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乳杆菌(乐托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 (乐托尔 )对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证实 Hp感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分别给予嗜酸乳杆菌治疗组与胃三联的对照组 ,给药后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溃疡愈合情况 ,胃粘膜 Hp感染情况 ;结果 :(1)总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8% (35 / 37) ,对照组为 92 .9% (34/ 36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溃疡愈合率 :两组病人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5 .9% (5 5 / 6 4 )和 92 .1% (71/ 77) ,两组χ2 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 Hp转阴率 :两组在 4周末分别是治疗组 6 7.3% (33/ 4 9)和 84 .5 % (49/ 5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嗜酸乳杆菌在抑制 Hp感染作用与抗菌素相仿 ,值得临床上应用 ,是临床上抗 Hp感染治疗极的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的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分为Nissen组54例和Toupet组38例。其中Nissen组患者采用Nissen360°术式治疗,Toupet组患者采用Toupet270°术式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手术满意度以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isick评分等级为Ⅰ~Ⅱ级占比高于术前,而Ⅲ~Ⅳ级占比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0.74%(49/54),与Toupet组的81.58%(31/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手术满意度为92.59%(50/54),与Toupet组的84.21%(3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患者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6.30%(25/54),高于Toupet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Nissen360°术式或Toupet270°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疾病的胃电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胃镜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经胃镜和病理学两种方式诊断为消化性疾病的患儿5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胃肠道疾病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胃电图参数(频率均值和波幅均值),54例胃电图诊断后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消化性疾病患儿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溃疡面积的关系。结果:各组胃病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各不相同(P0.05),三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均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胃电慢波波幅均显著低于胃溃疡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显著低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0.00%,胃溃疡符合率为60.71%,胆汁反流性胃炎符合率为83.33%。HP检测结果显示,HP阳性患儿占总例数的77.78%(42/54),HP阴性患儿占总例数的22.22%(12/54);HP阳性组患儿淋巴滤泡形成、胃黏膜萎缩、胃黏膜炎性活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组溃疡范围2 cm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消化性疾病胃电图存在餐后NSWP的下降及节律过缓的上升,胃电图检查和胃镜检查在诊断上有较高的符合率,HP感染科引起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可作为小儿消化性疾病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廖绍筑  陈少兴 《生物磁学》2009,(16):3117-31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下表现情况,并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痛、恶心、胃内胆汁、胃黏膜充血、胃黏膜糜烂等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86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检测167例PU患者Hp阳性率,使用胃镜观察溃疡形态、大小和部位。结果:167例PU患者Hp阳性检出率为87.43%,胃溃直径大于1.5 cm者与,胃溃直径小于0.5cm,溃疡处于活动期者与愈合期和瘢痕期者,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溃疡患者病情越重,Hp感染程度越高,但Hp阳性溃疡并不加重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犬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的特点.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和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仪(Bilitec 2000),持续监测禁食状态下5只犬胃内的pH值和胆红素吸光值(abs),每只犬同条件下监测2次,共进行10次监测.结果 pH值的波动范围1.2~7.8, 平均5.4±0.5,pH>4的时间百分比为(91.2±7.3)%.10次监测中仅1次胆汁反流阳性,其他9次abs的波动范围为0~0.20,平均0.08±0.02.结论犬胃内pH水平较人高.首次将Bilitec用于犬胃内胆红素的检测,发现胆汁反流发生率较低,建议以abs>0.20为犬胃内胆汁反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式选择对术后食管反流情况、临床症状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269例,其中T(total gastrectomy)组106例采用全胃切除术,P(proximal gastrectomy)组163例采近端胃切除术用,术后半年至一年复诊胃镜观察食管下端、贲门区有无胆汁黄染及食道下段有无粘膜糜烂.总结5年生存率,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食管胃吻合口的炎症反应比对照组轻(P<0.05),本组患者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40.12%,其中T组为44.7%;P组为3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5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对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有优势,5年生存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3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结果。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由胃切除手术、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和胰腺炎等诱发,但Hp感染率并不高,134例均在四周内治愈。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造成,治疗上要以减少反流物的损害作用和改善胃肠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及其即刻早期抗原(IE)、巨细胞病毒pp65和pp67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肾移植术受者术后3个月外周血是否出现CMV抗原,将71例患者分为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和术后第1个月每周检查1次,第2、3个月每2周检查1次外周血巨细胞病毒pp65和巨细胞病毒pp67、即刻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巨细胞病毒DNA和IgM、IgG,共8次;以监测与分析评价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肾移植术前71例肾移植受者PP65、PP67、IE、CMV DNA均为阴性;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的pp65、pp67、IE、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67.8%(38/56)、66.1%(37/56)、64.2%(36/56)和48.2%(27/56),CMV未感染组4项指标值分别为0%、0%、13.3%(2/15)、和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CMV IgG均为阳性,而IgM阳性率在CMV感染组仅为3.5%(2/56),在CMV未感染组为0%,IgM表达率在CM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期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术后CMV pp65,pp67,CMV DNA和IE指标出现阳性的例数及阳性出现的具体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1),而IgM和IgG则均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检测阳性与其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检测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可能更早更准确反映器官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而CMV IgG和IgM不能作为肾移植后患者CMV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51例确诊为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27例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4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验3组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应用三联法治疗1周,于4周后再测定3组的血氨并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对照组血氨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阳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升高,根除Hp后可使血氨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吴启才  谢崇  倪周勇 《蛇志》2001,13(2):32-34
