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探明高山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的繁育系统特点和其对高山气候环境的繁殖适应特征,我们沿海拔梯度选择了5个样地(样地1(4 452 m)、样地2(4 215 m)、样地3(4 081 m)、样地4(3 841 m)、样地5(3 681 m))对其传粉生态学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样地1、2的全缘叶绿绒蒿的单花寿命显著长于样地3、4和5。花开放早期柱头高于花药,之后花药不断伸长,并在开放中后期与柱头接触,说明全缘叶绿绒蒿具有不完全雌雄异位的花部特征。自然状态下,柱头可授能力持续期约8天(雌蕊先熟),但花药于开花第5天才散粉,花粉寿命约2天,说明全缘叶绿绒蒿为雌雄异熟,但存在一定的重叠期。人工授粉试验表明,全缘叶绿绒蒿自交部分亲和,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各样地中自然对照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人工异交处理的结实率,说明自然状态下全缘叶绿绒蒿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粉限制。传粉昆虫观察发现,样地1和2的传粉昆虫主要是蝇类,样地3、4和5的传粉昆虫主要是蝇类和蓟马(Thripidae spp.),蝇类在不同植株间的活动能够保证异花传粉结实,同时,蝇类和蓟马在花内的活动会引起"协助自交"。全缘叶绿绒蒿约65%的观察个体存在"自动自交"。蝇类在各样地的访花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样地1访花频率最低,样地2访花频率最高。各样地的结实由于异花传粉者的不足而受到传粉限制。两种不同类型的自交机制恰恰为该植物异花传粉者不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繁殖补偿。全缘叶绿绒蒿不分泌花蜜,当环境温度降低时,采取为昆虫提供保温庇护场所的方式来吸引传粉者。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茄科)的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科的多数种类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点, 主要通过异花传粉结实; 但是, 一些物种或者物种内的部分种群或者个体却高度自交亲合, 转变为自交的繁育系统。该科植物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开花较早, 比其他晚开花的植物种类更加缺少有效的异花传粉昆虫。我们选择了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2个种群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目的是检验该物种的繁育系统是否在极端环境下由于传粉者的缺乏而发生了部分改变。研究发现,山莨菪的花不完全雌性先熟, 柱头和花药间的平均距离随着花开放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缩小, 但两者在多数花的单花花期结束时并没有发生接触。因此, 山莨菪花主要表现为适应异花传粉的雌雄异位特征。然而, 少数花 (4.9%)的柱头和花药发生接触, 为“自动自交”的传粉解除了空间隔离。2个种群的多数个体存在自交不亲和机制, 应具有异花传粉的繁育系统; 但是部分个体具有明显的自交亲和能力, 为自交提供了生理基础。高海拔种群的传粉昆虫主要是厕蝇(Fannia sp.), 它们在不同植株间的活动能够保证异花传粉结实; 同时该种群的部分个体存在“自动自交”。低海拔种群的主要访花昆虫是蚂蚁, 它们在花内的活动导致花粉在同一朵花内传递, 而引起“协助自交”; 而异花传粉昆虫厕蝇的访花频率则较高海拔种群低。两个种群的结实均由于异花传粉者不足而受到传粉限制。因此两种不同类型的自交机制为该早期开花植物异花访花昆虫的不足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繁殖补偿。  相似文献   

3.
高山植物扁蕾的延迟自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具有鲜艳的花和显著的腺体,并且花开放的前5 d柱头和花药始终处于不同的位置(雌雄异位),这些花综合征表明该植物应为异花传粉。为检验这一假设,我们对青藏高原植物扁蕾的海北站种群进行了3年的传粉生物学研究实验。与花综合征所表明的繁育系统相反,两年的野外观察发现昆虫的访花频率十分低,不去雄并隔离昆虫处理也能产生大量种子,说明这一种群的繁殖主要是依赖于自花传粉。尽管利用种子结实评价的柱头可授性从花开放4 d后开始下降,但随着花的发育进程,雄蕊的伸长能使得花药与柱头完全接触。实验也证明,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都超过5 d,说明花药和柱头的接触能够发生自花授粉。扁蕾的这种自花传粉机制应属于典型的延迟自交类型。自花授粉发生在单花花期快要结束前,自交之前仍然保持异交传粉机制,这种延迟自交避免了自交与异交竞争造成的花粉或者种子折损,并为扁蕾在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由于访花昆虫缺乏造成的异交失败提供了繁殖保障。  相似文献   

4.
