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2.
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简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在种群动态研究中,掌握种群年龄结构有助手估算个体生长率、达性成熟年龄、最高及平均寿命、种群出生率及死亡率等,因此种群年龄划分有其一定必要性。但是,由于在自然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啮齿动物在草原中的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的数量。鼠类数量的预测预报,往往是草原建设中所重视的问题。在各种害鼠的预测方案中,都要研究它们的种群年龄组成,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年度和季节变化,进一步研究繁殖,种群密度等,然后分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进行鼠害的预测预报,以指导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杰荣  戚根贤 《兽类学报》1989,9(3):228-230
我们于1974—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一些研究,现简报如下:1.各年龄组的季节变化 根据1978年采集的814个标本,按照施银柱等(1978)在《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三集中介绍的方法,参考室内饲养的资料,将鼠兔分为5个年龄组:幼体1组、幼体2组、亚成体组、成体组和老体组(图1)。结果表明:4月,种群由成体和老体组成,分别为87.7%和12.3%,说明鼠  相似文献   

5.
洞庭丘岗平原区农村鼠类群落演替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郭聪  陈安国 《兽类学报》1992,12(4):294-301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洞庭丘岗平原区鼠类群落的演替趋势及演替原因。80年代以前,该地房舍区鼠类群落组成以黄胸鼠及小家鼠为主,种群数量均较低。80年代初期,种植业、饲养业大发展,农户贮粮及防鼠设施未跟上,致使褐家鼠数量激增。80年代中后期,贮粮和住房条件改善,并经常使用敌鼠钠盐灭鼠,褐家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室内鼠类组成正向以小家鼠为主的方向演替。80年代初期农田区褐家鼠的比例亦上升,中期回归到以黑线姬鼠为主的状态。预测今后小家鼠和黑线姬鼠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成为今后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6.
黄胸鼠的年龄鉴定和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经晶体干重法鉴定黄胸鼠的年龄,分析其种群年龄组成,并与其他年龄鉴定方法如体重法、体长法、臼齿磨损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谢福才 《兽类学报》1994,14(4):306-308
黄毛鼠(Ralluslosea)是我国南方农田主要害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农田鼠害已成为植保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掌握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规律,首先必须研究黄毛鼠的种群年龄结构以及个体年龄的鉴定方法。目前对黄毛鼠的年龄划分大都采用臼齿法和眼球晶体重法。实践证明前者尚有一定的误差,后者则要求仪器精度太高。为寻找一种既科学又简易的划龄方法,我们选择了体重、体长及尾长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数学理论,采用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研究的手,把臼齿划龄转化为生长指标体重体长法划龄,我出了黄毛鼠划龄的简易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的年龄划分始终是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同时鼠类年龄划分方法在害鼠的预测和控制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于三趾跳鼠的生态、疫病、进化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有关该鼠种年龄鉴定的研究和鼠类年龄组划分与鼠种的实际年龄对应的研究尚属空白。2002年到2003年间,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采用常规夹线方法对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的种群年龄进行调查,对每只捕获的三趾跳鼠样本进行了体长、体重、胴体重、繁殖特征进行记录,利用胴体重为标准,参考样本出现的时间(月份)及繁殖特征,将三趾跳鼠划分年龄组。结果表明,捕获到的三趾跳鼠可划分为3个自然年龄组,1龄组(胴体重≤71 g),2龄组(71<胴体重≤90 g),3龄组及以上(胴体重>90 g),三趾跳鼠最大年龄至少3龄。鉴定三趾跳鼠年龄运用胴体重法相对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部三种鼠类种群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晶体干重法对大绒鼠、大足鼠和褐家鼠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根据三种鼠类的晶体干重量,将其各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体4个年龄组:大绒鼠3.4mg以下,3.5 ̄5.4mg,5.5 ̄6.8mg,6.9mg以上;大足鼠20.0mg以下,20.1 ̄36.0mg,36.1 ̄52.0mg,52.1mg以上;褐家鼠17.0mg以下,17.1 ̄31.0mg,31.1 ̄49.0mg,49.1mg以上。  相似文献   

10.
