓜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部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分别测定温度、光照对瓜实蝇的飞行行为的影响。【结果】瓜实蝇成虫在15℃下开始飞行,飞行活动的群体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适飞行活动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10℃明显对其飞行行为有抑制作用,高温(35℃以上)明显对其有刺激作用,促进其飞行行为的发生。瓜实蝇成虫的活跃度在25~40℃下较高,均大于50%,在10、15和45℃下则为0。瓜实蝇成虫在2400 lx光照条件下开始飞行活动,飞行活动的群体数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强,最适飞行活动的光照为9600 lx,但高强度光照12000 lx对其飞行行为有抑制作用。活跃成虫的数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与意义】温度、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对瓜实蝇的飞行行为都有抑制作用,适度的高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因子对朱蕉试管苗繁殖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爱民 《广西植物》2003,23(1):61-63
以红边朱蕉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强(1000、2000、3000、5000lx)、不同温度(21、26、31°C)、不同光周期(光照9、14、19、24h/d)对朱蕉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lx,26°C,光照14h/d有利于芽的增殖:而适当增加光强、提高温度、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10、15、20、25 ℃)和光照强度(20、60、100、140、180 μE·m-2·s-1)对鼠尾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鼠尾藻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鼠尾藻在15 ℃和20 ℃下生长速率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有上升趋势.在10 ℃和15 ℃下,较高的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而在20 ℃和25 ℃下,其生长速率总体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叶绿素a、墨角藻黄素的含量影响极显著,其中光照强度的影响大于温度.总体上,叶绿素a和墨角藻黄素的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鼠尾藻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而温度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不显著.鼠尾藻蛋白质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10 ℃和15 ℃下含量较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可改变鼠尾藻的藻体成分含量,这种改变可能是鼠尾藻为了适应环境因子改变而做出的积极的生理调节,对其生长和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子花苗期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世省  金则新  李钧敏 《广西植物》2003,23(2):175-180,164
对七子花苗期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中午胞间CO2浓度增高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暗呼吸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中午最高。光能利用效率以上午7∶00为最高,中午最低,以后又逐渐上升。(2)净光合速率最适温度为25~30℃,高光合有效辐射和高温下光抑制加剧。(3)29℃下饱和光强为890μmolm 2s 1,表观量子效率为0.0325,光补偿点为44μmolm 2s 1;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气孔阻力减小,但光合有效辐射过高,气孔阻力却有所上升。(4)在29℃的饱和光强下,羧化效率为0.0351,CO2补偿点为173μmolmol 1,低于或高于饱和光强,羧化效率下降,CO2补偿点升高。  相似文献   

14.
太湖常见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原位观测太湖常见的水生植物菱、荇菜、苦草、黑藻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在暗适应和光适应条件下的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浮叶植物菱和荇菜光系统Ⅱ的潜在最大光合作用能力高于沉水植物苦草和黑藻,其最大量子产量分别为0.837、0.831、0.684和0.764;菱和荇菜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半饱和光强分别高于沉水植物苦草和黑藻,且在光适应条件下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盐度变化条件下芦苇对互花米草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琨  赵福庚  张茜  钦佩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1863-1867
以芦苇凋落物为试材,采用溶液浸提法和厌氧腐解法,获得水提物和腐解产物两种浸提物母液;在5‰和10‰盐浓度下以两种浸提物母液和25%母液分别处理互花米草种子、刚萌发的幼苗以及互花米草滩涂中特有的互花米草益生菌,考察盐度变化对互花米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能够显著促进互花米草种子的萌发、幼根以及互花米草益生菌的生长(P<0.05).较高的盐浓度(10‰)下,芦苇水提物对互花米草的萌发、生长和互花米草益生菌的生长呈促进作用;当盐浓度降低至5‰时,该促进作用消失.在较低的盐浓度(5‰)下,芦苇腐解产物对互花米草萌发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较高盐浓度(10‰)时,则对互花米草益生菌产生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试验的任一盐浓度下,芦苇腐解产物对互花米草幼苗和幼根的生长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6.
