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斑麻蜥     
邹寿昌 《四川动物》1989,8(3):45-46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是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型蜥蜴,俗名麻蛇子。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并参考有关资料,对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作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分类和分布丽斑麻蜥属蜥蜴目、蜥蜴科、麻蜥属。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麻蜥有50种左右,我国现知9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最为常见。该种的模式标本采于山东烟台。近年有人将分布于我国的丽斑麻蜥分为二个亚种,即指名亚种(E.a.argus)和北方亚种(E.a.barbouri)。前者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后者则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2.
彭丽芳  拉琼  黄松 《四川动物》2019,(3):319-319
南亚岩蜥Laudakia tuberculate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鬣蜥科Agamidae岩蜥属Laudakia(赵尔宓等,1999;Baig et al.,2012)。目前,对南亚岩蜥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王德青等,2014),其繁殖行为仍不清楚。2018年6月14日13∶30,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南部采集到1只怀卵的雌性南亚岩蜥(图1:A;采集号:HSR18091,采集地坐标85°20′E,28°17′N,海拔1880m)。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笔者在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区的凌云县(106.661°E,24.195°N,海拔384 m)考察时采集到1号蜥蜴标本(图1),该标本(GXLK356)存放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动物标本室。经鉴定为长肢滑蜥Scincella doriae,属广西新纪录种(张玉霞,2009;周放等,2011)。长肢滑蜥隶属于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石龙子科Scincidae滑蜥属Scincella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的野外调查中,在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7月1~9日)和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2010~2011年)分别采集到7号和5号鬣蜥科蜥蜴标本,经鉴定确定为米仓山龙蜥(Japalura micangshanensis),为河南省蜥蜴新纪录。标本分别保存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和郑州大学生物标本室。此新纪录为研究米仓山龙蜥的形态变异和地理分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处于黔北山地大娄山脉东部斜坡地带,林区所处位置海拔多在1400~1700 m之间.2007年10月初在宽阔水保护区核心站附近林间带草丛中(北纬28°13.478′,东经107°09.650′,海拔1540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康定滑蜥Scincella potanini (Gunther,1896)(王跃招, 赵尔宓,1986;赵尔宓等,1999).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动物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2016年4—6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46'8.07″E,27°50'56.77″N,海拔539 m)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11'47.2″E,26°22'42.24″N,海拔1 687 m)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武陵掌突蟾Leptobrachella wuling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构建的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标本与武陵掌突蟾聚为一支。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武陵掌突蟾模式产地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1.6%,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标本为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的武陵掌突蟾,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9月13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壶瓶山主峰(30°06'53.2″N,110°47'14.7″E,海拔2 099 m),观察到2只白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audacutus)。2013年9月23日、24日,先后又在顶坪瞭望塔上(30°02'57.6″N,110°31'22.6″E,海拔1832 m)、神景洞碑垭(30°03'34.9″N,110°31'22.6″E,海拔1711 m)共观察到8只白喉针尾雨燕。白喉针尾雨燕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台湾(赵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姬鼩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在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约740 m)采集到1只鼩鼱(标本编号为CH5)。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地区(48°37′20″N,117°53′17″E,海拔约720 m)采集2只鼩鼱(标本编号为DE7和DE12)。这些新获标本经鉴定为姬鼩鼱(Sorex minutissimus)。《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标本(080910,090920)经重新鉴定也为姬鼩鼱。利用mt DNA的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揭示,小鼩鼱聚为一支,姬鼩鼱聚为另一支,新获标本(CH5、DE7、DE12)和待厘定标本(080910、090920)都聚在姬鼩鼱一支,进一步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2015年采集的姬鼩鼱为内蒙古自治区新纪录,而《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小鼩鼱(Sorex minutus)(标本号:080910,090920)更正为辽宁省姬鼩鼱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2日至6月5日,笔者在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39°26'39.82″N,117°15'03.81″E,海拔5 m)观察到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1只,并拍照记录;同年6月30日至31日,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独流减河(38°48'09.47″N,117°24'40.29″E,海拔5 m)再次观察到水雉1只。两次所见水雉均为繁殖羽;头顶、面颊、喉和前颈白色,后枕黑色并往两侧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川南短腿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4~31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资源调查时,在江口县黑湾河龙泉寺(27°51'06″N,108°41'06″E,海拔559 m)采集到1只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该标本为雌性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贵阳学院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2日,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进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达拉呼布镇东北7 km(101°11'51″E,42°06'38″N,海拔917 m)的农田发现约100只欧鸽Columba oenas正在休息;12月3日距此处北3 km左右的引水渠(101°11'23.96″E,42°06'47.50″N,海拔921 m)发现约150只欧鸽,多数个体在取食、饮水,少数在飞翔。2017年3月21日—5月30日,笔者在达来呼布镇多处(101°0'55.17″E,42°04'18.05″N;101°10'27.28″E,41°59'3.29″N;101°09'54.72″E,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精河县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察中,采集到麻蜥属(Eremias)标本20余号,经鉴定其中4号为虫纹麻蜥(E.vermiculata),为该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增加了其在国内的分布点。此发现能为研究虫纹麻蜥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地理格局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4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下段的派镇段(29°31′9″N,94°52′12″E,海拔2 897 m),6月在米林段(29°12′1″N,94°5′16″E,海拔2 947 m),2017年7月在里龙段(29°8′32″N,93°54′34″E,海拔2 960 m),使用定置刺网共捕获到15尾疑似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us)的鱼类标本(图1a,b)。2017年4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29°18′10″N,95°16′52″E,海拔682 m)采集到一批黄斑褶标本(图1c,d),并与中游的黄斑褶进行了形态学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14.
山地麻蜥外部形态某些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明  王芳 《四川动物》2000,19(1):31-32
山地麻蜥(EremiasbrenchleyiGuenther)是华北地区一种习见的蜥蜴类动物,以往曾被认为是丽斑麻蜥(E.argusPeter)的一个亚种[1]。有关山地麻蜥外部形态方面观察研究,在《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等资料上已有初步报道。但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其形态特征与以往[1,2,3]的记录有一定出入。为此,1996年遂对徐州南郊牛头山的山地麻蜥进行了全年性的更为详细的观察和统计。资料[1,2,4]报道山地麻蜥的鉴别特征为:体被粒鳞,眶下鳞扩大伸进上唇鳞间;股窝10-11个,尾长超过头体长的15倍。我们观察的结果是:1 体色 山…  相似文献   