露蕊乌头(毛茛科)不同海拔居群的传粉生态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两个不同海拔地点(互助,2460m和海北,3200m)的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居群的单花花期、雄性期持续时间、雌性期持续时间比低海拔长。露蕊乌头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尽管高度自交亲和,但产生种子必须依赖传粉媒介。熊蜂是露蕊乌头的主要传粉昆虫,两个居群均存在传粉限制。熊蜂取食花蜜为主,在同一个花序上的访问顺序以由下向上为主,但在互助居群和海北居群有3.9%和2.7%的访花是由上向下进行的。统计发现有37.7%和29.3%的访问行为发生在同一植株内;因此,同株异花传粉造成的自交在露蕊乌头中仍然不能避免。低海拔居群的熊蜂种类和访花频率均高于高海拔居群,但自然状态下两个居群的结实率并没有显著差异。高海拔露蕊乌头居群可能具有较长的柱头持续时间,从而补偿了由于访花频率低带来的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雌雄异熟和异型花在一些被子植物中的共同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避免两性花植物自交并促进异交的机制。本文报道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 Pissjauk.的花同时具有雌雄异熟和异型花这两种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详细观察了该植物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主要探讨这种促进异花传粉的机制是否能完全避免株内异花传粉的自交。繁育系统试验证明祁连獐牙菜单花套袋不结实,说明雌雄异熟和异型花的花特征完全避免了单花的自花传粉,自然结实必须依赖昆虫传粉才能完成。然而,该植物却是高度自交亲和的,因为人  相似文献   

6.
郭艳峰  刘妍  蒋谦才  孙红梅 《广西植物》2016,36(11):1318-1324
猪屎豆( Crotalaria pallida)为典型的蝶形花植物,分布极广,是路边或遭破坏生境中最常见的先锋种之一,野外观察未发现其有营养生殖的现象,主要为种子繁殖。该研究通过对自然生境中猪屎豆开花物候、访花昆虫及繁育系统的研究,旨在从繁殖的角度阐述其快速扩张的能力。结果表明:尽管猪屎豆的主要访花昆虫是蜜蜂,但蜜蜂的访花频率极低[(1.73±1.30)次/花序·h-1],且在整个花期内花药和柱头均被龙骨瓣包裹,蜜蜂访花时未成功接触柱头和花粉,不能实现传粉,因此蜜蜂不是猪屎豆有效的传粉昆虫,这与假说“蝶形花普遍是对膜翅目昆虫,尤其是对蜜蜂传粉的适应”不一致。人工授粉结果显示,猪屎豆为自交亲和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其繁殖主要通过主动自交生产种子来实现,且在自交过程中长短花药都参与主动自交。这种自交方式不同于其他蝶形花植物的主动自交仅由短花药实现。对猪屎豆而言,长短花药均参与自交能够增加柱头的授粉几率,保证其在不利的生境中成功结籽,是其成功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钟涛  段旭宇  姜银银  刘光立 《广西植物》2020,40(9):1315-1324
为探究全缘叶绿绒蒿(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的花内热量来源和温度调节功能,该研究选择在全缘叶绿绒蒿的巴朗山居群,对其进行遮阴及去瓣处理,并采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微环境温度日变化及花器官温度,用环境温度计监测环境温度。结果表明:(1)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和花器官温度,全缘叶绿绒蒿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显著低于环境昼夜温差,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具有温度调节功能。(2)白天环境温度较高时,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花瓣会降低花内微环境温度; 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时,花瓣闭合会提高花内微环境温度; 花瓣闭合运动降低了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产生了保温效果。(3)在太阳照射下,花器官温度差异显著,雌雄蕊温度显著高于花瓣温度,且花器官温度由雌蕊柱头中心点向外递减,全缘叶绿绒蒿能有效调控花器官各部位的温度。综上认为,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主要通过花瓣闭合运动降低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并能在太阳照射下调节各花器官的温度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及其进化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花植物具有纷繁复杂的繁育系统,以避免或促进自交或异交。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Flexistyly)是最近在热带山姜属(Alpinia)植物中发现的一种促进异交的行为机制。具有这一机制的种类其自然种群中的个体根据开花行为的不同分为两种表型:一种上午散发花粉而其柱头向上反卷,远离昆虫拜访的通道;另一种其柱头上午垂向唇瓣,能够接受拜访昆虫的传粉,但自身的花药却不打开。到中午时分,两种表型花通过互为相反的柱头卷曲运动转换性别——前者柱头向下卷曲,后者柱头向上卷曲且花药打开。每朵花的花期为12 h,两种表型在自然种  相似文献   

9.
