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屯  杨洪晓 《生态学报》2007,27(3):1005-1010
人工神经网络是较新的数学分析工具,其中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具有较强的聚类功能。应用SOFM网络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在讨论了SOFM网络的数学原理、聚类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分类过程在MATLAB(6.5)神经网络工具箱(NNTool)中编程实现。结果将89个样方分为13个植物群落类型。分类结果符合植被实际,生态意义明确,表明SOFM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植物群落的生态关系,是非常有效的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有能源植物文冠果的遗传学及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是我国特有能源植物,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单型种,是珍贵的资源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冠果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油料树种大面积栽培.2007年,文冠果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生物能源树种在“三北”地区大面积...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油蒿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研究其种群格局对理解种群生态过程和改善流沙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点格局分析法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油蒿种群的点格局,发现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同空间尺度、植株形体大小以及生境3种因素有密切联系。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油蒿种群倾向于非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比均匀分布常见),个体间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正关联比负关联常见);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后,油蒿种群倾向于服从随机分布,同时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减弱。幼小油蒿植株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趋势,高大植株则表现出聚集强度的降低趋势;形体大小的差异越大,植株间的正关联关系越弱,或者负关联关系越强。与固定沙地相比,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集群分布现象更加明显,同时种群的空间正关联关系更强。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过移栽油蒿成体治理流动沙地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群分布而非均匀分布的形式,以提高植株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晓    张金屯  李振东  吴波    张忠山  王妍 《生态学报》2008,28(5):1901-1901~1910
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滨海沙滩珊瑚菜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岸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天然分布在中国滨海沙滩潮上带。为认识珊瑚菜种群的更新机制及其对岸垄阻隔的响应,以青岛市胶南沙滩为例,调研沙垄前后珊瑚菜野生种群的分布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分布格局上,垄前珊瑚菜在2.5 m的空间范围内呈聚集分布,成株与幼苗没有负关联性,而在更小尺度上表现明显的正关联性;垄后珊瑚菜表现出聚集范围变窄和聚集强度减弱的趋势,成株与幼苗的正关联性减弱,甚至有明显的负关联性;在种群结构上,垄前珊瑚菜的相对密度较高,幼苗较多,结实量较大,更新正常;相反,垄后珊瑚菜的密度、幼苗数量、结实量均降低或减少,更新过程明显受阻。据此推断,岸垄可能通过抑制潮水对种子的传播而阻碍珊瑚菜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东-克图地区普氏原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作者通过2002–2004年不同季节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以可食植物丰富度、坡度、隐蔽条件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普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东-克图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493.76hm2和18624.06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5%和60.15%;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5.81%和33.09%,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38.90%。由于普氏原羚的生境受到居民地、道路、围栏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生境丧失,生境隔离和破碎化日益加剧,建议重新规划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划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建立生境廊道,拆除部分围栏,以提高普氏原羚的生境质量,促进其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百花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百花山50个样方的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百花山植被进行了分析,并且用DCA排序和海拔高程排序对物种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丛群落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山杨—华北落叶松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其他森林群落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灌丛群落中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在灌丛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在辽东栎林和山杨—华北落叶松林中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其他森林群落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DCA第一轴排序和海拔高程梯度上都表现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拟和效果的显著程度不同: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高程上曲线的拟和效果优于DCA环境梯度排序效果;而多样性指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沿海岸线分布的潮上带沙滩是受风暴潮影响的独特生境, 蕴含着独特的植物群落与植物资源。很多沙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人们尚未了解潮上带沙滩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式, 也忽视了各种人为干扰对它的影响。该文以几何级数模型、分割线段模型、重叠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 剖析了山东半岛潮上带3处典型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 同时研究了滩涂养殖和旅游践踏两种最重要的干扰方式对潮上带沙滩植物群落的影响。对于这3处植被, 中性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其次是几何级数模型, 而分割线段模型和重叠生态位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够理想。旅游践踏和沙滩养殖使潮上带沙草地的植被盖度降低, 不利于珍稀特有植物的生存。在潮上带沙滩上很多植物具有不少相似的特征, 导致它们在个体水平上的空间替代有强烈的随机性, 服从群落中性理论。然而, 它们的性状毕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些差异难免对各种植物的资源分配或竞争能力产生微弱的影响, 经过很多年的积累, 这种影响必然在群落水平上逐渐显现出来, 以至于用几何级数模型也可拟合物种的多度格局。作者建议应控制人为干扰对潮上带沙滩珍稀植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工榆树林对温带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线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工榆树林对温带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榆树林对草原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影响.随榆树林树木密度的提高,林下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靠近榆树林的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指数高于远离榆树林的草原群落.喜生于树林内部的草本植物有旱麦瓶,喜生于榆树林周边草原的草本植物有阿尔泰狗娃花、扁蓄豆、二裂委陵菜、赖草和糙隐子草等.可见,盲目排斥草原地区造林并非科学之举,应选择土壤水分相对丰富的地段营造适当规模的人工林,以促进草原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滨海沙滩前缘的野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沙滩是以海水影响为基本过程的地貌类型,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类群与适生于内陆的沙地植物可能存在巨大差别。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半岛滨海沙滩前缘的植物种类及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滨海沙滩前缘具有独特的优势种库,包括沙钻苔草(Carex kobomugi)、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粗毛鸭嘴草(Ischaemum bartatum)、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矮生苔草(Carex pumila)和沙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等;(2)优势种库的成员都是潜在优势种,它们之间主要呈抑制效应,对库外物种几乎没有抑制效应,甚至有互补或互利效应。在进化过程中,这些潜在优势种可能已适应风暴潮的干扰,不会因受风暴潮灾害而灭亡。当植物适应风暴潮后,滨海沙滩不再是灾难环境,反而变为适宜生境。为持续利用这些物种,不仅要保护其赖以生存的天然生境,还要开展引种栽培,消除人们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动机。根据物种间的天然联系,栽培时宜将具有互利或互补关系的物种间混种植,不宜将具有抑制关系的物种间混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