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500名潮汕人群进行了Hp遗传分型的调查,分析结果:Hp1-1型81名,占16.2%,Hp2-1型168名,占33.6%,Hp2-2型252名,占50.4%,Hp0-0型1名,占0.2%。经过统计学处理,500例不同性别,年龄的Hp型分布分别无显著性差异(x~2=3.27,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桂林市918名居民无关个体的血清Hp的表现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常见的三种表型频度分别为: Hp 1-1 0.121; Hp2-1 0.439; Hp 2-2 0.425, 其基因频率为: Hp1 0.340; Hp2 0.644。同时观察到Hp0型的表型频度为0.0153。还观察到Hp 2-1 M、Hp 2-1(Haw)、Hp 2-1 J、Hp 2-H、C-1和2-Z等变异型。对Hp型在男女性别中的表型频度的调查结果是: Hp1-1男性: 0.101, 女性: 0.135, Hp 2-1男性: 0.475, 女性: 0.409, Hp 2-2男性: 0.405, 女性: 0.446, Hp 0男性: 0.02, 女性:0.01。另外还观察到16-24岁、25-34岁和35-66岁各年龄组的Hp1基因频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广东地区1,083名无关中国人个体的血清Hp表型。观察到在这一人群中的Hp表型,频率分别为:Hp 2-2 0.500,Hp2-1 0.406,Hp1-1 0.088;Hp基因频率分别为Hp~2 0.703,Hp~1 0.291;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观察到Hp~1基因频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此外,在这一群体中还观寮到少见的Hp0型,其频率为0.006。对其中4例作了家谱调查,结果支持可能存在Hp~0基因的假设,推测其遗传方式可能与ABO血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查了上海地区健康男、女居民共1,231人的Hp血清型的分布状况。Hp各型的出现频度是Hp1-1型9.91%,Hp2-1型35.34%,Hp2-2型53.94%,HpO型0.81%。其基因频率H_p~1:0.2572,H_p~2:0.6650,H_p~0:0.0778。χ~2:1.5528。P>0.2。Hp血清型除有上述4型外,还有2-1Ca型、2-1M型、J-1型以及过去文献上尚未提及的K-1型等。Hp各型在男女性别上的出现频度是1-1型男性:8.36%,女性:9.07%;2-1型男性:29.12%,女性:31.51%;2-2型男性:55.5%,女性:52.14%,其他变异型数值在两性之间也几乎相等。至于Hp各型与ABO血型的关系,与其他各血型系的相互关系同样未见特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蛋白中一些蛋白质的特性,往往因人而异,即其遗传表型不同。如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可分为Hp1-1型、Hp2-1型、Hp2-2型及一些稀有类型;Gc球蛋白有Gc1-1型、Gc2-1型及Gc2-2型等;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中C型以压倒多数的频率出现,但亦有少见的10种B型变种和11种D型变种;极少数人的白蛋白(Albumin,A1b)表现  相似文献   

6.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简称Hp)是一种血清蛋白。在人类方面,国内外有许多报道,根据Smithies的分型方法,常见的有Hp1-1,Hp2-1及Hp2-2型,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此外,也有一些报道证明在人类存在着HpO型。动物方面的Hp研究,国外的报道只是证明家兔、大鼠、豚鼠、马、鸡、狗、猪及猴子存在着Hp,并且不同动物Hp-Hb的部位有差异,但对于每种动物Hp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广东地区0—54岁白血病病人Hp~1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相对危险率为1.9,提示这一地区Hp~1基因与白血病发生有关。急粒和急淋组Hp~1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慢粒组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化疗后的急拉和急淋组Hp2-2型和Hp2-1型Hp平均含量较化疗前显著降低,Hp1-1型则降低不显著;慢粒组三类Hp平均含量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Hp~1基因可能与急性白血病发生有关。具有Hp纯合子或杂合子正常母亲的白血病子女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符合预期比例,提示在白血病病人家庭中Hp的遗传方式无异常。还观察到,肝癌中Hp~1频率亦显著增高,提示Hp~1基因除与白血病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哮喘儿童95例,定义为哮喘组,同时选择来我院做儿保的健康儿童100例定义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Hp感染情况;采集哮喘组儿童的静脉血,对比Hp阳性哮喘患儿与Hp阴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Th1/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分布情况和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5(IL-25)含量。结果:哮喘组儿童Hp阳性率为3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00%(P0.05);哮喘组发作期儿童Hp阳性率为54.10%,显著高于哮喘组缓解期儿童的5.88%(P0.05);Hp阳性哮喘患儿的Th1细胞、Th1/Th2比例显著低于Hp阴性哮喘患儿(P0.05),Th2细胞、Th17细胞、Th17/Treg比例均显著高于Hp阴性哮喘患儿(P0.05);Hp阳性哮喘患儿IL1-β、IL-4、IL-5、IL-17、IL-25含量显著高于Hp阴性哮喘患儿(P0.05),IL-2、IFN-γ含量显著低于Hp阴性哮喘患儿(P0.05)。结论:哮喘儿童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随着病情的进展,Hp阳性率升高,Hp感染能够显著造成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哮喘发生或加重,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残胃及Hp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方法 :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残胃患者 197例。