15.
黄红英 《四川动物》2002,21(1):37-37
2001年5月,笔者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进行蜥蜴类动物调查时捕捉到8条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蝌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onalis),是广东省爬行动物蜥蜴类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9月8日,在上海市大金山岛的南坡中段(30°41′30″N,121°25′04″E,海拔40 m)距山脚约30 m和40 m处,采集到2号蛇类尸体标本。经查阅文献(浙江动物志委员会1990,赵尔宓1999,2006)和鉴定,确认为游蛇科(Colubridae)两头蛇属(Calamaria)的钝尾两头蛇(C.septentrionalis),系上海市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两栖爬行类标本库房。  相似文献   

18.
2021年7月28日01:10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103°57′31. 33″E,22°49′27. 38″N,海拔1592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时,发现并采集到正在路边爬行的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006882),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标本室(SWFU006882)....  相似文献   

19.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19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78°44'45.6″E,31°48'33.8″N,3110 m)、6月19日在底雅乡底雅村(78°52'5.1″E,31°46'55.5″N,2977 m)观察并拍摄到雌性印度寿带各1只。经鉴定,为印度寿带印巴亚种Terpsiphone paradisi leucogaster(图1)。  相似文献   

20.
快步麻蜥复合体(Eremias velox complex)分布于亚洲中部干旱区,不同地理居群形态和遗传变异较大。学界长期认为,快步麻蜥在我国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E.veloxvelox)和E.v.roborowskii亚种。前者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后者分布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近年分类地位由亚种提升为种——吐鲁番麻蜥(E. roborowskii)。我们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一万泉附近捕获到3只麻蜥,经过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以及外部形态比较,鉴定为快步麻蜥指名亚种。这是首次发现新疆天山以南存在快步麻蜥指名亚种分布,同时也确定为吐鲁番盆地的蜥蜴类分布新记录种,此发现可为研究快步麻蜥的谱系地理格局和演化历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