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蝎氯毒素结构、功能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蝎氯毒素是一类能特异阻断神经胶质瘤氯电流的短链蝎毒素。它们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保守的基因序列与相似的3-D结构。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推测它们可能有相似的药理功能。其中,Chlorotoxin(Cltx)能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特异相互作用,并抑制其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毒腺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编码毒素蛋白多肽 (命名为BmKCT)前体的全长cDNA序列 .该毒素多肽与已报道的氯毒素 (chlorotoxin)高度同源 ,其蛋白质一级序列有 6 8%的同源性 .为了鉴定BmKCT的生物学功能 ,通过pGEX系统成功地表达了BmKCT ,并用GST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的方法获得了纯化的重组BmKCT毒素蛋白 (rBmKCT) .通过膜片钳实验 ,记录了rBmKCT对人脑星型胶质瘤细胞 (gliomascell)表面的氯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 .结果显示 ,BmKCT可以显著抑制人脑星型胶质瘤细胞表面的氯离子通道电流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实验证明 ,在细胞水平上 ,BmKCT是一种新的短链氯离子通道抑制剂 .  相似文献   

3.
氯林霉素、灭滴灵和甲砜霉素对大多数肠道厌氧菌的生长具抑制作用。氯林霉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原来受抑制的艰难梭菌得以定植,并在艰难梭菌浓度达10~8/g盲肠内含物时,检测到艰难梭菌细胞毒素。培养基中亚抑菌浓度的氯林霉素和灭滴灵会推迟艰难梭菌细胞霉素的生成。灭滴灵还可保护无菌小鼠及受氯林霉素处理的悉生小鼠免遭艰难梭菌细胞毒素的致死作用,从而证实了灭滴灵在伪膜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喹氯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地喹氯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及Th17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人胶质瘤细胞SHG-44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HG-44细胞PKC和雌激素受体(E11)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细胞活性分析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流氏细胞仪检测,氯通道电流的记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细胞PKC表达阳性,ER表达阴性,加入他莫昔芬后,SHG-44细胞变老、脱落,细胞总数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比例增加,氯离子通道电流受到抑制。结论:他莫昔芬对人胶质瘤细胞SHG--4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PKC及氯通道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恶性胶质瘤细胞转移侵袭能力强,严重地限制了治疗,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胶质瘤细胞高表达NKCC1、KCa3.1、ClC-3、AQPs,有助于其容积变化从而穿过狭窄空间进行转移,因此,这些转运体和离子通道成为可能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离子通道和转运体在胶质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其中恶性脑胶质瘤成弥漫性生长,尽管给予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仍极易复发,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但是胶质瘤的治疗靶点匮乏,因此探索有效的靶点对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首先利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Chinese glioma genome altas, CGGA)分析了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中eIF4A1与脑胶质瘤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eIF4A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并且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 eIF4A1的抑制剂Silvestrol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慢病毒感染胶质瘤细胞建立shRNA干扰eIF4A1基因的胶质瘤细胞株,进行了一系列体内外生物学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shRNA干扰eIF4A1基因后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细胞侵袭和迁移.因此,本实验研究证实eIF4A1是胶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干细胞是胶质瘤起源和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也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丙戊酸钠是一种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本研究主要探讨丙戊酸钠对胶质瘤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我们使用无血清培养方法从A172胶质瘤细胞中,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胶质瘤干细胞表达Nestin和CD133。使用不同浓度(0.5~1.5 mmol/L)丙戊酸钠连续处理胶质瘤干细胞7 d,CCK8检测细胞活力,从第4天起,就可观察到丙戊酸钠处理组细胞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并且随着丙戊酸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OD值下降更为明显。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克隆形成率,正常组胶质瘤干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7 d后,克隆形成率为(21±2.03)%,给予0.5 mmol/L丙戊酸钠处理胶质瘤干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到(13±3.86)%,继续增加丙戊酸钠浓度至1 mmol/L或1.5 mmol/L时,克隆形成率分别非常显著下降至(10±4.71)%和(8±3.66)%。此外,丙戊酸钠也可导致胶质瘤干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丙戊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证实丙戊酸钠抑制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并且其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丙戊酸钠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胶质瘤的药物,本研究的完成将为它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侵袭能力极强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策略主要是手术治疗辅助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但疗效有限。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 AR)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受体,AR通过激活下游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调节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进程。最近研究显示,AR在脑胶质瘤细胞以及组织中表达失调,在脑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AR在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AR为靶点的脑胶质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是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1%。目前,除手术切除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现,脑胶质瘤发病可能与多种钾离子通道的异常表达有关。自噬是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蛋白质、细胞器,并与溶酶体一起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的生理过程。诱导胶质瘤细胞的自噬,促进其凋亡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本室前期研究发现,电压依赖型钾通道1.5(Kv1.5)参与胞膜小窖标志蛋白质(caveolae,Cav-1)介导的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但是否参与胶质瘤细胞的自噬并不清楚。本文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的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Kv通道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和Kv1.5通道特异性阻断剂DPO-1(diphenyl phosphine oxide-1)分别在不同时间,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发现DPO-1对U25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存活,高浓度抑制存活。其中,1 mmol/L DPO-1处理6 h,可促进自噬相关蛋白质LC3的表达,而抑制mTOR信号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表明Kv1.5通道可能参与胶质瘤细胞的自噬。然后,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敲低和过表达Kv1.5通道的蛋白质水平,发现敲低Kv1.5通道蛋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自噬,激活ERK信号通路,而过表达Kv1.5通道蛋白,则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发现改变Kv1.5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诱发细胞早期凋亡。提示Kv1.5通道参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过程。这为临床利用特异性Kv通道阻断剂靶向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