嫁接对低温弱光下甜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卫士’和‘部野丁’为砧木,以‘赤峰特选’为接穂进行嫁接,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甜椒自根苗和嫁接苗进行低温(8 ℃/ 5℃)弱光(100 μmol·m-2·s-1)处理,处理7 d后在正常条件(25 ℃/18 ℃,PFD 550~600 μmol·m-2·s-1)下恢复3 d,研究低温弱光下甜椒嫁接苗和自根苗气体交换参数、羧化效率和荧光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3 d时,甜椒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羧化效率(CE)均下降50%以上,之后Pn、Gs趋于平稳,CE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低温弱光下,甜椒幼苗的暗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有所升高,表明其光合机构受到一定伤害,但处理结束3 d后基本恢复.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在各处理阶段的Pn、Gs、CE、ФPSⅡ、Fv/Fm和ETR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o明显降低.可见,嫁接可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光合功能,减轻低温弱光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23.5~24.0 ℃和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球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4种单细胞藻类单独及组合投喂24 d后对魁蚶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饵料投喂条件下,稚贝存活率均在95%以上,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单一饵料投喂组中,球等鞭金藻组的稚贝生长最快,小球藻组的稚贝生长最慢.组合投喂组中,球等鞭金藻与其他3种单胞藻混合(1∶1)投喂组稚贝壳长及特定生长率均优于其他组,其中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稚贝壳长和壳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6%·d-1和6.4 %·d-1.研究结果可为魁蚶人工苗种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控黄顶菊进一步在国内蔓延,明确黄顶菊的生长机制迫在眉睫.本研究设不同遮阴程度(0、50%和80%)和种植方式(黄顶菊单种、藜单种、两者混种)共9个处理,研究遮阴和种植方式对两种植物出苗率、光合荧光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度遮阴有利于黄顶菊出苗,但是出苗不整齐,这是造成黄顶菊入侵性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猝灭(q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量子产量(Y)、非光化学猝灭(qN)、水分利用效率(WUE)、茎生物量比(SMR)、冠宽(CW)和干物质积累量(DM)都增加,而比叶面积(SLA)降低;黄顶菊叶生物量比(LMR)显著增加,而藜不显著;黄顶菊DM增幅比藜的增幅高.80%遮阴下,藜Pn和DM都高于黄顶菊.自然光下,黄顶菊Pn、qN、WUE和相对竞争强度(RCI)最高,混种黄顶菊CW、DM和混种藜Pn、Y显著低于相应的单种处理.黄顶菊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比藜高.因此,黄顶菊耐阴能力比藜弱,两种植物都是通过增加SLA和降低LMR来适应弱光;黄顶菊适应强光的能力大于藜,自然光下混种黄顶菊通过增加SMR和降低CW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对七种外来杂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适应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郭水良  方芳  强胜 《广西植物》2003,23(1):73-76,8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野塘蒿(Conyzabonarinsis)、钻形紫菀(Astersublatus)、一年蓬(Erigeronannuus)、马缨丹(Lantanacamara)和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是我国东南地区有分布的7种外来杂草。测定了38°C、25°C和5°C处理下它们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7种杂草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一年蓬和金鸡菊,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则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马缨丹、一年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金鸡菊。分析了四种生理指标变化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照强度(0、1000、2000和3000 lx)对两种养殖方式(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饲料和泼洒微生物制剂)下刺参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刺参幼参的相对体质量增长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影响显著(P<0.05),其趋势为2000 lx > 1000 lx > 3000 lx > 0 lx;相同光照强度下,复方中草药组刺参幼参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微生物制剂组.光照强度对刺参幼参消化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2000 lx > 1000 lx > 3000 lx > 0 lx,蛋白酶活性为1000 lx > 2000 lx > 0 lx > 3000 lx; 相同光照强度下,两种酶活性多为复方中草药组高于微生物制剂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