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载体类型影响青蒿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进行研究及优化制备工艺。以大豆卵磷脂与PEG 600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双分散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载体类型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表征,明确载体-药物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在50 min内卵磷脂-PVP K30双载体比卵磷脂-PEG 6000药物溶出度更高,制备固体分散体为速释型,50 min内总溶出度87%以上,显著高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且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PVP K30比为1∶7,搅拌时间30 min,无水乙醇用量20 mL。IR及DSC结果显示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可能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双载体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为提高青蒿素疗效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大枣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枸橼酸、碳酸氢钠为泡腾剂,用PEG 6000包裹碳酸氢钠,对大枣泡腾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筛选。结果:PEG 6000与碳酸氢钠的比例为2∶1,枸橼酸与碳酸氢钠的比例为1.2∶1,制备的大枣泡腾颗粒崩解迅速,溶液澄清,无沉淀,口感良好。结论:大枣泡腾颗粒的研制为大枣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的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筛选各种辅料,按照处方设计制得系列自微乳化液,并通过体外评价以确定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尼莫地平、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5、油酸乙酯和单辛酸甘油酯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3.5%、40%、40%和16.5%.在0.1 mo1 oL-1稀盐酸中轻微搅拌,该优化处方能够在1 min内迅速乳化,得到粒径均值58.6 nm的乳滴,1 min时的溶出率为84.3%.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尼莫地平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尼莫地平的溶出.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为微丸载体材料,离子凝胶法制备戊己丸胃漂浮微丸。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浓度、Ca CO3与海藻酸钠质量比、海藻酸钠与固体分散体质量比、Ca Cl2质量浓度、醋酸质量浓度、Eudragit L100与提取物质量比对微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持漂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其处方。筛选出最优处方:海藻酸钠20 g/L、Ca CO3与海藻酸钠质量比3.5、海藻酸钠与固体分散体质量比2、Ca Cl246 g/L、醋酸68 g/L、Eudragit L100与提取物质量比2。最终制备微丸体外持续漂浮超10 h,体外释放性能满足缓释制剂要求。此方法制备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效应面法所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5.
以靛玉红自微乳为囊心物,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乳化缓释微囊,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察确定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其释药性能。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靛玉红自微乳体积、海藻酸钠体积、壳聚糖质量三者比例为1∶1∶0.5,氯化钙浓度的最佳浓度为2.0%。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微囊载药量为0.0416%、包封率为79.2%,体外释放24 h累积释放率为(97.1±2.68)%。该微囊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一级释药模型,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筛选了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的最佳透皮促渗剂并考察了其体外释药机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离体家兔鼻粘膜进行体外渗透实验,以川陈皮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常数为指标,优选最佳处方;采用扩散池法对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进行体外释药研究,并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其释药机制。结果表明,不同促渗剂对川陈皮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常数影响大小为:氮酮冰片丙二醇,且氮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乳凝胶剂12 h的累积释药率为86%,符合Higuchi方程,其溶蚀量较少且与释药率无明显线性相关(r=0.9387)。可见,2%氮酮、2%冰片和1%丙二醇可作为最佳促渗剂处方在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中使用,且该制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固体/油/水法制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缓释微球,为开发其缓释剂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固体/油/水法和水/油/水法制备载rhG-CSF缓释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用Miero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SEC-HPLC和MTT比色法初步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过程对rhG-CSF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分散性良好,包封率均超过80%。固/油/水法制得的微球体外释放在2周内可超过90%,而水/油/水法制得的微球在相同的时间内仅释放30%。对于固/油/水法制备过程,SEC-HPLC法测定蛋白无明显聚集体出现,MTT法测定蛋白活性无明显损失。结论:实验证明了固/油/水法制备的PLGA微球可以实现2周以上的体外缓释。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9.
