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记述的Bradorids的新材料采自四川峨眉高桥张山的震旦—寒武系剖面。据笔者1965年以来多次观察,该剖面地层发育,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寒武/前寒武系界线上下为海相连续沉积,可选作此界线的层型剖面。剖面位于峨眉山山脚,其地层层序与峨眉游山大路洪椿坪至遇仙寺剖面一致。下部地层目前称为灯影组(相当于洪椿坪剖面的洪椿坪组);其上为筇竹寺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相当于峨眉山剖面的九  相似文献   

2.
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壳化石在寒武纪早期地层时代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寒武系纽芬兰统的区域和洲际对比以及第二阶全球界线层型的确定方面,它们是重要的生物地层对比化石。湖北省宜昌滚子坳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含大量的小壳化石,根据小壳化石带可知岩家河组第1-3层为幸运阶,第5层硅磷质结核灰岩中出现Aldanella yanjiaheensis,表明第5层应属于第二阶。由于第4层炭质灰岩中缺乏化石记录,而不能确定幸运阶和第二阶的地层界线位置。笔者首次在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第4层上部炭质灰岩处理出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弥补了这一层位化石记录的空缺。通过28个样品的系统分析,笔者获得上千枚小壳个体,系统鉴定和描述了6属10种,其中包括1个未定种和1个新种,新种为肿瘤形盘织金壳Zhijinites tumourifomis sp.nov.。据材料中出现的纽芬兰统第二阶的标准分子Zhijinites longistriatus、其它共生化石组合以及碳同位素地层学等证据,可以推测第4层上部应该属于纽芬兰统第二阶,因此幸运阶和第二阶间的界线位置应该在第4层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描述了产于我国寒武系底部磷矿层中的微型蓝菌类化石4属4种,其中Girvanella sp.和Spirellus columnaris产于新疆阿克苏、乌什玉尔吐斯组和云南会泽、安宁朱家箐组中谊村段,Endoconchia lata产于四川峨眉灯影组麦地坪段,Cambricodium capilloides和一块属种名未定的化石产于陕西宁强灯影组宽川铺段,从而丰富了我国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层中的蓝菌类化石。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微型蓝菌类化石有直接磷酸盐化保存和钻孔磷酸盐铸模保存的两种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相似文献   

5.
滇黔桂石油指挥部地质研究所李长青于1979年6月1日在广西省百色地区隆林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德峨公社附近洞穴中发现人类头骨化石及其他文化遗物。 隆林县地处桂西北山区,向以广西屋脊见称,海拔较高。德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分布较广,岩溶发育。产化石的洞穴是沿白云岩层面形成的。洞口海拔为1575米,开口向西南方向。洞口高出当地地面约20米。洞口高约20米、宽在15—20米间、深约50米,并有一出口。洞腔宽阔,顶底较平坦。洞内堆积物已被挖洞肥,只残存少许。堆积物明显分为早晚不同时代的两类:第一类为松散的灰黑色堆积物,可见5—10厘米厚的灰烬两层;从堆积物中找到用辉绿岩磨制的残石器、骨椎、陶  相似文献   

6.
澄江动物群在云南晋宁梅树村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位于北纬24°44',东经102°34'(插图1),是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之一.1984年8月,侯先光在此剖面工作时,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Eoredlichia-Wutingaspis 带一层灰绿、灰黄色泥岩内(野外号 AEF-k10)发现了少量水母、蠕虫、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等化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产于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中的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 sp.,从而丰富了我国寒武系底部蓝菌类化石的新产地。文中还讨论了蓝菌类化石的保存方式和蓝菌类在硅磷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宁强宽川铺组微体植物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送给笔者一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的样品,要求分析、收集微体植物化石,并给予鉴定;这批样品采自陕西宁强石中沟至瓢家垭剖面。笔者从该队划属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薄层燧石收集到大量浮游微体植物化石(凝源类),丝状和球形微体藻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了解我国震且系一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微体浮游植物的面貌及探讨微体植物化石的生物地层意义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蒙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供岩样  相似文献   

9.
最早带壳动物化石外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采自我国上扬子地层区内研究较细的若干条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带壳化石进行综合性矿物学研究。借鉴化石钙质骨骼研究方法和成果,运用电镜微区研究及能谱分析资料,就术语的运用、磷质壳与钙质壳之间形成机理的相似性、化石结构的原生及次生性质,以及小壳化石壳壁显微结构分类、演化序列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小壳化石外壳壳质成分大部分为胶磷矿,少量为显微纤状磷灰石,部分为成岩后生作用交代成因的碳酸盐及硅质壳,偶而有原生方解石壳。本文提出此类化石外壳可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其演化序列可简括为:胶粒→层纤、柱状→层纹(片状)。  相似文献   