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的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花内雄蕊合生结构的繁殖适应意义, 初步研究了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花部综合征、传粉特性和繁育系统。半边莲花大且鲜艳, 花瓣中下部弯折并合生成背部有裂缝的不封闭的花冠筒。5雄蕊的花药紧密合生成花药筒, 花丝中上半部也合生在一起, 只有花丝基部分离插生于花冠筒上。柱头被包裹在花药筒内。半边莲单花寿命可达5 d左右。雄性先熟, 柱头在伸出花药筒之后才具活性。花的主要访问者为蚂蚁、食蚜蝇和苍蝇类等小型昆虫。半边莲单花花粉数约为(5 200±130)粒、胚珠数约为(55±6)颗, 花粉胚珠比为94.54, 应属于兼性自交繁育系统, 但异交指数和其它特征都显示其以异交为主, 部分自交亲和。套袋和人工授粉实验发现, 半边莲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自发自交, 但自交亲和性高。雄蕊合生(尤其是花药的合生)能把花药中的花粉聚拢在一起在传粉者的一次访问中就被同时带出, 与同样具有较低花粉胚珠比的花粉聚联(Pollen aggregation)传粉过程近似。半边莲的雄蕊合生结构(花药合生成筒、花丝上部也合生)可能与一些特定的花部特征, 如花被合生成未完全封闭的筒、雌雄异熟以及低花粉胚珠比等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适应小型传粉者的“花部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具有极为广泛的多样性和类型各异的特化传粉者, 被誉为“双子叶的兰花”, 受到众多传粉生物学家的关注。本文以海南特有种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为研究对象, 对3个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进行了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开花物候、花器官结构、花粉活力和柱头活性、传粉者种类和访花行为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单花花期4.10 ± 0.46 d, 雄性期和雌性期分别约为3.15 ± 0.24 d和0.95 ± 0.36 d; 种群开花峰期在8月初, 高海拔种群的花期高峰相对滞后。低、中海拔种群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以开花第2 d花粉活力最高; 高海拔种群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柱头活性随开花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高海拔种群开花各天次均较低、中海拔种群低。主要传粉昆虫为黄黑无垫蜂(Amegilla leptocoma)和绿条无垫蜂(A. zonata), 低、中海拔种群以黄黑无垫蜂为主, 高海拔种群以绿条无垫蜂为主。未观察到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 人工授粉能明显增加坐果率(75-90%), 自然坐果率在高海拔种群相对较低(40-60%), 说明存在较强的传粉者限制。海南凤仙花的保护需要同时关注其有效传粉者的保护, 促进有效传粉昆虫在不同海拔种群之间的往来, 保证种群间的花粉流与种子流, 维持海南凤仙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有效种群大小。  相似文献   

11.
马玉心  蔡体久 《昆虫知识》2008,45(1):117-121
对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时间、访花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兴安鹿蹄草的访花昆虫有3目、10科、16种,其中传粉昆虫为5科9种,主要的传粉昆虫为杂棘蝇Phaonia hybridassp.、熊蜂Bombus ignitus、东北驼花天牛Piidonia puziloi(Soisky)及花蚤Mordellidae sp.。(2)各种传粉昆虫访花频率差异较大,杂棘蝇和花蚤日访花有2次高峰,分别在上午9:00~10:00时和下午14:00~15:00时;熊蜂日访花频率较低,在中午11:00~12:00和下午15:00~16:00时较高;东北驼花天牛日访花高峰出现在中午前后。(3)东北驼花天牛访花时间较长,10~15min,主要吃兴安鹿蹄草花粉。杂棘蝇访花时间较短,10~25s,主要舔食柱头分泌物。熊蜂访花时间最短只有5~10s,主要吃兴安鹿蹄草花粉。  相似文献   

12.