根据紫萁地下根状茎长度、叶残基痕迹及叶柄基径等与年龄相关的性状特征,该文建立了紫萁年龄判断模型,用以计算广西越城岭地区紫萁种群个体年龄,并采用年龄结构图方法,探讨该地区紫萁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紫萁这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达到一定年龄后,地上部分性状趋于稳定,对其年龄判断,只能选择地下根状茎作为研究对象;蕨类植物没有活跃的维管形成层,不能形成完整的次生维管结构,其地下根状茎的直径与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判断其年龄可根据地下根状茎的长度确定。越城岭山脉一带的紫萁种群趋于老龄化,幼龄级个体缺乏,更新能力弱,大量采摘或挖掘紫萁植株,极大地影响了紫萁天然更新和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黑线仓鼠种群年龄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本文对黑线仓鼠的上臼齿磨损程度进行了系统观察,共采标本553只,结合生殖系统的解剖记录,确定以右侧上臼齿的磨损程度将黑线仓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探讨了年龄与体长、体重及繁殖力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数量季节消长与气候条件及种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年龄越大,雌鼠的繁殖力越高,但平均怀仔量并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体重、体长不易作为划分黑线仓鼠年龄组的指标。种群数量与大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但种群的年龄结构对数量消长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鼢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3):193-199
本文根据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头骨无机盐含量与其已知年龄大小存在的正相关系,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该种年龄的指标,并选择体重、体长、头骨颅全长及额宽检验头骨干重鉴定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头干重是鉴定甘肃鼢鼠年龄的较为准确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安徽淮北农区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盛侃  秦知恒 《兽类学报》1991,11(2):99-108
1982一1988年在安徽淮北农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仓鼠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特点是,数量高的年份出现3个波峰(即前峰、中峰和后峰),平常年份有2个波峰(中峰和后峰),数量低的年份仅1个波峰(后峰)。波峰峰度大都是后峰最高。黑线仓鼠的波峰数除个别数量高的年份有2个(前峰和中峰)外,多数年份只有1个前峰。两种仓鼠的年间数量变幅皆较明显,推测两鼠各自从一个高峰期到另一个高峰期之间需经历7—8年左右时间。繁殖期,大仓鼠为7个月(4—10月),黑线仓鼠为10个月(2—11月);两者均有两个繁殖盛期,即春峰和秋峰经相关分析,大仓鼠的年数量与年怀孕率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黑线仓鼠则为年怀孕率对次年数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东阳谷县黑线仓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姜运良  张学栋 《兽类学报》1994,14(3):195-202
作者于1982-1992年对山东省阳谷县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作了调查,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报了阳谷,薛城1993年3月份,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黑线仓鼠的鼠害发生程度,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黑线仓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延林  侯希贤 《兽类学报》1992,12(3):207-212
1984—1989年,作者在呼和浩特地区野外捕获3008号黑线仓鼠标本进行了肥满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鼠肥满度与栖息地和年龄无关,而有性别、季节和年度差异;肥满度年度变化与种群数量年度消长以及月均肥满度与月均捕获率的相关程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鼠的肥满度不能作为预测其种群数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社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93,13(3):198-204
1983—1987年在北京西山研究了社鼠的种群生态学,共捕获标本870只,用胴体重方法划分5个年龄组。种群年龄组成,随季节而有变化。年龄锥体有季节和年度差异。雌雄性比亦有年度变化。在多数年份中,幼体和亚成体的雌性比例高于雄性。社鼠一般在3—4月开始繁殖,9月基本结束,10月见到个别孕鼠。雄性个体性成熟时的睾丸重量在0.8克以上,雌性产仔数平均为5.20。多数雌体一年繁殖2次,个别可繁殖3次。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有些雌体参加两年的繁殖活动。社鼠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野外大熊猫的粪便估计年龄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对野外大熊猫粪便中的竹秆咬节及切缘与竹叶残片量度和破碎状况的研究,并以此对已知年龄个体的牙齿切片和齿冠磨损程度进行验证,发现通过粪便分析,可将野外大熊猫种群,大体划分为4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拌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4种啮齿动物: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14%和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夏季最低。结果表明,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生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9.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腹角雉的种群数量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3—1986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应用标图法和线路统计法,对野生黄腹角雉种群、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群约50只。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繁殖后期数量增加,秋末冬初开始明显下降。黄腹角雉繁殖力低,卵的损失率高,使种群数量上升十分缓慢。成体性比接近1:1,在各样区之间略有差异。在性比偏离1:1较大的样区,亚成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