10.
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为跨阶地层,以镍钼矿层为分界面,其上部属于筇竹寺阶,下部为梅树村阶。近期,作者利用15%左右的醋酸浸泡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梅树村阶)的岩样,发现了以球形化石为主的单胞、多胞球形类小壳动物化石,包括Olivooides pearformis和其余两类未确定的球形化石。此次球形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生物面貌,而且为解译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胚胎生物学提供了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西部中寒武世早期蠕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报道的蠕虫材料,部分是1978年湖南省地矿局405队在湘西花垣县渔塘中寒武统高台组底部(属扬子区)采集的;部分是笔者于1983年在湘西慈利县丛木坪中寒武统敖溪组(属过渡区)采集的。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因而在地层中多数是呈虫管、虫迹保存,成为痕迹化石的一种类型,而其驱体,一般很难保存成化石。迄今为止,我国仅在震旦系内发现有蠕虫虫体化石。如湖南沅陵凉水井升天坪震旦系灯影组的中华燐沙蚕(唐天福等,1978)。另外,汪贵翔也报道在安徽的震旦系亦产有蠕虫化石(汪贵翔,1982)。至于寒武系,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河南鲁山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三段上部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微生物岩,包括3种类型核形石和2种类型凝块石,其内发现了大量钙化的蓝细菌化石Girvanella(葛万菌)和Epiphyton(附枝菌)。根据凝块石-核形石—鲕粒的演化关系,可识别出5个微生物岩旋回。凝块石总是位于微生物岩旋回的底部,形成于潮下低能环境中;核形石位于旋回的中部,形成于潮下低-高能周期性变化的环境中;鲕粒灰岩出现在旋回的顶部,发育于持续搅动的潮下高能环境中。水动力条件的逐渐增强是微生物岩类型及其旋回演化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蓟县前寒武系大红峪组微体植物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秋,笔者在天津市蓟县大红峪沟观察前寒武系剖面,采集了南口时期(见王鸿祯,1982)大红峪组(同位素年龄:1678百万年;参见陈晋镳等,1980)的岩样,样品经通常的浸渍法处理后,从一块近本岩组底部夹于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的粉砂质页岩样品中(见图1),获得以往很少报道或未曾报道的一些微体植物化石。这些材料为丰富我国北方蓟县前寒武系典型剖面的微体植物化石资料,对探讨这一古老地质时期的微体植物组合面貌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再论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段”之上;晋宁梅树村剖面“小歪头山段”磷质条带中的小壳化石是中谊村段向下渗漏的产物,它在岩性上与白岩哨段无多大区别,可归入同一地层段范畴,恢复原命名的白岩哨段涵义。论述了以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为代表的滇池断裂带以西地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有沉积间断,缺失了待补段沉积和大海段上部的瘤状白云岩,从而增补了梅树村阶大海段的一个化石带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基本上肯定了梅树村阶有四个化石组合带。最新研究表明,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最佳界线地层剖面应是滇东北会泽雨碌和大海剖面。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应放在中谊村段与待补段之间,即最古老的小壳化石组合之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石门杨家坪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小壳化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描述了湖南石门杨家坪组下段(本文命名为泥沙段)和灯影组顶部的小壳化石15个属、11个种和7个未定种(包括3个新属、8个新种)。它们分属于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海绵类、阿纳巴管类、牙形刺状化石、球状化石和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建立了二个小壳化石组合:上组合为Protohertzina unguliformis-Kaiyangites multispinatus;下组合为Eocucumaria sinica-Huangshandongella yangjiapingensis。本剖面的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界线划在上、下化石组合之间。该区小壳化石的发现改变了我国过渡区内没有小壳化石的观念,为解决本区和邻区(川、鄂、黔)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寒武系杷榔组出露较好,三叶虫化石十分丰富。文中报道描述了在花垣县排吾乡两个剖面的杷榔组泥页岩中采得的三叶虫两属两种Dinesus bura(Qiu,1980)和Eosoptychoparia guizhouensis Yuan in Zhang et al.,1980。本次研究将双岛虫属Dinesus在中国的地层延限下延至杷榔组(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的中下部。这些新材料在湖南杷榔组的发现,扩大了这两属的地理分布范围,并提供了更多本区与其他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的材料。以上新发现更进一步丰富了寒武纪江南斜坡带杷榔组三叶虫动物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湘西北寒武系杷榔组出露较好,三叶虫化石十分丰富。文中报道描述了在花垣县排吾乡两个剖面的杷榔组泥页岩中采得的三叶虫两属两种Dinesus bura(Qiu,1980)和Eosoptychoparia guizhouensis Yuan in Zhang et al.,1980。本次研究将双岛虫属Dinesus在中国的地层延限下延至杷榔组(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的中下部。这些新材料在湖南杷榔组的发现,扩大了这两属的地理分布范围,并提供了更多本区与其他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的材料。以上新发现更进一步丰富了寒武纪江南斜坡带杷榔组三叶虫动物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湖北秭归县庙河村早寒武世天竺山段的硅化微体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湖北秭归县庙河村寒武系最底部(天竺山段)硅化微体化石13属16种,并论述了其地层意义.所有微体化石皆见于燧石切片中,此组合含大量小个体的具刺凝源类,以Micrhystridium ampliatum Wang为主,并与Paracymatiosphaera spp.,其它球形分子Lelosphaeridia,Favososphaeridium,Eoaperturilites及丝状体Obruchevella 和Megathrix共生,此地真正的陡山沱组是以含大量的和形态复杂的疑源类及简单的丝状体和球状化石为特征,这两个可靠的微体化石组合的发现和区分对本区及邻区震旦系-寒武系过渡层的划分和地层对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贵州东部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作为世界早-中寒武世界线层型侯选剖面,产出良好保存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三叶虫)。因此,更加详细研究该剖面海洋疑源类的生物地层非常重要,将提供围绕界线的生物和环境变化的细微记录。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的疑源类划分两个组合,它们是凯里组0-52m的Leiomarginata si mplex-Fi mbriaglomerella membranacea组合和52-140m的Cristallinium cambriense-Heliosphaeridiumnodosum-Globosphaeridiumcerinum组合。140-214m仅有很少疑源类标本,可能因为凯里组上部以白云岩为主,不适宜有机壁微体化石的保存。距凯里组底部往上约52m处疑源类组合出现重大变化,无疑为解释沉积环境提供重要资料。两疑源类组合间界线,位于52.3-52.7m,此稍低于被三叶虫Oryctocephalusindicus首现所指示的全球寒武系第5阶潜在层型剖面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