毛菍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传粉生物学特性,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缘、林内和林隙3个生境内毛菍的花期、花部形态、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毛菍无花蜜分泌;花瓣对访花昆虫有吸引作用;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食蚜蝇类和丽金龟类;主要传粉昆虫有木蜂、熊蜂,其中木蜂传粉活动最为活跃,为最有效传粉昆虫。毛菍具典型的异型雄蕊,长、短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化,推测这是毛菍保证传粉成功的策略。毛菍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坐果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花授粉和滞后自交的生殖保障现象;其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昼夜温差较小和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和林隙生境有利于延长群体花期;光照充足、温度相对较高的林缘生境,花朵发育较快,柱头可授性的时间稍早。花粉、传粉者和环境条件是制约毛菍野外传粉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短柄五加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短柄五加(Eleutherococcusbrachypus)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及访花频率进行了观察,对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以及传粉效果和繁育系统做了检测。初步结果表明,短柄五加以根茎进行无性繁殖,1个居群为1个无性系。虽自交亲和,但昆虫的访花活动可显著提高座果率。昆虫传粉主要在无性系内异花间进行,属于广义的自花传粉。传粉者为多种不同的昆虫,包括马蜂和胡蜂在内的蜂类、蝇类和甲虫。其花期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期和蜜汁分泌期等特征使其能够适应环境,从而获得较高的座果率。平均座果率为65%,饱满种子率为45.5%。自然条件下未发现实生苗,广义的自花传粉导致的种子质量低下可能是其原因,也是限制短柄五加分布范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塔落岩黄芪主要传粉蜂的传粉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落岩黄芪 (Hedysarum laeve)是毛乌素沙地重要豆科植物, 在我国西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自交率非常低, 必须依靠传粉昆虫授粉才能结实。野生传粉蜂是其主要传粉者。为了明确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组成及优势传粉蜂的传粉效率, 2004–2006年, 我们设置了4个2 m×2 m样方观测访花昆虫的组成并对主要传粉蜂的访花频率、花粉移出率和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单花停留时间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白脸条蜂(Anthophora albifronella)、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和散熊蜂(Bombus sporsdicus)是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 其中白脸条蜂在数量和访花频率上占有明显优势, 但其花粉移出率比海切叶蜂和散熊蜂的低, 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通过对这3种蜂的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和访花频率综合分析后, 我们认为白脸条蜂是塔落岩黄芪最有效的传粉蜂。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2021,45(11):1173-1176
在简述碳中和概念的基础上, 重点对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及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性进行了评述, 认为碳减排和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因素; 碳减排的核心是节能、调结构、增效和发展清洁能源, 碳增汇的核心是生态保护、建设和管理。由于植被自然生长和生态建设等因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发挥了, 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碳汇作用。为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作者提出“三优”生态建设和管理原则, 即“最优的生态系统布局、最优的物种配置、最优的生态系统管理”。此外, 文章还对“后碳中和”时代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认为碳中和后, 由于气候变化, 特别是大气CO2浓度增速减缓甚至下降等因素, 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植被生产力下降, 对此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需要提前谋划和应对。  相似文献   

16.
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的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全  邓洪平 《植物研究》2011,31(4):403-407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为重庆市缙云山特有分布种,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本文在定点观测的基础上,运用过氧化氢检测法、花粉-胚珠比(P/O)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黄芩的开花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黄芩花展示和花设计具有适合蜂类等传粉昆虫的传粉综合征,熊蜂(Bombus)和食芽蝇为主要的访花者,P/O为7 618±390,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套袋实验也证实其必需传粉者异花传粉且可能自交不亲和;其雌雄蕊紧靠的花部结构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低、昆虫的访花频率较低等内外因素致使其自然坐果率较低(20.08%)且结实少(5.6个/株)。由于缙云黄芩小坚果萌发率较低,其有性生殖能力较低,居群扩大困难,应尽快采用人工栽培助其复壮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绣球茜的二型花柱及其传粉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的花药和柱头高度、花粉和柱头形态,以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结实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绣球茜在同一居群中同时具有长花柱(Pin 型)和短花柱(Thrum)两种花型,长花柱植株的柱头和雄蕊高分别为9.61±0.36 mm和6.79±0.38 mm,短花柱则为6.11±0.56 mm和8.96±0.59 mm,表现出互补式雌雄异位的花部特征.通过人工辅助授粉,两种花型植株的自交和同型植株间异交都不结实,仅在型间异交方能正常结实,说明绣球茜中存在极强的自交不亲和和型内不亲和现象.在花粉与柱头形态方面:长柱型花的单花花粉量(38555.6±6258.4)显著地小于短柱型花(52145.45±8924.5)(t=4.009,P<0.01),长柱花和短柱型花的胚珠数分别为38.73±1.85和39.1±2.25(t=-4.13,P>0.01);长柱型花花粉粒的大小(极径21.27±0.70 μm)显著地小于短柱花(21.92±0.79μm)类型(t=3.890,P<0.01),而柱头乳突大小长柱类型要大于短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二型性.研究结果表明绣球茜是一种典型的二型花柱植物.此外,对其传粉昆虫及昆虫访花行为的观察表明,蝶类(青风蝶属Graphium)和蜂类(熊蜂Bombus sp.和木蜂Xylocopa magnifica Smith)为绣球茜的主要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它们能够在两种不同花型植株之间有效地传粉.  相似文献   

18.