目的 观察、总结和分析全胃切除后Lahey术式与Nadrowsdi推荐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医师直接随访复查6个月至1年的全胃切除后饮食量、体力恢复、后遗症及并发症等项目,然后评定疗效。结果 Lahey术式34例中,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壁剖开、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35.3%;Nadrowski推荐术式18例中仅吻合口瘘1例,经1周治疗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5.5%,两者差异显著(P<0.05)。Lahey术式正常饮食量22例,体力恢复19例,反流性食管炎24例,营养不良18例,腹泻7例;Nadrowski推荐术式正常饮食量16例,体力恢复15例,营养不良1例,无反流性食管炎和腹泻病例,两者除体力恢复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Nadrowski推荐式术优于Lahey术式。Nadrowski推荐术式是本世纪初以来所介绍的最有营养前途而操作简单的一种替代胃手术。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的特征性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中的分布.方法:依据Hp尿素酶C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从32例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多部位采集标本,检测和鉴定牙菌斑(每人采集6个牙的龈上和龈下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表面中的Hp.结果:32例患者中有29例(90.6%)从口腔内牙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至少一处检测出Hp,其中28例(87.5%)从胃和口腔内同时检出Hp,口腔内各部位标本中Hp检出率依次为牙菌斑84.4%,口腔含漱液56.2%,舌背黏膜43.8%,颊黏膜28.1%,腭黏膜9.4%;在384份牙菌斑中,磨牙的牙菌斑Hp的检出率高于前牙(33.2%vs21.9%,P<0.01);而上下牙的牙菌斑Hp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9.7%vs29.2%,P>0.05);在PD>4 mm的牙周袋,菌斑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袋(P<0.05),龈下菌班H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P<0.01).结论:口腔多部位存在Hp,牙菌斑中居多,并呈一定的分布规律;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同时将发生残胃癌患者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残胃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残胃癌,发生率为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年龄、性别、HP感染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组采用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Roux-Y式1例;未发生残胃癌组采用毕Ⅰ式82例,毕Ⅱ式74例,Roux-Y式14例,残胃癌组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以十二指肠球部为主,未发生残胃癌组以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属于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会增加术后残胃癌发生风险,应加强引流管干预、并发症干预,并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与胃蛋白酶原(PG)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146例接受Hp筛查的健康体检者,根据碳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n=62)和Hp阴性组(n=8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和CAS比例。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p阳性组DOB值与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年龄更大,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酒、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比例更高,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比例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Hp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CAS比例高于Hp阴性组,PGⅠ/PGⅡ低于Hp阴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Hp阳性组DOB值与血清PGⅠ、PGⅡ和CIMT呈正相关,与PGⅠ/PGⅡ呈负相关。结论:年龄增加、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保护因素,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和C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与胃复春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胃复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胃动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Hp阳性胃溃疡能有效根除Hp,降低胃泌素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Hp感染对糖脂代谢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Hp检查的11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Hp感染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将体检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117例受试体检者中Hp阳性49例,阳性率为41.88%,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0.85%(30/59),显著高于女性感染率的32.76%(19/58)(x2=10.537,P=0.001)。不同年龄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p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糖脂代谢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变化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45.0%),有效40例(50.0%),无效4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29例(36.25%),有效31例(38.75%),无效2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应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未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连续,主要有:胃十二指肠吻合(Billroth Ⅰ式)、胃空肠吻合(Billroth Ⅱ式)、及输入袢空肠与输出袢空肠远端行端侧吻合的Roux-en-Y吻合三种。以Billroth氏Ⅱ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又以输入袢、输出袢梗阻引起内两者最为严重,本文报告由于输入袢过长,在术后远期发生绞窄性内疝分别于1978、1979年在我院处理的两例: 例1:男,47岁,因持续性全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两天后入院,入院前一天早餐后劳动中突然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呕吐食物两次,无腹泻,注射阿托品后曾缓解,但入院当天又全腹疼痛。5年前曾因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粘膜内CD3+ 细胞 ,S 10 0 + 树突状细胞和n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 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Hp+ 胃炎组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p-胃炎和正常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而nNOS呈高表达 ,与Hp-胃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 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的增加是机体对Hp的免疫应答 ,而nNOS在Hp+ 胃炎组的高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