结果 :Hp阳性检出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术后与胃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illrothI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 75 4 % (4 9/ 6 5 ) ;而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 4 7 7% (6 3/ 13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BillrothⅠ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 2 6 1%(17/ 6 5 ) ;BillrothⅡ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 5 9 8% (79/ 13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 4 0 6 % (39/ 96 ) ;无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 72 3% (73/ 10 1)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残胃的Hp感染与胆汁反流有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BillrothⅠ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 ;而胆汁反流可能是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 ,Hp感染为其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存在的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异及这些变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PCR SSCP分析对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 - 60 9~ + 4 0的DNA片段进行了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reportervector)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通过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求出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核蛋白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 1 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共发现 2种多态性 [C( - 1 0 6)T、C( - 1 2 )G].在正常对照与患者中 ,基因型WT WT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并发症与无视网膜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 C( -1 0 6)T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5%和 1 7 9% ( χ2 =4 0 0 ,P <0 0 5) ,WT C( - 1 2 )G的发生率分别为1 5 5%和 3 3% ( χ2 =3 43,P >0 0 5)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两者的总发生率为 42 3%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 2 0 0 % ) ( χ2 =6 2 3,P <0 0 2 5) .野生型 ,C( - 1 2 )G和C( - 1 0 6)T等 3种调控序列的相对活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埃索美拉唑20 mg 羟氨苄青霉素l g 黄连素300 mg,每日2次,共7 d;B组(45例):奥美拉唑20 mg 羟氨苄青霉素1 g 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共7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4.6%和59.6%,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3%和38.5%(P<0.05 o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和88.5%,Hp根除率分别为88.5%和82.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Hp)的体外 1 4 C-尿素呼气试验 (1 4 C- U BT)。方法  47例 Hp阳性和 32例 Hp阴性患者接受测试 ,用口服微量胃液采集胶囊的办法收集胃液标本于一 10 m l无菌试管内 ,加入生理盐水 0 .5 m l和 18.5 k Bq1 4 C-尿素后立即加橡皮塞密封试管 ,室温放置反应 3h,注射器经橡皮塞注入 2 M H2 SO41.0 ml,使 1 4 CO2 释出。同一注射器回抽气体并立即注入装有 6 .5 ml的 1 4 CO2 搜集闪烁剂液闪瓶内搜集 1 4 CO2 ,最后在液体闪烁计数仪上作 1 4 C放射性测定。结果  47例 Hp阳性病人 1 4 C放射性几何均数为 5 30 dpm,而 32例 Hp阴性者结果为 2 1dpm,二者相差 2 3倍 (Wilcoxon秩和检验 ,u=5 .5 976 ,P<0 .0 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得出判别阈值为 75 dpm ,对 H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92 %(4 3/ 47)和 91% (2 9/ 32 )。结论 体外 1 4 C- UBT诊断 Hp感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无放射性损伤之虞 ,可适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瑞倍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RanitidineBismuthCitrate ,RBC瑞倍 )为主的 1周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ri,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10 0例Hp阳性患者分为瑞倍治疗组 (A组 )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 (B组 ) ,疗程 1周 ,14 C 尿素呼气试验及粪抗原检测判断Hp根除效果。结果 :根据意图治疗 (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A组 84 0 %及B组 78 0 %。根据试验方案分析 (PP)Hp根除率分别为A组 87 5 %及B组 83 0 %。A组副反应发生率 12 5 % ,B组为 6 4 %。两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瑞倍为主短程三联方案的Hp根除疗效与奥美拉唑为主的短程疗效相当 ,副反应发生相似  相似文献   

15.