亚洲特有植物风筝果(Hiptage benghalensis)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的雌雄异位变化极大, 柱头与可育花药的空间距离在海南岛与云南西双版纳种群仅有2-4 mm, 而在贵州及云南东南部种群可达10-12 mm。为验证 “镜像花雌雄异位的变化是各个地理种群受到传粉昆虫体型大小选择的结果”假说, 本文开展了传粉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探讨风筝果不同地理种群的雌雄异位变化是否与当地传粉者体型相关, 是否有着遗传基础, 以及是否形成了“传粉生态型”(pollination ecotype)。结果表明, 雌雄异位程度大的贵州种群和云南东南部种群, 其传粉者也是体型较大的木蜂(Xylocopa nasalis)和熊蜂一种(Bombus sp.); 雌雄异位程度小的海南岛种群和云南西双版纳种群的传粉者则是体型较小的大蜜蜂(Apis dorsata)、西方蜜蜂(A. mellifera)。除了雌雄异位的明显分化(F = 53.69, P < 0.01)之外, 花柱长度也在这两类种群之间差异显著(F = 12.5, P < 0.05), 与传粉昆虫身体长度密切相关。通过叶绿体ycf1b、rbcL和细胞核ITS 3个DNA片段的序列分析, 由大型蜂传粉的雌雄异位程度较大的3个种群(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种群)遗传关系极近, 与小型蜂传粉种群(雌雄异位较小的海南岛种群和云南西双版纳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结果显示, 风筝果不同地理种群的镜像花雌雄异位程度的变化可能是适应局域不同体型大小的传粉昆虫的选择结果, 而且种群间出现了基因流的隔断, 可能与大型蜂、小型蜂传粉的两种生态型有关。镜像花通过雌雄异位的变化适应不同地域的传粉者而形成传粉生态型, 这种传粉生态型及其传粉隔离机制可能是风筝果属物种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的传粉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淼  范俊峰  李静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6):1012-1017
该文对生长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的传粉习性做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异翅独尾草的花期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单花花期一般为1 d,而当遭遇最高温度不足20 ℃的阴雨天气时,单花花期可延长至2 d。单花的开花时间一般为每天10∶30~15∶00,大约4~5 h,单个花药的散粉时间约为40 min,但其6枚花药的开裂与散粉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显著地延长了单花的散粉时间,这是对干热多风的沙漠生境中传粉者不确定性高度适应的结果。异翅独尾草花粉借风传播的距离可达70 m,但其中约60%花粉的散布距离集中在20 m以内;昆虫是异翅独尾草的重要传粉媒介,蜜蜂、食蚜蝇、麻蝇、切叶蜂、隧蜂等是主要的传粉者。蜜蜂和食蚜蝇访花时,都是先飞落到花基部黄绿色斑点处,然后沿着花被片的紫色脉纹进入到花内,黄绿色斑点是对花蜜的拟态,是异翅独尾草对高温多风沙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昆虫的访花行为最活跃的时间在10∶30~13∶30之间。一天当中单花的开放时间与沙漠中风速的日变化及访花昆虫的活动习性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异翅独尾草的花粉与胚珠比(P/O)等于6 164,为适合于异花传粉的类型。人工套袋试验结果表明自交是可育的,这可能是对占据了不稳定的、先锋生境的异翅独尾草缺乏远交机会的有效补偿。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晚期开花植物线叶龙胆的传粉生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叶龙胆(Gentiana lawrencei var. farreri)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在晚秋和早冬开花。为了探明线叶龙胆繁育系统特点, 探讨其对环境的繁殖适应特征, 对其传粉生态学过程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察。线叶龙胆自然状态下的结籽率很低, 存在严重的花粉限制。雌雄异位和不完全雌雄异熟的花特征表明其结实必须依赖昆虫传粉。繁育系统实验表明, 部分套袋花也能结实, 这可能主要是由蓟马(Thripidae spp.)和蚂蚁(Formica spp.)等小昆虫协助自交所致。克什米尔熊蜂(Bombus kashmirensis)和苏氏熊蜂(B. sushikini)是线叶龙胆的有效传粉昆虫, 但其访花频率非常低, 分别为0.006和0.005 time·flower-1·h-1。线叶龙胆花持续期和柱头可授能力都长于其他已报道的龙胆类植物, 从而在温度低、传粉昆虫少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多传粉机会。线叶龙胆同时具有协助自交和杂交的繁殖现象, 以及较长的花持续期和柱头持续能力, 这可能是其在青藏高原地区赖以存活和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