萘普生缓释微球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通过复凝聚法将萘普生制成微球,研究成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载药微球性能,制备了可生物相容,自然降解无毒的载药微球。实验中,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为1:1,pH值为4.0,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35℃。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球,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硝苯地平- 海藻酸钠骨架缓释片并优化处方工艺。方法:以海藻酸钠为缓释骨架材料,乳糖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乙醇为黏合剂,湿法制粒并制备硝苯地平骨架缓释片。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3 个处方因素——海藻酸钠用量、磷酸氢钙用量和海藻酸钠黏度,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 对缓释片处方进行优化。考察制备的硝苯地平骨架缓释片的释放机制。将自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和大鼠体内药动学与市售缓释片进行比较。结果:在3 个处方因素中,磷酸氢钙用量对硝苯地平- 海藻酸钠骨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影响最大,最佳处方组成为45% 海藻酸钠、20% 磷酸氢钙和黏度为105 mPa ? s的海藻酸钠。处方优化的硝苯地平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属于Baker-Lonsdale 球形扩散机制。与市售产品相比,自制缓释片的缓释效果更好;其经口给予大鼠后,硝苯地平的t max 明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生物利用度提高。结论:自制的硝苯地平-海藻酸钠骨架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并优于市售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并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利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测定仪表征了其药剂学性质结果:所得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处方是川芎嗪45mg,卵磷脂600mg,硬脂酸450mg,0.4%的泊洛沙姆60ml 结论:该处方可用于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紫杉醇脂质体制备工艺,探究逆向蒸发法、高剪切法、薄膜分散法、注入法及复乳法等脂质体制备方法,对逆向蒸发法制备工艺及制剂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由试验结果得出最优处方为药脂比为1∶25,磷脂含量为2.5%,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9,并对包封率以及粒径等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最终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制得的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符合要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S-SEDDS替代液态自乳化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制备非诺贝特固体自乳化制剂。方法:比较了固体自乳化制剂与市售产品、液体自乳化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及体内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固体自乳化制剂用水分散后平均粒径为820.2±26.5(nm);溶出度试验结果显示,30min累积溶出度达到80%以上,本研究制备的非诺贝特固体自乳化制剂AUC(0-24)为22.7±8.2 mgoL-1oh与SEDDS的AUC(0-24)(24.9±7.6mgoL-1o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市售微粉化胶囊(13.8±10.5mgoL-1oh)相比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P〈0.05)。结论:S-SEDDS有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阿拉伯胶布洛芬缓释微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利用复凝聚法将布洛芬微囊化。以微囊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0.2%、成囊pH为4.5、成囊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200rpm。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含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旨在开发一种胶原酶缓释微球制剂,用以治疗手掌腱膜挛缩症,以减小现有水针剂的不足。方法:利用水相-水相乳化法和低温冷冻相分离法两种方法制备载药颗粒,分别将其包裹于PLGA微球内,制备成胶原酶微球,并用扫描电镜考察其表面形态,对其粒径进行统计学分析,测定体外释放行为并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都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一个星期内释药完全。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的微球比低温冷冻相分离制备的微球粒径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的微球粒径较均一,其体外释放更加平缓,突释较小。结论:本研究制得的胶原酶微球能实现理想的体外缓释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原酶粉针剂型快速释放并分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1,平均粒径在100~250 nm之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57±3.45%和3.10±1.19%,体外持续缓慢释放达48 h以上,累计释放率超过70%,缓释效果明显。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的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为聚乳酸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为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solid dispersion,SD)提高普罗布考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及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进行物相鉴定,通过动力溶解度试验模拟固体分散体在体内胃肠道的动态溶出过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评价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差示扫描热量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动力溶解度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在200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维持在80%以上,并且没有出现药物析出现象。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AUC0→t分别是原料药的7.5倍和6.3倍。结论: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溶解度和溶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制备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并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和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的效果。以羧甲基魔芋胶为主要载体材料,制备酶敏感丸芯,再以丙烯酸树脂Ⅱ、Ⅲ包衣,制成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包封率测定,对影响制剂释药的处方和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FeCl_3浓度为4.0 g·L~(-1),壳聚糖浓度为3.0 g·L~(-1),羧甲基魔芋胶浓度为20 g·L~(-1),混合胶浆pH值为3,包衣增重为7%;在模拟全消化道介质中,苦参碱累积释放接近100%,时滞为7小时。所制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中药人参的有效部位人参总皂苷为模型药物,进行人参总皂苷渗透泵片的片芯处方研究,以确定其最终片芯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从制剂的成型和体外释药特征角度,对人参总皂苷渗透泵片片芯的稀释荆、黏合剂、渗透活性物质和润滑荆进行了筛选.结果:人参总皂苷渗透泵片的最终片心处方为:人参总皂苷提取物100mg,乳糖235mg,淀粉118mg,氯化钠33mg,滑石粉3%~6%.结论:该片心处方辅料来源广泛,利于片心成型,并具有较好的体外释药行为,为人参总皂苷渗透泵控释片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5-FU壳聚糖-阿拉伯胶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基质材料,制备5-FU缓释微囊.以微囊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L_9(3~4)正交实验得出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5-FU缓释微囊,所制微囊形态及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囊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