王东江  白琴华 《遗传》1986,8(3):31-33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简称Hp)是 一种血清蛋白。在人类方面,国内外有许多报 道I‘一‘,‘一,,,根据Smithies E9〕的分型方法,常见的 有Hpl-1, Hp2-1及Hp2-2型,呈孟德尔共 显性遗传。此外,也有一些报道证明在人类存在 着Hp0型“-a7。动物方面的Hp研究,国外的 报道只r- _‘明家兔、大鼠、豚鼠、马、鸡、狗、猪及 猴子【61-在着Hp,并且不同动物Hp-Hb的部 位有差异,但对于每种动物Hp的遗传多态性 并无研究。实验小鼠的Hp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 道。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实验小 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大量 近交系的使用,使人们对不同近交系小鼠之间 的遗传差异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就更趋深人。 为此,我们对7个近交系和2个远交群实验小 鼠的Hp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内细菌过生长是否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是否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方法 :5 8名胃黏膜组织学 Hp阴性、常规 1 4C- UBT( U BT- 1)也阴性的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口服雷贝拉唑 2 0 mg/ d、共 7d。于第 6天常规 1 4C- UBT( U BT- 2 )。U BT- 2阳性者于第 7天再进行一次改良的 1 4C- U BT( U BT- 3) ,方法是在服用 1 4C-尿素胶囊前 2 0 m in和服用胶囊时各加饮 15 0 m l0 .1mol/ L的柠檬酸水。比较三次 U BT的 1 4CO2 呼出率。结果 :雷贝拉唑明显增加 Hp阴性病人 1 4CO2 呼出率 ,U BT- 1为 ( 2 4 .0± 10 .8) dpm / mm ol CO2 ,U BT- 2为 ( 6 3.6± 16 .8) dpm / m mol CO2 ( ( t=2 .310 ,P<0 .0 5 )。U BT- 2有 9例假阳性 ( 9/ 5 8,16 % )。但胃内酸化后的 UBT- 3的 1 4CO2 呼出率又落至 ( 2 1.0± 7.8) dpm/mm ol CO2 ( ( t=2 .0 6 8,P<0 .0 5 ) ,9例假阳性者又恢复真阴性。结论 :胃内细菌过生长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物材料、外植体 培养基 (mg·L- 1 ) 结  果绿梗型和红梗型叶用甘薯 (Ipomoeabatatas) ,由台湾引进。茎尖分生组织(1)初代培养基 :MS +TDZ0 .0 5 +IBA 0 .1,3 %白糖 ;(2 )绿梗型增殖、生根培养基 :MS +TDZ 0 .0 2 +IBA 0 .4,2 %白糖 ;(3 )红梗型增殖、生根培养基 :MS +TDZ 0 .0 1+IBA 0 .2 ,2 %白糖。以上培养基中附加 6g·L- 1 琼脂 ,pH值为 5 .8。光照时间 12h·d- 1 ,光照度 15 0 0~2 0 0 0lx ,培养温度 (2 6± 2 )℃。  健壮种薯在室温 2 5℃以上进行催芽 ,当幼苗长到 3 0cm…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河北省卢龙县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有2350名<5岁急性腹泻患儿住院,占所有住院儿童的38%(2350/6213)。住院的腹泻患儿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夏季(6~8月),占全年腹泻住院病例的22%;另一个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58%。住院的轮状病毒腹泻只有一个高峰,是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高峰期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数占全年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住院数的86%。按全年统计,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的46%,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率为11/1000儿童/年。在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占28%,在社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占10%。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布,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G2型(8%)、G4型(3%)、G9型(0 6%),混合感染较少(1%)。还有8%的毒株未能分出型别。在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中,9~11月龄的儿童检出率最高(53%),其次是12~17月龄(51%)、18~23月龄(36%)和6~8月龄(30%)。在4年研究期间共有5~10名1~59月龄儿童可能因为轮状病毒腹泻死亡,其中有1例确诊为P[8]G1型毒株感染。初步估计,该县1~59月龄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死  相似文献   

19.
黄土区耕作侵蚀及其对总土壤侵蚀贡献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占礼  邵明安  雷廷武 《生态学报》2003,23(7):1328-1335
耕作能直接造成大量的土壤向坡下运动 ,却在以往土壤侵蚀研究中被忽视。为了定量评价耕作侵蚀以及在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重要性 ,通过耕作侵蚀示踪试验及铯 - 1 37示踪的方法对黄土区耕作侵蚀及其对总土壤侵蚀贡献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如下结果 :( 1 )一次耕作造成的单宽土壤搬运量为 2 3.60~ 45 .68kg/m,并从坡地上部和下部向中部逐渐变大 ;( 2 )耕作侵蚀强度主要集中在 70 0~ 2 0 0 0 t/km2 和- 1 2 0 0~ - 2 0 0 0 t/km2 之间 ,分别发生在坡地凸型和凹型部位 ;( 3)总土壤侵蚀强度主要集中在 2 60 0~890 0 t/( km2· a)和 - 2 75 0~ - 3390 t/( km2· a)之间 ,分别发生在坡地凸型部位与凹型部位的上部及坡地凹型部位的下部 ;( 4 )耕作侵蚀占总土壤侵蚀的百分比 ,主要集中在 1 0 %~ 2 8%、- 2 7%~ - 398%和 36%~ 5 4 %之间 ,从坡顶向坡底 ,依次分布在两种侵蚀皆呈侵蚀的部位、耕作侵蚀呈沉积而总土壤侵蚀呈侵蚀的部位及两种侵蚀皆呈沉积的部位。结果表明 ,耕作侵蚀是黄土区坡耕地的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 ,是总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耕作侵蚀及其对总土壤侵蚀贡献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嗜酸乳杆菌(乐托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 (乐托尔 )对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证实 Hp感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分别给予嗜酸乳杆菌治疗组与胃三联的对照组 ,给药后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溃疡愈合情况 ,胃粘膜 Hp感染情况 ;结果 :(1)总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8% (35 / 37) ,对照组为 92 .9% (34/ 36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溃疡愈合率 :两组病人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5 .9% (5 5 / 6 4 )和 92 .1% (71/ 77) ,两组χ2 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 Hp转阴率 :两组在 4周末分别是治疗组 6 7.3% (33/ 4 9)和 84 .5 % (49/ 5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嗜酸乳杆菌在抑制 Hp感染作用与抗菌素相仿 ,值得临床上应用 ,是临床上抗 Hp感染治疗极的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