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7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桃花源景区进行野外鸟类调查时,在环山路小溪流旁茂密的松树林中(117°3'18.96″E,36°16'37.41″N,海拔510 m)发现一只体长约100 mm的小型啄木鸟;同年11月,在泰安市黑龙潭山脚处的柏树林中(117°06'5.39″E,36°12'40.49″N,海拔356 m)用相机拍到了该种鸟。经鉴定,该鸟为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约翰·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6月2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江桥闸北桥头(33°04'90.13″N,107°06'74.23″E,海拔500 m)发现并拍摄到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发现时仅1只个体,但在该地活动时间超过1周。2015年9月17日,在汉中市汉台区天爷庙巷(33°07'57.22″N,107°01'52.33″E,海拔500 m)发现并拍摄到1只乌鹃Surniculus dicruroides。两者均为鹃形目Cuculiformes鸟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22日09∶28,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海(101°17'32.46″E,42°18'16.92″N,海拔912 m)进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在湖的南侧水域发现3只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其中1只正在取食,其余个体在一旁休息。10月26日数量增至8只,10月27日再次观测时记录到10只。经查阅《内蒙古脊椎动物名录及分布》(杨贵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13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壶瓶山主峰(30°06'53.2″N,110°47'14.7″E,海拔2 099 m),观察到2只白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audacutus)。2013年9月23日、24日,先后又在顶坪瞭望塔上(30°02'57.6″N,110°31'22.6″E,海拔1832 m)、神景洞碑垭(30°03'34.9″N,110°31'22.6″E,海拔1711 m)共观察到8只白喉针尾雨燕。白喉针尾雨燕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台湾(赵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40°48'09.5″N,118°54'11.6″E,海拔约693 m)采集到蜥蜴标本3号,另于居民住宅附近低矮丘陵顶部(40°48'02.5″N,118°54'02.9″E,海拔811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蜥蜴科Lacertidae麻蜥属Eremias山地麻蜥E.brenchleyi,为辽宁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标本室,编号为SYNU13090016~SYNU13090019。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2日至6月5日,笔者在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39°26'39.82″N,117°15'03.81″E,海拔5 m)观察到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1只,并拍照记录;同年6月30日至31日,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独流减河(38°48'09.47″N,117°24'40.29″E,海拔5 m)再次观察到水雉1只。两次所见水雉均为繁殖羽;头顶、面颊、喉和前颈白色,后枕黑色并往两侧延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11日10∶53,在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核心区中山湾的树林中(105°22'55″E,32°52'32.61″N,海拔1 165 m)发现并拍摄到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2016年12月18日09∶02,在实验区五房沟的树林中(105°30'52.83″E,32°57'57.54″N,海拔1 023 m)发现并拍摄到大拟啄木鸟Megalaima virens。经查阅相关文献(郑作新,1976,1978;王香亭,1991;约翰·马敬能等,2000;刘迺发,2013),确定这2种鸟尚未在甘肃省有分布报道,确定其为甘肃省鸟类新纪录,这为研究和了解其分布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6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南坪分局壶瓶山(110°47’25″E,30°06’44″N,海拔1 566 m)发现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2只。2011年2月18日,在江坪分局石碾子沟(110°33’35″E,30°0’50″N,海拔439 m)再次发现褐灰雀9只(图1)。该鸟为中等体型的灰色雀,嘴绿灰色,嘴端黑色,眼先及  相似文献   

9.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11日,在甘肃省庆阳市蒲河水域的巴家咀水库附近河道(107°50'49″E,35°37'42″N,1 153.4 m)和北石窟寺桥头附近河道(107°53'48″E,35°36'39″N,1 086.8 m)中发现4只疑似大鲵的生物。该生物体螈形,但比螈大。体棕褐色,体表光滑无鳞,布满黏液,体背具不规则黑斑,腹面颜色浅淡。头部平扁而宽阔,躯干粗扁;尾侧扁,游离端圆钝。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7日8:50,笔者在江西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管理站(27°50'46″N, 117°43'44″E, 海拔930 m)发现一只柳莺叼着巢材站在居民点附近的树枝上鸣叫和跳跃,所在生境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缘的茶Camellia sinensis地.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川南短腿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7月24~31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资源调查时,在江口县黑湾河龙泉寺(27°51'06″N,108°41'06″E,海拔559 m)采集到1只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该标本为雌性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贵阳学院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9月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 300 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湖边退水草地中发现1只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在约50只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和近60只牛背鹭(Bubulcus ibis)组成的混合群中一起觅食。作者对小杓鹬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2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公园中部(28°11'35.8″N、112°21'21.3″E,海拔36m)拍摄到一组3只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和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 Linnaeus的照片,周围有大群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活动。经鉴定,确定为黑领椋鸟和紫翅椋鸟北疆亚种Sturnus vulgaris poltaratskyi,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11月14日,笔者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监测时,于大桥片区三家村附近(103°16'07″E,26°42'10″N,海拔2 492 m)记录到1只大型涉禽(图1),该鸟整体呈白色,侧面观察可见翅上覆羽为粉红色,停歇时可见初级飞羽为黑色;喙镰刀状,灰白色,先端为黑色;腿部为灰色,鉴定为亚成体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重庆清华中学寻禽记观鸟会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清华自然保护小区缓冲区南观景台(106°32′11″E,29°27′22″N,海拔200 m)附近发现1对偏褐色八哥,1只在樟树上鸣叫,1只在水沟饮水;次日在核心区罗家湾林区(106°32′9″E,29°27′28″N,海拔190 m)又听见其鸣叫声.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纪录--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 (Linnaeus, 1766).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5月12日及13日,在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彩虹瀑布路口(35°48'18″N,102°41'05″E,海拔2449 m)以及距离天池约200 m山路边的树林中(35°47'47″N,102°40'48″E,海拔2469 m)共观察到6只雀形目鸟类,并拍摄到清晰数码照片(图1、图2),经鉴定为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 Swinhoe。发现时,1只在彩虹瀑布路口下方路边临时积水中洗澡,另5只在树林间嬉戏追逐。经检索《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青海经济动物志》(李德浩,1989)以及以往青海鸟类有关文献资料、观鸟记录,黄腹山雀在青海的分布未被正式报道过,确认该鸟种为青海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观察到的黄腹山雀体形稍较其它山雀小。头、喉和上胸黑色;颊白色;腹部黄色,中央无黑色纵带,雄性成鸟额头顶以至上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坑口保护站(119°40'23″E,27°42'37″N,海拔710 m)发现2只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在靠近居民点的溪滩上活动。该鸟腹部白色,头部、胸部、背部和尾部以黑色为主,尾与躯干几乎等长,与本地常见鸟类白额燕尾E.leschenaulti相似。该鸟背部有白色的点状斑,与白额燕尾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9日,在拉萨河沿岸的达孜县唐嘎乡湿地(29°50′12.68″N,91°33′31.74″E,海拔3 760 m)发现11只体型中等(体长约22~25 cm)的灰色椋鸟。其头黑,头侧具有白色纵纹,喙黄色,尖端黑色,跗跖和趾为暗橘黄色,腹部比背部灰色略浅,臀部偏白(图1)。经鉴定,该鸟为雀形目(Passeriforms)椋鸟科(Sturnidae)  相似文献   

20.
云南蒙自长桥海发现秃鹳和翻石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13年9月4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长桥海(23°25'42″N,103°23'20″E,海拔1 282 m)发现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1只和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4只。其中后者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云南鸟类志(上卷)》、《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资料,确定为云南鸟类新纪录。秃鹳为体型硕大(体长110 cm)的鸟,比同域分布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苍鹭(Ard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